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757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以“节日的由来”与“童话寓言”为内容,一共选入四篇。

《清明节的由来》、《雪顿节上看赛牛》、《东郭先生和狼》、《快乐国奇遇》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传说,风趣动人的民族风情,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后能够正确的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而《雪顿节上看赛牛》课文脉络清晰,情节简单,富有情趣,只是记叙了一次赛牦牛会,但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反映出藏族人民过着欢乐、美好的幸福生活。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清明节的由来》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传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晋文公为报答介子推的好处,封他做个大官,介子推不肯做官,背着老母亲躲到了山里。

晋文公找不到他,就用烧山的办法使他走出来。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

后来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死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于是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位寒食节,规定要在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用烟火烧饭,以表示对戒子推地悼念。

第二年晋文公又把那棵死而复生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表达了介子推的爱国思想,晋文公的勤政廉明和对介子推的怀念。

本课地着力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体会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对话框,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感悟,认识到介子推对晋文公地希望,希望他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清明的国君。

本篇课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个情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和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阅读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雪顿节上看赛牛》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地记叙了藏族牧民一场赛牦牛会,反映了西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雪顿节”的欢乐情景。

本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以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比赛前——比赛时——比赛后三部分构篇。

通过比赛前的节日盛装;比赛时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的高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牦牛比赛;从比赛后没有获得名次的选手也并不介意,图的就是高兴,让我们看到了藏族人民的豁达,乐观。

《东郭先生和狼》本课是一篇寓意及深的寓言故事,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发展他们眼、脑、手多种器官的协调能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寓意的感悟,把所学语言文字更加深入地记在头脑中,并学习如何恰当应用。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讲述的是一个木偶――皮诺曹与一群不爱学习,十分贪玩的孩子,被诱骗到快乐国,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尽情玩耍、由人变驴、被卖、挨打、摔瘸、惨遭淹溺、险些丧命的磨难,最后跳水逃走的奇异遭遇,说明皮诺曹是一个没有主见,非常贪玩,但决心改正错误的孩子。

《快乐国奇遇》课文选自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语言朴实、故事性强,适宜儿童独立阅读。

文中有二幅插图。

一幅画着皮诺曹骑在惊恐万分的毛驴上,高兴地赶往快乐国的情景;一幅画的是皮诺曹长出驴耳朵、驴尾巴时痛苦、绝望的情景。

这二幅图,有利于学生理出文章线索,深入地理解课文。

本文设计力求引导学生读、思、议结合,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曲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单元会认的字,牢记本单元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会被一些指定的段落课文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传说,风趣动人的民族风情,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牢记生字、书写生字、将学到的生字运用于学习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八课时

29“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课题:

“清明节的由来”

教材内容:

P124——P127

教学资源的选用:

教材、教案、卡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读课文时,注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义。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

昏、臣、邦、熄、葬、袖、坟、鞭;要求会写的字有:

族、昏、臣、偷、割、狼、咽、治、邦、君、派、荒、熄、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

头昏眼花、随臣、偷偷的、割下、狼吞虎咽、治国安邦、国君、荒山野岭、熄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学具的应用: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

教学方法:

阅读法、对话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古诗,导入新课。

  1、提问:

有一首诗寄托了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哀思,谁能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人遥指杏花村。

  2、揭示课题:

那么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板书:

清明节的由来

  3、谁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将其读熟。

  2、标清自然段,读通读顺读熟每一句话,了解课文大意。

  3、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弄懂其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借助屏幕出示没有拼音的字,指名读。

  2、借助卡片认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读每一自然段。

  4、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此段内容浅显,学生可以自己读一读,读完之后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读后将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解决。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清明节是4月5日。

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有“感人肺腑”“传统”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重温旧知。

  指名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画。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既锻炼了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两得。

  提问:

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

你从那看出来的?

从而体会“清明”的涵义,理解清明节为何而来。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引用介子推的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话来说一说。

让学生理解介子推说这一番话的真正用意,从而进一步理解“清明”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介子推和晋文公生活的年代,可出示春秋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粗略地知晓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让时先预习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介子推和晋文公。

  2、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狼吞虎咽”和“语重心长”“治国安邦”“贤明”的意思,从而理解介子推希望重耳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国君,国家安定兴盛,百姓安居乐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君臣对话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认真体会介子推和重耳对话时的语气。

  4、指名读课文的4、5自然段。

体会介子推回绝了重耳的中用和感谢,可以从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贵品质。

(不图回报、不被利益所动,关心国家兴盛,理解百姓疾苦)。

  5、介子推宁死不当官,却留下血书的真正用意,更深一步体会介子推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重点理解“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句话。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读一读。

体会介子推的人品和这句话对重耳的影响至深。

理解为什么重耳将介子推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从而理解清明柳所代表的真正的意思。

  (春天万物复苏,杨柳返青,暗含对介子推的深切怀念,加深对清明内涵的理解。

  6、晋文公做到了吗?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说说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

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晋文公用实际行动回报了介子推的用心良苦,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如果没有介子推用生命来激励他,晋文公就没有后来的功绩,所以介子推是晋文公成为明君的重要因素。

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局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这一自然段难理解的词语较多,如“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高”等,这些词语可以在理解课文时加以理解。

7、回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介子推和晋文公的品质。

再一次理解清明节的由来。

  三、拓展活动:

学习清明节由来的另一个说法。

(即学习连接)

  四、巩固字词

  1、分析字形。

  ①“肺”字的笔顺。

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2、把字写好看。

  ①“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②“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3、学生书写练习。

;

  五、填写花篮。

(课后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

    整篇课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清明节怎么来的”展开,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紧紧围绕着课后习题来展开思索,由疑入手。

人们常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本课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其次,教学中,让读书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课后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理解清明节缘何而来,进一步地认识中国传统民俗,对晋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了解。

让学生在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生字

  八、板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

  晋文公勤政清明

  介子推不被利益所动不图回报

  九、教学反思:

  

30雪顿节上看赛牛

教学课题:

雪顿节上看赛牛

教材内容:

P128——P131

教学资源的选用:

教材、教案、卡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初步读文,抓住重点词语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通过抓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结合上下文、看图片、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丰厚。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阅读,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抓重点段、句、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方法: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段首语句弄清作者写这场赛牦牛会的顺序。

通过讨论交流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重点的词句品读,体会情感。

在指导朗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赛前、赛中和赛后出现的壮观场面、牦牛发怒奔跑的惊险和它与主人的亲近及赛后欢乐的情景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参赛牦牛的欢乐之情。

3.引导学生读课后学习链接的内容,了解雪顿节的有关民俗,还可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资料,或者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主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范围。

三年级的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对于藏族节日雪顿节了解得不多,因此,教学时,可采用课件教学搜集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藏族的民俗风情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学习课文。

4.课标要求: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优美的词句。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读背背,再抄写下来,进行语言积累。

(四)课时:

两课时

(五)教具学具的应用

学生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雪顿节的资料,字典

教师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比赛有关的文章,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重点提示“雪”的第三笔和第九笔、“顿”的第二笔和第四笔。

齐读课题。

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质疑,师相机引导并梳理板书。

(“雪顿节”是什么节?

赛牛是怎样的场面?

2.请同学们打开书131页看“学习连接”,自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有关“雪顿节”你还了解哪些内容,介绍给大家听听。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拉萨看看那里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句子掌握情况:

屏幕出示,开火车认读词语,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4.重点生字的学习:

足字旁的生字和足字加偏旁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踢”和“踩”,注意足字旁的写法以及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教师边指导边范写,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然后进行展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自由读文,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赛牛会?

(板书:

别开生面)“别开生面”怎么理解?

知道的同学说一说,若不知道,也没关系,学了课文大家一定会明白。

把这个词语加到题目里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弄清楚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

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从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会“别开生面”的意思,切实体会雪顿节上场面的壮观,赛牛比赛的惊险刺激,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

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

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默读课文,思考:

(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

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

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

(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

过“六一”了,(   )一起(    ),场面颇为壮观。

(  )声、(   )声、和观众的(     )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

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

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看板书,进一步领会“别开生面”的意思,切实体会雪顿节上场面的壮观,赛牛比赛的惊险刺激,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3.按照写作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课堂小结:

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

(五)布置作业,进行拓展

1.积累词句:

把喜欢的词语记下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剪报。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三年级下册)中的《牦牛》和《川北草原观马记》两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比赛后

别开生面  就图心情好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七)教学反思

31*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课题:

东郭先生和狼

教材内容:

P132——P136

教学资源的选用:

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自学能力。

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教具学具的应用:

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

这篇课文是把寓言故事改编为了剧本。

问:

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交流成果。

(1)学生先汇报自己找出的字音重点;读书时要求: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最后,学生把自己找出的字形、字义难点,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思考:

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

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

要求:

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3)全班交流,并评议。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

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

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东郭先生和狼所具有的神态、动作、表情。

(八)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全班评议。

2.理解寓意。

师:

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最恨哪个人物?

并说出理由。

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

要求:

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课堂小结:

总结升华。

问:

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

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

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布置作业。

回家为家长表演。

(六)板书设计:

东郭先生和狼

知书达礼受伤

积德行善装可怜

救求救

躲避要吃先生

决不能可怜像狼一样凶残的恶人

(七)教学反思:

32*快乐国奇遇记

教学课题:

快乐国奇遇记

教材内容:

P137——P143

教学资源的选用:

教材、教案、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童话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认识主人公的道德品质。

3、辅导学生认识课后的7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皮诺曹的奇异遭遇,认识他的品质。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的应用:

生字卡片。

名著《木偶奇遇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法、回答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板书:

奇遇)请谈谈对“奇遇”的理解。

2、说说你们经历的或听说的、你认为最能表现“奇遇”的事。

3、你们说的奇遇,与我推荐你们读的“奇遇”相比,太平常了。

你们要读的奇遇,是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怎样幻想都不为过的“奇遇”,你们愿意读吗?

4、板书课题。

5、简介作者及作品。

(突出介绍作品想象丰富,故事奇特、曲折、有趣。

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吸引了几代儿童的目光,使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二、理解课题,猜想内容。

1、“记”是什么意思?

文章中指什么?

(引导查字典,准确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理解“快乐国”。

①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你知道有哪些虚拟的国?

(如《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等)

②这些国名与他们国家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关系?

3、猜想皮诺曹在“快乐国”的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自学生字、新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与词语。

(相机讨论、理解词语:

愿望、盼望、嘱咐、爽快、乐不可支、斩钉截铁、九霄云外、兴高采烈、绝望、懊悔、一五一十、诚恳)

②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找出故事中的人物,用图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边读边想。

①皮诺曹是怎样被“小灯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