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822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docx

16000电气建造工艺要点

16000hp海洋平台工作船

电气建造工艺

标记

数量

修改单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总面积:

m2

编制

抄写

校对

打印

审核

共18页

第1页

标检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

审定

日期

一、总则

1.本《电气建造工艺》没有特别说明、与建造船冲突地方应符合建造船级社的要求。

二、电气安装件的加工和安装

1.电气安装件是指:

a.用于支承和紧固电缆的电缆紧固件,如电缆托架、扁钢支架等;

b.用于保护电缆穿越船体结构及保护船体结构强度和密性要求,防火完整性的电缆贯穿件,如:

电缆护框、护管、填料函及电缆盒(围板、筒)等;

c.用于电气设备安装的设备固定件。

如各种底座、支架及组合架等。

2.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要求,首先在内场做好贯通件、固定件的焊装、组装工作,要求各工件焊接牢靠,表面平滑及应无毛刺,尖锐的边缘,加工后,清理焊接,并要除锈,涂防锈漆。

3.按施工图纸要求,实船定位,电工配合焊工进行装焊,所有贯通件、固定件要求安装牢固、水平、垂直、无歪斜现象,所有工件的焊接必须全焊,焊接后清理焊渣。

4.电缆贯穿强梁时,在结构上开孔应尽量小,如符全下列所示的部位可不需加强,仅焊电缆框加以保护。

开孔高度小于梁高的1/4b<1/4B

开孔宽度不得超过肋间的2/51<2/5L

开孔下缘与下沿面板距离大于2/5h>2/5B

开孔一般应为园形或腰园形,开孔时应有光滑的边缘角,并且不得密集布置,在相邻的肋位内,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需要采用特制的电缆框来加强船体结构件的强度,而且该电缆框的厚度应与被开孔处的厚度相等。

所有电缆框的高度应比开孔两侧长出20mm以上,见图2

经验船部门同意,开孔高度可适当加大放宽,也可用加强板形式来加强船体构件的强度,即在开孔处焊上一块与船体构件厚度相等的同牌号钢板,其大小应符合L>2L1、B>3b,见图3

当开孔落到强梁的边缘时,应在孔的下方焊上一段角钢,其厚度与强梁厚度相等,宽度不小于梁高的1/3,长度为开孔长度的3倍,图4所示:

5.所有紧固件不得焊接在船壳板上、主甲板下的骨架、花地板格栅上,并避免布置在船体可拆件上;电缆支承舾装件固定端的焊缝应避开船体结构的焊缝。

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

主干电缆的支承舾装件固定端的焊缝,以及安装在机舱、露天甲板、厕所、浴室、厨房、洗衣间、冷库等潮湿场所的电缆承舾装件固定端应焊连续焊。

焊脚尺寸应符合要求,一般不小于4mm,但不应超过板厚。

6.电缆托架:

采用直桥形板(规格=W200-700)与扁钢40×4(W≥400)或扁钢30×3(W<400)焊接拼装而成,桥型板间距≤300,安装地脚原则上采用角钢L40×40×4(W>400)和L30×30×3(W<400);底脚间距≤900,托架与底脚间用螺栓(M8×25)连接。

7.扁钢支架:

扁钢两端弯成直角,每根扁钢支架的长度一般不大于600,两扁钢支架间距距≤150,脚高根据甲板敷料厚度来定。

8.电缆护管:

采用普通镀锌钢管,有密性要求的地方还应配以适当规格的管式填料函,穿越甲板的护管高度>300,特殊部位视设备进线孔高度而定,穿过主甲板的电缆护管及其他对贯穿处船体结构强度可能造成危害的电缆护管必须使用厚壁套管作通舱件。

9.电缆管、电缆框、电缆筒和灌注式电缆盒按CB*323-86要求制作。

10.电气安装件的材料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钢,但补强腹板及组合填料函的底板应与其所安装处的船体材料牌号一致。

11.电缆紧固件和贯穿件的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和锐角,折弯处有一定的弯曲半径并不得有裂缝,设备固定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并保证设备安装平整、牢靠、易于拆装同时便于电缆引入。

12.电气安装件不允许直接焊装在主甲板以下的船壳板上。

13.电气安装件上船安装前都必需经防烛处理,防烛的方法为涂防锈漆(2度),涂防锈漆前须酸洗除锈。

三、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的基本要求(见表一):

表一

项目

标准范围

备注

层数

一般2层或厚度≤50

成束宽度

<200

距热源

≥100

否则采取有效措施

距潮湿舱壁

>20

距船体壳板、耐火舱壁及甲板

>20

距双层底及滑油、燃油舱柜

>50

电缆筒等离甲板、舱壁距离

>30

组装支架桥型板间距

≤300

转弯处<250

扁钢支架扎带间距

≤200

最小弯曲半径

6D

D为电缆外径

穿管系数

<40%

2.在露天甲板、舱底花钢板下及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处所的电缆;腐蚀性气体影响舱室的电缆,应穿管敷设。

电缆过水密舱要用水密填料函。

3.电缆敷设顺序,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1)主配电板各路控制分电箱负载

(2)大截面、长线小截面、短线

4.电缆的拉敷:

(1)每拉放一根电缆,都应按本船的有关图纸进行核对,拉放时每根电缆要依次排列,避免交叉。

每根电缆拉放后,应把电缆整理平直,并检查两端留线长度,然后把电缆卷好,不得随地乱抛,以免踩踏损伤电缆,不同护套的电缆混合拉放时,应注意防止电缆相互间磨擦而损伤护套,所有电缆拉放完毕,经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紧固。

(2)电缆在敷设中应避免交错,在不得已时,应在肉眼难见的场所使其交错,接放电缆在中途分支时,应尽可能由线路的上侧进行分支。

(3)电缆重叠时,原则上交粗电缆放在下层,并使托架上的电缆束中央部位为最高。

主用、应急、航行灯等干线馈电线,应尽量远离失火危险大的区域。

5.电缆的紧固

1.除管子或管道里的电缆外,电缆必须用防腐、阻燃的扎带紧固。

2.悬挂在电缆托架下和沿垂直托架敷设的电缆,每隔三根尼龙扎带必须另加一根金属扎带加以紧固。

3.用尼龙扎带将电缆悬挂式敷设于垂直或水平的扁钢支架或其他支架上时,下列场所必须在不超过1m的间距内另用金属扎带加以紧固。

a.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露天甲板、冷藏室和锅炉房。

b.机舱、控制室和工作室的成束电缆。

4.金属扎带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和合适的搭扣紧固,并保证电缆的成束宽度<200。

6.主干电缆,机舱部份采用电缆托架,其余舱室及其它则采用电缆导板、电缆托架式扁铁紧固。

电缆固定支架可用扁钢、角钢或喉管制作,支架之间间距一般大于1500mm。

7.进入冷藏库的电缆必须明线敷设,电缆紧固件必须有防腐措施,必须穿过隔热层时应穿管,管子两端应设置防氯化材料制成的水密填料函

8.蓄电池室内不应敷设其它无关电缆。

所有在蓄电池室内敷设的电缆,其编织铠装层必须脱去,使不透性护套外露。

9.在桅杆上线路敷设的位置,原则上规定在桅杆的背面。

在不防碍人员上、落梯的情况下尽量靠近梯子。

10.若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电气设备,则两路电缆应尽量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11.电缆暗式敷设的路径上在可能条件下应便于开启。

12.电缆贯穿水密、防火隔板时,选用DMT-W型无机电缆密封填料及PD100型电缆密封膨胀填料。

a.为保证其电缆盒(筒)在电缆束贯穿后灌注填料的密封质量,电缆束每根电缆外截面积之和与电缆盒(筒)横截面积(既透光面积之比)即灌入之填料为电缆盒(筒)容积的70%-60%,确保密封质量和防火要求。

b.穿过水密舱壁的电缆盒(BH型)见图一及表二;

 

表二mm

L

L1

δ

H

B

40

55

70

90

110

140

170

200

质量kg

150

50

5

215

3.012

3.164

3.314

300

4.047

4.286

4.492

200

75

5

215

3.893

4.027

4.192

4.398

4.598

300

5.154

5.477

5.697

5.972

6.247

250

100

5

215

4.774

4.943

5.089

5.278

5.483

5.779

300

6.489

5.520

6.917

7.005

7.455

7.863

300

100

6

215

6.866

7.047

4.287

7.526

7.811

8.263

300

9.364

9.620

9.949

10.277

10.766

11.263

350

140

6

215

8.106

8.337

8.577

8.391

9.249

300

11.072

11.394

11.715

12.211

12.707

400

140

6

215

9.394

9.623

9.980

10.342

10.705

300

12.632

13.161

13.564

14.146

14.641

450

140

7

215

12.340

13.746

13.158

13.579

300

16.913

17.483

18.054

18.629

500

140

7

215

13.557

13.965

14.382

14.804

300

18.593

19.171

19.733

20.310

c.

穿过水密甲板的电缆筒(HT型)见图二及表三。

表三mm

L

δ

H

B

40

55

70

90

110

140

170

200

质量kg

100

4

250

1.937

2.097

450

3.410

3.650

150

5

250

3.390

3.566

3.741

450

5.980

6.290

6.599

200

5

250

4.145

4.570

4.766

5.001

5.234

450

7.593

8.079

8.409

8.822

9.235

250

5

250

5.439

5.635

5.805

6.025

6.263

6.602

450

9.599

8.143

10.241

10.372

11.048

11.662

300

250

7.781

8.082

8.361

8.639

9.052

9.475

450

13.936

14.308

14.802

15.295

16.029

16.775

350

250

9.320

9.588

9.867

10.279

10.702

450

16.488

16.971

17.454

18.199

18.944

400

250

10.806

11.084

11.499

11.920

12.342

450

18.831

19.624

20.365

21.104

21.848

450

250

14.244

14.724

15.204

15.693

450

25.271

26.127

26.983

27.848

500

250

15.668

16.142

16.627

17.117

450

27.794

28.660

29.505

30.371

d.电缆盒(筒)的安装:

●电缆敷设的要求(见图三):

如图(三)示,电缆盒(筒)口径200-300mm距离适当平直:

使PD100便于嵌塞以及DMT-W的灌注

 

●电缆盒的安装要求(见图四):

如图(四)示,电缆盒在舱面上的焊接必须牢固,其焊缝应保证水密。

电缆盒上的灌(冒)口离甲板之间的距离必须>100mm,便于DMT-W的灌注。

●电缆筒的安装要求(见图五):

如图(五)示,电缆筒在甲板(或平台)上的焊接,须牢靠,其焊缝应保证水密。

电缆筒下口离甲板(或平台)>35mm。

e.使用方法:

1)PD100型电缆密封膨胀堵料的使用:

施工时,将PD100(片状)嵌塞于电缆盒(筒)内的电缆与盒(筒)壁之间的空隙处,然后喷洒随产品配套的膨胀阻燃促进剂,待膨胀块完全膨胀后约30分钟左右使其电缆盒(筒)端面空隙全部堵塞后即成了一道封堵墙,方可灌注DMT-W填料。

见示图(六);示图(七)。

2)DMT-W型无机电缆密封填料的使用:

DMT-W型填料由A组分(粉状)与B组分(溶液)组成。

A组

分与B组分的调配比例一般为4:

3(重量比)。

出厂时已按上述配比分别装于(A)、(B)二个容器内,施工时,需将B组分(溶液)倒入A组分(粉状)中充分调匀后便可使用。

DMT-W填料允许施工环境温度为-5-40℃。

灌注前,电缆盒(筒)的内塑和电缆表面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如有油污则应清洗,可用中性溶液清洗。

清洗时将A和B组充分调匀的混合液用倾注法或加压灌注法进行灌注。

一般情况下混合夜须在15分钟内完成,以免填料粘度逐渐增高而影响液体的流动速度使填料的灌入困难而影响密封的质量。

A和B组分混合液通常情况下,灌注一小时后即凝固。

四小时基本固化。

完全固化约需1-7天左右时间。

此时可承受0.35Mpa一小时水压不漏。

DMT-W填料无毒、无气味,当容器或皮肤沾上填料后可用水冲洗除去。

DMT-W填料A组分用塑料袋密封包装,B组分用填料容器密封包装,应贮存在室内干燥处,以防受潮。

贮存为一年。

(注:

施工时可先取少量样品,按上述配比将A、B二组分调匀混合,如样品一天内不固化,即为失效。

四、设备安装

1.设备的防护型式应满足安装场所的要求,同时应注意满足设备供应商所提出的保证设备安全工作环境条件和工艺要求。

2.设备的安装应定位准确、整齐美观、固定牢靠,易于拆卸,便于使用和维护。

3.设备的填料函孔应尽量向下安装,机舱和露天甲板的设备,若从上方引入电缆必须密封。

4.为了缩短设备在船上安放的时间以保护设备,应尽量采用预装成形支架或组合支架,并尽可能在设备接线工作之前,进行设备的安装。

5.设备贮运、安装直至交船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损伤、电焊气割灼伤、雨水浸蚀等,保证电气设备干燥、清洁和完好。

重要设备应在醒目处挂警告牌。

设备一般使用塑料布、“三防”布或罩进行保护,大型重要电气设备需做金属防护罩防止机械损伤。

6.配电板的安装

1)主配电板的前后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

其前面通道的宽度至少为0.8m,后面通道的宽度至少为0.6m。

若配电板的结构型式可在前面和侧面进行维护检查和更换部件时,则允许不设后通道。

2)主配电板其后通道的入口处配置带锁的门。

3)配电板的前、后均应铺有防滑和耐油的绝缘地毯或绝缘处理的木格栅。

4)配电板上方和后面不应设有水、油及蒸汽管、油柜以及其他液体容器。

若不可避免时,则在该处不应有法兰接头,并应有防止水、油、蒸汽、高温等不良影响的措施。

5)配电板前应有绝缘扶手。

6)配电板应有共同底座,应安装牢固,并有减震和防止松脱的措施。

7)配电板接地可靠。

7.蓄电池的安装

1)蓄电池应安装在专用的蓄电池室或箱(柜)内。

对充电功率小于2KW的蓄电池组,可敞开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2)蓄电池安装处所不得有排气管、蒸汽管等热源和产生火花的设备。

3)蓄电池的安装应考虑空气流通,以利于散热。

每只电池周围应有不小于20mm的间隙。

若分层安放,上.下层电池之间应有不小于300mm的空间,但上层的最大高度(离甲板的距离)应不大于1.4m,以便于维修保养。

4)蓄电池的安装应有防止移动的措施,四周可隔木板。

5)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线应用冷压电缆接头连接,并用耐蚀绝缘材料包扎。

6)安装蓄电池的箱(柜)和托架应有防腐蚀措施,可以在蓄电池的箱(柜)内垫铅皮。

7)蓄电池室、箱、柜应有独立通风装置,其出风口在顶部,进风口在底部,并有防止水和火焰进入的措施,出风管应直通开敞甲板外。

8.设备安装接线完后对接线进行全面检查,并向检验部门报验,不得擅自通电调试。

9.本船电气设备的一般安装高度按下表(见表四)执行(未注明者为距甲板或站立平台至设备下沿的尺寸):

表四

项目

高度

备注

分电箱、控制箱

1.3

上沿不超过1.8

高低压插座、遥控按纽(盒)

开关靠近开门侧

室内及内走道防水开关、防水插座、开关插座

室内及走道暗式开关

(距地面)

1.4

室外防水开关,带插座开关

距地面

应急停止按纽,应急铃按纽

1.65

中心尺寸

钟、扬声器

1.8

距地面

落地暗式插座

0.3

距地面

电视机用天线转换器

1.5

装于电视机旁

0.5

机座装于电视机下

台灯、台扇、电视机插座、台式电话接线盒、电话插座、无线电话用插座、呼叫用按纽

0.15

距台面,并列时上沿尽量平齐

床头灯

离床头300-400的侧壁

单铺1.025

距地面

顶头中间

双铺

0.7

距床板

0.7

距床板

五、电缆引入设备[参考图(八)]

1.成束电缆进入同一设备,弯曲半径应尽量一致,并保证最大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6倍。

2.电缆引入设备不得破坏设备原有的密封和防护性能,通过填料函引入时有一段直线部分方便旋进或拧出,填料函内的金属和橡皮垫圈应尽量压紧在电缆的绝缘护套上并使金属铠装切口不露出填料函。

3.电缆端部标签应齐全,电缆束上的标签,其可见部分应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电缆代号向外。

4.截面积大于4mm2的各种导线的端接头,应为焊接的接线头,压接型接线头或者机械夹头,不应采用腐蚀性焊剂。

5.电缆金属编织层的切割应首先考虑好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金属护套必须在设备进口附近剥离和切除。

6.电缆绝缘护套的切割部位一般在设备内部进口附近,对内部空间宽敞的设备,如:

主配电板、分电箱等,绝缘护套可以在接线柱附近剥离。

7.电缆切割后,应区别下列情况处理电缆线芯:

A.白炽灯具和有绝缘接线板的高温电热器具及其他可能使线芯受到热辐射的设备,应套玻璃丝管或黄蜡管保护线。

B.一般设备用塑料套管或包塑料带来保护线芯,但下列情况可以不必包扎线芯:

a.进入防水式电气设备的电缆线芯(IP55及以上);

b.塑料绝缘的线芯;

c.虽为防滴防护式设备(IP44以下)的橡皮绝缘芯线,但不可能受到油、水、气和腐蚀性气体污染时,如居住舱室内的电气设备。

8.线芯标记上的字母,号码应清晰、整齐、排列方向一致,耐久而不褪色,并应按外接线的线芯号顺序标记。

9.线芯标记的范围:

线芯一般都应设置标记,但照明灯具及其附具、生活用电器、信号及船内通信系统中的电铃、警钟、鸣音器、电话分机等一般不进行线芯标记,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a.双联或三联开关;

b.灯具中至开关的芯线;

c.有高低压照明的荧光灯;

d.扬声器及其附具

10.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和合适的压模制作冷压接头;压接后接头应无裂

纹、裂口和松脱现象,冷压接头必须套以合适的热缩套管。

11.电缆端头的修整:

(1)电缆护套的切割,不得损伤芯线绝缘,并保证在电缆引入设备后,芯线具有必需的长度。

(2)绝缘护套切割,应在设备进口内3~5mm处剥去护套,内部空间较宽敞的设备,允许其绝缘护套在接线柱附近剥去。

(3)金属纺织护套的修整。

a、非防水设备:

应比绝缘护套多切除2~3mm;

b、防水设备:

则应使电缆进入填料函时,填料压紧在绝缘护套上,编织的切口不应露出填料函;

c、金属编织护套切割后,应在切割处函以2~3层塑料带扎紧,以防编织松散,芯线如需套套管进,则应连同芯线套管根部处一起扎紧。

12.芯线长度:

(1)芯线(含绝缘层)进入配电板内全部剥去。

则其长度必须使芯线沿设备内壁在接线柱的距离加上接头所需长度,并应保证使用一电缆的芯线在相应的接线柱之间互换。

(2)多芯电缆的备用芯线的长度,应能保证能达到任何一接线柱,并应单独捆扎,其端部应绝缘胶布包扎封口。

(3)引入照明灯具的芯线长度:

a、蓬顶灯、舱顶灯一般取200mm;

b、小型舱顶灯、床头灯、镜灯一般为150mm;

c、防水开关、防水开关插座、防水插座、胶水插座、开关、接线合、按钮、

警钟、电铃等为120mm。

六、电缆和设备的接地

1.基本要求

a.所以的接地接触面应清除油漆及锈斑,露出金属光泽,并应光洁平整,以确保有良好的接触,并应有防止松动和生锈的措施。

b.接地装置应避免油、水浸渍和机械损伤,并联结牢固,防止松脱,同时应能防止可能的腐蚀,必要时涂防锈漆。

c.接地点必须便于检查和维修,接地线应至船体易于检查的部位。

d.接地导体可以是电缆中附加的一根芯线,也可以是单独敷设的一根电缆或导线,但不得用电缆的铠装和金属编织层作为接地导体。

e.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满足表中(见表五)的规定,独立敷设的接地导体的截面积至少应为4mm2,主导体的截面应理解为:

成束电缆指其中最大载流导体的截面,设备指电源线截面。

表五接地导体的截面积

接地导体的型式

相关的载流导体截面积S(mm2)

铜接地导体的最小截面积Q(mm2)

软电缆或软电线中的连续接地导体

S≤16

Q=S

S>16

Q=S/2,但不小于16

固定敷设电缆中的连续接地导体

S≤16

Q=S,但不小于1.5

S>16

Q=S/2,但不小于16

单独固定的接地导体

S≤2.5

Q=S,但不小于1.5

2.5<S≤120

Q=S/2,但不小于4

S>120

Q=70

f.利用船体作回路的工作地线的截面积,应与绝缘敷设极或相的导线

相同。

g.用于平时不载流的工作接地线,其截面积应为载流导线截面积的一

半,但不应小于1.5mm2

h.连续接地导体或单独接地与船体结构的各连接点,应位于船上易于

到达之处,并应以直径不小于4mm的黄铜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螺钉紧固,该螺钉应仅作接地之用。

2.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的接地

a.电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作有效接地,但最后分支电路的的电缆金属护套允许仅在近电源一端可靠接地。

对于控制和仪表设备的电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若一端接地较为有利时,则不必两端接地。

b.电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可采用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接地:

1)用金属夹箍夹住,并以专用铜接地导体连接至船体的金属结构上。

该接地导体的截面积Q与电缆导体截面积S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S≤25mm2时,Q≥1.5mm2

当S>25mm2时,Q≥4mm2

2)用专用接地填料函接地,这种填料函能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