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89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后土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介休市后土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B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1.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15《介休市后土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6介休市后土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2.1介休市后土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位于介休市后土庙南侧,分为A、B两区,建筑面积为26777.21㎡为中型商场,地下2层,局部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商业营业厅,地下二层为中型地下汽车库,车库停车数197辆。

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三类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本工程±0.000相对绝对高程为750.500。

2.1.1开挖深度及地基处理概况

本工程B区7~21轴/C~T轴基坑开挖至-12.400m后,地基处理采用整片换填垫层法,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技术规程》(DBJ61-57-2010)对场地进行普探,坑内如有杂填土、杂土、虚坑、墓坑、渗井等应予以挖除,并用素土进行回填,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然后人工开挖至-12.700m,用2:

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11.700m,其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处理完后的垫层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应进行静载荷检测)。

2.2工程地质概况

2.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稍有起伏,最大高差为1.07m,场地地貌单元为汾河西岸Ⅱ级阶地。

基坑安全等级为Ⅰ级,埋深较深,且周围有相临民房。

2.2.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及其沉积旋回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沉积时代及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新近人工堆积层(Q42ml),以第

2层素填土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期冲洪积层(Q4al+pl),本次勘察未揭穿。

岩性以人工填土、粉土、粉质粘土、卵石为主。

2.2.3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共分为6层,现依层序分述如下:

第1层,人工填土(Q42ml)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亚层:

1层:

杂填土

杂色,主要由砖块、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混有少量的粉土、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不均。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80~8.20m,平均层厚3.97m;层底埋深1.80~8.20m,层底平均埋深3.97m;层底标高92.22~98.08m,层底平均标高96.06m。

2层:

素填土

杂色,以粉土为主,呈稍湿~湿,中密~密实,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含少量的煤屑、植物根、粉细砂。

该层物质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呈欠压密状态。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12击之间,平均为7.2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70~9.10m,平均层厚3.39m;层底埋深3.50~11.40m,层底平均埋深7.37m;层底标高88.19~96.38m,层底平均标高92.66m。

第②层:

粉土(Q4al+pl)

褐黄色,含云母、煤屑、氧化铁、氧化铝等,局部渐变为粉质粘土。

呈稍湿~湿,稍密~中密,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由于沉积渐变关系,局部具有砂性。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4~10击之间,平均为8.7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40~10.20m,平均层厚6.29m;层底埋深12.10~16.80m,层底平均埋深13.66m;层底标高82.79~88.06m,层底平均标高86.37m。

第3层:

卵石(Q4al+pl)

母岩成分以砂岩、灰岩为主,多为亚圆形,一般粒径20~30mm,最大粒径50mm,中等风化,锤击易碎,充填物以粉土混、细砂、中粗砂(中密)为主,中等胶结,中密~密实,局部地段渐变为细中砂。

重型动力触探平均锤击数N63.5值介于19.4~28.0击之间,平均为24.9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60~6.00m,平均层厚4.14m;层底埋深15.20~20.00m,层底平均埋深17.81m;层底标高80.00~84.86m,层底平均标高82.22m。

第4层:

粉土(Q4al+pl)

褐黄色,含云母、煤屑、氧化铁、氧化铝等,局部渐变为粉质粘土。

呈湿,密实,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由于沉积渐变关系,局部具有砂性。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4~18击之间,平均为16.3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30~5.60m,平均层厚2.71m;层底埋深18.60~22.60m,层底平均埋深20.38m;层底标高77.57~81.15m,层底平均标高79.65m。

第5层:

卵石(Q4al+pl)

母岩成分以砂岩、灰岩为主,多为亚圆形,一般粒径20~60mm,最大粒径80mm,微风化,锤击不易碎,充填物以粉土混中粗砂(密实)为主,中等胶结,密实。

重型动力触探平均锤击数N63.5值介于24.5~26.7击之间,平均为25.6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40~5.00m,平均层厚3.04m;层底埋深20.00~25.60m,层底平均埋深23.97m;层底标高74.57~79.75m,层底平均标高76.11m。

第⑥层:

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含云母、氧化铁、少量的煤屑,呈可塑~硬塑状态,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局部渐变为粉土。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值介于16~24击之间,平均为19.8击。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6.40m,最大揭露深度30.00m。

地基土厚度、埋深、承载力特征值统计结果见下表: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项次

层厚(m)

层底深度(m)

承载力特征值fak

1

人工

填土

杂填土

最大值

8.20

8.20

70KPa

最小值

1.80

1.80

平均值

3.97

3.97

素填土

最大值

9.10

11.40

80KPa

最小值

0.70

3.50

平均值

3.39

7.37

2

粉土

最大值

10.20

16.80

100KPa

最小值

1.40

12.10

平均值

6.29

13.66

3

卵石

最大值

6.00

20.00

200KPa

最小值

1.60

15.20

平均值

4.14

17.81

4

粉土

最大值

5.60

22.60

180KPa

最小值

1.30

18.60

平均值

2.71

20.38

5

卵石

最大值

5.00

25.60

300KPa

最小值

1.40

20.00

平均值

3.04

23.97

6

粉质粘土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6.4m,最大揭露深度30m。

280KPa

2.2.4场地地下水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场地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2.5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本次勘探所揭露底层,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可知,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2.2.6地基土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结合本工程条件,该场地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三、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总体安排

3.1支护方案、开挖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B区7~21轴/C~T轴基坑开挖至-12.700m,基坑开挖底边线距离南侧原有建筑物为7.5m,局部为13.5m;基坑开挖底边线距离东侧原有建筑物为11.9m,局部为8.5m;基坑开挖底边线距离北侧原有建筑物为12.2m,局部为6.6m;基坑开挖底边线距离西侧原有建筑物为9m。

(详见附图1)

综合考虑场地条件,B区7~21轴/C~T轴基坑南侧、东侧均采用桩+锚支护开挖;北侧中部采用土钉墙支护,北侧东部及北侧西部采用桩+锚支护开挖;西侧中部采用1:

1.5自然放坡开挖,西侧南部及西侧北部采用桩+锚支护开挖。

基坑外坡道按边坡坡度1:

1放坡单独开挖施工。

(详见附图1)

结合本场地周边环境实际情况,以及甲方工期要求,从技术及经济角度分析,B区7~21轴/C~T轴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范围(具体支护尺寸详见附图):

1)基坑南侧7~19轴/C~E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

2)基坑东侧S~E轴/19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2m;19~21轴/N轴~G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6m,间距1.2m。

3)基坑北侧7~10轴/T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10~18轴/S轴采用土钉墙支护;18~19轴/S轴采用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2m;挖土过程中施工通道采用拟建建筑物的汽车坡道,不留临时施工坡道。

4)基坑西侧T~S轴/7轴及D~E轴/7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S~E轴/7轴采用1:

1.5自然放坡开挖。

3.2开挖时间:

根据总进度计划安排,结合现场施工进度,土方开挖时间为2013年11月25日。

3.3开挖顺序: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为了尽早为基础施工创造工作面。

土方作业时,B区7~21轴/C~T轴支护开挖的范围由西、南两个部位向北、东部位退挖;由于此工程基坑B区北侧10~18轴/S轴支护形式采用土钉墙支护体系,土方作业必须边支护边开挖。

基坑外坡道单独开挖施工。

3.4开挖方式:

采用土钉墙支护边坡部位土方开挖总体分为3步机械开挖至基底;采用桩+锚支护开挖部位土方分为2步机械开挖至基底;均预留300mm人工清底。

3.5坡道设置:

土方作业期间在东北角(地下车库坡道部位)设永久坡道,宽为6m,两侧放坡1:

0.7,坡角15°,坡道开出坡度后用挖机来回碾压并分层铺设300厚建筑垃圾碾压密实,作为出土口、人员、材料出入口,尽量使进出场车辆不冲突,从而保证现场交通有序流动。

四、支护工程设计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Ⅰ级。

4.1支护方案设计

B区7~21轴/C~T轴支护设计:

桩锚支护+土钉墙护坡

a)基坑南侧7~19轴/C~E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详见1-1剖面图)

钢筋砼灌注桩: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南侧

0.8

-0.5m处

12.8m

25m

1.5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22ф22,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

南侧

-3m处

1.5m

10m

20m

15°

3фs15.2

-8.5m处

1.5m

6m

20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b)基坑东侧S~E轴/19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2m;(详见3-3剖面图)

钢筋砼灌注桩: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东侧

0.8

-0.5m处

12.8m

25m

1.2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22ф22,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东侧

-3m处

1.2m

9m

17m

15°

3фs15.2

-8.5m处

1.2m

6m

15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基坑东侧19~21轴/N~G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6m,间距1.2m。

钢筋砼灌注桩:

(详见4-4剖面图)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东侧

0.8

+1m处

12.3m

26m

1.2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18ф25,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东侧

-3m处

1.2m

9m

22m

15°

3фs15.2

-8.5m处

1.2m

6m

15m

15°

3фs15.2

钢筋砼灌注桩:

(详见5-5剖面图)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东侧

0.8

+1m处

12.3m

26m

1.2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18ф25,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东侧

-5.75m处

1.2m

8m

25m

15°

3фs15.2

-9.25m处

1.2m

6m

14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c)基坑北侧7~10轴/T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

钢筋砼灌注桩:

(详见1-1剖面图)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北侧

0.8

-0.5m处

12.8m

25m

1.5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22ф22,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北侧

-3m处

1.5m

10m

20m

15°

3фs15.2

-8.5m处

1.5m

6m

20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10~18轴/S轴采用土钉墙支护(详见2-2剖面图)

孔口标高

±0.0m

-1.5m

-3.0m

-4.5m

-5.5m

-7.0m

-8.5m

-10m

-11.5m

说明

土钉长度

2.0m

2.0m

2.0m

2.0m

12m

9.0m

9.0m

9.0m

6.0m

1、土钉呈梅花型布置。

2、俯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此处±0.00m为750.500。

水平间距

Sx=1.3m

倾角

15°

孔径

φ110mm

φ110mm

土钉规格

Ⅲ级

φ20

Ⅲ级

φ20

Ⅲ级

φ20

Ⅲ级

φ20

Ⅲ级

φ22

Ⅲ级

φ20

Ⅲ级

φ20

Ⅲ级

φ22

Ⅲ级

φ22

钢筋网

水平方向φ6.5@200;竖向φ6.5@200

加强筋

Ⅲ级φ14焊接

注浆

0.5-0.55纯水泥浆(普通硅酸盐水泥42.5)

喷砼

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碎石5-10mm中粗砂C20厚100mm

护顶宽度1m,护顶砼厚度100mm,护顶配筋同砼面板,护顶砼强度同砼面板,平台上方按1:

1放坡,平台下方按1:

3.6放坡。

18~19轴/S轴采用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2m;(详见3-3剖面图)

钢筋砼灌注桩: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东侧

0.8

-0.5m处

12.8m

25m

1.2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22ф22,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东侧

-3m处

1.2m

9m

17m

15°

3фs15.2

-8.5m处

1.2m

6m

15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d)基坑西侧T~S轴/7轴及D~E轴/7轴采用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桩长25m,间距1.5m;S~E轴/7轴采用1:

1.5自然放坡开挖。

钢筋砼灌注桩:

(详见1-1剖面图)

支护段

桩径(m)

笼顶标高

嵌固深度

笼长

桩间距

笼径

桩截面类型

基坑南侧

0.8

-0.5m处

12.8m

25m

1.5m

0.70m

圆形

注:

主筋Ⅲ级22ф22,箍筋Ⅱ级ф8@150,固定筋Ⅲ级ф16@2000;砼强度为C30。

锚索:

支护段

位置

间距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入射角

钢筋配筋

基坑

南侧

-3m处

1.5m

10m

20m

15°

3фs15.2

-8.5m处

1.5m

6m

20m

15°

3фs15.2

锚索水平间距1.5m,采用3束фs15.2钢绞线,成孔孔径不小于150mm。

锚孔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水灰比0.5~0.55,水泥用量≥30kg/m;一次灌浆24h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高压注浆压力为2.5~5.0Mpa,保持压力3~5分钟,水泥用量≥50kg/m。

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或设计强度的75%后(一般为二次高压注浆后7d)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腰梁:

采用2根25b型工字钢,上下两根槽钢平行放置;腰梁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30混凝土台座,混凝土高度400mm,宽度500/600mm。

桩顶设900mmх500mm冠梁,桩间设ф6.5@200х200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混凝土面层。

4.2相关问题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局部变形严重或发生塌方应及时停止下部土方开挖,必要时进行土方回填,处理后继续进行下一步作业。

在施工中,对于管线,应现场进行勘查,待确定其性质、走向及荷载分布特征后给出处理方案,切记盲目堵塞。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局部渗水,可采取设置塑料导流花管的方法将土体中水导出,导管在渗水点下部设置,间距根据渗水量大小确定,保证坡面不积水,导水管应将水引出坡面,防止滴溅破坏坡面,导水管插入坡面内的部分外面包裹两层水泥编织袋,里面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