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291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x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考试总复习资料

1.1951年拉斯韦尔与勒纳两位美国编写《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该书首次提出“政策科学”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拉斯韦尔是公共政策学的创始者,编有《政策方向》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发展方向做了论述。

2.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3.公共政策学内涵: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

4.哪类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的是组织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2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3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5.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6.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7.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8.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四种类型:

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9.研究获得第一手的用于定性研究的政策资料,常有方法:

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

10.二手资料的收集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11.公共政策研究常用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已成为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法

12.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次级概念(系统议程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和边际概念

13.古代没有发展成为公共政策学主要是因为1古代政法体制2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没显露3参与决策的人少且过程“黑箱”运作。

14.20世纪前半期学科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凯恩斯主义是西方认为最佳方案,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抛弃自由放任的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干预)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15.西蒙1947年出版了《管理行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

其贡献: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还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全部决策过程也就是问题的过程。

16.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

概念与使用》《政策科学构想》

17.公共政策学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里,取得四方面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

18.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1伦理取向2管理取向3政府改革取向4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2方法论的非学科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建制化体现:

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19.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和意义有:

1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保护和争取自身和公共的利益。

3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

20.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一个形式是政策分析。

21.知识的特征:

1不可逆性2共享性3非磨损性4交换的不对称性5可传播性。

22.政策分析的价值意义具体表现:

1通过整合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23.政策分析的原则:

1民主化原则2系统性原则3协调性原则(利益的协调)4多样性原则5分合原则6预测性原则(政策制定的灵魂)

24.政策分析的过程:

1定义2预测3规定4描述5评估

2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是政策学知识的主要应用者。

26.政策研究组织分为:

1行政型(中央和地方性)2事业单位法人型3学术型4产业型5民办非企业法人型

27.政策分析师角色定位要注意:

1不应定为全知全觉的主体2应是科学和政治的一座桥梁3应通过引入相互竞争的不同利益的博弈和互动,提高集体政策制定质量的方式4应是向公共决策贡献更多的职业化意见或方案

28.政策分析师应具有:

1政治头脑2具有总体观念3致力于创新4具有洞察力5应着眼于未来6具有弹性的思维

29.政策稳定是相对的,从时间和空间上看。

30.促成政策稳定的具体因素有:

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执政者的相对稳定是保持政策稳定的首要因素)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3政策本身的稳定(本身稳定因素:

1政策目标的长期性2有效性3合法性4修改的复杂性5接续政策的失败)4政策环境的稳定

31.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动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32.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1周期型2Z字型3学习型(政策学习是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

33.政策调整:

公共政策变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34.政策调整具有三特点:

1渐进性2局部性3动态性

35.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调整2政策方案调整3政策措施调整4政策关系调整5政策主客体调整

36.公共政策调的主要形式有:

1政策的增删2政策的修正3政策的更新

37.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2现行政策制约3公共意志的趋中4变革成本的约束5人类理性的局限6社会稳定的需要

38.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类型:

1功能(功能的终结最难)2组织3政策4计划

39.政策终结的方式:

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40.巴达奇把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分为:

反对者,节约者和改革者。

41.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有利于政策优化

42.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1组织的持久性(1组织机构的功能性2组织机构的保守性3组织机构的适应性)2代价(1情感和政治上的代价2法律和财政的代价)

43.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44.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实现国家职能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

45.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不,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46.公共政策的内涵有: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3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积极的,可以是消极的。

47.公共政策的产生:

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48.公共政策划分为:

元政策(又称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又称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根本政策,纲领性政策),部门政策(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又称具体政策或方面政策)。

49.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公共政策就有了战略策略和战术的区分。

50.战略——政策主体在较长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及以为目标实现所作出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大政策,宏观决策)

51.策略——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

52.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微观决策)

5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公共政策划分为:

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3社会政策4教科文政策。

54.政策内容特征的其他划分:

1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2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3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4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的。

5分配性,调节性,自我调节性,再分配性政策。

安德森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6分配性政策(政策围绕权利利益的个别分配而做的决策如税额的减免)限制性:

(会给某一社会群体带来利益而同时给其他社会群体造成损失的政策),再分配性(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洛维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划分7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8零和博弈政策与非零和博弈政策9确定型政策和不确定型政策,风险型政策和竞争型政策。

如1997年中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制度而改行为统考属于确定型,邓小平在中国建立股票市场的决策,初始阶段属于风险型政策。

55.依横向的形式进行公关政策类型划分:

1立法决策(人大决策采取形式:

宪法基本法其他法,人大四大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2国家元首决策(总统决策包括:

提出咨文,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政策)3行政决策(中国行政决策:

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4司法决策5执政党决策

56.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57.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

1司法审查2推翻先前的裁决3司法命令。

58.中美纵向形式特划分的公共政策类型:

中:

单一制国家,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地方政策划分为:

省政策,市政策,县政策,乡政策,他们的制定以中央政策为指导。

59.政策与法的区别与联系:

1政策与法常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基本原因2在法制的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

即是公共权力机关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和标准。

4法和政策的制定具有相同的程序。

60.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法为政策提供保障。

61.政策的社会本质: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关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6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63.政策工具——是被设定的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64.政策系统——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者相关,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组织的有机整体。

65.政策系统三大子系统:

主体系统(直接主体:

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主体系统分为:

政策制定系统,执行,间接主体系统),支持系统(政策支持系统分为信息传播系统是神经系统,政策咨询系统称为思想库,监控系统,评估系统),反馈系统。

66.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是政策问题,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是目标人群

6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社会文化,国际环境

68.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

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直接地对政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

69.政策系统的运行分为:

1利益输入2利益综合3政策形成4政策发布5政策执行6政策反馈。

70.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

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71.国家结构形式分为:

单一制(一切公共决策权属于中央,法国是中央集权单一制英国是地方分权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72.政策能否在职责范围内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是判断政府能力强弱的根本依据。

73.决定公共政策的关键性要素是政府能力。

政府能力是判定政策优劣的重要标准。

74.政府能力——与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层次的能力

75.认为公民更多地应作为政策客体而存在的理由是:

1)公民的真正意愿很难确定

2)公民的意见多属短视

3)公民参与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4)公民参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76.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有:

1)全民公决

2)直接投票

3)威胁和抗拒

4)参加政治党派

5)制造社会舆论

6)消极抵抗不合作

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

77.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78.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1)首长制优点:

决断及时果断有效,有利于政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政府的行政效能充分发挥缺点:

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独断专行,使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受到影响。

委员制缺点:

决策迟缓,责任分散,导致争功诿过,增加决策成本。

2)集权制优点:

公共决策能统筹兼顾,政令统一。

缺点:

政策适应性差,不利于因地制宜。

易导致上级决策机关的独断专行,政策上的一刀切,压制地方积极性,分权制优点:

获得信息较为准确,因地制宜进行决策,政策的针对性强。

缺点:

会分散决策,加大政策协调的难度。

79.政策制定主体采纳的基本决策规则有:

1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2多数规则(基本形式:

简单多数规则,绝对多数规则(过半数规则或比例多数制))

80.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总统制(美国)议会制(英国)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超级总统制(俄罗斯)委员会制(瑞士)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军人独裁制(欧洲拉丁美)

81.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渐进主义模型是林德布洛姆构建的。

德洛尔提出综合模型:

规范最适模型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埃齐奥尼提出了混合扫描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

输入,决策,输出,反馈。

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具有普适性的一种。

82.机构——制度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

83.集团模型是杜鲁门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给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使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能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

缺点:

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对许多问题无法解释。

84.精英模型托马斯和哈蒙,出版《民主的嘲讽》

85.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

86.公共问题的形成或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87.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冲突和矛盾,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88.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团体或组织活动

4)政府或社会公共必要政策行动。

89.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客观性与主观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90.公共问题的主体: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政治人物,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公民和社会团体,政策网络

91.问题认定的方法:

边界分析(边界分析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多角度分析,类别分析,层次分析,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

92.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府问题的过程。

93.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

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没有以上相对应条件均可构成

●一定程度上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有一定关系。

94.政策目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对性2未来的预期性3目的的多元性。

95.政策的基本目标:

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96.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

97.确保政策方案的质量,注意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98.社会学习——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

99.公共政策的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

100.公共政策抉择主体:

1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军事首长等

101.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102.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1方案调查2详细研究3进一步的分析4试验式证实

103.技术可行性(政策的具体产出)经济可能性(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政治可行性(相关权力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影响)行政可操作性(人员配备是否到位)

104.政策合法化:

指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程序合法化,政策的法制化

105.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三个要素:

1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有限3决策的后果难料。

106.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

107.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108.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内涵:

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109.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

1执行性(是主要核心的特性)2服务性3权威性4法制性

110.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的地位作用:

1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2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3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

111.公共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有:

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基础)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

112.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政策本身(包括:

政策的合理性,具体性,稳定性)2执行主体(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知识,能力)3政策对象(特点:

1政策规定性2受动性3主观差异性)4政策环境

113.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3残缺式4替代式5观望式6照搬式7规避式。

114.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执行者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执行者素质缺陷,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

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执行机构中的沟通和协调困难,制度缺陷,政策关系处理不当。

政策执行宣传缺陷:

不足,过度,不实)

2)客观原因(政策问题是社会实际状态与政策期望之间的差距,政策环境的变化,因目标群体的压力)

115.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116.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公共政策评估须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

政策结果有两类:

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

117.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1)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

2)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

4)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5)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6)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118.受委托进行的评估是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

119.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1政策成本评估2政策需求评估3政策效益评估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

120.政策评估过程是:

评估筹划-评估实施-评估总结

121.政策评估的标准:

事实标准以数量值,比率关系,技术标准,价值标准

122.事实标准包括内容:

1政策效率2政策效益3政策影响4回应性

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

政策信息,资料,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政策目标,政策的沉淀成本,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124.公共政策监控内容:

1政策监控的主体2对象3目的4过程。

125.公共政策监控过程包括政策制定过程监控,执行过程监控,评估过程监控,调整过程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