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768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docx

仓储成本管理资料

4.1仓储管理概述

4.1.1仓储管理的概念

1、仓储及仓储管理

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2、储存合理化

①质量标志④结构标志

②数量标志⑤分布标志

③时间标志⑥费用标志

4.1.2仓储管理的主要活动

1、企业仓储活动的类型

企业可以选择自建仓库、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为库存的物料、商品准备仓储空间。

①自有仓库仓储

相对于公共仓储而言,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活动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管理也更具灵活性。

②租赁公共仓库仓储

企业通常租赁提供营业性服务的公共仓储进行储存。

③合同制仓储

合同仓储公司能够提供专业、高效、经济和准确的分销服务。

一个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周转总量第二,需要的稳定性第三,市场密度

2、仓储的一般业务程序

①签订仓储合同②验收货物③办理入库手续④货物保管⑤货物出库

3、仓储管理的内容

①订货、交货②进货、交货时的检验③仓库内的保管、装卸作业

④场所管理⑤备货作业

4.1.3仓储活动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

 产品在仓储中的组合、妥善配载和流通包装、成组等活动就是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从而降低运输成本的支出。

合理和准确地仓储活动会减少商品的换装、流动,减少作业次数,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仓储作业,都有利于降低仓储作业成本。

优良的仓储管理,对商品实施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准确的数量控制,能够大大减少仓储的风险。

1、运输整合和配载

2、分拣和产品组合

3、流通加工

4、平衡生产和保证供货

5、存货控制

6、增值服务

4.2仓储成本的计算

4.2.1仓储活动成本的计算

1、按仓储物流成本的形成计算

①仓储持有成本

指企业为保持适当的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它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②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

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次订货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费用,包括处理订货的差旅费、办公费等支出。

③缺货成本

是指由于库存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实例4-1缺货成本计算

某公司向300名客户询问他们遇到缺货时的态度,发现其中30名(占10%)的客户会推迟购买;210名(70%)的客户会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商品,但下次有货时还会再购买该企业商品;而另外的60名(占20%0的客户将会永远地转向其他供应商。

企业又计算出三种情况下的缺货成本分别是:

0元、50元和1200元。

因此,企业的平均一次缺货成本可以计算为:

④在途库存持有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仓储维护成本、仓储运作成本、仓储风险成本等,这些成本对于在途存货来说有所变化。

2、按仓储物流成本核算项目计算

①保管费⑤动力费

②人工费⑥租赁费

③折旧费⑦保险费

④修理费⑧其他业务开支

3、按仓储物流作业环节计算

①仓储费

②进出库费用

③服务费用

4.2.2优化仓储成本的常用方法

企业仓储的成本是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在保证生产和销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努力控制仓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争取最大效益。

1、分类管理

①A类货物储存管理

②B类货物储存管理

③C类货物储存管理

2、适当集中库存

3、加速周转,提高单位产出

①使用贯通式货架系统

②采用双仓法储存

③使用计算机存取系统

4、提高存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5、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①四号定位方式

②使用计算机定位系统

6、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①五五化堆码

②光电识别系统

③计算机监控系统

补充内容

仓储成本的核算

一、仓储成本的计算范围

仓储成本在财务会计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科目,而是与其他部门发生的费用混合在一起。

因此,计算仓储成本既要分析其构成,又要考虑仓储成本与其他费用方离的方式。

技术仓储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材料费计算

仓储成本中的材料主要是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衬垫、毡盖材料等。

材料费根据出入库记录中各种出来的领用数量乘以单价后的数额计入仓储成本。

(二)人工费计算

仓储成本中的人工包括仓库管理人员和仓库作业工人的工资、奖金和福利费等。

人工费根据工资和福利费分配表中有关仓储人员的部分计入仓储成本。

(三)物业管理费计算

物业管理费包括水、电、气等费用,可以从安装在仓库设施上的用量记录装置获得相关数据,也可以按其他比例推算,如仓库建筑设施的比例、仓库工作人员的比例等。

(四)管理费计算

仓储成本中的管理费由于无法从财务会计方面直接得到相关数据,所以可按仓库工作人员的比例推算。

(五)营业外计算

技术仓储成本营业外费用包括折旧、利息等。

折旧可根据仓库中设施设备确定的折旧方法计算,利息根据购置相关资产的贷款利率技术。

(六)对外支付保管费用计算

对外支付的保管费用应全额计入仓储成本。

(七)仓库内装卸搬运费用

仓库内装卸搬运费用包括装卸搬运过程中耗费的工资和福利费、燃料和动力费、轮胎费、修理费、折旧费等。

二、仓储成本的计算方法

(一)仓储成本的计算方法

对于仓储成本的计算,可以按支付形态计算,也可以按仓储项目计算,还可以按仓储的不同功能来计算。

这里重点介绍按支付形态计算仓储成本的方法。

1、按支付形态计算仓储成本,一般是先将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等费用按仓储搬运费、仓储保管费、材料消耗费、人工费、仓储管理费、仓储占用资金利息等支付形态分类,然后将各项目费用乘以一定的比例计算出仓储成本的总额。

即按照企业月度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乘以一定的比例计算出仓储部门的费用。

例4-1浩悦物流公司2008年3月发生管理等各项费用如表4-1所示。

表4-1费用项目明细表

项目

管理等费用(元)

1、仓库租赁费

200000

2、材料消耗费

100000

3、工资、津贴

450000

4、保险费

20000

5、燃料动力费

50000

6、维修费

25000

7、仓储搬运费

30000

8、仓储保管费

30000

9、仓储管理费

40000

10、资金占用利息、税金

60000

合计

1005000

计算仓储成本在各项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是人数比例,也可以是面积比例、时间比例等。

假设该企业总人数100人,仓储人员数量是30人;企业总面积10000平方米,仓储设施所占面积6000平方米,则:

人数比例=仓储人员数量/企业总人数=30人/100人=0.3

面积比例仓储设施所占面积/企业总面积=6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0.6

根据人数比例或面积即可计算出仓储成本。

具体计算如表4-2所示。

 

表4-2仓储成本计算表

项目

管理等费用(元)

仓储成本(元)

计算比例(%)

备注

1、仓库租赁费

2

00000

200000

100

金额

2、材料消耗费

100000

100000

100

金额

3、工资、津贴

450000

135000

30

人数比例

4、保险费

20000

12000

60

面积比例

5、燃料动力费

50000

30000

60

面积比例

6、维修费

25000

15000

60

面积比例

7、仓储搬运费

30000

18000

60

面积比例

8、仓储保管费

30000

18000

60

面积比例

9、仓储管理费

40000

23

200

58

仓储费比例

10、资金占用利息、税金

60000

34800

58

仓储费比例

合计

1005000

586000

注:

仓储费比例=(1—8项的仓储成本)/(1—8项的管理等费用)

=528000/905000=0.58

 

2、按仓储项目计算仓储成本是在各种支付形态的基础上分解仓储项目,可以是我们更好第掌握仓储的实际状态,进一步了解在哪些功能环节上还存在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订单而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订货次数无关的固定费用,另一部分是与订货次数有关的变动费用。

因此,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每次订货变动成本×订货次数

=订货固定成本+每次订货变动成本×

即:

其中:

—订货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K—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D—年需求量;Q—每次订货数量,即订货批量。

(2)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储存成本也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

变动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等。

储存成本用公式表达为:

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固定储存成本+

单位产品年变动储存成本

即:

其中:

—储存成本;

—固定储存成本;

—单位产品年变动储存成本。

(3)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造成的损失,如延期交货损失、失销损失、失去客户的损失、商誉损失、紧急采购额外支出等。

计算公式为:

缺货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数量×订货次数

=单位缺货成本×缺货数量×

即:

其中:

—缺货成本;

—单位缺货成本;S—缺货数量;N—订货次数。

在上述影响仓储成本的众多因素中,订货固定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年需求量、固定储存成本、单位产品年变动储存成本等都是相对固定的常数,唯有每次订货数量是一个变数,且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等都会随着每次订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只有确定出最佳的每次订货数量,才能达到仓储总成本最小的目标。

因此,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是非常重要的。

3、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为:

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不考虑缺货成本;集中到货;存货单价不变;需求量稳定;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考虑现金折扣。

设立了上述假设之后,经济订货批量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仓储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即:

在上述公式中,

均为常量,所以总成本的大小完全有订货变动成本和储存变动成本决定,而其中每次订货批量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当订货变动成本和储存变动成本均衡时,仓储成本才会最小。

因此,为了求出TC的极小值,对其进行求导整理,可得出下列公式: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公式,还可以推算出每年最佳订货次数的公式为:

最佳储存总成本为:

例4-2浩悦公司某商品年销售量为3600箱,该产品的单位储存成本为2元/箱,一次订货成本为25元。

要求:

(1)确定经济订货批量

和最佳订货次数

;

(2)计算最佳储存总成本

解:

经济订货批量为:

(箱)

最佳订货次数为:

(次)

最佳储存总成本为:

(元)

(二)购进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商品购进是指物流企业为了出售或加工后出售,通过货币结算方式取得商品或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企业存货的形成主要有外购和自制两个途经。

从理论上讲,企业无论从何种途经取得的存货,凡是与存货形成有关的支出,均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物流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购进商品时,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公式为:

物流企业购进商品的存货成本=进价+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

应特别注意的是,物流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不计入采购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不同的地方。

物流企业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即

物流企业加工商品的存货成本=进价+加工费+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

(三)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

1、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

企业存货的数量需要通过盘存来确定,常用的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主要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随时登记收入和发出的数量与金额,并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账面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出数=期末账面结存数

采用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手续比较严密,会计账簿起到了实际控制财产物资收、发、存的作用,有利于加强财产管理。

因此为大多数企业所应用。

另外,由于永续盘存制对财产物资的发出逐笔都有记录,且有原始凭证为依据,容易追查差错的来龙去脉,也容易控制差错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是控制差错和制止非法行为的有效方法。

缺点是核算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费用。

在永续盘存制下,一般情况下存货账户余额应当与实际库存相符,但因种种原因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为此,采用永续盘存制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物盘点。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也称为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只登记存货的收入数,不登记存货的发出数,而在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计入各有关存货账户,再倒算出各种存货本期已耗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在物流企业又被称为“以存计销”或“盘存计销”。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盘点实存数=本期发出数

本公式与永续盘存制的公式内容相同,仅次序不同,其根据期末实存数倒算出本期发出数。

采用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平时对存货发出数可以不做明细记录,大大简化了核算手续,减少了工作量。

缺点是核算手续不严密,不能通过账簿记录随时反映各种存货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不利于存货的计划、管理和控制。

 

例4-5浩悦公司期初甲材料库存50000元,本期购入甲材料950000元,发出甲材料900000元,期末盘点后,发现甲材料实存为80000元。

要求:

分别按照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计算甲材料本期发出数。

解:

 

永续盘存制:

甲材料的发出金额=900000元

甲材料账面余额=50000+950000-900000=100000元

实地盘存制:

甲材料的发出金额=50000+950000-80000=920000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

PS:

消费者分析在永续盘存制下,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实存数(80000元)和帐存数(100000元)不符。

因此,需要进行资产清查,以确定财产物资实有数,并确定盘盈、盘亏数额。

在实地盘存制下,由于本期发出金额是倒算得到的,因此,盘亏金额20000元(100000-80000)也作为本期耗用数额计算确认。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连锁”二字。

凭借“连锁”,他们在女孩们所喜欢的小玩意上玩出了大名堂。

小店连锁,优势明显,主要有:

因此,会计核算中大部分物资均采用永续盘存制。

我们有关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永续盘存制来处理。

2、

3、民族性手工艺品。

在饰品店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饰品,有最普通的玉制项链、珍珠手链,也有特别一点如景泰蓝的手机挂坠、中国结的耳坠,甚至还有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的藏族饰品。

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

物流企业在将商品销售出去以后,既要及时反映商品的销售收入,同时也要及时计算已售存货的成本,以便据以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果。

能否正确计算存货发出的成本,不仅影响当期的经营损益,而且也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真实性。

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我们认为,在实行我们的创业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制订相应竞争的策略。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小店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价格优惠,服务热情周到,就一定能取得大多女孩的信任和喜爱。

例4-6浩悦公司甲产品在2008年3月的进出情况如下:

2、Google网站www。

people。

com。

cn3月1日期初存货400件,单价20元,金额8000元;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3月5日购入300件,单价22元,金额6600元;

3月8日购入200件,单价24元,金额4800元;

(2)物品的独一无二3月14日发出350件;

3月20日购入400件,单价26元,金额10400元;

(三)大学生购买消费DIY手工艺品的特点分析3月22日购入200件,单价28元,金额5600元;

1、现代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3月27日发出500件;

3月30日发出450件。

(1)

(2)据调查统计,有近94%的人喜欢亲戚朋友送给自己一件手工艺品。

无论是送人,个人兴趣,装饰还是想学手艺,DIY手工制作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下表反映了同学们购买手工艺制品的目的。

如图(1-4)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存货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金额=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金额+本期收入存货金额-本期发出存货金额

对于上述资料,具体见表4-4。

表4-4加权平均法计价

2008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3

1

期初余额

400

3

5

购入

300

22

6600

700

3

8

购入

200

24

4800

900

3

14

发出

350

550

3

20

购入

400

26

10400

950

3

22

购入

200

28

5600

1150

3

27

发出

500

650

3

30

发出

450

200

3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1100

27400

1300

23.60

30680

200

23.60

4720

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发出存货金额=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1300×23.60=30680(元)

期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200×23.60=4720(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价值时,发出存货成本较为均衡,但与市价有一定差距。

当市价上涨时,加权平均成本会小于市价;当市价下跌时,加权平均成本会大于市价。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平时入库存货时,就根据当时库存存货总成本与总数量计算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一次购入存货前发出存货时的单位成本。

在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各项存货的明细要逐笔登记,在每次购入存货时,都要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价。

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批发出存货金额=本批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结存存货实际成本=原结存存货金额+本批收入存货金额-本批发出存货金额

上例计算如表4-5所示。

表4-5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

2008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3

1

期初余额

400

20

8000

3

5

购入

300

22

6600

700

20.86

14600

3

8

购入

200

24

4800

900

21.56

19400

3

14

发出

350

21.56

7546

550

21.56

11854

3

20

购入

400

26

10400

950

23.43

22254

3

22

购入

200

28

5600

1150

24.22

27854

3

27

发出

500

24.22

12110

650

24.22

15744

3

30

发出

450

24.22

10899

200

24.22

4845

3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1100

27400

1300

30555

200

24.22

4845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价值时,发出存货成本较为均衡,但同加权平均法一样,计算出来的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一定差距,计算工作量较大。

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价相差幅度大的存货。

(4)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购进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的存货按先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后耗用或后销售的存货按后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

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反映最近入库的存货成本。

按上例,计算如表4-6所示。

表4-6先进先出法计价

2008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3

1

期初余额

400

20

8000

3

5

购入

300

22

6600

400

300

20

22

8000

6600

3

8

购入

200

24

4800

400

300

200

20

22

24

8000

6600

4800

3

14

发出

350

20

7000

50

300

200

20

22

24

1000

6600

4800

3

20

购入

400

26

10400

50

300

200

400

20

22

24

26

1000

6600

4800

10400

3

22

购入

200

28

5600

50

300

200

400

200

20

22

24

26

28

1000

6600

4800

10400

5600

3

27

发出

50

300

150

20

22

24

1000

6600

3600

50

400

200

24

26

28

1200

10400

5600

3

30

发出

50

400

24

26

1200

10400

200

28

5600

3

30

本期发生额及余额

1100

27400

1300

29800

200

28

5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