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31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docx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

第七讲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

第一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法规的概念及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安全生产法规,是指国家关于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必须执行的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一般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大类。

技术规范,是指人们关于合理利用自然力、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和劳动对象的行为准则。

比如:

操作规范、标准、规程等。

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安全技术规范是指强制性的标准。

因为违反规范、规程造成事故,往往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把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确定为法律义务,有时把它直接规定在法律文件中,使之具有法律规范性质。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宪法

2.安全生产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

基础法律、专门法律、相关法律

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筑法等

3.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

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各类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

例如: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93号令)、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397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73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02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75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34号令)等。

4.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

上海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等。

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128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81号令)、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91号令)、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13号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5号令)、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技监局13号令)、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局1号令)等。

6.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批准的国际公约

制定国家标准的主体是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制定行业标准的主体是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1相关的管理标准

6.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

6.1.2.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ISO14000)

6.1.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6.1.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GJ08-903-2003)

6.2相关的技术标准

6.2.1.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国务院[56]第40号)

6.2.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2.4.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

6.2.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2.6.掌上型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

6.2.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2.8.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J5027-92)

6.2.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6.2.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6.2.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6.2.1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6.2.1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

6.2.14.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

6.2.15.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

6.2.16.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6.2.1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96)

6.2.18.安全帽(GB2811-89)

6.2.19.安全带(GB6095-85)

6.2.20.安全网(GB5725-97)

6.2.21.安全色(GB2893-82)

6.2.22.安全标志(GB2894-96)

6.2.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二、公司安全生产体系标准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体系管理手册》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体系程序》

☐《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制度;

3.安全文明施工资金管理制度;(新增)

4.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5.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6.安全施工措施与安全施工作业票管理制度;

7.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新增)

8.安全文明施工奖惩制度;

9.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10.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11.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12.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13.安全防护装备管理制度;

14.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1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6.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新增)

18.起重、电动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19.起重运输安全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20.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2.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管理制度;

23.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新增)

2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管理制度;(新增)

25.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台帐管理规定;(新增)

26.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规程》

(1)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一般规定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3)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4)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5)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6)起重与运输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7)金属焊接与切割安全技术规程

(8)土石方及打桩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9)砌筑及粉刷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0)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1)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2)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

(13)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程

(14)特殊构筑物安全技术规程

(15)压力管道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6)拆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7)现场防火安全技术规程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节危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一、基本概念

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这些特性和规律,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危害: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

常见的如: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

第二类危害: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

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危险:

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危险评价:

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二、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第1类: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它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它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它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等);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2类: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等);

(5)其它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3类: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它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4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5类: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6类:

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

Ø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