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896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难忘的泼水节.docx

《难忘的泼水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泼水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难忘的泼水节.docx

难忘的泼水节

9、日月潭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1、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5、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

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

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

围绕(造句)

茂盛:

(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

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

清楚

朦胧:

不清楚(说出反义词:

清晰,清楚)

仙境:

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

(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6、齐读课文,

7.日月潭美吗?

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

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7、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8、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

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9、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

(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

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

(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

(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

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10、《葡萄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

(板书:

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

葡萄沟在哪?

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

”(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

(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

(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

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

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

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

(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

“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

”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

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

(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

(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

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师范读:

“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板书:

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

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

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

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

(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

(相机板书:

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

(教师板书:

真)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

“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

(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

(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

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

(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

(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干色鲜味甜是个好地方

人热情好客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

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板书:

(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

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

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

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

(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

)板书:

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

心连心

过渡:

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

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

念“p#”,不念“b#”。

乐:

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

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

竖、横。

幸:

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

“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

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

中间是个西瓜的“瓜”。

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

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

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

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

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

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

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

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

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

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

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

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

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

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

(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

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

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

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

端着、拿着、泼洒。

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

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

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

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

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3.做课后作业3。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会造句。

(二)巩固本课生字词,并会听写字词。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生字、新词,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字词的训练。

1.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炎马火毛鱼包史

()()()()

2.比一比,组词语。

泼()使()辛()

波()驶()幸()

抱()谈()铺()

炮()毯()捕()

3.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地毯()的泼水节

()的褂子()的周总理

()的头巾()的凤凰花

(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写句子。

例:

傣族人民非常高兴。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傣族人民多么高兴。

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造句指导。

(1)四面八方:

四面,东、南、西、北;八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

这个词最常用于“什么人怎么样地从四面八方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这种句式。

如:

例①各地的人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来到洛阳,观看牡丹花展。

②首都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广场,观赏大型花坛。

③自愿救火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出事的地点。

④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向失学儿童伸出了援助的手。

(2)笑容满面:

脸上充满了愉快的神情。

这个词是形容人的神情的。

只有当人心中确实感到非常愉快、高兴时,脸上才会露出笑容。

请你想一想,你自己、家中的人、邻居、朋友、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曾经是笑容满面的。

例①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表扬了我。

②我们班在歌咏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个个笑容满面。

③邻居王奶奶这几天总是笑容满面的,原来是她的老伴从台湾来信了。

④妈妈笑容满面地对爸爸说,她被选为市级优秀教师了。

(三)背诵课文最后四段,并按原文填空。

开始()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的银碗,一手拿着()蘸了水,向人们(),为人们()。

傣族人民()欢呼,()向总理(),()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呀,()呀!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哇,()哇,那是多么()。

多么()哇,1961年的()!

多么()啊,1961年的()!

(四)听写本课生字词。

(五)作业。

1.订正听写中的错误,每个词改三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以下练习题。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

一()花瓣一()象脚鼓

(2)多音字组词。

(3)组词。

(4)选择正确的字意,把序号写在()里。

令人难忘选择()

A.命令。

B.使,使得。

C.美好,善。

D.时令。

祝福选择()

A.祝愿,良好愿望。

B.姓。

驶过选择()

A.开动。

B.(车马)飞快地跑。

(5)照样子写词。

例:

一串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北京亮起来了

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张萍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

学生可能会发出惊叹。

师:

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

“哇,好美啊!

”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

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

A、拆合发识字:

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

优——犹换——焕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

烁、煌、焕

(3)组词法认字。

幕:

夜幕、荧幕

临:

光临、降临、濒临灭绝、来临

烁:

闪烁、

辉:

光辉、辉煌

夺:

夺取、争夺

幢:

一幢幢(多音字zhuangchuang)

犹:

犹如、犹豫

府:

官府、王府

绚:

绚丽、

繁:

繁华、繁荣

扮:

装扮、打扮

宫:

皇宫、宫内、出宫

6、课件出示词语(卡片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犹如王府井绚丽繁华光彩夺目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一幢楼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