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645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施工图说明56.docx

道路施工图说明56

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A线施工图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辖5县1区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

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位于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

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达渝高速公路连接成都、重庆,达陕高速公路已建设;国道318线、210线纵贯全境;河市机场可直飞广州、成都、北京等地;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目前,达州集陆、水、空运输于一体,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第二大交通枢纽。

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是达县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商贸、居住、娱乐服务为主要功能,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以及人文风貌的新城区。

为改善人民出行及居住环境,受业主委托对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设计。

1.2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

该项目位于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设计的内容包括:

道路、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及照明工程,道路总长:

2640m,其中:

K0+000~K0+225段道路宽30m;K0+225~K2+640段根据规划及业主要求,道路左侧7m人行道下沉纳入明月江滨江景观进行统一考虑,该人行道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2、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

2.1设计依据

●与甲方签定的设计合同。

●甲方提供的1:

1000实测地形图

●《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达州市南城区中心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A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阶段详勘)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2.2采用的规范技术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初设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达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达发改概审[2012]13号),原则同意修改后的初步设计。

4、工程地质条件:

4.1地理位置

达县三里坪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南外镇,紧邻达县城市中心区。

有市政道路及简易公路通往勘察区,交通方便。

4.2气象

达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17℃,最高气温41.2℃,防暑降温期为7~9月,最低气温-4.5℃,取暖期为12月至次年2月;风少且风速小,最大风力七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85%,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075~1260mm,年最大降雨量2732.3mm(1983年),最小降雨量594.5mm(1969年),一年中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

4.3地形地貌

勘察区地貌形态多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及洲河阶地上。

勘察区东侧多为原始地貌,西侧及乡村公路两侧多为素填土及杂填土覆盖,勘察区地势起伏较大,场地原始地貌区地形坡角一般10°~26°,最大坡角30°,勘察区地面最高高程355.75m(拟建AK2+140右侧),最低高程268.90m(拟建AK2+000左侧),地形高差86.85m。

4.4地震

勘察区构造形态主要成生于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格局已基本定型,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整体间歇性抬升为主,勘察区位于新构造运动中度穹形隆起区,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0—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0—2001图B,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的6.0.3.8条,本场地不在“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之列。

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1.0.2条规定,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

4.5场地地物条件

根据项目所在区的现状建设条件,本项目存在的控制性建筑及制约因素有:

1)道路起点与项目区接壤的老城区的现状控制标高;

2)道路左侧为明月江拟建防洪堤,洪水标高制约道路设计标高;

3)道路K1+265与已建凤凰大桥平交;

4)道路在K1+608处下穿达万铁路,其净空要求对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产生制约;

5)道路在K2+340处与在建明月江大桥平交

6)道路终点与现状达开路接顺;

7)整个园区的污水排放方向必须满足园区的整个规划要求,保证排水通畅也是我们竖向设计主要思考的问题;

4.6路线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填方路堤(AK0+000~AK0+250m段)

该段为填方路堤段,全长度295.59m,其中AK0+000~AK0+228.36m段为填方路堤段,填筑最大高度9.20m。

地表为素填土、粉质粘土。

素填土呈松散状,粉质粘土最大厚度5.10m,呈可塑状。

土层以下为泥岩、砂岩。

拟建道路横向地形较陡,呈东西走向,道路横向地形坡角5~20°,纵向地形坡角0~8°,由于填方边坡高度较大,每阶边坡高度不大于8.0m,各阶边坡之间设置宽不小于2.00m的马道,H≤8m:

1:

1.50;

AK0+228.36~AK0+295.59m段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直接填筑或按坡率法放坡处理后,地形坡角大且该段道路左侧为洲河,洲河河水涨落对拟建道路路基危害性大,极易发生滑移破坏,危害道路安全,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挡墙基础选择条形基础,挡墙基础基岩埋深为1.50m左右。

2)路堑(AK0+250~AK0+560m段)

以挖方路堑段为主,长度264.41m,现分不同方向进行稳定性评价如下:

路堑:

边坡坡向为318°,开挖最大高度33.20m。

开挖后主要形成岩质边坡,边坡顶部有少量粉质粘土和素填土。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填筑土呈松散状,直立开挖时,边坡坡顶土体不稳定。

岩质边坡坡壁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岩层倾角较陡,裂隙不发育,属Ⅲ类岩质边坡,用于岩压力计算时,等效内摩擦角中等风化泥岩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55°。

岩质边坡经赤平极射投影分析知,①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②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

边坡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岩体破裂角取45+φ/2=62(泥岩)或67(砂岩)。

建议放坡坡率取:

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分阶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3)路堤及路堑(AK0+560~AK1+264.939m段)

路堤:

该段左侧为填方路堤段,全长度704.939m,左侧填方最大高度11.7m(11剖面),该段地表为杂填土、粉质粘土。

杂填土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局部地段夹有卵石土,卵石土呈稍密状,岩土界面倾角为10~25°。

土层以下为泥岩、砂岩。

拟建道路横向地形较陡,呈东南—西北走向,道路横向地形坡角15~30°,纵向地形坡角0~5°,由于填方边坡高度较大,建议道路左侧路堤边坡采用挡墙支挡。

路堑:

道路右侧多为挖方路堑边坡,边坡坡向为283°,开挖最大高度29.50m。

开挖后主要形成岩质边坡,坡顶有少量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直立开挖时,坡顶土体不稳定。

岩质边坡坡壁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岩层倾角较陡,裂隙不发育,有外倾52°层面,属Ⅲ类岩质边坡,用于岩压力计算时,等效内摩擦角中等风化泥岩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55°。

岩质边坡经赤平极射投影分析知,①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②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可能沿岩层层面52°产生滑移破坏,其定量评价如下:

建议放坡坡率取:

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分阶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4)路堤及路堑(AK1+264.939~AK2+060m段)

路堤:

该段左侧为多填方路堤段,全长度795.061m,左侧填方最大高度5.90m(29剖面),该段地表为素填土、粉质粘土。

素填土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局部地段夹有卵石土,卵石土呈稍密状,岩土界面倾角为10~25°。

土层以下为泥岩、砂岩。

拟建道路横向地形较陡,呈东南—西北走向,道路横向地形坡角15~30°,纵向地形坡角0~5°,建议道路左侧路堤边坡采用挡墙支挡

路堑:

道路右侧多为挖方路堑边坡,边坡坡向为292°,开挖最大高度60.40m。

开挖后主要形成岩质边坡,坡顶有少量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直立开挖时,坡顶土体不稳定。

岩质边坡坡壁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岩层倾角较陡,裂隙不发育,有外倾52°层面,属Ⅲ类岩质边坡,用于岩压力计算时,等效内摩擦角中等风化泥岩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55°。

岩质边坡经赤平极射投影分析知,①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②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顺向相交,交角9°,岩层倾角小于边坡坡角,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可能沿岩层层面52°产生滑移破坏,其定量评价如上:

建议放坡坡率取:

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分阶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5)路堑(AK2+060m~AK2+269.60段)

边坡坡向为306°,开挖最大高度66.20m(32剖面右侧)。

开挖后主要形成岩质边坡,边坡顶部有少量粉质粘土和素填土。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填筑土呈松散状,直立开挖时,边坡坡顶土体不稳定。

岩质边坡坡壁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岩层倾角较陡,裂隙不发育,属Ⅲ类岩质边坡,用于岩压力计算时,等效内摩擦角中等风化泥岩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55°。

建议放坡坡率取:

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分阶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6)路堤及路堑(AK2+269.60m~AK2+712.36段)

路堤:

该段左侧为多填方路堤段,全长度442.76m,左侧填方最大高度5.60m(34剖面),该段地表为素填土,素填土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状,岩土界面倾角为10~30°。

土层以下为泥岩、砂岩。

拟建道路横向地形较陡,呈东南—西北走向,道路横向地形坡角15~35°,纵向地形坡角0~5°,建议道路左侧路堤边坡采用挡墙支挡。

路堑右侧:

边坡坡向为322~4°,开挖最大高度24.50m。

开挖后主要形成岩质边坡,坡顶有少量素填土,直立开挖时,坡顶土体不稳定。

岩质边坡坡壁岩性为泥岩、砂岩,岩体呈层状结构,岩层倾角较陡,裂隙不发育,属Ⅲ类岩质边坡,用于岩压力计算时,等效内摩擦角中等风化泥岩取50°、中等风化砂岩取55°。

岩质边坡经赤平极射投影分析知,①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②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

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

边坡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岩体破裂角取45+φ/2=62(泥岩)或67(砂岩)。

建议放坡坡率取:

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分阶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5道路工程设计

5.1设计原则

5.1.1道路平面设计按控制性规划道路网布设,局部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优化。

5.1.2道路平面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及地物等控制因素,在满足功能和技术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及土石方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5.1.3道路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5.1.4平、纵结合考虑道路总体排水走向,满足总体规划排水要求。

5.1.5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本着“安全、经济、美观、合理”的原则。

5.2采用的技术标准

项目

采用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计算行车速度(Km/h)

40

路幅宽度(m)

30

最小平曲线半径(m)

210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

45

最大纵坡

2.38%

最小纵坡

0.3%

最小凹曲线半径(m)

3500

最小凸曲线半径(m)

2000

荷载标准

车道-公路I级,人群-4.0Kpa,路面:

BZZ-100

5.3平面设计

1、平面线形

本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采用线形与初设一致不做调整,沿规划的防洪治导线为车行道控制边线,平面线形与规划基本一致。

设计道路A线长2640米,起点桩号为K0+000,坐标为X=54979.793,Y=53565.598,终点桩号为K2+640.000,坐标为X=57151.913,Y=54876.988,路幅宽23~30米,圆曲线最小半径21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5m,平面线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加宽

全线含平曲线四处,均按照规范设置加宽和加宽缓和段,加宽范围为直缓点~缓圆点和圆缓点~缓直点,加宽缓和段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

三次抛物线公式为:

(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

如下图所示:

(备注:

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ZH1]。

本次设计中ZH1-ZH0=40m)

5.4纵断面设计

5.4.1纵断面设计原则

A线道路沿线地势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道路平顺及与相交道路平顺相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下设计因素:

1)纵坡考虑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少变坡。

2)纵断面设计结合道路性质,排水以及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3)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和排水要求。

4)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工程,土石方尽量平衡。

5)交叉口高程按城市规划的控制高程进行设计。

5.4.2纵断面设计

除规划标高外,本次设计将道路沿线已建凤凰大桥K1+265、在建桥梁K2+340及铁路上跨桥K1+608处作为本次的主要控制点,其具体设计如下:

1)、已建凤凰大桥K1+265按现有桥梁标高进行控制;

2)、在建桥梁K2+340按照设计标高进行控制;

3)、铁路上跨桥K1+608道路标高(按照净空5m标高)=上跨铁路桥梁底标高302.2-5=297.2m,该段道路地面实测为296.67m,为减少对铁路桥锥坡的影响,本次设计将该处纵坡控制为296.67m;

设计道路起点高程为293.45m,终点高程为286.773m。

道路纵坡依次设计为:

0.78%(445m),-0.3%(605.76m),1.07%%(427.21m),-2.38%(353.08m),-0.38%(472.17m),0.80%(256.78m),-7.10%%(69.63m)(接现状道路),坡度及坡长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高程为最后成形道路中心线路面高程。

5.5横断面设计

路幅分配与规划一致。

具体路幅分配如下:

K0+000~K0+225:

30米=7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8米车行道+7米人行道

K0+225~K2+640根据规划及明月江景观要求道路左侧7米的人行道下沉纳入明月江滨江景观进行统一考虑,该人行道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23米=8米车行道+8米车行道+7米人行道

车行道为单坡,坡度为1.5%,人行道为2.0%反向坡

超高

超高以道路中线为旋转轴,最大超高为2%,详见《路基横断面图》。

与临时道路相接渐变段采用四次抛物线线形过渡,公式为:

(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

)如下图所示:

5.6路基设计

5.6.1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路床平整度:

±20mm

纵断面高程:

+10mm,-15mm

宽度:

±20mm

横坡:

±20mm,±0.3%

5.6.2一般路基处理

①填方边坡:

填方边坡:

第一级坡率1:

1.5,坡高8米,第二级坡率1:

1.75,坡高12米,

第三级坡率1:

2,放坡至坡脚。

填方边坡的变坡处设置2米的护坡道,并向外侧倾斜2%的横坡。

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边沟。

②挖方边坡:

本次设计K0+000~K0+320、K0+540~K0+920、K1+000~K1+280为临时边坡,其余均为永久边坡,根据地勘资料,该道路放坡采用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以8.00m为界,护坡道宽度取2.00m,边坡坡率按1:

0.78放坡处理,对土体及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值取1:

1.00。

K0+740~K0+920该段土层较厚,本次设计考虑与该段周边地块同时开发,设计按照1:

1进行放坡,如不能同时开发,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联系,另行处理。

挖方边坡小于8米:

1:

1.0。

5.6.3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

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边沟、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

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5.6.4特殊路基处理

本次设计K1+160~K1+220段存在软土,该段采用全部挖除换填,换填材料采用挖方边坡硬质岩石换填。

清淤土方可用于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种植用土或弃土场复耕土层。

5.6.5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主干道

填方路基

0~80

≥95

80~150

≥93

>150

92

零填或挖方

0~30

≥95

30~80

--

5.6.6边坡防护

结合规划,本次设计在道路K0+035~K2+640段左侧修建支挡结构物及梯步的方式与明月江的防洪工程相结合,详见结构部分.

本次设道路右侧的永久性边坡,除上跨铁路桥K1+580~K1+640段采用1:

0.5锚杆挡墙外,其余均采用放坡+TBS绿化处理,其高边坡方案比选具体详见结构设计图,其他路段考虑日后两侧地块开发建设均按临时边坡设计,详见结构部分。

5.6.7路基土石方调运

土石方调运由建设方结合园区的开发进度统一调配。

5.7路面结构设计

5.7.1设计参数

达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17℃,最高气温41.2℃,防暑降温期为7~9月,最低气温-4.5℃,。

根据可研阶段的交通分析本次设计道路为次干道,道路交通均为重交通。

5.7.2材料参数

根据相关工程的经验及查看《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

材料名称

抗压模量(MPa)

15度劈裂强度

(MPa)

备注

20度

15度

SMA-13-C上面层

1200~1600

1600~2000

1.4~1.9

中粒式沥青砼AC-20-C中面层

1000~1400

1600~2000

0.8~1.2

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面层

800~1200

1000~1400

0.6~1.0

基层、底基层、垫层材料参数表

材料名称

抗压弹性模量E(MPa)

(弯沉计算用)

抗压弹性模量E(MPa)

15度

劈裂强度

δ(MPa)

5.5%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基层

1300~1700

3000~4200

0.4~0.6

4%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底基层

1300~1700

3000~4200

0.4~0.6

级配砾石

200~250

5.7.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综合考虑行车舒适、工程经济、美观、与周边环境协调等因素,道路面采用SMA-13路面,主干道及次干道设计年限为15年。

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

设计采用双轮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按交通量进行换算。

路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4cmSMA-13上面层

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中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面层

0.7cm稀浆封层

23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5.5%)

3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4%)(分两层施工)

30cm级配碎石(高填路段H>8.0)

5.8人行道设计

本次设计的人行道为火烧面花岗岩,花岗岩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

人行道结构设计:

花岗石人行道铺装块30×60×4cm

2c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垫层

5.9路缘石、路边石

路缘石采用花岗岩,路边石及花带石采用C20砼预制。

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

两节间采用1:

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

5.10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在靠人行道绿化带一侧,以及公交车站、人行过街地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

盲道宽0.6米。

5.11市政设施

结合规划及周边土地使用情况,设计在立体交叉路口以及人流密集路段、居民生活区预留公厕、垃圾站及市政管理用房用地,设计由业主另行委托。

5.12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以交通标志标线配合红绿实现交通组织。

6施工要点

6.1路基

6.1.1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

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路床平整度:

±15mm

中线高程:

+10mm、-15mm

横坡:

±0.3%

路床顶面土基的检验弯沉值L0。

填、挖分类

弯沉值(0.01mm)

填方路基

≤310

挖方路基

≤240

6.1.2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

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边沟、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

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6.1.3挖方路基

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对石方路堑,严格控制超挖,若有超挖,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回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