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821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docx

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学案:

中国地理专项2自然结构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气候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多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形以及大气环流。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主要表现:

与同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北美洲相比,季风现象要明显得多。

就是著称于世界的亚洲季风区中,也是夏季风强而冬季风弱,唯有中国冬夏季风都很显著。

季风在冬季与夏季有明显的风向更替。

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季风气候表现显著,结构复杂。

我国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和世界其他地区季风相比,无论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很强,这就影响到我国的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偏低,夏季偏高,特别是和亚欧大陆西部相比,那么差数更大。

季风在季节上的转换也非常明显,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我国季风区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一半。

其范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乌鞘岭一祁连山东段一巴颜喀拉山一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连线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在季风的成因类型上,我国东半部近地面层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海陆季风,西部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那么是由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高原季风;高层大气中还有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形成的行星季风,在三者之中,海陆季风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而高原季风和行星季风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但它们却加强了海陆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扩大。

三种季风的汇合,相互作用,遂形成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复杂的特征。

降水主要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生长。

但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

〔二〕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

原因是:

1、内陆距海遥远,海洋夏季风难以深入

2、干燥的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范围广阔

3、西南青藏高风突起,阻碍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

〔三〕气候类型多样

按照气温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气候区。

按照水分条件,从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之别。

再加之我国山地多而高大,山区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在不同地方不同高度的山地,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也都不尽相同。

因此,我国水热条件的空间组合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广大的青藏高原,突起在我国西南部,除了本身形成特殊的高原气侯外,它还通过热力与动力作用,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从而使我国气候更为复杂。

〔四〕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

水热同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便于农业生产。

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二】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洋流、地面状况以及大气环流。

〔一〕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是决定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影响气候特征的基本因素。

我国处于北纬53º31´和3º52´的中低纬度位置,北端漠河距北极4000公里,南端曾母暗沙距赤道40公里,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地区。

南北跨纬度49º,距离有5500公里,由于南北各地太阳高度角的不同,使气温分布有所不同、形成的温度带有三个主带、九个亚带。

即常热带、中热带、暖热带、暖亚热带、中亚热带、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由于我国领土97%处于20º—50º的中低纬度位置,故温度带以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为主,占据面积广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二〕海陆位置

海陆分布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一个基本因子。

大陆和海洋的热力学性质是不同的。

在暖季,大陆上的空气变暖,得到热量;而海洋上的空气那么失掉热量;冬季相反,大陆上空气变冷〔失掉热量〕,而海洋上的空气受到加热。

在地球上某个地区如果空气受到加热,这个地区称作“热源”,如果受到冷却,那么称“冷源”。

〔三〕太阳辐射

1、影响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因素:

2、太阳辐射是形成我国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着地面和大气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间的其他现象和过程,其最终的综合表现就是气候。

所以说,太阳辐射是形成我国气候的最基本因素,而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取决十地理纬度。

〔四〕洋流

影响我国的洋流有中国寒流和台湾暖流,但因在位置上寒流靠近大陆,暖流原离大陆,所以对海陆温差没有起什么大的调节作用,甚至还加深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尤其是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无法将暖流的热量调剂给大陆;到了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时,大陆已经迅速增温了,仅在寒流所经沿岸地区对气温稍有调节。

不过,暖流对我国东部的水汽输送却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如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和冬季回归气流对台湾东北部和东南沿海的降水影响比较明显。

〔五〕地面状况〔近地面层情况〕

在季风成因类型上,西部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那么由高原面与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1、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使得在高原上出现独特的气候和天气,并且对我国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是高耸在大气中的大陆块。

高原气候和四周平原地区相比较,大陆性比较小。

例如,拉萨、黑河地区气温年较差在18-22ºC之间,而同样纬度带上的九江、合肥地区气温年较差为26-28ºC。

但是将拉萨、黑河的气温年较差和我国东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温度的年较差相比较,前者将比后者大一倍。

高原上云量少,空气干净,辐射比平原地区强,这使高原上气温日变化比平原上剧烈些。

高原上的复杂地形引起气流中各种不同的扰动。

2、山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六〕大气环流(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

1、行星风系:

大气中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出现的有规律的风系,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

在任何行星上都可能发生。

地球上的大气处在永不止息的流动中,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对地球---大气系统的加热是不均匀的。

在赤道上加热作用强,在南北极加热弱。

为了保持地球一大气系统的热平衡,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必须出现空气的流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空气的流动表现成东西方向的流动。

假如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在假使地球上没有海陆分布和山脉起伏。

在南、北半球近地面层1.5公里高度以下,空气的流动可以看成是几条长河。

就北半球而言,从赤道到北纬30º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在纬度30-60º之间,出现西风气流;在北纬60º以上,又出现自东向西的流动。

在对流层中、上部5-12公里高度空气的流动比低层简单一些:

从赤道到北纬25º盛行东风,北纬25º以北出现西风。

这种大气中的长河,人们称作行星风系〔也称基本气流〕,意思是说,在任何行星上,由于赤道和南北极之间加热的差异以及行星的自转运动,都可以出现这种风系。

2、天气系统

我国的南北幅度甚大,南海诸岛接近赤道,最北的漠河县接近北纬54º。

它受到低纬度的东风带和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的影响。

我国北纬25º以北地区,天气系统都是从西边移动过来的。

而在低纬度地区那么受到东面移过来的天气系统影响。

我国的西面是大陆,从西边移过来的系统在进入我国时,离开海洋甚远,一般不能引起丰沛的降水,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大片干旱气候区。

一年之中,行星风带有季节性的位移,在北半球冬季行星风带位置最偏南,夏季位置最北。

在东西风基本气流交界的地方,即在北纬20-35º范围内。

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大。

在这个地区冬季受西风支配。

在夏季东风气流可以伸展到该地。

在这个纬度带内,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以及亚洲南部季风气候之所以特别明显,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该地区冬、夏行星风带的变化最明显。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气流的分布并非如上述那么简单。

气压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气流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夏季风一般5月初盛行于华南,6月中夏季风推移到江淮流域,7月中下旬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北界可达东北北部、内蒙古长城沿线,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

一般在9月份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很快向南推移。

东南季风活动从华南推进到东北,约需4个月的时间,而向南撤退一般仅1个月左右。

西南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退却往往要几个月时间。

【三】我国气温特点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决定了我国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型,西北部深人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

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

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所决定。

〔一〕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

1、北冷南热,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大,而且温度差异冬季远大于夏季

2、平原暖、高原冷

3、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4、平原和高原上等温线稀疏,高原边缘和大山脉附近等温线密集

〔二〕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1、纬度的影响显著

〔1〕等温线排列基本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南热北冷,温差大。

〔2〕最热的地方是海南岛南部、台湾南部、西沙、南沙群岛,最冷的地方是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寒极漠河,〔又称中国的寒极〕与纬度最高的地方基本一致。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在东部因山脉、平原、河谷、海峡的影响,使东西向的等温线发生波状弯曲。

〔2〕在西部因大盆地与大高原的影响,使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或半封闭的马蹄形。

3、冬季风影响突出

全国普遍低温,大部分地区0℃以下,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低,距平为负,一般差5~20℃

〔三〕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海陆影响显著

〔1〕东部等温线排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分布稀疏,南北温差小。

〔2〕全国普遍高温,20℃等温线包围着我国大部分,为高温区与温暖区。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大盆地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为正变;吐鲁番盆地是全国高温之中心,有“火洲”之称。

〔2〕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大、小兴安岭是全国气温偏低凉爽的地区。

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纬度最低的南方,而是在大陆上地势最低洼的地方一吐鲁番。

3、夏季风影响突出

我国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偏高,距平为正,一般差1~4℃

【四】气温的变化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的范围相当广。

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

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

它使得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

冬天的一些不利的工程灾害,如冰冻、积雪,甚至雨凇等对道路、房屋和架空线路的影响,以及道路冰雪防滑、春季翻浆等,可以向南扩展。

而夏季的一些对工程不利的问题,如房屋通风、道路雨季塌方和被冲毁等,甚而黑色〔沥青和渣油〕路面的泛油等,也都可以一直影响到北方。

【五】我国降水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且愈向内陆减少愈为迅速。

2、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尤以面迎东南、西南季风者为甚,面迎西风带降雨少一些。

我国水汽的源地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它们随着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风以及寒潮进入我国,因其性质和源地距我国远近不同,所以影响也不一样。

其中以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

我国东部山地面迎东南季风,故山地东坡降雨比西坡多,如台湾山地和五指山东坡年降水2000毫米,而西坡只有1000毫米。

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面迎西南季风,那么山地西坡降雨多于东坡。

如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2000多毫米,而东坡还不到1000毫米,西北地区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面迎西风环流,故山地西部降雨多于东部。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多地方

时间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的一年

火烧寮

1906-1944〔38〕

6557.8毫米

8409毫米

巴昔卡

1931-1960〔29〕

4095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吐鲁番

且末

假设羌

冷湖

年降雨量〔毫米〕

6.3

16

18.3

15.6

15.4

4、地区干湿状况

干燥度〔K〕:

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它是根据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求得的。

干湿状况

干燥度

相当的年等雨量线

湿润区

K<1.0

K=l.0≈800毫米水田稻米产区

半湿润

K=1.0~1.49

K=1.5≈400毫米旱地耕作区

半干旱

K=1.5—4.0

K=4.0≈200毫米畜牧业基地

干旱

K>4.0

200毫米以下干旱荒漠区

5、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各季降水多少不一

〔1〕夏季雨最多,冬季雨最少,春季和秋季干湿过渡时期而稍多。

〔2〕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秦岭一淮河以北降水集中于夏季的程度更大。

〔3〕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四季分配比较均匀。

〔4〕台湾东北部冬雨最多,夏雨最少,春、秋两季相仿。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一般说来,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那么是秋雨多于春雨。

全国各地的干湿季节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七种类型:

地区

干湿季节变化类型

华北

春旱夏雨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春雨、梅雨、伏旱型

青南、藏东、川西和云南大部及华南

冬春旱夏秋雨型

青藏高原西部

夏雨集中型

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

全年多雨型

东北东部地区

夏秋雨型

西北内陆

全年干旱型

6、各季降水强度大小不同

〔1〕沿海一带降水强度特大,愈向内陆强度愈小。

〔2〕山地迎风坡前降水绝对强度特大,如太行山东南,伏牛山、大巴山以东,燕山南麓,川西北等地。

7、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总的变化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大。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

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期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

山地的迎风坡变率小,背风雨影区变率大。

长江以南年降水变率约10%~15%,东南沿海地区约15%~20%,华北地区大于25%,河北中部和河套地区可达30%,东北地区大多在15%以下,四川西南和云南南部小于10%,为全国最小值。

吐鲁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可达40%~50%,为全国最大值。

但这些地区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业区,高变率的实际意义不大。

西北内陆山区的降水变率一般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小。

8、降水变率的一般特点:

〔1〕就全国来说降水具有较大的年变率

大致是北方>南方,内陆>沿海。

〔2〕夏季风控制时间长的地区变率小〔长江以南地区〕,气旋活动频繁的地区变率小〔东北地区与江南、浙闽丘陵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变率最小〔因西南季风性质较稳定〕

〔3〕华北降雨变率大〔夏季降雨不稳定,且强度又特别大,其他季节的雨量不可靠,西北地区因降水很少,且以阵雨为主,很不稳定,故变率特大。

〔二〕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

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有三:

1、由于纬度位置所决定的气温南北差别

2、由于大陆相对于海洋位置所引起的气候湿润程度差别

3、高原和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也很巨大。

这三方面的影响是综合起作用的。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三者彼此作用的强度却有很大的差别。

〔三〕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对农业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1、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

水分状况的这些特征,对农业和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

降水的季节变化使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旱季里,农业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生长季与雨季比较一致那么有利于农业生产;雨季还可使道路泥泞不堪,暴雨可冲毁道路等等。

内陆干旱决定了那里要有灌溉才有农业,而道路由于过早,也容易引起扬尘。

2、东南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旱、涝都比较突出

我国年降水变率大,它与我国季风势力强弱变化大,每年台风登陆次数的多寡、移动路径的变化以及寒潮爆发的次数和势力的强弱有关。

在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季风环流多变,旱、涝都比较突出。

如华北地区冬、春的干旱和盛夏的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与夏秋季的洪涝都经常发生,尤其是华北的春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3、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季风势力强弱所导致的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都是常有的现象。

在内蒙古、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的洪涝问题,但在冬季强大的寒潮爆发南下时,也常会形成大的雪灾。

由此可见,较大的降水变率,它是我国气候的一大弊端,是形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在我国就发生有旱灾1056次,水灾1029次,几乎平均每年就有一次水灾或旱灾,所以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搞好水利建设,乃是极为重要的。

六、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寒潮、梅雨、台风是我国重要的天气气候现象。

它们的形成。

变化构成了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一〕寒潮

1、寒潮:

是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它规模大,势力强,降温剧烈。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能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8小时以内降温超过10℃。

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达到4℃或以下〔春秋季那么规定江淮地区最低气温达到4℃以下〕,陆上有大面积5级以上大风,而在我国近海的海面上有7级以上大风,即可算寒潮。

如果降温在48小时内达14℃以上,那么称为强寒潮。

2、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

主要有四条:

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

方向

源地、路径

占比重

势力及结果

西方

西伯利亚北面的喀拉海附近,

一般经过新疆、青海和河西

走廊南下。

14%

影响范围广

西北方

冷空气多从巴伦支海北面的

北冰洋上空形成,经俄罗斯

和蒙古侵入我国。

60%

最强。

造成长江

以北的降温和大

风天气

北方

极地寒冷空气从泰梅尔半岛

附近南下,向南在贝加尔湖

附近或以东地区侵入我国。

19%

较强

降温程度

比较小

东北

来自极地,形成与蒙古北部、

叶尼塞河、勒拿河附近

7%

3、寒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增强了大陆性

〔2〕增长了霜期,缩短了生长季;

〔3〕在冬半年干旱季节还可产生一定的降水,可缓解旱情。

这是有利的方面,寒潮南下产生降水,可以缓解旱情。

4、寒潮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使农作物等发生冻害减产、牲畜冻死、引起“沙暴”

〔2〕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等的正常运行

〔二〕梅雨

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由冬到夏逐渐增多,南方大多在初夏,北方大多在盛夏雨量大增,形成比较明显的雨季。

雨季是我国农事活动最重要的季节,各地区雨季各有特点,不能一一详述。

这里只讨论江淮一带的雨季一梅雨。

梅雨历来都很受重视,可能是因为这一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区之一,而梅雨出现在盛夏长江流域伏旱季前,梅雨季节雨量是否正常,关系到土壤水分和稻田蓄水能否适当抵御伏旱,水稻能否取得较好的收成。

1、梅雨:

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称为“梅雨”或“霉雨”。

又称“江南梅雨”

2、梅雨主要分布地区及时间:

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的地区,出现在淮河流域。

一般出现在芒种后〔6月5日〕,夏至〔6月21日〕前。

有时到7月份上旬“出梅”,一般持续一个月。

但每年情况不同,入梅早时可在5月中下旬,晚时可迟至7月初,前后相差40天。

出梅最早在6月中旬,最晚在8月初。

梅雨早晚相差很大。

物候期在梅熟时。

3、形成原因:

初春,大陆加热作用日益加强,在4、5月,华南地区热低压已经建立,青藏热低压也在5月建立,偏南夏季风〔有人称为小季风〕已影响华南地区,与中、高纬度入侵的冷空气对峙,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两湖盆地,已是春雨连绵。

在初夏季,行星风带北移,大陆的热源和海洋上的冷源作用已很显著。

这时大陆上热低压已相当强大,青藏高原热低压已建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北移到北纬20º附近,在高原热低压的加强下,强盛的夏季风活跃在长江流域一带。

这时在对流层中层,中纬度西风环流形势常有利于引导冷空气不断南下,到江淮流域一带与暖湿的西南季风气流相遇,锋面发生波动形成江淮气旋,形成江淮地区的梅雨

〔三〕台风

1、概念: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旋涡。

在东亚叫台风,在北美称飓风,在印度洋地区叫气旋或风暴。

大多数在夏秋两季侵袭我国。

2、台风形成条件与流场。

3、台风移动路径:

我国台风的源地在菲律宾、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洋面和南海,其中以西太平洋洋面发生的台风最多。

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南侧、西南侧和西北侧主导气流流向影响。

归纳起来有三类:

路径类别

路径

主要影响地区

西行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行,穿过菲律宾

或巴林博海峡、巴土海峡,进入我国

南海,再西行至海南岛、中南半岛。

我国海南省、两广沿海

和南海地区

西北行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向西北方向移

动,先在台湾登陆,穿过台湾海峡,

又在福建登陆,或从源地西行,穿

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转向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至

北纬25º转向东北,向日本方向移去

对我国影响不大,但有时

也会影响东部沿海地区

4、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台风属于灾害性大气。

它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和港口设施。

登陆强台风所到之处往往拔树倒屋,降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水库大坝溃决,淹没农田,冲毁铁路,造成人员伤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是台风有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伏旱或秋旱,适时适量的台风外圈〔台风分外圈、中圈和内圈〕降水,显然有益于农业生产,对解除或缓解旱情以及降温有利。

作业:

1、对我国气候的评价〔优势与不足〕

2、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结构及其评价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概念:

是地球陆地表层部分,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和土壤等构成。

是包括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对人类社会而言,土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