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385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讲义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苏科版

课程标题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

课标定位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要求

备注

光的折射

理解

理解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成像

理解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透镜成像的应用

理解

掌握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知识脉络图

二、知识点拨

(一)光的折射

(二)透镜

点拨: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拨:

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实像投在屏幕上,并且投影片要倒插。

(四)眼睛和眼镜

点拨: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同一个物体,距离眼睛越远,视角越小,物体看起来变小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光的折射

例题1下面的事例是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理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手影B.立竿见影C.水中倒影D.水中的鱼

思路导航:

本题容易错选C,出现错解的原因是因为倒影出现在水中,误认为物体在空气中,倒影在水面上,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事实上,倒影是在水面上,不是在水“中”,因此倒影实际上是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应属于光的反射;观察水中的鱼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D

例题2(黄冈)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O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B点。

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束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思路导航:

(1)在B点的正上方找一点B′,连接OB′,OB′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

(2)作∠COD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DB即为光束从O点传播到B点的光路图。

答案:

如图所示

小结:

(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入射点;

(2)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可画出法线,然后即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知识点2:

透镜及其成像

例题1物体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成像情况是()

A.只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

B.只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

C.只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实像

D.可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或不成像

思路导航:

物体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表明f<30cm<2f,可解得15cm<f<3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时,物距u=20cm.因为15cm<f<30cm,所以物距u一定小于2f,可能大于f,也可能等于f或小于f。

则物体可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或不成像。

答案:

D

例题2(贵港)如图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便是此透镜的焦距,请你根据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图中O点为透镜的光心)。

思路导航:

图中的两条折射光线都过焦点,故它们的入射光线都平行于主光轴,故应先用虚线连接光心O与焦点作出主光轴,然后再作出两条入射光线。

答案:

如图所示。

例题3(哈尔滨)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为10cm)

(1)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

(2)实验的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思路导航: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远、像近像变小”和“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应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

答案:

(1)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或“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2)B和C两点之间(或“在透镜左侧,距凸透镜10cm至20cm之间”或“在透镜左侧,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l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3)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只要体现出B点左侧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点即可),并调整光屏位置

知识点3:

透镜成像的应用

例题1如图是小云同学将两纸筒M、N套在一起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当用它来看远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选填“虚”或“实”)像;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M、N间的距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路导航: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被拍摄的物体应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若看近处物体,则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应增大,所以应将镜头往前伸,以增大像距。

答案:

实变大

例题2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

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是正立的

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

D.像比灯丝亮

思路导航:

由题意知,灯丝在墙上有一个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

由此可以确定答案A、C是错误的;由于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的成像情况是:

f<u<2f的凸透镜成像,此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灯丝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墙壁上成像,所以其亮度要比灯丝暗,故D错误。

答案:

B

例题3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则:

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样?

(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思路导航:

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会远离凸透镜,则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要使像仍成在视网膜上,则需要将光线会聚一些,使像距变小,所以看近物时晶状体焦距会变小,这是一种变焦距系统,而像距并没有变化,这类似于照相机,只不过照相机是改变像距。

答案:

后变小①

直击中考

例题(莱芜)(多选题)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

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照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学生

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路导航:

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应配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长,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照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应当让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手机应远离学生;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ABC

提分技巧

1.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熟悉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导学

第五章第一、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

一、预习新知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进行比较,这个就是单位。

2.长度的主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

常用单位:

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测量前,选择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与被测物的起始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3)观察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

(4)读数时,应。

(5)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4.误差:

的差异叫误差。

测量时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减小误差。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观察秒表:

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

二、问题思考

1.感受一下1m有多长(身体哪个部位长约1m),再了解1dm,1cm,1mm有多长。

2.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想一想: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做一做:

把测量值记录下来.

实验次数

总厚度/mm

一张纸的厚度/mm

一张纸的平均厚度/mm

1

2

3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30分钟)

1.(多选题)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潍坊)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

3.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4.把燃着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若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但仍在两倍焦距以外,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正确的做法及像的变化情况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大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大

5.如图甲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鹦鹉图的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乙图中的()

6.“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同学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7.如图所示是人眼的结构简图。

如果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类眼睛是远视眼

B.此类眼睛应该用“老花镜”矫正

C.远处物体将在此类眼睛视网膜前面成像

D.远处物体将在此类眼睛视网膜后面成像

8.如图所示,潭底某处S反射的光①②照射到水面将发生现象,因为光①的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②的入射角,所以光③与法线的夹角必然(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④与法线的夹角,使得光③④的反向延长线能够相交,交点即为潭底S的像(选填“虚”或“实”)。

9.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10.有一种白酒,打开包装后有一打火机在里面,打火机上有一发光装置,将光投射到地面上后就会形成一则广告图案,如下图所示,小明猜测它的镜头一定是凸透镜,内部图案一定放在____________的范围内,成的是________立、放大的_______像。

11.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12.显微镜的下方常有一小镜来做反射面,这一小镜是_______镜或______镜,在光线较暗时应使用_______镜,它的作用是使人看到的像的亮度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

13.如图所示,a、b是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图中已画出b通过透镜的光路,请你再画出a通过透镜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14.“子立身边问是谁,日透窗棂拿掸子,月移花影拾柴枝,为锁书箱夹住眉,吹灯烧着嘴唇皮。

”《笑府》中描述的这位秀才,不但分辨不清身边的人,还把阳光当作灰尘,把花枝影子当作地上木柴,锁箱子时靠的太近把眉毛夹住了,吹灯时烧着了嘴唇。

你知道他的眼睛有什么病症吗?

这种病症是如何形成的,怎样矫正?

15.小明和小刚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请你也参与进来,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如何判定实验所用的透镜是凸透镜吗?

请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2)选择一个凸透镜后,需要粗略测定该凸透镜的焦距,也请你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3)接下来,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至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点燃蜡烛,结果却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2条可能的原因)

(4)他们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一个清晰的像,则他们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cm之间的某一值。

请你在光屏上大致画出这个烛焰的像。

生活中,(填一设备)就是利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完成这个实验后,他们在光屏和凸透镜之间再加一个凸透镜,为了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后,小刚取下凸透镜握在手中,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请你分析,小刚看到的是(选填“正”或“倒”)立的(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1.CD(提示:

B项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项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D两项则是光的折射现象)

2.B(提示: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再由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A(提示:

从题设条件得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某一物体放在透镜前25cm处,也就是使它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可得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D(提示:

根据题设可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故D项正确)

5.A(提示:

圆柱形玻璃杯装满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只是两边厚度不同,而上下基本一致,所以通过圆柱形水凸透镜观察图片时,图片在左右方向上被放大,而上下方向上基本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A最有可能。

B是缩小的,D的左右方向改变了,C中各个方向被放大的比例相同,与实际不同)

6.D(提示:

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成的像比较大,为此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以使像变小,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7.C(提示:

根据题设条件可知,此类眼睛为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应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8.折射小于小于虚(提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将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形成的是物体的虚像)

9.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提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一般就是将实像成在光屏上以利于人眼的观察;若没有光屏,那么在成像位置的外侧,用眼睛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实像,原因是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

10.1、2倍焦距之间;倒;实(提示:

投射到地面上的图案是放大的像,因此图片一定放在透镜的1、2倍焦距之间,这种放大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11.倒立;缩小;20(提示:

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即20cm)

12.平面;凹面;凹面;增强(提示:

当光线较暗时,为了得到明亮的像,应使用凹面镜做为反射面,凹面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13.如图所示:

14.《笑府》中描述的秀才患有近视眼,其形成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这样,他看远处的物体将“模糊不清”,要矫正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

15.

(1)用手摸镜面,中央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让镜面正对阳光靠近地面,前后移动使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①凸透镜、光屏与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12.520如图所示:

投影仪靠近

(5)倒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