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549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docx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关于智能小区设计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智能小区设计是一个单独的综合设计项目,智能小区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种类型。

因此智能小区设计是一项新的设计任务,先期提供有关小区智能化设计的一些基本认识。

第一部分、智能化小区功能分析:

智能小区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智能住宅小区是将信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于住宅小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先进的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以期为居住者创造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生活空间。

(一)信息通讯服务与管理系统

1.信息服务的内容

(1)提供宽带的传输平台。

在社区网络平台的构架中,从每幢楼宇的智能集线器到中心高速交换机采用星形连接,传输介质选用4芯的多模光纤,而楼宇智能HUB与每层集线器采用5类UTP连接,可以满足数据传输对宽带的要求。

(2)连接Internet。

住户的电脑可以通过社区网络中心的代理服务器连入国际互联网。

(3)直接提供信息服务。

社区内的居民可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获取得关于交通、新闻摘要、小区介绍方面的信息。

2.综合通讯接入网是小区最基本的投资项目之一,其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小区开发商的投入费用和今后小区在通讯与网络方面的现代化程度,以及提供综合信息与咨询服务的能力。

综合通讯接入网络应满足现代家庭在使用ISDN、一次群速率、可视电话和三表自动数据采集与传输等信息与数据交互上的需求。

CATV系统设计为双向(860MHz)CATV系统,并将约200户TV终端划分为一个组合(或为管线节点FN),为今后实施HFC做好物理上的预留接口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置。

届时每一个家庭用户都可以通过HFC网络提供双向多媒体信息服务/即VOD点播、电视会议、远距离学习和在家工作模式等各种双向高速数据通讯业务。

同时也可以使得Internet接入成本下降,并大大提高接入的速度。

3.小区综合信息管理

该系统常与小区的业务管理中心组合在一起,向小区内每一家庭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作为现代化小区将向社区内广大居民家庭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常包括以下内容:

娱乐(影视点播(VOD)、虚拟旅行、虚拟博物馆、音乐剧场、多人游戏(不同地理位置))、资讯(新闻、财经股市商情服务、旅游服务、乘车与街道指南)、商业服务(购物指南、电子购物与转账、参观预定)、教育(函授课程、虚拟学院实验室、网络补习)、医疗保健(远程疾病诊断与会诊、电子病历、虚拟医院、保健咨询)、政府(申请条例咨询、会议通知、视像会议、所得税转账),建设业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二)小区公共安全的技术防范

其任务是根据住宅小区不同的类型和防护风险需要,为保障人身与财产的安全,运用计算机通讯、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等技术形成综合的安全防范体系,它是住宅小区的首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1.小区周边的防范

小区周边的防范由红外线主动探测器、电子篱笆等构成。

是小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2.电子巡更系统

新型的电子巡更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信息钮和接触棒,信息钮固定在每个寻根点,接触棒内含有CPU模块和存储单元,由巡更人员到达每个巡更点时,以接触棒碰触信息钮,自动记录下巡更的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

需要时将接触棒通过接口模块与电脑相连,一专用软件即可读出和查询巡更时间,是一种智能化系统。

3.楼宇可视对讲及IC卡门禁

在每幢楼宇的每个单元入口设置可视对讲系统和设置非接触式IC智能卡门禁系统。

楼内住户通过出示其非接触式IC卡,便可控制门禁系统开门进入。

而对外人来访,住户可以用过可视对讲系统看清来访者,并与其通话,确认其身份后,方可开门让其进入楼宇。

该系统应具有高保密性、使用方便等特点。

4.小区停车场管理

采用较流行的感应式IC卡作为管理手段,同时具有红外遥控车库门开关(小于8m)和防盗报警功能及倒车限位等功能。

5.闭路电视监控

在小区的出入口、主要通道、车库等重要场所安装摄像机,将监控区域的情况以图像方式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

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墙可以随时了解这些重要场所的情况。

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监控系统,优先是光盘录像清晰度高且易检索,但是价格相对昂贵。

6.家庭防灾报警及应急联动

防灾主要是指三防(防火,防盗,放燃气泄漏)。

小区火灾采用烟感探测器为主的消防报警联动控制,并与消防局域网。

防盗报警系统采用常规门磁开关、双鉴探测器、玻璃破碎报警器等。

煤气泄漏探测器安装在厨房内离地面1m之处,当煤气浓度大于国家规定标准时报警。

设在小区控制中心的监控主机通过报警接收机或者专用通讯网络,接受来自家庭智能控制器的告警信号,系统能马上识别告警类型及发出报警的住户位置,并产生声像报警。

三防设备要求可靠,以免产生误报。

(三)水、电及煤气三表计量

利用信号线将脉冲式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输出引至户外计量箱的采集板上,再由数据总箱电缆将采集和储存处理好的数据引至物业管理中心的计算机,自动结算和打印出用户数据清单,并可防止人为破坏和盗用水电和煤气。

(四)小区物业与设备管理中心

它设于小区会所内,是小区管理的核心。

小区管理中心的功能通常包括几个方面,如小区内集中的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实施对小区内公共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监控和管理;小区房产与承租户管理;小区物业保养与维修管理;小区内家庭三表(电表、水表、煤气表)计量与统计等。

向小区内每个家庭提供公共服务是其主要的任务,通常由小区开发商负责建设,也要得到政府在信息和通信方向提供相关服务的支持。

1.小区管理中心的主体

小区管理中心的主体是建立开放式计算机局域网,即通过结构化布线系统等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管理与物业管理进行综合,为住宅小区的服务和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

2.小区公共机电设备集中监控

主要有给排水、变配电集中控制、电梯和供暖监控及区域照明自控。

目前多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

区域照明自动控制常采用声光报警感应路灯,声控自动开关用于当晚间出现来脚步声或拍手等声响时,开关接通电源后30S左右关闭,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照明熄灭或点亮。

另外,利用光控路灯,白天电路自锁,节电率较高。

3.小区大屏幕电子广告牌

大屏幕电子公告牌,每天可以向居民发布天气预报、报刊新闻、社区公告等,该电子公告可取代目前使用的公告黑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大屏幕显示的内容由中型计算机控制,通过一套专用软件,可方便修改电子公告牌显示的内容。

其主流技术以单色或三色LED式为主。

第二部分、建设部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标准)

一、总则

1.0.1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

  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

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系统建设原则如下:

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

2.系统的等级标准应与项目开发定位相适应;

3.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4.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

5.小区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

6.小区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1.0.2小区分类

  为使不同类型、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小区合理配置智能化系统,小区按不同的功能设定、技术含量、经济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为:

一星级(符号★,下同)、二星级(符号★★,下同)、三星级(符号★★★,下同)三种类型。

1.0.3小区建设要求

  小区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在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小区建设,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

2)小区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

3)小区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同步建设

1)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居住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

2)小区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材料、设备和产品;

3)小区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3.小区智能化布线应符合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等要求,达到布线简化、安装方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目标。

实现不同等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

4.小区应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和有关部门正式推荐的住宅智能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

5.小区在实施前应对未来物业管理进行全面策划,在工程实施的适当时机超前介入,做好工程竣工后物业管理的一切准备工作。

工程交付使用前必须确保物业管理系统安全、准确、可靠地运转。

1.0.4小区规划设计要求

  小区规划应作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

住宅设计作到空间尺度适宜、套型功能完善、采光通风良好、建筑造型美观。

1.0.5住宅性能认定要求

  居住小区竣工交付使用前应参照建设部建住房[1999]114号文《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申请性能认定。

二、系统的分类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按其硬件配置功能要求、技术含量、经济合理等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0.1一星级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建设“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标准中所列举的基本配置。

具体如下:

1.安全防范子系统

(1)住宅报警装置

(2)访客对讲装置

(3)周边防越报警装置

(4)闭路电视监控装置

(5)电子巡更装置

2.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1)自动抄表装置

(2)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

(3)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4)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5)设备监控装置

3.信息网络子系统

为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两个电视插座和一个高速数据插座。

2.0.2二星级

  二星级除具备一星级的全部功能之外,要求在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方面,其功能及技术水平应有较大提升。

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居住小区智能系统技术分类”标准中所列举的可选配置。

2.0.3三星级

  三星级应具备二星级的全部功能,系统先进、实用和可靠。

并具有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特别要重视智能化系统中管网、设备间(箱)、设备与电子产品安装以及防雷与接地等设计与施工。

并在采用先进技术与为物业管理和住户提供服务方面有突出技术优势。

三、系统技术要求

3.0.1系统结构

  居住小区智能化是以信息传输通道(可采用宽带接入网、现场总线、有线电视网与电话线等)为物理平台;联结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物业管理中心向住户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

居住小区内可以采用多种网络拓朴结构(如树型结构、星型结构或混合结构),图1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框图。

3.0.2系统功能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由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组成,系统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3.0.3系统硬件

1.系统硬件包括网络产品、布线系统、计算机、家庭智能控制箱、公共设备、计量仪表和电子器材等,应优先选择先进、适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

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而过早陶汰。

同时应避免采用技术上不成熟的硬件产品。

2.硬件产品应具有兼容性,便于系统产品更新与维护。

3.硬件产品应具有可扩充性,便于系统升级与扩展。

3.0.4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水平。

系统软件包括:

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实时监控软件等。

1.系统软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系统软件应操作方便,采用中文图形界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像的能力。

用机环境要适应不同层次住户及物业公司人员的素质。

3.系统软件应支持硬件产品的更新。

5.系统软件应具有可扩充性。

3.0.5系统集成

1.根据对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不同需求,可采用不同的集成技术。

应在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规划阶段制定所采用的系统集成方案。

2.提倡采用宽带接入网、控制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等的融合技术,减化居住小区内信息传输通道的布线系统,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

3.在规划阶段应将各子系统及子系统内功能模块的各种信息交接接口标准化,便于系统集成的实施。

4.住宅内可采用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控制技术。

逐步发展采用无线传输技术。

5.提倡居住小区“一卡通”系统,智能化系统与社会其它职能部门联网使用。

6.中心控制室,布线管网,接地与防雷,系统供电的要求

(1)中心控制室

  居住小区应设立中心控制室,位置首选小区的中间位置,当居住小区规模较大时,应设立一个或多个分中心。

中心控制室应设有可直接外开的安全出口,其它还应满足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机房的规定。

(2)布线管网

  智能小区应将智能化系统布线管网纳入居住小区综合管路的设计中,并符合居住小区总平面规划的要求和房屋结构对预埋管路的要求。

(3)防雷与接地

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子系统,提出符合规定的接地与防雷技术要求,确定电气接地与防雷的类型的位置,接地排的引入方案。

(4)系统供电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宜采用中心控制室集中供电方式,对于家庭报警及自动抄表系统必须保证市电停电的24小时内正常工作。

四、系统实施细则

1.安全防范子系统

  通过在居住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与住户室内安装安全防范的装置,并由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来提高居住小区安全防范水平。

(1)住宅报警装置

住户室内安装家庭紧急求助报警装置。

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应实时处理与记录报警事件。

(2)访客对讲装置

在住宅楼道入口处安装防盗门控及语言对讲装置,住户可控制开启楼寓防盗门。

(3)周界防越报警装置

对封闭式管理的居住小区周界设置越界探测装置,并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联网使用,能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并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

(4)闭路电视监控

根据居住小区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居住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及公建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机进行监控。

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可自动/手动切换系统图像,可对摄像机云台及镜头进行控制;可对所监控的重要部位进行长时间录像。

(5)电子巡更装置

居住小区内安装电子巡更系统,保安巡更人员按设定路线进行值班巡查并予以记录。

  巡更站点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联网,计算机可实时读取巡更所登录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保安巡更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

2.管理与监控子系统

(1)自动抄表装置

 住宅内安装水、电、气、热等具有信号输出的表具,并将表具计量数据远传至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实现自动抄表。

应以计量部门确认的表具显示数据作为计量依据,定期对远传采集数据进行校正,达到精确计量。

上述表具也可采用IC卡表具。

   

(2)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

 居住小区内车辆出入口通过IC卡或其它形式进行管理或计费,实现车辆出入及存放时间记录、查询、区内车辆存放管理等。

(3)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在居住小区内安装有线广播装置,在特定分区内可播业务广播、会议广播或通知等。

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作为紧急广播强制切入使用。

(4)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配备有计算机或计算机局域网,配置实用可靠的物业管理软件。

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化。

并要求安全防范子系统,水、电、气、热等表具的自动抄表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等在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便于及时对报警信号作出响应及处理。

(5)设备监控装置

在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分控制中心内应具备下列功能:

1)给排水设备故障报警;

2)蓄水池(含消防水池)、污水池的超高低水位报警;

3)电梯故障报警、电梯内人员求救信号指示或语音对讲;

4)变配电间设备的故障报警;

5)钦用蓄水池过滤、杀菌设备的故障报警;

3.信息网络子系统

  本子系统是由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控制网、有线电视网和电话网等所组成,提倡采用多网融合技术。

(1)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控制网、有线电视网和电话网等各自成系统,采用多种布线方式,但要求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2)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类型可采用以下所列类型之一或其组合:

FTTX(X可为B、F,即光纤到楼栋、光纤到楼层),HFC(光纤同轴网)和XDSL(X可为A、V等,即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或其它类型的数据网络。

(3)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应提供管理系统,支持用户开户、用户销户、用户暂停、用户流量时间统计、用户访问记录、用户流量控制等管理功能,使用户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的信息平台之上。

(4)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应提供安全的网络保障。

(5)居住小区宽带接入网应提供本地计费或远端拨号用户认证

(RADIUS)的计费功能。

(6)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两个电视插座和一个高速数据接口。

4.0.2二星级

1.安全防范子系统

  二星级应具备一星级的全部功能,安全防范子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系统建设,其功能及技术水平上应有较大提升。

(1)住宅报警装置

户门安装防盗报警装置,依据实际需要阳台外窗安装防范报警装置;住户室内安装燃气泄露自动报警装置。

(2)访客对讲装置

访客对讲装置可采用联网型可视对讲装置,居住小区主要出入口安装访客对讲装置

(3)周界防越报警装置

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采用电子地图指示报警区域,并配置声、光提示。

小区周界采用闭路电视实时监控,或居住小区周界防越报警装置与闭路电视监视装置联动。

留有对外报警接口。

(4)闭路电视监控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对居住小区主要通道、停车场、电梯轿厢(多层或高层住宅)等部位适当地设置摄像机,达到有效的监视目的。

(5)电子巡更装置

  巡更站点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联网,计算机可实时读取巡更所登录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保安巡更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

2.管理与监控子系统

(1)自动抄表装置

上述表具数据可远传到供水、电、气、热相应的职能部门。

住户可通过居住小区内部宽带网、Internet网等查看表具数据或网上支付费用。

(2)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

停车出入口车辆管理装置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联网使用。

(3)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小区内安装有线广播装置,播放背景音乐。

(4)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居住小区建立Internet网站,住户可在网上查询物业管理信息。

居住小区内安全防范子系统,水、电、气、热等表具的自动抄表装置、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等与居住小区物业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联网。

居住小区内采用“一卡通”技术。

(5)设备监控装置

  在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或分控制中心内应具备下列功能:

1)变配电设备状态显示、故障警报;

2)电梯运行状态显示、查询、故障警报;

3)场景的设定及照明的调整。

4)钦用蓄水池过滤、杀菌设备监测;

5)对园林绿化浇灌实行控制;

6)对所有监控设备的等待运行维护进行集中管理;

7)对居住小区集中供冷和供热设备的运行与故障状态进行监测

  公共设施监控信息与相关部门或专业维修部门联网。

3.信息网络子系统

  控制网中有关信息,通过小区宽带接入网传输到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统一管理。

4.0.3三星级

  三星级应具备二星级的全部功能,采用技术先进,便于系统集成,易操作及维护,可扩充性好。

智能化系统中管网、设备间(箱)与电子产品安装以及防雷与接地等设计与施工方面严格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管网、设计与施工。

目前暂无标准可循的,可按厂家自行制定标准。

并在以下方面之一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1、智能化系统应用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如采用多网融合技术,智能家庭控制器、IP协议智能终端等。

2、智能化系统为物业管理和住户提供服务方面:

建立小区Internet网站和小区数据中心,提供物业管理、电子商务、VOD、网上信息查询与服务、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增值服务项目。

第三部分、上海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大纲(高标准)

《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使智能住宅小区在建设和认定等方面有章可循。

1.总则

1.1为指导本市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规范智能住宅小区的设计和实施,特制定本大纲。

1.2本大纲所称的智能住宅小区是指将信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于住宅小区,通过有

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先进的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

理等方面的功能,以期为居住者创造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生活空间。

1.3智能住宅小区的设计应考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选用的系统和设备应符合标准化、

开放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性和灵活性。

对于分期开发的大型住宅小区应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确保系

统和设备的统一性和兼容性,以便于日后的维护。

1.4智能住宅小区应包括信息通信、小区公共安全防范、建筑设备监控、家居智能化和小区综合物业

信息服务等智能化系统。

本大纲将智能化系统的功能配置分为基本配置和可选配置。

基本配置是智能

住宅小区应满足的基本功能,可选配置是智能住宅小区可进一步拓展的功能,由开发商根据实际情况

和需求选配。

1.5本市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除符合本大纲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其他有关法规、规范和

技术标准。

2.信息通信系统

2.1一般规定小区应通过内部管网的建设及与电话、有线电视、宽带数据等城市公网的连接,充分利

用公共信息资源,向住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通信服务。

2.2基本配置提供语音通信、视频广播、宽带数据等通信服务。

2.3可选配置在小区地下车库、电梯、地下室等移动通信盲区设置移动通信中继系统。

3.小区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3.1一般规定对小区周界、小区重点部位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小区安保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并留有对外报警接口,可与公安区域报警中心联系。

3.2小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3.2.1基本配置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周界设置报警探测装置,并与小区安保中心的报警主机相连,用以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

小区安保中心设置显示屏、报警控制器或电子地图,能实时显示报警区域和报警时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能自动记录、保存报警信息。

3.2.2可选配置对小区周界使用闭路电视(CCTV)系统实施监视,或进一步以CCTV系统与周界报警系统实现报警信息显示与图像监视相结合的联动。

设置周界探照灯或强光灯,在夜间与周界报警系统联动。

3.3小区重点部位监视系统

3.3.1基本配置在小区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电梯轿厢(高层住宅)等重点部位设置相应的探测器或摄像机,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信息和图像传至小区安保中心进行监控,并将监视图像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具有时间、日期记录功能。

电梯轿厢(高层住宅)闭路电视系统应具备楼层显示功能。

3.3.2可选配置在停车场/库内部、电梯轿厢(多层住宅和中高层住宅)、楼宇进出口、电梯厅等部位设置摄像机,扩大监视范围。

3.4楼宇访客对讲系统

3.4.1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