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278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城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兴城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兴城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兴城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兴城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城报告.docx

《兴城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城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城报告.docx

兴城报告

目录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括...............................

第二章地形地貌....................................

第三章地层.........................................

第四章断层.........................................

第五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第六章物理地质现象................................

第七章人工边坡.....................................

第八章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结语

附图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东部钓鱼台海滨的新立屯,距市中心(火车站)约8km。

教学基地地理坐标为E120°47′13.08″,N40°36′37.45″,H11m。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行政建制为县级市,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北距葫芦岛市区约20km。

兴城市属于北半球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这里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兴城-葫芦岛地区交通非常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的运输网络。

京哈铁路、京哈高速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以及渤海海滨公路等纵贯全境。

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就位于环渤海海滨公路1207.8km。

夹山地区位于吉林大学兴城实习基地的北东侧,行车约20分钟,夹山有渤海海滨公路通过,夹山地区海拔最高点为241.4m,夹山与龙回头均靠近海边,海成地貌发育,第四纪以及植被等比较发育。

季节性河流发育,夹山地区调查期间河流流量为5L/s。

 

第二章地形地貌

夹山地区为工程地质填图的核心区域,该区海积地貌发育,在龙回头地区可见海积物厚度达2m,花岗岩风化层厚度大,地表可见呈红色状全风化层,植被发育,地形起伏较大,临近海边海蚀地貌发育,可见海蚀洞,海蚀崖,海积阶地等。

沿海岸线可见由海浪剥蚀出的断层、地层分界线等。

在龙回头路线见秦家屯断裂,该断裂长2.5km。

夹山路线,海拔最高为97.4m,沿线可见地层分界线,岩性变化等,第四纪以及植被发育,地势平缓,环境秀丽。

工作区地貌类型整体上为构造、剥蚀而成的丘陵;局部有河流侵蚀堆积形成的河谷以及海积地貌,如海岸阶地,倾角3°-4°左右的冲蚀阶地、堆积阶地,海岸在海水的侵蚀下而形成的海蚀崖、海蚀洞等。

 

第三章地层

兴城地区出露的地层为典型的华北型。

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太古宙岩石单元,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

工程地质填图的工作区为太古宙花岗岩;常州沟组紫红色,灰色含砾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黑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团山子组灰黄色钙质砂岩、白云岩、含铁质粉砂白云岩;大红峪组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灰紫色复成分砾岩;第四系海积物、冲洪积物、坡积物、人工堆积物。

3.1第四系

夹山地区第四系发育,植被丰富,海积物、冲洪积物、坡积物、人工堆积物可见于地表。

海积物是海水作用,携带海中沙粒等海源物质而形成的堆积物。

夹山部分地区海积物达到2m,植被发育,地形平缓,主要是造山运动之后所形成的,而后由于构造作用,地表抬升,形成了现在的海积阶地。

在龙回头海滨路线,见秦家屯断裂,绵延2.5km,海防沟组与大红峪组界限部分被第四纪以及海积物覆盖。

冲洪积物是洪水、泥石流等作用下携带陆源物质而形成的堆积物。

在夹山路线见泥石流形成的冲红积物,厚度较大,土质较好,植被发育,地势坡度在45°左右,由于植被的覆盖,露头不明显,但从整体地形及局部开挖剖面看为泥石流形成的冲红积物,在夹山地区冲红积物发育。

人工堆积物是人为开挖、工程施工而形成的堆积物,一般为土石混合体,其堆积物收该地地形,岩土性质限制。

在工作区,由于渤海海滨公路的修建,产生了很多人工堆积物,在夹山路线,有一修建于环形盆地的尾矿坝,其中填埋铀矿,坝顶复垦0.5m—1.0m,见图3-1。

3.2侏罗系

辽西地区侏罗系较为发育,沉积区限于小型山间盆地内。

其中,下侏罗统为碎屑岩煤系地层,有羊草沟组、兴隆沟组和北票组组成;中侏罗统为碎屑—火山岩地层,由海防沟组组成;中—上侏罗统发育碎屑岩系,为土城子组。

3.2.1中侏罗统海房沟组(

发育于金岭寺—羊山盆地—套火山—碎屑岩地层被西田彰—1943年命名为金岭寺统,《辽宁省岩石地层》(1997)称金岭寺群,自下而上包括海防沟组,山组和土城子组。

海防沟组由室井渡1943年创名于北票海防沟附近,称海防沟砾岩层。

在海防沟标准剖面上本组由灰白色、黄灰色复成分砾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及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顶部夹页岩,见图3-2。

兴城地区龙回头海滨路线发育一套多成分砾岩,《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将其划为海防沟组。

海防沟组区域上不整合于下侏罗统北票组之上。

3.3长城系(Ch)

长城地区长城系主要分布于东部兴城白庙子、韩家沟、葫芦岛、寺儿堡、高桥一带。

3.3.1大红峪组(Chd)

本组俗称“大红岭石英岩”(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分三段:

一段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小白石英岩)夹硅质、钙质页岩和翠绿色富钾页岩;二段下部为白色巨厚层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富钾火山岩;三段为含燧石泥晶、细晶白云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

白云岩中叠层石以层柱状、球状、瘤状为特点。

总后408m。

本组一、二段砂岩为滨海河滩相;三段白云岩为滨海潮坪相。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不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底部为灰质胶结石英砂岩质砾岩、花岗质砾岩;上部灰白色巨厚层石英岩夹绿色凝灰质砂岩、灰白、黄灰色长石石英砂岩。

1:

20万幅地质图(锦西幅)和辽宁区域地质志(1989)均认为,在锦西、兴城等地本组直接超在常州沟组或“绥中花岗岩”之上,本组厚511.4m,在兴城三道沟本组白云岩夹层采得叠层石Conophytondahongyuensis(大红峪组锥叠层石)。

3.3.2团山子组(Cht)

本组俗称团山子白云岩。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划分为二段:

一段以深灰色含铁白云岩及粉灰质泥晶白云岩为主;二段为含粉砂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灰黄色砂岩和粉砂质页岩。

二段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叠层石和微古植物,叠层石以层状、层柱状为主,总厚523m。

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称锦西葫芦岛因受断裂影响,本组上部层位缺失,仅发育下部层位,厚382m,为深灰、灰黄、灰紫色薄层,中厚层白云岩,含粉砂含铁白云岩、燧石条带或转换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夹细砂岩及钙质页岩。

3.3.3串岭沟组(Chch)

本组俗称“串岭沟页岩”(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划分为三段:

一段以黄褐色含铁细砂岩。

二、三段以黑色、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为主;黑色页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

总厚度880m。

本主主要为浅海相潮间带沉积。

区域上本组底部常见形成铁矿(宣龙式)。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位黑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数层;上部为黄灰色含云母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薄层。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以含铁页岩为主,厚度275.5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3.3.4常州沟组(Chc)

本组俗称“常州沟砂岩”,或“长城石英岩”(高振西,1934)。

常州沟组在蓟县系标准剖面由三段组:

一段以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二段以黄、微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三段以灰白、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总厚859m。

主要特征是河流相黄褐、浅红色砂砾岩的滨海河流相白色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底部为紫红色石英岩质中细砾岩及花岗岩质巨砾岩;中部灰黑色薄层含云母板状粉砂岩、板状页岩夹黄灰色细粒石英砂岩;上部黄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石砂岩。

在葫芦岛海滨及韩家沟月亮山等地,可见本组底部砾岩与下伏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厚128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3.4太古宙花岗岩

在兴城地区太古宙花岗岩发育,在本区工程地质填图范围内,在编号313626,4505075见第四纪绥中花岗岩接触带,第四纪为土黄色—黄色的花岗岩残积土,可见厚度为3m。

太古宙花岗岩常见长石、石英、云母,风化面常见为黄色,新鲜面为肉红色,斑状构造,显晶结构,风化程度各异,全风化——微风化不等。

 

第四章断层

工程地质填图区包括两条大的断裂,即F1断裂F2断裂。

F1断裂为著名的秦家屯断裂,F2断裂为一小断裂。

4.1秦家屯断裂

由秦家屯延伸至龙回头海滨,长度约2.5Km。

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西,产状为327°

58°。

断裂切割了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长城系常州沟组、大红峪组及中侏罗统海防沟组。

在龙回头海滨,断裂造成大红峪组石英砂岩质巨砾岩仰冲于中侏罗统海防沟组复成分砾岩之上。

在断裂带可见砂岩质角砾岩及断层泥。

秦家屯断裂的左边为中侏罗统海防沟组复成分砾岩,砾岩的可以分选差,磨圆较好,砾岩表面为黄褐色,该砾岩受到海浪剥蚀作用,形成了许多的海蚀崖、海蚀洞等海蚀地貌。

在秦家屯断裂的右边为大红峪组石英质砾岩。

砾岩直径在10—100cm之间。

该砾岩比较纯,整体为白色,石英质颗粒比较大,分选不均匀,磨圆较好,光滑具有较少的裂痕。

在大红峪组可见小的断层、节理。

可见大红峪组呗错断的大红峪组石英砂岩质砾岩最大直径达到1.3m。

4.2F2断层

F2断层为夹山地区另一条比较大的断层,该断层切割了大红峪组和团山子组。

大红峪组为石英岩,团山子组以白云岩著称。

由于该断层植被发育,在野外作业时没有找到界限,F2的界限不明显,由于第四纪的覆盖,具体露头没有发现,但其中的岩性均已经发现,但在整个概况下F2断层。

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断层较大,该断层处植被发育,形成于长城系之后,绵延较长,该断层应该在锦西1:

20万地质图上可见。

但由于本次没有此类地质图,希望老师以后可以借到地质图,供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第五章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由岩体和土体两个方面共同形成。

岩体主要有四部分:

其一,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其二,中薄层层状砂岩粉砂岩岩组;其三;厚层坚硬砾岩岩组;其四,中厚层坚硬碳酸盐岩组。

土体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其一,坡积冲洪积土;其二,海积土;其三,人工堆积土。

岩体是主要成分,是构成地质体,地质构造的灵魂,而土体是岩体在形成之后,在外界环境以及岩体自身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是地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第四纪的灵魂。

土体和岩体的共同作用组成了夹山地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夹山地区的整体岩体土体分布。

5.1岩体

5.1.1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

由图5-1知花岗岩分布于夹山嘴子部分区域以及750厂西北侧部分区域。

花岗岩的新鲜面为紫红色,风化面为黄褐色,该岩石为酸性侵入岩浆岩。

在花岗岩中可见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他们均可是斑晶,其中钾长石的斑晶较大,肉红色,板状一般2-10mm,大着达2cm。

花岗岩结构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花岗岩节理不太发育,岩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力学性质较好,岩体质量大概为一级或二级左右,由于没有做具体实验无法准确的分别

5.1.2中薄层层状砂岩粉砂岩岩组

砂岩粉砂岩分布较广,组要分布于夹山靠近环渤海海滨公路内侧,处于夹山地区的腹地,范围较大。

砂岩按成熟毒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肉红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碎屑含量90%以上,磨圆分选好,硅质胶结;另一种是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长石碎屑含量在80%左右,磨圆分选中等,硅质、泥质胶结。

粉砂岩组为灰黑色、灰色薄层状,细碎屑结构,水平层理。

该类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总体上节理发育,岩体结构较为破碎,整体性差,局部断层较为发育,力学性质较差,岩体质量为四级左右,。

5.1.3厚层坚硬砾岩岩组

厚层坚硬砾岩岩组分布于龙回头海滨,露头明显,厚度较大,为海防沟组复成分砾岩以及大红峪组砾岩。

该类岩石为黄褐色、白色等颜色,组成较为复杂,组要有石英、长石、砂岩等组成,砾石为长英质和花岗岩质岩石,有少为斜长角闪岩。

填隙物为砂以及粉砂,该类岩石为中粗砾结构。

节理微发育,岩体结构较好,整体性较好,岩体性质好,抗风化能力强,在外界影响下不易风化,在海水侵蚀做用下形成海蚀崖、海蚀洞等景观。

根据整体性较好,节理、裂隙不是十分发育,根据砾石成分综合判断,该类岩石的岩体质量应该为2级.

5.1.4中厚层坚硬碳酸盐岩组

中厚层坚硬碳酸盐岩组分布于夹山地区的渤海海滨公路的内侧,在河谷处,分布范围比较小,由于受到第四纪的覆盖,露头不是很明显,在该类碳酸岩组见比较明显的白云岩,在白云岩中可见叠层石,该类叠层石为小型柱状叠层石,其特点是个体小,呈柱状,直径仅几毫米。

该类叠层石在大二暑期实习见到,本次实习由于时间关系未有机会见到。

该类岩石节理发育,岩体结构不稳定,力学性质较差,由于节理裂隙的影响形成的楔形体有少量的岩石下落,形成临空面。

综合考虑该处岩石的岩体质量应该在3级左右。

 

5.2土体

5.2.1坡积冲洪积土

坡积、冲洪积土主要分布于夹山公路下游,小桥附近。

坡积冲洪积土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

水平方向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

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

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

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

表面常发育古土壤。

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

洪积土作为地基较为理想,尤其离山前较近的洪积

土;但其空隙率大,作为坝基不合适;常发育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应易风化成碎屑。

5.2.2海积土

海积土主要分布于龙回头海滨,海岸附近。

海积土的粒度大小混杂,砾石粘土混杂堆积。

龙回头海滨地区,海岸边的海蚀阶地是由海中固体物质冲刷上来后形成的,最下方为花岗岩体,向上是粗粒的陆源风化物,属强风化,矿物的主要结构还在,但具体组成物质已经蚀变,长石蚀变成高岭、蒙脱石等,云母蚀变成绿泥石。

经强风化后形成的海积物异常破碎,呈泥土状,易碎。

主要是陆地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是典型的陆源沉积物。

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为海积土的组成结构清晰,但由于蚀变,硬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呈现出极破碎的状况,土体中的水分含量也很少,植被不易生长。

5.3.3人工堆积土

人工堆积土主要分布于夹山公路一侧,白云质灰岩旁边,由于修路和尾矿坝而残留的人工土体。

土体的整体特征是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态规模不等。

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土体的基本工程地质性质是主要由碎石、砂土或黏性土组成。

其工程性质取决于密实度和均匀性。

是由建筑垃圾土、工业废料土、生活垃圾土等组成的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

 

第六章物理地质现象

泥石流和崩塌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夹山地区泥石流和崩塌不是很发育,相对于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仅仅是九牛一毛。

夹山地区存在此种现象,因此我对此进行分析和论述。

6.1泥石流

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6.1.1基本特点

(1)形成区

该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沟谷纵坡降可达30度以上。

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崩塌、滑坡发育;坡体光秃,无植被覆盖,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的固体物质。

(2)流通区

该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泥石流进入本区后极具冲刷能力。

流通区形似劲状或喇叭状,非典型的泥石流沟可能没有流通区。

(3)堆积区

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

泥石流至此速度急剧变小,最终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形堆积体,有的堆积区还直接分为河漫滩或阶地。

本次实习区域的堆积体,其前缘宽度为16m,坡长20m,坡角为40度,产状为倾向145度、倾向37度

6.1.2评价活动情况及危害

本次泥石流是由于修建夹山公路开挖,公路两侧的山体裸露出来,再加上雨水的冲刷作用,是堆积的泥土滑落,从而形成的。

规模不大,但是很不稳定,如果发生大的暴雨或者上方的岩体滑落,非常容易造成夹山公路的阻塞,从而给交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严重的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6.1.3泥石流发生后的平面’

6.2崩塌

斜坡上部的岩、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地向下运动,称崩塌。

6.2.1斜坡结构

崩塌多产生于550以上的斜坡。

地质构造为断裂、节理发育,岩石破碎。

崩塌岩性多发生于坚硬岩石,岩石节理比较发育。

岩性差异较大时,硬岩层风化成突出的悬崖,软岩层风化成凹腔,最终硬岩层因下部失去支承而沿节理崩塌。

6.2.2崩塌的特点

(1)运动速度快:

一般速度为5—200m/s,有时可达自由落体速度(v=gt=9.8m/s2×10s=98m/s)。

巨大的崩塌体有时可以在气垫上滑翔,最后堆积在山谷的另一侧。

(2)崩塌坡度陡:

一般发生在>45度的斜坡上。

(3)崩塌体积巨大:

<1m3—若干亿m3。

(4)运动方式多变:

滚动、坠落、翻转。

(5)基坡坡度与崩塌发育速度有关:

崩塌发育速度快,基坡坡度陡;崩塌发育速度慢,基坡坡度缓;多期崩塌可形成多个基坡转折。

6.2.3倒石堆

本次崩塌发生在夹山公路一侧,形成倒石堆。

倒石堆前缘宽度为20m,坡高19m,倒石堆高11.8m,坡度为36度,斜距18m,节理产状为倾向332度、倾角71度。

前缘分布有大块碎石直径最大可见50cm,粒径大多数为8~30cm,顶端还可见尚未滑落的碎石。

6.2.4崩塌的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中国兴建夭兰铁路时,为了防止崩塌掩埋铁路耗费大量工程量。

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

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6.2.5崩塌的倒石堆剖面图

 

第六章物理地质现象

1、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融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十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庄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区内,在新修夹山公路中段发现已有泥石流发生。

形成区山高沟深,地形陡峭,三面环山,一面出口,呈漏斗状,坡度约在25°,易于汇水,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坡上现在植被茂盛;流通区主沟纵深约500m,沟略微弯曲,坡降比在千分之一百,在公路桥下可见较大的砾石块体,沟侧有局部洪水冲蚀痕迹,现被植被覆盖,桥底有护坡;过了桥洞,地势平缓,冲积物在此堆积形成堆积扇,扇缘长72m,圆心角约为90°,扇前宽约为102m,轴线纵向坡度约为14°,堆积厚度达Xm。

该处泥石流区,由于山坡植被茂盛,沟谷筑有护坡,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小,主沟处建有平板桥,对新建公路没有危害。

2、崩塌

在夹山公路沿线,由于对山体的人工开挖形成许多的人工边坡,由于边坡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存在,造成部分区短边坡发生崩塌,崩塌体会在坡脚堆积形成倒石堆,如果崩塌规模较大或者有较大块体的岩石崩塌会影响到公路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所以,对于存在的这样边坡稳定性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比如做护坡工程、在坡脚公路边假设拦石网等等。

我们在夹山公路的其中一侧边坡就发现了这样的崩塌体。

公路边坡的高程为H=19m,坡角β=45°,倒石堆的高h=11.8m,斜距l=14m,倾角α=36°,前缘宽度d=20m,倒石堆中可见大的块石。

边坡所在处为花岗岩出露,新鲜面为肉红色,风化面为土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包含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岩石质量等级为2~3级,其中节理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三组主控节理,产状为145°∠61°、340°∠57°、250°∠45°,这三组节理作用岩石形成楔形体,其中两组为滑动面,一组为切割面,交线缓于坡脚,倾向破外,由于人工开外长生临空面,从而沿结构面滑动产生崩塌。

参见:

崩塌素描图及剖面图(附图2)。

第7章人工边坡

在夹山公路沿途和化工厂处由于工程需要,人工开挖山体形成许多人工边坡。

从现场的踏勘可见,部分区段设计合理,边坡稳定性良好,部分区段设计不够合理,造成延边坡不同程度规模的崩塌,并有继续发生的可能性。

在夹山公路两侧边坡均为切向坡,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和长城系的砂岩组成,岩体结构为块状和层状碎裂结构。

在花岗岩中存在三组控制性节理影响坡面稳定性,在砂岩中同样存在几组主要节理与岩层一起构成控制性结构面影响边坡稳定性。

在化工厂大门外大路两侧的边坡,两侧为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其中一侧为顺向坡,两组节理与岩层层面构成控制性结构面,致使边坡不稳定,在该侧可见小规模崩塌体和倒石堆,且数量较多;另一侧则为逆向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第八章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对调查区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主要分为:

岩石丘陵区(Ⅰ区),海积阶地区(Ⅱ区),人工填土区(Ⅲ区),参见工程地质分区评价图(附图3)。

1、岩石丘陵区

在区内中部是夹山丘陵,出露坚硬的花岗岩及层状沉积岩体,走向北东东,倾角较大(>45°),在山体西北部有较大的冲沟发育,坡陡沟深,岩体强度较大,但结构面较发育。

这个区域地形较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均有分布,对工程建设不利。

所以该区不适宜修建各类建筑物,在道桥工程中,需考虑公路的边坡开挖形式和护坡措施,在泥石流易发区段需架设桥梁,避免不良地质现象对公路的危害。

2、堆积阶地区

在夹山和龙回头海岸之间是一片宽阔的海积阶地,厚度约为2m,最底部是基岩,再上是基岩风化堆积砂砾石层,最上面则是可根植土层,粘粒含量多,沿踏勘路线,看见很多小水塘。

整个阶地由丘陵向海岸有一定的坡降,但是顶面相对平整的。

整个土层强度较大,有良好的隔水性,工程地质性质良好,适合于高层建筑物的修建。

3、人工填土区

本区分布在调查区西北部,在夹山山脚及七五四矿场附近,主要由废矿渣填筑而成,上部人工覆盖有素填土。

由于人工填土工程地质性质不良,不仅不能在本区修建建筑物,还需注意加强稳定性,在尾矿库区筑有尾矿坝,并种植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