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966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山西省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山西省2019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相混合,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2.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B.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读取数据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

A.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先“称量与溶解”,再“过滤、蒸发”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C.CO和Fe2O3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喷灯,再通一会CO

D.高锰酸钾制取O2,排水法收集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将导管放在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5.下列有关反应:

2CuO+C

2Cu+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6.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用油

C.味精

D.食盐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五氧化二磷:

P2O2

B.亚铁离子:

Fe2-

C.2个钾原子:

2K

D.3个氮分子:

N3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

B.熄灭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

D.量取液体

9.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作用只能是加快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H4= C2H4+2H2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是分解反应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

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铁粉与木炭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品尝味道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1.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B.

收集氧气验满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比较锌和铁活泼性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

C.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D.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减轻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13.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

其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环保知识

C.实验现象

D.物质用途

14.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

B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过灼热的CuO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置于薄铜片上,用酒精灯火焰加热铜片

D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A.A

B.B

C.C

D.D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加热液态水变为水蒸气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Fe+CuSO4═FeSO4+Cu

D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使用方便,宇迹清晰

A.A

B.B

C.C

D.D

1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检验纯度,则甲烷点燃前也需要验纯

1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

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

18.甲、乙、丙、丁分别是Ba(NO3)2、NaOH、H2SO4、K2CO3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表示无明显现象)

 

/

气体

沉淀

气体

/

沉淀

沉淀

沉淀

/

/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A.H2SO4、K2CO3、Ba(NO3)2、NaOH

B.Ba(NO3)2、H2SO4、K2CO3、NaOH

C.K2CO3、Ba(NO3)2、H2SO4、NaOH

D.K2CO3、H2SO4、NaOH、Ba(NO3)2

二、多选题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

高温到质量不再减少

B

CO2气体(HCl)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NaOH固体(BaSO4)

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蒸发

D

NaCl溶液(MgCl2)

适量KOH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三、填空题

21.“厉害了,我的国”

国人为之骄傲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于2017年4月26日在大连下水。

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运用于航母的电力系统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

(2)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钛合金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建造一艘排水量为6万吨的航母约需6万吨的特种钢材。

通过炼铁高炉生产6万吨含铁98%的铁制品,需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_________万吨。

(4)钯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

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将Mn片、Pd片、Cu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和Cu片没有变化。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人到_________溶液中,观察现象。

四、流程题

22.如图为工业制备铜单质的模拟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若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SO2排放到空气中,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3.(发现问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猜想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

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

___。

24.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2.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

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

(拓展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试剂名称)

最终有气泡产生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方案二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_____

六、综合题

25.镍粉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I、【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3Na2CO3+2H2O=NiCO3·2Ni(OH)2+3Na2SO4+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2)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下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______℃、______。

(3)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及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固体洗涤时,需用纯水洗涤,检验其洗涤干净的试剂是______。

(6)气体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是______(填名称)。

(7)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______。

II、【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及H2O。

②400℃左右,NiO会氧化生成Ni2O3。

③碱石灰是NaOH及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步骤】:

①______;②准确称取3.77g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______;⑥准确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表)。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00.00

180.00

180.00

加热后

201.08

180.44

180.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8)完善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______;⑤______。

(9)计算xNiCO3·yNi(OH)2·zH2O中x:

y:

z的值______。

(10)左侧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1)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为2.33g。

请通过计算确定残留固体的组成及各成分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