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757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docx

七年级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

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

但本又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重点:

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措  施:

用“旅行”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

措  施:

通过系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会用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来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I、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

II、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III、板书目标(多媒体):

(略)

IV、导入新课:

师问:

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

知道。

师问:

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

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

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

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

(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大纲)

一、        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

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

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胡福金字塔相邻近的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约57米,高达6米的头部据说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

建造这尊巨像的目的,是为了护卫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门。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狮子是力量的象征。

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权力的象征。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出于和建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同样的目的,古埃及统治者十分重视自己雕像的制作。

他们常将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

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通体着色,人物形象安详、庄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动、优美。

用宝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显得更加栩栩如生。

(用多媒体展示)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

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

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

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

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二、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

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

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

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

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

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

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米隆⒂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用多媒体展示)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⒃,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

(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围廊式,造型庄重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古罗马的美术是古希腊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华丽的《奥古斯都像》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

奥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赤着双脚,脚旁的小爱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庇护。

雕像的写实风格使人联想到传统的古希腊雕塑。

(用多媒体展示)

罗马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香驱使数万名奴隶和战俘于公元70-82年建造的。

整个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直径约188米、短轴直径约156米,可容纳45000人,建筑立面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采用“券柱式”,十分华丽。

它的完善的型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充分说明了古罗马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用多媒体展示)

V、课堂小结:

(用多媒体展示)

VI、布置预习:

品中是不多见的。

(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2019-2020年七年级美术傲雪梅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

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

这些梅花美不美?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

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

(多媒体展示)

  师:

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年的历史。

  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

它有哪些颜色?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

  1。

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

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

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二)咏梅

  师: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展示咏梅诗词:

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墙角数枝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遥知不是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生讨论回答:

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学生讨论得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三)画梅

  师:

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

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

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

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

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

(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教师演示)

  传授小知识点:

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

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1.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

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体会、实践

  3.线条的疏密。

  4.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勾花与点花。

  

(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1.构思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3.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师:

“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生答)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

松、竹、梅四君子:

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

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

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师: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

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教学拓展: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学生大胆作画,反复体会。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

《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qdmynet“青岛梅园”

  附:

《梅花三弄》内容简介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

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

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

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

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

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

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

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

接着便是乐曲。

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

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

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

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

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