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086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素质教育学习质量监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对朱自清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人只有从事艺术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B.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C.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D.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体现生命价值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朱自清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多做出贡献。

据此,观点B、C、D均为正确的说法,与题不符;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不是只有从事艺术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观点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

2.八年级的学生小华近来发现自己变了,不喜欢结伴活动,常想离群独处,而且沉默寡言,甚至与父母、老师也很少交流。

小华的心理()

A.是逆反心理,是消极的B.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

C.是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D.是有问题的,要到医院去治疗

【答案】C

【解析】进入到青春期,有的同学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想与更多的人交往,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的小圈子里,少与他人联系,这是典型的闭锁心理的出现,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现象。

但我们要注意克服这一心理现象,积极敞开心扉,健康成长。

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与题无关且说法错误,故应排除;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观点B说法错误;观点D夸大了对闭锁心理的认识,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

3.信任不等于轻信,信任要建立在基础之上。

()

A.合作B.竞争C.互相利用D.了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信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教材知识,信任不等于轻信,信任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而去信任他,就是轻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挫折和损失,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观点A、B与题不符,故应排除;观点C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4.关于尊重与公德的关系,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A.公德是尊重的前提B.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C.自尊是尊重的前提D.尊重是自尊的前提

【答案】B

【解析】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尊重是实现公德的前提,只有尊重才能替他人着想,才能更好地遵守社会生活规则,所以观点B符合题意;观点A说法错误,故应排除;观点C、D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5.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力,在法律上称为()

A.检举揭发B.诉讼C.紧急避险D.正当防卫

【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观点A、B、C均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正当防卫的相关知识。

在回答时,我们一定要紧紧联系课本知识,具体从正当防卫的含义的角度进行回答。

6.一个人的良好行为像一朵小花,可能毫不出众,却能为花园增添绚丽。

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像一块污秽,也许微不足道,却会成为阳光下的一个黑点。

这说明我们应该()

A.对社会负责B.对他人负责C.对自己负责D.对集体负责

【答案】A

【解析】题文的内容在强调,我们的个人行为影响社会的发展。

好的行为带来良性的发展,不好的行为,带来负面的影响。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创造美好社会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所以观点A符合题意;观点B、C、D虽然也是从责任的角度思考,但切入的角度是错误的,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7.在我国,定罪量刑的法律是()

A.刑法B.未成年保护法C.宪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刑罚是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施以何种处罚的法律,所以观点A符合题意;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观点C与题不符;《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法律,观点B、D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点睛:

本题重点在考查对各个法律的规定内容的掌握情况。

依据所学知识,找到各个法律的规定内容的侧重点,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8.远离暴力侵害,我们未成年入要提高____意识和____能力。

()

A.健康意识交往B.防范意识自我保护

C.法律意识解决问题D.责任意识服务社会

【答案】B

【解析】暴力伤害侵犯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

为此,我们要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观点B符合题意;观点D与题无关,故应排除;观点A、C不如观点B准确,与题不符;所以本题选择B。

9.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

依据教材知识,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观点A说法正确;社会规则主要有道德、法律、纪律等,违法包括犯罪,观点B说法正确;交往品德主要有诚信、真诚、信任等,交往品德包括信任,观点C说法正确;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也就是说,附加刑不包括管制,观点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10.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

“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

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担当“责任”的是()

A.作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B.作为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

C.作为游客,要保护名胜古迹D.作为朋友,要讲“哥们儿义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责任方面的知识。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责任。

ABC的角色和责任是一致的;D讲哥儿们义气是不对的,所以角色和责任对应错误,排除。

故答案选D。

11.对于青春期的困惑,我们应学着进行自我调节。

下列做法属于自我调节的是()

①阅读有益的书籍②长时间熬夜上网

③和同学一起锻炼身体④不与父母沟通

A.①②B.②⑨C.①③D.③④

【答案】C

12.在中学时代,男女同学应“交往有度,纯化友谊”。

为此,我们要做到()

①落落大方,掌握分寸②禁止学习之外的交往

③互相帮助,互相学习④提倡群体交往,集体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男女生交往的原则。

依据教材知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所以观点①③④符合题意;观点②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点睛:

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本题从知识角度讲,难度不大,本题的意义更在于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13.自制力强的人,通常有如下表现()

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

③能抵御来自外界的干扰④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

14.记者从山东省团省委了解到,山东省重点青少年群体约37万人。

其中,闲散青少年10万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10.8万人,多处于“家长管不了、掌校很难管、社会很少管”的状态,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②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③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④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所以观点①与题不符,因为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属于不良行为,故应排除;观点②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

15.俗话说: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使我们正常地与人交往、相互帮助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④良好的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地实现

A.①②⑧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我们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公共生活的顺序实现,其中③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16.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根据漫画,说说秩序与规则的关系。

(2)生活中还有哪些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现象?

(请列举两例)

(3)漫画启示我们应怎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

(1)秩序离不开规则,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就需要完善的社会规则。

(2)闯红灯;偷盗

(3)维护社会秩序,要从自己做起。

维护社会秩序,也要做一个监督者。

维护社会秩序,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规则和自由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认真观察漫画中的人物行为,翻越栏杆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自由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所以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使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生活中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现象有很多,我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具体回答出就可以,如:

排队插塞、闯红灯、偷盗他人等行为。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遵守规则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从严于律己、敬畏规则、维护规则、监督和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7.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内,20岁的小宇回忆辍学后的生活时说:

“我七年级就辍学,开始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去网吧玩游戏、到歌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

生活来源有的是打架所得,有的是朋友的钱,朋友之间谁手头富裕就多拿出来些,大家一起花。

”辍学3年后,年仅15岁的小宇因“哥们儿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依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1)小宇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中学生如何预防不良行为?

(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为什么?

(3)有期徒刑属于哪种刑罚?

刑罚另一种叫什么?

(4)小宇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

【答案】

(1)去网吧玩游戏,去歌厅唱歌,或帮朋友打架

预防不良行为,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预防不良行为,要培养健康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预防不良行为,需要谨慎交友,主动避开不良诱惑。

(2)犯罪。

因为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他的行为应受刑事处罚。

(3)主刑附加刑

(4)P68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可能导致违法乃至犯罪。

我们要防微杜渐,时刻用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或P87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伤害,我们需要明辨是非、知法守法、远离犯罪。

【解析】

(1)本题需要认真读懂漫画,力争从漫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依据题文描述,小宇去网吧玩游戏,去歌厅唱歌,或帮朋友打架等行为就属于不良行为。

中学生要预防不良行为,就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