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944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难忘的泼水节17 难忘的泼水节.docx

17难忘的泼水节17难忘的泼水节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课件出示1)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

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wànɡpōdùlónɡpàochuānxiànɡlìnɡ

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

本文讲了和一起过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

“氵”加“发”是“泼”;“火”加“包”是“炮”。

(2)换一换:

“席”减“巾”换“又”就是“度”。

“空”减“工”换“牙”就是“穿”。

(3)减一减:

“响”减“口”是“向”。

(4)猜谜语:

“死了心。

”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2.组词语:

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忘、泼、龙、令”并讲述:

(板书:

忘、泼、龙、令)

(课件出示7):

“忘、泼、龙、令”田字格课件。

“忘”:

上下右结构,下面稍微宽一点,注意字的结构,上面是个“亡”,不要多写一点。

“泼”:

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为“发”,不要写成“友”多一点。

“龙”独体字结构,最易写错,别忘了第四笔撇,不能写成“尤”。

“令”与“今”一点之差,要区分。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8):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了解了他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穴()()()火()()()

心()()()氵()()()

2.抄写本课会写字,各四个。

3.搜集傣族的泼水节。

答案:

1.穴(穿)(空)(窖)火(炮)(炸)(炒)

心(忘)(思)(想)氵(泼)(江)(河)

2.略。

3.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1)字词检测

(课件出示9)

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

(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

我们学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

本文讲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2.过渡:

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抓关键词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10)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板书:

火红火红)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课件出示1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课件出示12):

第3自然段。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一串串一条条)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

“周总理来了!

”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3.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13):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板书:

笑容满面)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14)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15)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板书:

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课件出示16)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

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三、拓展提高,实践交流。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课件出示17):

周恩来图片、故事

周恩来(1898~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字翔宇。

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

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周总理和傣族人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周总理的故事,讲一讲。

3.仿照第四自然段描写周总理的语句,写一写一个人的衣着。

答案:

1.略。

2.“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

“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

“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

3.描写军人的衣着:

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沿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帽徽,腰系武装带,手待冲锋枪,站立岗位上,多么精神,多么威武!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一串一串一条条

笑容满面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教学反思】

   本文又是一篇讲伟人故事的课文。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

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

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

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最后三个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

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

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

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

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资料包

精彩片段

学习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感受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师: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快乐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欢呼吧:

周总理来了!

  师:

是啊,周总理来了,敬爱的周总理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看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

还有谁看到了?

  生再读

  师:

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总理?

  生: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师: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

满面笑容……

  师:

我们一起做满面笑容的样子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生:

总理身穿……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师:

对了,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平时都会怎么穿着?

  生:

西服,庄重的衣服

  师:

而今天周总理却穿的一身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傣族人,尊重傣族的风俗习惯。

  师:

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生:

他接过象脚鼓……

  一起跳舞。

  师:

是的通过这些都能读出周总理的可亲可敬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带着敬爱的语气再读本段。

  生读第4自然段

  师: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表达祝福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生度第五段

  师:

周总理是怎么祝福傣族人民的呢?

生;周总理一手……。

为人们祝福!

  师:

总理会对人们怎么说?

  出示: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师:

接受了周总理的祝福,傣族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读: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

  师:

谁能用一边……一边……造句

  生造句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师:

你想不想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体会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情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生读第五段

  师: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齐读

  师:

这真是一个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那么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这么难忘吗?

  生:

和周总理一起过的泼水节。

  师:

通过泼水节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

  生:

周总理时刻牵挂人民,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师:

让我们再读一下这样的画面。

  生:

清清的水……是那么开心!

  师:

这是祝福的水,快乐的水,他祝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快乐幸福,让我们记住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1.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字翔宇。

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

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又名"",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练习: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敲门(qiāoqiào)长寿(shòuzhòu)铺满(būpū)

驶入(chǐshǐ)一碗(wānwǎn)从容(róngkōng)

二、比一比,组词语。

  令()  忘()  跑()  泼()

今()  思()  炮()  拨()

三、我会填。

一串串一条条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

今年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五、我会写,用下边加点的字造句。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六、课文整体梳理。

(判断正误,对的打“√”)

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

(   )

 2.周总理1961年来到了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   )

七、重点段落品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段话共_____句。

2、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写的是(   )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八、写一写。

傣族人民有泼水节,彝族人民有火把节,你还了解那个少数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一写。

答案

一、qiāoshòupūshǐwǎnróng

二、令(口令)  忘(忘记)  跑(跑步)  泼(泼水)

今(今天)  思(思念)  炮(大炮)  拨(挑拨)

三、一串串花炮一串串葡萄一条条龙船一条条小鱼

四、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五、他们一边跑,一边喊。

六、1.×2.√

七、1.22.略3.②

八、蒙古族的那达慕、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花山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