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795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docx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复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

C.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D.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涛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5.下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镁带燃烧 C.胆矾的研碎  D.水沸腾

6.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纯碱,防止馒头发酸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氢气用于新型燃料

 C.乙醇用于汽车燃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  碳能还原氧化铜 B.铁易生锈  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  酒精易挥发

 D.活性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单质的下列用途中,与这一性质有关的是()

 A.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文件和资料B.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石墨为主要原料制铅笔芯D.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化学复习二(物质分类)

 

一、知识要点

物质

碱其他化合物

二、试题精析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石灰石、大理石B.海水、泉水C.干冰、沼气D.水银、石灰水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单质的是

三、练习巩固

1.(2004年广州)下列各组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B.氧气、氢气、氮气C.煤、石油、天然气D.水、冰、干冰

2.(2005年广州)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B.食盐C.酒精D.空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新鲜的空气C.可乐饮料D.冰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氢氧化钠B.红磷C.稀盐酸D.氧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A.蒸馏水、液态氧、液态氢B.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新鲜空气、纯净食盐水、清洁矿泉水D.汽水、浓硫酸、大理石

6.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天然气、水、液态空气B.生铁、海水、酱油

C.纯碱、矿泉水、食盐D.汞蒸气、干冰、生理盐水

7.某校化学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

药品

镁、锌

木炭、红磷

硫酸、硝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该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硫磺,应将它放在()

A.甲柜B.乙柜C.丙柜D丁柜

8.①加碘食盐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④红磷⑤过氧化氢溶液⑥水⑦氧化镁⑧澄清石灰水⑨四氧化三铁⑩氩气;上述物质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复习三(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一、物质的构成

从微观上来说,物质是由、或构成

1、分子

(1)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2)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和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分子间有

2、原子

(1)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分解成,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

(3)原子的构成:

(带电)

原子(电)

(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

整个原子电性

(4)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上图是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是,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原子的与元素性质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电子为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为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5)相对原子质量

用算式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通过计算发现:

相对原子质量≈数+数。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形成: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阳离子:

带原子或原子团,如:

Na+、NH4+

阴离子:

带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

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

2Mg2+

表示

二、物质组成

从宏观上说,物质是由组成的。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即核内)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可分为、、。

在地壳中,最多,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含量

在空气中,最多,其次是

元素类别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个

最外层容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个,少于个

最外层容易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个(氦为2个)

稳定

[基础练习]

1、在人体内和地壳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氮B、氧C、碳D、氢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3、“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

硒:

0.016;锶:

0.0596;锌:

0.001621;钠:

18.4;钙:

4.69。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

4、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可以制得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A、氧化物B、氧元素C、氧分子D、氧气

5.下图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下图中可以表示2H2()

ABCD

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12B.2N2C.CuD.CO2

7、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B、原子的质量为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D、原子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8、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ABCD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互相合成水分子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B、冰块、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1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冰、水蒸气的状态不同,说明它们是不同的分子

C、煤气泄漏,闻到煤气的气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D、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受热会减少的更快,说明受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电收热变成碘蒸气B、一定条件下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C、块状硫研磨成硫粉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13、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可用作火箭升空的主要燃料,下列是对偏二甲肼的叙述:

①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②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③偏二甲肼分子有2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2个氮元素构成;④偏二甲肼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种原子①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②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③

15(2010中考)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A.32mB.2mC.mD.不能确定

16.下列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17.下列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1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代表原子的是()

 

19.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2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21.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C12B.2N2C.CuD.CO2

22、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3)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23、用符号填空:

(1)铝元素; 

(2)3个钾原子      ;

(3)5个二氧化氮分子    ;(4)2个氢分子      。

(5)3个镁离子    ;(6)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铝的化合价为+3价;(8)2个碳酸根离子;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和空气中所含体积分数最大的元素,它们单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24、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意义:

①Mg

    ;②H2O   ③2H2   ;④2Ca 

25.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1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这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图中字母)。

(2)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在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复习四(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试题精析

1.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4C.+5D.+6

2.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ClB.KClO3C.HClO2D.Cl2O5

3.请从氢、氧、碳、硫、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写化学式。

(1)当打开汽水瓶时,大量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检验二氧化碳的溶液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含氧50%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练习巩固

1.(2005年广州)填写下列空白:

(1)用元素符号表示2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4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反应(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6年广州)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铝离子_____________,

硫酸钠____________,氢氧化钾______________。

3.(2004年广州)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A.1B.2C.3D.4

4.(2005年广州)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5B.+1C.-1D.-3

5.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的化合价是

 A.+2价B.+3价C.+5价D.+6价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Fe2O3B.SiO2C.CaOD.Al2O3

7.在小组的研究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

 A.镁离子:

Mg2+B.两个氮原子:

2N2C.五氧化二磷:

P2O5D.氯化钾:

KCl

8.用化学符号来表达下列物质:

(1)一个硫离子_________;

(2)两个铝原子________;(3)三个氧分子___________;

(4)硫酸亚铁___________;(5)碳酸钠__________;(6)氢氧化铜___________;

(7)氧化钠__________;(8)二氧化碳___________。

9.在H、O、C、Cl、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下列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

(2)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氧化物_________;

(3)家里常用调味料_______;(4)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空气中含量21%的气体______;

(5)大理石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

(6)最理想的可作高能燃料的单质__________;

(8)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氧化物___________;(9)天然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10)由其中的两种元素组成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液体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式

一、常见单质

氢气

氮气

氯气

氧气

臭氧

氦气

氖气

氩气

二、化合物1、氧化物

三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氧化钙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氧化镁

氧化锌

二氧化锰

氧化汞

氧化铝

氧化铜

2、非氧化物(酸、碱、盐)

硝酸

硫酸

碳酸

盐酸

硫化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氢氧化锌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

氯化钠

氯化铜

氯化铝

氯化钾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钙

氯化镁

氯化钡

氯化锌

氯酸钾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硝酸钠

硝酸铁

硝酸亚铁

硝酸铝

硝酸钾

硝酸铵

硝酸银

硝酸钡

硫酸钡

硫酸铜

硫酸铁

硫酸亚铁

高锰酸钾

锰酸钾

初三化学上册常见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1、碳完成燃烧()

2、碳不完全燃烧()

3、硫在空气中燃烧()

4、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

6、铝在氧气中燃烧()

7、镁在氧气燃烧()

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9、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10、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11、电解水()

1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1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17、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18、一氧化碳燃烧()

19、高温下用碳还原氧化铜

20、高温下用碳还原氧化铁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2、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24、甲烷燃烧

25、乙醇燃烧

26、锌和稀硫酸

化学复习五——化学计算

1、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

请回答:

(1)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2008年初,在抗击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冰雪灾害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一种融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

请回答:

(1)CH3COOK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CH3COOK中K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0.1%)。

3、.要得到32g二氧化硫,需要多少克硫参加反应?

 

4、制取142g五氧化二磷,需要磷多少g?

需要氧气多少g?

 

5、.加热6g高锰酸钾可制得多少g氧气?

 

6、电解9千克的水能生产多少千克的氢气?

同时生产多少千克的氧气?

 

7、实验室用锌跟足量的稀盐酸(H2SO4)反应,可以制得硫酸锌和氢气。

如果用32.5g的锌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8、实验室里常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要制取110g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9、(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

(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化学复习六——化学实验

第一题:

如右图所示,在燃烧匙内盛适量硫粉,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

(1)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反应后钟罩内的水溶液呈酸性?

_________

(3)根据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其水溶液略显酸性的原理,解释反应后钟罩内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l)

气体。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见右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

(3)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第三题:

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如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有: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温度)三个控制变量。

(1)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

把石块和木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这是把可燃物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是。

两支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内,然后用玻璃片盖住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瓶口,结果发现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面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而没有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的蜡烛没有熄灭。

实验的结果证明,这个实验是把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对比实验。

(2)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

右图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

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

实验的结果证明。

和是把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

第四题:

现有A、B、C、D、E、F六种实验装置,如图

 

ABCDEF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将图中所示装置的代号填入下表。

制取气体

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氧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

大理石和稀盐酸

氢气

锌粒和稀硫酸

A或B

D或F

(3)写出一条实验室可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条可用装置A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热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在实验室制甲烷、一氧化碳和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经查资料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制取这三种物质的反应原理如下:

浓硫酸

醋酸钠固体+碱石灰固体Na2CO3+CH4↑,

浓硫酸

H2C2O4=====CO2↑+CO↑+H2O(H2C2O4常温下为固体,浓硫酸常温下为液体)

加热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CH3COOH+和C2H5OH常温下均为液体)

制取甲烷、一氧化碳、乙酸乙酯三种物质的反应发生装置分别为、、,甲烷、一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分别为、(填字母序号,如有两个答案只需写一个)。

第五题: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生活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煤燃烧时会排放出(SO2)和(NO2)等污染物。

为了研究SO2形成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下列模拟实验:

实验一,制取研究所需的“酸雨”

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塑料瓶变瘪的现象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