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835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选择题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卷卷首相应的空格内,做在试题卷的无效.

一、选择题。

1.在西周考古实物中发现许多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

A.工官制有利于礼器标准化生产

B.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重视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阻碍了民族间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A中“冲击”、D中“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说法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异姓诸侯国……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不符,排除;B中的“工官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时期”,故排除;由题中的信息“西周时期……异姓诸侯国……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C正确。

2.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主张均反映出

A.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亲亲,父子君臣,孝悌忠信等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家把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看出对人欲的控制,A不正确;儒家强调等级,并不是掩盖等级秩序,C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儒家要统一信仰,D不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内容特征,其次要联系到材料中儒家思想与宗法关系的联系。

3.有观点指出,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叛国大罪。

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

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

该观点主要强调美国

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最高司法权由陪审团掌握

D.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

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遵照民主制和司法制度,美国注重严格的政治审判程序,D符合题意;A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与题意不符,排除;C的说法错误,且在材料上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体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美国政体的特点,其次要看材料是强调美国,对总统审判程序的严格要求。

4.据史料记载,在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民主、共和、统一三党加起来共223席,宋教仁被认为是救治“不良政府”的良医。

材料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中华民国已建立完善的代议制政府

C.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宋教仁的地位超越了孙中山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教仁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一跃成为第一大党,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会选举的情况,不能得出代议制的完善的信息,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袁世凯复辟帝制,C不正确;D说法与史实不符。

5.1931年《宪法大纲》把军阀、地主、官僚、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力和政治自由。

1935年瓦窑堡会议把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构成的一部分而给予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这一转变

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说明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处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在农村地区打土豪、分田地等工农武装斗争,因而当时颁布的《宪法大纲》体现了工农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而随着日寇侵华的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而到1935年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主张团结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当时国共两党仍处于敌对状态,无法得出B项;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6.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B.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即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7.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

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

B.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C.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

D.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冷战,材料中的现象即是冷战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D符合题意;A说法不正确,冷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材料所述矛头指向英美,与内部斗争无关,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

8.下表反映出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

万两)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项目

度支部预算

资政院复核

田赋

4810.13

4966.99

正杂各税

2616.38

2616.38

盐茶课税

4631.14

4762.19

捐榆各款

565.23

565.23

关税

4213.93

4213.93

杂收入

3524.48

3569.85

厘捐

4318.79

4417.65

公债

356.00

356.00

官业

4660.09

4722.8

总计岁入

29696.27

30191.03

 

(注:

数据来自《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

A.耕读传家社会文化难以为继

B.晚清政府财政状况尚有宽余

C.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审核权

D.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

【答案】A

【解析】农业税收入在清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少,工商杂税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清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表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工商业渐趋发展及中外贸易不断扩大,说明传统的农耕文化难以为继,A正确;表中数据只显示收入预算,没有涉及财政支出,因此不能得出是否宽裕,B错误;C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收入比重减少,并不代表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D不正确。

点睛: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源源不地涌入中国,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表中数据即是对该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

9.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答案】C

10.赫鲁晓夫执掌苏联时,在1957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在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在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

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7年赫鲁晓夫改革实行权力的下放,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利,其后1961年和1963年的改革又强调权力的集中统一,体现了其前后矛盾的一面,B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不存在步子过大,A错误;C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11.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

……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

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WTO多边贸易谈判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可以得出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使得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走向停滞,体现了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即是全球化的表现,但区域集团内部的新的贸易壁垒又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材料所述即是从这个角度考查的。

12.引力波也被称为“时空的涟漪”,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并传输能量。

成功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科学理论还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力波的存在,并预言强引力场事件可产生引力波,比如黑洞合并、脉冲星自转以及超新星爆发等,故C正确;AB与经典力学有关,故排除;D与量子论有关,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79年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帆船贸易进入鼎盛时期。

1644年以后的四十年间,由于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一度中衰。

中国开放海禁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18世纪末以前,中菲间的贸易方式基本上是在中国海商(包括定居在菲律宾的华商)主导下的传统中国海外贸易形式。

材料二从18世纪末起,传统的中菲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转变。

随着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从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商船(包括西班牙商船)开始介入中菲贸易,致使中国帆船的传统优势逐渐失去,中菲贸易大部分是由往返于马尼拉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西班牙船只进行的。

必须指出的是,此时中国帆船虽然已经丧失了中菲的经营权,但中国商人并没有就此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