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879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实验室欲进行粗盐提纯,然后用提纯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

溶解、过滤、蒸发、转移、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蒸发实验结束后用手拿着蒸发皿小心的放在石棉网上,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结果会偏大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mL蒸馏水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3.某同学测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物质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食盐水

pH

8.2

9.2

3.5

10.6

7.0

A.食盐水

B.牙膏

C.草木灰

D.橘汁

4.蔗糖颗粒加入水中最终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福尔马林浸泡鱿鱼

B.用明矾净水

C.品红在水中扩散

D.一次性餐盒降解

6.在哈尔滨市交通局支持下,已有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造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玻璃钢座椅属于合成材料

B.车内座椅套是用耐磨且透气性好的合成纤维制成的

C.纯电动公交车上一般配备干粉灭火器

D.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绝对无污染,可实现绿色出行

7.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化合物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葡萄糖分子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D.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

1:

8

8.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9.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一般认为,水有三种基本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科学家发现,当水被加热到40℃—60℃之间时,它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表面张力等属性会发生改变,液态水或存在第二种状态。

下列有关“第二状态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的化学性质与液态水不同

10.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时,几位同学在控制变量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B.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

C.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的温度一定相同

D.反应容器的体积一定相同

11.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2.下列方法中,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B.用澄清的石灰水试验

C.观察颜色

D.闻气味

1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H2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燃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H2是纯净的

B

往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H2SO4

产生大量气泡

NaOH溶液已变质

C

把质量相同的Mg条与Fe片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

HCl中

Mg条产生气体快

Mg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

D

往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完全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B.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C.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可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分离CO和CO2,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二、填空题

15.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

(1)页岩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其完全燃烧的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页岩气做燃料,对于降低空气中SO2含量,解决酸雨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酸雨形成过程中,其中部分SO2会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转化成SO3,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反应消耗的O2与生成的SO3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

16.现有Ba、H、S、O、Fe、C、Mn、K八种元素。

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

(2)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食品保鲜的“双吸剂”____________;

(4)有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

(5)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相应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2)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方程式为_____。

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3)实验室用大理石(固)和稀盐酸(液)制取二氧化碳,应采用的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已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四、简答题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P点表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0.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F装置收集气体,也可用如图乙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将内部连有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和一个两端不封口的U形管相连,如图丙所示,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1.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红色粉末,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2)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____种;

(3)F→E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4)A→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__________;

(5)F→G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流程题

22.“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流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_____的加剧,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2)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会用到玻璃棒,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高温反应炉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5)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6)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有水、CaO、_____(填写化学式)。

七、科学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

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3O4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

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

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_____(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

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名称也可)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化学式也可)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八、计算题

24.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25.N(NO2)3是科学家于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请计算:

(1)N(NO2)3是由多少种元素组成。

(2)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4)多少克N(NO2)3中含有14克氮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