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167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docx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郭小月: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一土学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为不同。

它提倡培养“全人”,在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中,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它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有何特别之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郭小月校长进行了专访。

  学习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

  《同舟共?

M》:

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我,孩子们在这里很开心,放学后都不愿意回家。

  郭小月:

是的,我们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爱上学,喜欢得不得了。

有一个小朋友问妈妈,为什么假期不能一秒钟结束;有很多孩子跟家长说,为什么周六日不上学。

  我们试想,在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中,一个一直讨厌上学的孩子,和一个每天喜爱上学的孩子相比,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很自信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能够成功的,是因为孩子们从小开始,每一天都在做他热爱的事情,就是学习,并且不断地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们虽然也有语文、数学课,也用的是国家的课程标准,但我们的教法跟很多传统学校不一样,都很受孩子们喜欢,这是我很自豪的。

  《同舟共进》: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上学?

  郭小月:

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事,对孩子如此,对家长和老师也一样,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

作为教育者,不要把自己定义成能教学生的人。

其实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教育者必须不断学习,这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认识和心态,简单来说,就是谦逊。

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学习者,而不是我教你学的关系。

  此外,我们最不一样的,就是儿童本位的教学观,真正以儿童为中心。

有些人会有疑问,以儿童为中心,难道是不教吗?

我们当然教,但关键是怎么学,我们教的方式发生变化了,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信任孩子,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我现在需要一张桌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会告诉孩子出门往右拐,下楼梯,走到某个教室,帮我取一张桌子回来。

这样按照指令去行动,如果孩子找不到桌子,一定会说,是老师的指令发错了,觉得是老师的责任。

但在我们这,我会说:

亲爱的,我们需要一张桌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帮我找到它的。

我告诉你那张桌子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但最终相信你自己会非常努力地去寻找桌子(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你有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提供适当的帮助。

这样当你找到了桌子,会非常有成就感,因为你承担了责任。

学习本来就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当他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时,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这跟传统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

传统的方式是,我告诉你所有步骤,你去做吧,你找不着,肯定会怪我,你会说这不是你的责任。

这就好像有的同学说,我学习不好,不是我的责任,是老师没教好。

但我们的方式不一样,把责任主体转换了,找桌子是你的事,而不是我要找一个桌子。

同样地,学习首先是孩子们自己的事,而不仅仅是我们教育者管控的事。

其实,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只要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就行了。

作为校长,我会不断地鼓舞老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只有这样,老师们也会想方设法鼓舞孩子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内生动力,只要被激发出来。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比用小皮鞭抽好太多

  《同舟共进》:

我注意到,你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们的内驱力。

  郭小月:

现在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学习动力。

你跟孩子说,好好学习,未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你觉得这跟他有关系吗?

没关系的,因为太遥远了。

但是,如果我跟他说,这个学期我们要种地,要做一个脱口秀,这就跟他们有关系了。

我们会给孩子们设定很具象的学习目标,解决为什么要学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真的能够带来乐趣,最后把学习从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让孩子有内驱力的关键,是要把责任给他。

这个过程虽然有点辛苦,但却是一劳永逸的。

你想一想,让一个孩子爱学习,比拿小皮鞭抽他12年要好太多。

  《同舟共进》:

能不能系统介绍一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是怎样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怎样的?

  郭小月:

我们的课程不是老师不断地教,而是老师不断地和学生一起设置课堂目标,大家一起来实现。

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会和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上语文课?

孩子们会说,是为了认识公交站站牌、写日记、看懂爸爸手机上的字,等等。

老师们会通过不断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后,大家一起画一棵树,孩子们会把他们的名字都写在上面,课堂目标也都呈现在这棵树上。

那么,这些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要去实现的,而不是老师塞给他们的。

接下来,就是具体执行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反馈。

  《同舟共进》:

通过让孩子们提目标,完成了学习责任主体的转换。

  郭小月:

是的。

在课堂环节,比如留作业,老师说今天的作业就是写日记,你们可以每天记一句话,或者每星期写两段话,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

这样的设置是有含义的,因为你选任何一项,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要求你做的。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选了每天写一句话,结果每天都写一大段话。

你看,他是对他自己负责任,就会使劲地写。

我们强调学生是责任主体,就是要完成这种转换。

  项目制学习就是“在做中学”

  《同舟共进》:

能不能介绍一下项目制学习?

  郭小月:

项目制现在特别流行,但它不是一个新概念,陶行知和杜威都早就提出了,陶行知讲,做人就是学习;杜威说,生活即是教育。

其实说白了,项目制就是“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也是有套路的。

项目制学习是套路之一。

  首先,它有个起点,也就是驱动性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

一定要提出一个问题,带学生进入一个学习情境。

如果问题不有趣,可能就没人愿意去学。

而且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孩子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一定要有一个成品展示。

展示什么、如何展示,由孩子们自己定。

比如有个项目是种花种菜,孩子就会想展示什么内容、怎么展示、分哪些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学会给彼此反馈,学会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在考试中,学生是被动的,但在展示中,学生是主动的。

第三,要有反馈和迭代。

比如,我们有个绘本创作的项目,绘本草稿一共迭代了7次,一次比一次好。

学习是需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伙伴反馈中不断迭代的。

所谓反馈,就是老师不断提问题,然后让他们彼此提问题。

比如说,大家都画了一张画,是关于情绪的。

每个人都画了第一版,各种脸谱,愤怒是什么样的,高兴是什么样的,焦虑是什么样的,忧郁是什么样的。

画完了,就让孩子们互相反馈。

一个孩子说,他画的那么丑,太难看了。

这个孩子这么说,说明他没有学到反馈的技能,那怎么办呢?

老师就会告诉他,什么样的反馈是好的反馈。

第四,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贴着,好的反馈有三条原则:

一定是友好的,一定是具体的,一定是有帮助的。

更具体一点,我们会教孩子们这样反馈:

我从这画中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然后我想问,如果这样或者那样,是不是更好?

孩子们掌握了这个反馈的句式,就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反馈。

而他们相互做反馈,又是不断在思考。

最后,他们根据反馈做迭代,一般迭代到第四版、第五版,就非常不一样了。

其实,成人世界的学习也一样,我们的很多成长过程,不都是来自同事和领导的反馈吗?

所有的反馈,都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第五,一定要有截止日期。

就像你做记者,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交稿一样。

学生也一样,在展示日之前,他得玩命地把这个东西做出来。

  《同舟共进》:

这种项目制学习的效果怎样?

  郭小月:

项目制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小孩爱学了,是因为他想做这个东西,而且想做好。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碰到问题的,会觉得卡住了,有难度,这时他会接到各种反馈,然后再迭代。

最?

K成品出来后,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觉得有自我突破。

  每个项目其实都是一段学习旅程,每个项目结束后,他们对学习策略、学习方法都会有很深的认识。

用时髦的话来说,我们其实是把“元认知”,比如自我反思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给人提供反馈的能力等,都融合在教学之中了。

所以,很多孩子在接受项目制学习以后,他们的家长会跟我说,我家孩子有套路了,说话有套路了,解决问题有套路了,跟其他小朋友谈话也有套路了。

  学会同理心,才能爱己及人

  《同舟共进》: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运用知识,还学会了怎样跟人相处。

  郭小月:

对,有了社会情感技能。

这也是需要培养的,也是有套路的。

  《同舟共进》:

情感教育其实是传统学校所忽略的,你们是怎么做的?

  郭小月:

你去看我们的教室,就能看到墙上贴着卡片,上面写着该怎样解决问题。

第一步是跟对方说“停,我不喜欢你这样”。

这是怎么来的呢?

一次,有个老师发现孩子们打起来了,就问大家,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应该怎样解决?

有的小孩说:

没办法,忍着。

还有的说:

告诉老师。

一个小朋友说:

我跟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

这一点提得特别好,其实50%以上的问题,都要先从“停,我不喜欢你这样”开始,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这样让我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填空题,让大家去填空。

再接下来,如果他还有什么不好的举动,我可以去跟老师反映,或者是我离开现场。

  这些东西,有什么难的?

但我们的成人也未必知道这么做。

有多少成人在面对不善的遭遇时,会一直忍着,直到忍无可忍再爆发。

他们不会说停,不会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

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套路的,这种技能是要学习的。

  此外,我们还会教学生认知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教室里面有情绪板,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为什么要做这个?

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说我现在很生气,就说我红了,这是我在觉察自己情绪之后做出的表达。

然后,你知道我红了,认知到我有这种情绪了,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说,生气不好,哭哭啼啼更不对。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种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的。

而接纳的第一步,是觉察自己的情绪。

一旦你觉察到自己情绪有问题,就很棒了。

因为只要觉察到问题,就能着手解决了。

所以,我们会教孩子觉察情绪。

  有个家长给我讲了件事,有一天他们去参加一个婚礼,孩子跟妈妈说,“我现在有点黄色”。

妈妈知道孩子是在说自己有点紧张了,就对他说,你是不是因为不知道婚礼是什么样的,所以会紧张?

孩子点头。

爸爸妈妈就说,那我们来演一下,婚礼其实就是这样的。

然后,孩子就没问题了。

所以你看,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在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教会孩子认知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在5岁到8岁期间,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特别重要的时期。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没有同理心呢?

他都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够去同理你呢?

一个孩子迟到了,进门时感到尴尬,他觉察到了这一点,就会对同样的事情有同理心。

这种同理心,并不是同情心。

同情是觉得你可怜,但同理是我真的理解你。

我们有同理心,才会做到爱己及人。

  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内驱力

  《同舟共进》:

我还对个性化教学比较感兴趣。

我这次还碰到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原来在公立幼儿园是很内向的,但是在这里读了一年,现在很开朗了。

  郭小月:

有些人认为,我给你提供一个课程包,比如让你学五年级的数学、三年级的语文、二年级的英语,这就是个性化了。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什么呢?

台湾道禾书院的创办人曾国俊先生有个很好的观点,他说大家现在老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是什么?

起跑点又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点。

当你发现你的天赋,并且让你的天赋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你就开始跑了,这才是你真正的起跑点。

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起跑,但有的人可能是70岁才起跑的,有的人是40岁起跑的。

  所以,个性化教学就是让孩子更早地发现他的天赋,让他的天赋获得自由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事,也都有那种他做起来特别忘我、甚至忘记时间的事,那就不断鼓励他往这个方向发展,以他的内驱力去学习和创造。

然后你会发现,在鼓励他发展个人长板的时候,他的其他能力也都提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只要发现了,就会在终身学习的路上狂奔,不用人催,不用人管。

  在随便一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