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341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docx

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审阅稿

维西县巴迪乡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议书

二O一二年二月

第1章 维西县巴迪乡概况

1.巴迪乡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1.1地理位置

维西县巴迪乡位于维西县西北部,是“维西北大门”,地处碧罗雪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

地理坐标为东经98°47′——99°08′,北纬27°44′——28°02′,东、北两面与德钦县的霞若、燕门二乡相连,南接叶枝镇,西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接壤,国土面积601平方公里。

巴迪村民小组为乡政府所在地,距维西县城约113公里。

1.2气候条件

巴迪乡属(中亚热带季风)立体气候,气候温凉,降雨分布均匀。

本期受雪山和澜沧江的共同影响,其气温有冬暖夏凉,降雨量丰富的特点,也有山高一尺,水冷三分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9°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6.8°C,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7°C,极端最高气温30.9°C,最低气温-9.6°C,年平均降雨量1096.5毫米,日照时数为1500——2000小时,无霜期270天。

气候受海拔高差变化而垂直变化,产生局部的小气候,降雨量少,蒸发能力强,干旱是境内主要的灾害性气候。

1.3水资源

乡内主要河流为澜沧江,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青海省杂多县,由格尔吉河和鄂穆楚河两河自青海流入西藏于昌都汇合后称澜沧江,其经西藏流入云南,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流经青、藏、滇三省,在我国境内长约2153km,天然落差约4583m,流域面积17.4万km2。

河流水量丰沛,出国境处多年平均水量约684亿m3。

华能澜沧江集团开发该流域,已建有里底水电站及筹建乌弄龙水电站。

1.4社会状况

巴迪乡地处维西、德钦、贡山三县相交地带。

辖结义、洛义、巴迪、捧八、真朴、阿尺打嘎共6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

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1737户,总人口7583人,其中农业人口7220人,非农业人口仅有363人,人口密度12.6人/平方公里。

境内居住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等8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5%,藏族占总人口的20%,纳西族占总人口的15.8%。

2、巴迪乡政府所在地巴迪村及周边人口发展规模

依据《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报告》、《澜沧江乌弄龙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报告》施工人数规模和《维西县巴迪乡村镇规划》近期、远期人口预测。

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生活垃圾处理服务人口预测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人数规划情况表

施工期

月数(月)

平均施工人数(人)

里底

53

2275

乌弄龙

66

4300

表2巴迪乡镇人口预测情况表

年份(年)

人数(人)

年份(年)

人数(人)

2012

3872

2020

8316

2013

4532

2021

8692

2014

5195

2022

9070

2015

5860

2023

9451

2016

6529

2024

9835

2017

7200

2025

10221

2018

7570

2026

10609

2019

7942

 

第2章 巴迪乡垃圾现状及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垃圾处理现状

维西县巴迪乡政府所在地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村民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沧江集团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目前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

村民生活垃圾及农业垃圾采取自家焚烧及填埋处理;

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采取焚烧措施。

2.1.1垃圾组分

 生活垃圾组分构成复杂,受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能源结构、食物种类、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目前巴迪村民及澜沧江集团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的主要成份是厨余、灰渣以及废纸、废布、废塑料、废玻璃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含量将逐渐下降。

巴迪乡是以农业为主,因此其农业垃圾会占相当的比例,有机废物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2.1.2周边现有垃圾处理措施

目前巴迪乡不存在垃圾填埋场,在维西县范围内有1处垃圾填埋场(维西县垃圾处理厂)。

维西县垃圾处理厂是维西县城所在地保和镇垃圾整治规划的建设项目之一,垃圾场场址位于保和镇(方位、库容、服务人数及设计使用年限)。

距离巴迪乡镇113公里。

2.2建设的必要性

2.2.1垃圾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危害

1、严重污染空气:

该区域垃圾大量垃圾露天堆放及随意焚烧,臭气冲天,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仅有机挥发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多种致癌、制畸物,严重危害周围居民身体健康。

  2、严重污染水体:

任意堆放的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

堆放垃圾体所含水量及降雨产生的渗滤液,大量流入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因而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产生污染。

2.3该区域垃圾量预测

根据水电站的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城镇人均日产垃圾量,确定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期间,人均日产垃圾量按0.6kg/人·d计;巴迪乡周边居民人均日产垃圾量(包括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按1.5kg/人·d计,垃圾量的具体预测情况见表3和4。

表3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

施工期

月数

(个)

平均施工人数(人)

日产垃圾

(t)

垃圾量(t)

里底

53

2275

1.36

2163

乌弄龙

66

4300

2.58

5108

垃圾量合计(t)

7271

表4巴迪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

年份

人口

日产垃圾(t)

垃圾量(t)

1

2012

3872

5.81

2120.7

2

2013

4532

6.8

2482

3

2014

5195

7.8

2847

4

2015

5860

8.8

3212

5

2016

6529

9.8

3577

6

207

7200

10.8

3942

7

2018

7570

11.4

4161

8

2019

7942

11.9

4343.5

9

2020

8316

12.5

4562.5

10

2021

8692

13

4745

11

2022

9070

13.6

4964

12

2023

9451

14.2

5183

13

2024

9835

14.8

5402

14

2025

10221

15.3

5584.5

15

2026

10609

15.9

5803.5

垃圾量合计(t)

62929.7

由上表可知,里底和乌弄龙水电站施工期间共产生生活垃圾7271t,巴迪乡镇(2012—2026年)内共产生生活垃圾62929.7t。

总垃圾产生量为70200.7t。

垃圾填埋容量(m3)=垃圾填埋量(t)/垃圾压实密度(t/m3)

垃圾压实密度取标准值0.6t/m3

垃圾填埋容量(m3)=70200.7(t)/0.6(t/m3)=11.7万m3

 

第3章垃圾处理场场址选择

3.1选址原则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等规范、标准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规定。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大、中城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

  (8)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泻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熔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3.2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巴迪乡垃圾填埋场有垃圾填埋主体工程,防洪工程,渗滤液收集及处理工程,生产、生活设施工程,道路工程,输配电工程等内容组成。

(1)垃圾填埋主体工程填埋工程主要包括对山谷进行部分开挖,以及垃圾分区填埋后进行覆盖。

(2)防洪工程为避免雨水进入填埋场区内,增加渗滤液产生量和处理量,甚至在过大的山洪爆发的情况下发生垃圾被冲走等情况,在垃圾填埋场范围四周设截洪沟,对雨水进行导排。

(3)渗滤液收集及处理工程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底部及填埋体内主次芒沟收集并汇集与垃圾坝后调节池供集中处理。

(4)生产、生活设施工程供填埋厂内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之用。

(5)道路工程道路宽5米,为白色混凝土路面。

作为垃圾进入填埋场的主干道。

(6)输配电工程由于填埋的规模不大,从节省成本考虑,从最近的农村电网供电。

3.2场址的确定

我单位工作人员同巴迪乡人民政府负责人、华能澜沧江集团公司安环科负责人先后三次进行现场查勘,分别对里底坝址至乌弄龙坝址上游3km,共25km的澜沧江左右两岸的沟道和台地进行了查勘。

澜沧江左岸共查勘了8条沟道和热水塘土料场,右岸共查勘了4条沟道和巴丁土料场。

此次现场踏勘进行选址,参加选址工作人员从所选方案地质、交通状况、人口密度、周边保护目标距离、水源地、渗滤液、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两个场址作为本工程的比选场址:

3.2.1班巴小沟

(1)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位于班巴小沟(又名拉扭措沟),距离澜沧江2.5km;距离德维公路1.4km;距离巴迪乡政府所在地7km。

地理坐标为27°49′30″N,99°02′27″E,海拔高程2055m。

地理位置见下图。

(2)交通状况

与巴迪乡政府所在地距离7公里,距离德维公路1.4km,1.4公里段可用现有乡村土路作为施工期施工公路及运营期进场公路。

该乡村公路现状为土路,路面较为狭窄,需对该公路进行局部加宽及硬化处理。

(3)规模

该选址范围占地约为15亩左右,建好后可容垃圾约为10万m3,可满足运营10年的要求。

(4)场内植被状况

占地内属于宗谷村及鹏巴社社有林,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性常绿针叶林,植被种类主要以云南松为主。

推荐方案南侧约300m处及北侧山脊上有农田(见推荐方案地理位置图),该部分农田属于旱地。

未发现国家级、云南省级保护植被。

周边状况

拟选位置整体现状

拟选位置北侧为村庄及农田,离拟远位置距离不到场300m,目标较为敏感。

该场址的优点:

  1、交通较为便利,已经有简易道路与场区相连。

2、垃圾运输距离相对较短,节省运行费用。

  该场址缺点:

  1、场址周边住户较多工程涉及拆迁安置费用较大。

  2、场址库区为原区域雨水排泄通道,上游集雨面积较大,场外雨水截流工程量较大。

  3、场址北侧边坡陡峭,防渗工程实施难度较大。

4、该场区离敏感目标距离小于500m,不满足垃圾场选址要求。

3.2.2仕底沟洼地

(1)、地理位置

拟选地址位于澜沧江里底电站上游右岸3公里处,仕底村仕底沟左岸。

(2)、交通状况

与巴迪乡政府所在地距离10km,可用乡村土路作为施工期施工公路,运营期需新1km公路作为进场路。

该乡村公路现状为土路,路面较为狭窄,需对该公路进行加宽及硬化处理。

(3)、规模

该选址范围占地面积约为18亩,在建成后可容垃圾量约为10万m3——14万m3,运营期限基本可以满足15年要求。

(4)、场内植被状况

占地范围属于耕地与荒地参杂,沟边有少量的核桃,其余的多为灌木林及云南松。

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植被。

(5)、周边状况

该拟选地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库容量充足,离澜沧江约1km。

该场址的优点:

1、交通较为便利,已经有简易乡村道路,运营期只需新修1km公路作为进场路。

2、库容相比班巴小沟要大,约为14万立方,能满足巴迪乡政府的可运营15年的要求,具体数据分析见第二章(垃圾量预测分析) 

3、库区地形相对较为平缓,施工作业较为便利,有利防渗工程实施。

4、场址周遍黏土资源丰富,可以用做防渗及覆盖土源;石料资源丰富, 有利于工程实施。

5、周边500米范围内无敏感目标。

该场址缺点:

1、沟内有较小水量,需建设引水工程。

2、相比相比班巴小沟,要新修1公里的运营进场公路。

3、库区内有部分农田,征地费用可能偏大。

4、拟选两个方案具体分数据见下表

序号

拟选地名

地理位置

交通状况

敏感目标

距离>500m

水源

地质条件

防洪标准

>50年

备注

1

巴丁坡沟

位于里底电站施工区左岸,1km

德维公路东侧1km处,可用乡村公路作为进场路,距乡政府7km

离敏感目标距离小于500m

属于干沟,无水源

属于滑坡休,土质较松

属于滑坡休,不满足防洪标准

不宜

2

仕底沟洼地

位于里底电站上游右岸约3km

澜沧江右岸,可用乡村公路作为时场路,距乡

离敏感目标距离大于500m

选址右侧沟内有流水,水流量不大可引开

属于干洼地,土质结构较硬

该选址属于洼地,满足防洪标准

通过以上分析,从地质、交通状况、人口密度、周边保护目标距离、水源地、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现场踏勘人员认为仕底沟洼地为最佳方案,可作为唯一推荐方案。

第四章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

  6.1.1概述

  巴迪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工程规模:

库容10万m3—14万m3,工程估算范围包括,垃圾场库区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及附属工程等。

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533.556万元。

工程投资费用包括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及工程建设投资费用两个部分。

(略)

本报告书从建设维西县巴迪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角度出发,主要对垃圾的成分分析、产量预测和对填埋场场址、投资估算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该项目的选址工程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