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ocx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节爱国:
民族精神的核心
主编:
郭建宁撰写:
李健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基因。
自古以来,舍身为国者荣,卖国求荣者耻,一直都是国人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
时至今日,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特别是百年来反帝自强斗争的洗礼,爱国主义已然内化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爱国主义是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支撑关系的学说,也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认同,表现为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系列选择。
国家通过历史文化、生活保障、安全环境等多种渠道支撑起个人生活的意义与条件。
但这些支撑在日常生活中过于稳定,以至于只有在这些支撑崩溃的时候,众多个人在漫长的重建过程中才体会得到这些支撑的可贵。
中国人民将历史上反复取得的这种经验积累为爱国主义的学说与感情,并将之上升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形成了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舆论环境,进而塑造了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爱国主义需要中国公民将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整合进自己个人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构建。
中国显著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第一个特点便是自己悠久的历史。
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时候,总会问到自己从哪里来这样一个问题。
国家历史与个人思考结合起来,便能够将个人短暂的生命作为民族漫长发展的成果,并将有限的个体生活意义与几乎无限的民族延续结合起来,让个体自己的价值意义取得一种由民族历史锻造的厚度。
中国显著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第二个特点是自己广阔的国土。
多数个体生活的实际范围有限,但国土的辽阔一方面扩展了想象的边界,属于自己的土地远大于居住地,另一方面提供了实际的可能,为求学、就业、定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这些想象的空间和实际的可能让公民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不再与居住地的狭隘性相联系,而是取得了一种由领土面积拓展的宽度。
中国显著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第三个特点是自己灿烂的文化。
从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从古代的儒家传统到近现代的革命与改革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公民的思想感情得到了一种格外的深度。
通过把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与自身的价值意义对接,公民的个体生活获得了极具厚度、宽度与深度的方式,而民族国家这一总体性的存在也得到了具体的表达。
爱国主义需要中国公民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福祉整合进自己个人价值的内容系统。
个人价值的内容不能只限于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财富积累,甚至不能只限于个人的精神愉悦与知识追求,而必须超越个体的利益,将个人价值与更多人的幸福联系起来。
否则,个人价值的内容就过于孱弱和单薄,就容易脆折以至断裂。
个体价值的实现,如果不和其他人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就始终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许,反过来便让个人价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个人承担了他人福利提高的成本之后,社会才会给予个人价值以充分的肯定。
在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仍然是公民资格的给予单位,从而使得一个国家的公民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这种现实,让公民人生意义中改善他人生活这一方面具有了历史赋予的范围,那就是民族国家的范围。
当一个中国公民将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福利的增进对接起来之后,他将既不会因为个人命运的暂时挫折而过分失望,也不会因为个人事业的阶段成功而过度骄傲,而且社会也会因为他对社会中其他公民的贡献而给予他充分的肯定。
爱国主义还要求中国公民充分肯定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自信有本国特色的理论、道路和制度。
否定自己国家的进步和成就,对有本民族特点的发展理论、发展道路和制度体系缺乏信心,必然会动摇对自己国家前途的自信,否定自己对民族的感情,从而走向爱国主义的反面。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这样的发展和成就,既不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产物,也不是全盘西化、移植资本主义的理论、道路与制度的结果,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当西方都已经注意到借鉴中国发展理论、道路和制度的必要性的时候,我们如果还以西方社会的现状为标准来评判自己,便谈不上任何的民族自信,也谈不上真正的爱国主义。
爱国的原因
中华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实践中,经验性地得到了必须将爱国主义作为自己民族精神核心的结论。
甚至许多历史不及中国悠久、地域不及中国辽阔、文化不及中国灿烂的民族,也高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
各个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正在于爱国有着多方面现实的原因。
把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加以归纳,可以分成三类,即基于个人视角的原因、基于阶级视角的原因以及基于国家视角的原因。
从个人的视角来看,公民应该爱国。
首先,公民的生活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这正是国家提供的。
认为其它国家会为中国公民的福利而奋斗,那是无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多次为异族入侵、国破家亡教训的幻想。
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中国就会再次成为帝国主义逐利的战场,个人的一切发展就只能沦为泡影。
就心理层面而言,正面的国家身份认同能够带来安全和自信,而对国家负面的感情则造成不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虚弱。
其次,公民只有爱国,才能正常参与国际交往。
现在世界仍未大同,民族国家仍然是除去性别之外个人首要的身份来源,表现为公民的国籍。
无论个人特点如何,国际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个人的民族国家身份,即国籍。
如果一个公民不是爱国,而是相反的力图抹去自己的国籍印记,将无异于挑战国际惯例和礼节,失去正常进行国际交流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爱国意识,原因就在于此。
再次,个人生活价值和意义的构建也需要公民爱国。
公民要获得社会认可,那么其个人努力必须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如果其个人成就伤害了民族国家利益,从而伤害了其骨肉同胞的福祉,那么其成功不可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其个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从阶级的视角来看,公民应该爱国。
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阶级的解放与民族的解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不仅利用自己在本国的垄断地位榨取本国的垄断利润,也利用发达国家的国家机器掠夺落后国家,将之变成自己的原料来源和倾销市场。
在旧殖民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是通过用暴力方式将落后国家变成殖民地做到这一点的;在新殖民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方式将落后国家固定在世界分工体系的低端做到这一点的。
无论是在旧殖民主义体系中,还是在新殖民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与落后国家劳动者之间的对立都是通过帝国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表现出来。
落后国家的劳动者要摆脱先进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剥削和压迫,首要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正是因为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这种利益上的一致性,列宁才把马克思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发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
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深厚感情,就不能做到通过争取民族解放来争取阶级解放。
在中国这样的后发的国家,爱国与争取劳动者的阶级解放是一致的。
从国家的视角来看,公民也需要爱国。
首先,现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源自于本民族成员对国家的认同。
古代国家的合法性源自神话或神授,而现代国家的特点则是以成员的心理认同为基础。
如果公民失去对国家的认同和感情,那么一方面国家将必须使用暴力来维持自己的存在,而不能用文化力量来凝聚公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将导致国家合法性的危机,而近现代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重建这种国家合法性的过程将极为漫长,代价将极为高昂。
其次,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任务,需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才能够完成。
而这些资源,无论是经济的还是人力的,都分散在为数众多的国民之中。
在公民缺乏对国家的感情的时候,动员这些资源将是极其困难以至于不可能的。
一旦丧失了国民的认同和支持,以及与这种认同和支持相匹配的资源,工业化和现代化注定就难以为继了。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的落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从空想沦为了空想。
动员国内公民力量以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也离不开公民层面的爱国主义。
爱国精神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人们有一种预期,那就是中老年人由于经历过民族国家危机的年代,或者受到较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情感相对较为强烈;而青年人因为没有反面的经验,又成长在多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情感可能相对较弱。
但现实的状况是哪怕在青年人中,认同和坚持爱国主义的人也是压倒性的多数。
共青团中央前一段时间专门组织了一次针对青年群体爱国主义现状的调查,对象是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以及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群体,方式是大样本、分类别的思想状况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坚持爱国主义几乎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同。
这一结果表明,与人们的预期不同的是,即使是青年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也是非常深厚的,对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高度接受的。
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是绝对的主流,不认可爱国主义的只是个别人。
多数青年认同爱国主义,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这些声音可以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质疑乃至反对爱国主义,另一类则是极端民族主义。
反对爱国主义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认为民族国家的合法性不是来自于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而是来自于社会契约。
在自由主义看来人。
人类本来不需要国家,只是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一切人对一切人都是战争的野蛮状态,为了保护个人的自由与财产,才订立契约形成国家。
既然公民需要国家的原因在于国家能够保护公民的自由与财产,那只有能够保护公民自由与财产的所谓“自由”国家才值得认同和热爱,而不保护自由的“专制”国家则不应该热爱。
也就是说,在自由主义者的眼中,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值得公民去爱,而是只有特定的国家才值得去爱。
他们把这种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爱国主义称为“理性之爱”。
但如果从自由主义的这种话语体系出发,就会得出非常荒唐的结论:
全世界人民都只能去热爱所谓的“自由”国家,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国人爱美国,落后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民则不能爱自己被打上“专制”标签的祖国,也必须去爱美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种结果无疑是对帝国主义国家,特别对美国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自然可以预料到,美国这样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但会乐于看到中国公民从自由主义出发放弃爱国主义,甚至会主动地支持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对爱国主义的质疑乃至反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实际上,自由主义对爱国主义的质疑和反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首先,自由主义对国家起源的假设就是完全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现代美国是美利坚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独立战争的产物,现代英国是光荣革命的产物,现代法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现代中国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产物。
没有哪个国家是通过公民从自然状态出发签订契约的产物,所有国家都是近代以来民族形成过程的产物。
从社会契约的假设出发来用自由主义的合法性取代实际的民族国家合法性,赤裸裸地用想象来代替历史,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欺骗性的宣传获取自己的国家利益。
其次,自由主义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也是非常功利主义的。
一方面,以自由主义的社会契约论来瓦解中国公民爱国主义情绪的帝国主义国家自己并不实行社会契约论,其公民身份的确定仍遵循血缘和出生地的民族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其它国家的公民不能以契约方式加入美国国籍。
另一方面,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又向落后国家推销自由主义,要求中国公民支持美国、热爱美国,而不支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用民族主义的方式来确定权利,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确定义务,这种隐蔽却无耻的功利主义的原因便在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国声称自己是“自由”国家也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宣传。
斯诺登事件表明,美国非但不保护他国人民的自由与隐私,对自己本国公民的自由与隐私也是随意侵犯的。
甚至在斯诺登揭露出美国维护自己民族利益、而非在全世界保护自由的真实面目后,美国还要以危害国家安全罪来抓捕和审判他。
在明知自己的民族主义做法的同时,还要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来质疑和反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国家利益是唯一的动因。
与自由主义质疑乃至否定爱国主义相反,极端民族主义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极端民族主义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民族分离主义,另一种是非理性爱国主义。
民族分离主义者认为,一个民族对应一个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就应该有多少个国家。
如果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国家,那么就必然存在着主体民族对其它民族的压迫。
他们现实的政治主张,便是西藏和新疆应当独立,成立藏族的“雪山狮子国”和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国家。
民族分离主义者的危害显而易见:
他们直接充当了帝国主义国家侵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工具和先锋。
美国和其它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不顾中国的一再反对,或者给予政治支持,或者给予物质资助,其用心是非常险恶的。
民族分离主义者的理论也是说不通的。
首先,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全部信念支撑的一个民族对应一个国家的教条就是完全独断的。
世界上有1000多个民族,但民族国家却只有不到200个。
多民族国家是常态,单一民族国家才是例外。
多个种族和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有统一区域、统一语言、统一经济和统一文化的统一民族,是世界历史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之所以提出一个民族对应一个国家的信念并向中国推销,就是想破坏少数民族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并在中国的国家认同危机中浑水摸鱼,谋取不正当利益。
其次,无论是美利坚民族、英格兰民族、法兰西民族,还是中华民族,都是多个种族和民族融合的产物。
美国不会允许黑人成立独立国家,英格兰也没有允许英格兰、威尔士甚至北爱尔兰独立,法国也打击国内的分离主义势力,为什么对中国的民族分离主义力量就要加以支持呢?
中国境内各民族早已在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统一的斗争中形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统一和复兴的利益高于各民族的个别利益。
民族分离主义在理论上逆历史潮流而动,是缺乏依据的;在现实上违背中华民族多数人的核心利益,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非理性爱国主义则把中华民族的利益进行了无限扩张和想象,而堕落为狭隘的民族主义。
这种看法认为,只要打着爱国的旗号,什么都可以干;只要把某种做法与国家利益挂钩,那这种做法就具备了合法性。
非理性爱国主义者或狭隘民族主义者没有想到,如果将所谓“民族利益”和”爱国行动“泛化,它们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如果把”民族利益“理解为旧式帝国主义的殖民与扩张,就会主张争夺海外势力范围,以及进行相应的军事准备。
但只要走上了这条道路,与其它国家的军事对抗就无法避免,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也将不复存在。
如果说与军事弱国的竞争还有可能取得些许成果的话,与军事强国的碰撞将极具风险,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发展成果会毁于一旦。
如果把”爱国行动“理解为在中国排斥外国人,打砸国外商品,则会在影响中国开放姿态的同时,破坏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而国际开放的格局和国内改革的环境遭到干扰,回过头来自然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发展,影响真正的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因此,在爱国主义的主流中也要排除非理性爱国主义的干扰。
面对爱国主义主流中的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不能坐视不管。
首先,要直面问题,正视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甚至要估计到其中某些理论泛滥起来的可能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重视这些对民族国家认同破坏力极大的思潮的影响。
其次,要勇于面对,敢于与它们正面交锋。
很大程度上,这些错误观点之所以对爱国主义的主流产生的影响,原因就在于没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让公民辨别,形成了错误观点的一言堂。
实际上,真理愈辩愈明,这些错误观点全都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还要加强对公民的爱国主义正面教育,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来告诉每一公民,不但要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要爱得正大光明、理直气壮。
第二节敬业:
职业道德的灵魂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记》讲人成长时要“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认为青年学习要达到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学会敬业。
时至今日,在当代社会,热爱与敬重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之一。
1、敬业的内涵
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公民热爱、珍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任何一个社会的保存和发展,都是以其成员勤奋工作、创造价值为前提的。
因此所有生气蓬勃的社会,都把敬业作为核心价值加以强调,将之作为对自己成员的基本要求。
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敬业精神的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勤勉和克制。
敬业须热爱工作。
热爱自己的工作和所投身的事业,是敬业精神的前提。
只有当公民把工作当作自己珍视的领域,视为自己价值得以表达的所在时,他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精力与体力的投入,才有可能克制自己放松懒惰的想法,才有可能不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也只有当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把热爱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核心价值时,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链条才能够得以保持乃至发展,社会才能够进步。
如果公民像厌恶疾病一样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工作中的劳动付出,就会在快乐的时候不工作,工作的时候不快乐,就会迅速满足于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成果。
假使社会的多数公民都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感情,麻木不仁甚至避之不及,那么社会的经济生活就会发生停滞以至倒退。
个人和社会的成功,都有赖于公民努力的工作,而这又是以公民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基础的。
热爱自己的工作,是敬业首要的内涵。
敬业须勤勉努力。
热爱工作只是敬业的前提和基础,还没有从愿望转化为行动,从想法发展成实践。
敬业除了是对工作的感情之外,还是对工作的劳动与付出。
只有热爱工作的口号,而无勤勉工作的行动,那是比不唱高调而懒散的方式更恶劣的做法。
古代有“五耻”之说: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其中第二耻,“有其言,无其行”,就包括这样只喊口号而无行动的做法。
古人尚且以此为耻,我们就更不能言行不一了。
只有在本职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人,才能在磨炼自己品格、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做出一翻成就来。
怎样做才叫勤勉努力呢?
曾国藩曾经在《劝戒浅语十六条》里对勤勉的要素做出了全面的总结:
“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在他看来,只要做到了身、眼、手、口、心五个要素均投入到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
这样就基本概括出来了勤勉的主要方面和基本方法。
当然,勤勉不是一日之功;只是一天或一时做到了身眼手口心五者具备,还不是勤勉;只有长年累月的进行这样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勤勉。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假设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也至少需要五年。
可见,要想在某一领域里做出成就,绝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久勤勉积累的结果。
#cbcbcb1pxsolid;HEIGHT:
90px;BORDER-RIGHT:
#cbcbcb1pxsolid;BORDER-BOTTOM:
#cbcbcb1pxsolid;PADDING-BOTTOM:
5px;PADDING-TOP:
5px;PADDING-LEFT:
5px;MARGIN:
auto;BORDER-LEFT:
#cbcbcb1pxsolid;PADDING-RIGHT:
5px;WIDTH:
580px'hidden;HEIGHT:
1em;LINE-HEIGHT:
1000px'网/
敬业须克制。
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和其它必要的生活时间,实际上所剩无几。
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恣意享乐、纵情狂欢的欲望,甚至如果不能克制自己过长休息的想法,时间就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课学习资料(四)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出自,此链接!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没有克制,当岁月无情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时候,就只有发出“时间去哪儿”的感叹了。
克制与敬业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般,如影随行,相得益彰;且一旦做不到克制,敬业也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得了。
韦伯在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时,强调了文化条件对塑造现代精神的重要性;而他认为这种塑造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形成了克制的美德。
他说:
“只有超乎寻常的坚强性格,才能使新型的企业家不至丧失适度的自我控制,才能使他免遭道德上和经济上的毁灭……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够给予他克服重重障碍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够使他承担起近代企业家必须承担的无比繁重的工作。
”换句话说,韦伯把整个西方世界的兴起看作是克制美德的产物,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更要强调敬业精神中的克制品德。
2、敬业的原因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人们经常听说要干一行,爱一行。
但为什么要敬业呢?
敷衍工作、玩忽职守不是让人更舒服吗?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著名演讲《敬业与乐业》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业有什么好敬的呢?
为什么可敬呢?
”这位思想家的回答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人不仅为了生活而工作,也为了工作而生活;第二,任何职业都有神圣性。
其实,除了梁启超之外,很多人也对为什么要敬业的问题提供了其它的答案。
把这些对敬业原因的回答总结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方面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从个人角度来讲,需要敬业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人有表达自己本质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人不能通过其它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只能通过将自己的能力与才干投射到自己的工作对象上,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对象或改变对象的形态,从而在工作的成果中证实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人二重化为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结果,将逝去的工作时间和耗费的劳动力凝结在产品中,并在这个现实的成果中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如果不敬业,人的力量就得不到表达,人的价值就无从实现。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这种创造不能完成,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其次,人的能力的丰富需要敬业。
人的多数能力都不是自然具备的,而是后天锻造的产物。
锻造的过程,次要的是通过学习,主要的是通过实践,通过工作。
越是敬业的人,实践的程度越深,他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丰富。
对工作敷衍塞责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占了便宜,少付出了努力,结果却是丧失了实践机会;天长日久,便会技不如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业。
敬业使人变得严谨认真,有条不紊,明达事理而又坚毅顽强。
一方面,工作中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求敬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这样的规律;另一方面,工作中往往需要与人合作,又要求敬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与他人交往的要求。
这样,就形成了对敬业者性格的锻炼;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变得适于工作和合作,并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性格魅力来。
最后,人的生活需要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