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235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docx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

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程午加

  午加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民族音乐家,不仅在琵琶演奏上独具风格,而且在琵琶艺术教育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可谓中国近代琵琶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由,他在此方面的成就鲜为人知。

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采访,搜集到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不仅有程午加生前公开出版的教材论著,还掌握了程午加的自传手稿、信件、日记和许多尚未公开出版的教材文著、照片及音响资料等。

笔者在以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即将其音乐教育方面的成果介绍给学界师友与同行,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继续研究的学术兴趣,并为后人进一步深入这一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术资料和前期研究基础。

  一、教学活动总揽

  程午加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至1945年的社会音乐教育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45年至70年代初期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时期;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初期到1985年普及音乐活动时期。

  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上海“大同乐会”创办人之一的程午加便承担了大同乐会培训班的部分教学工作。

笔者查阅当时的上海《申报》,发现部分内容记载了包括程午加在内的一批民族音乐家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如1924年7月4日《申报》第三版刊登的广告:

  大同乐会暑期招生,科目有:

中国古乐(琴、瑟、大琵琶、筝、竽、埙、篪、箜篌、胡笳等),古歌舞、丝竹、京昆、钢琴、梵哑铃。

由发起人郑觐文、汪昱庭、欧阳予倩、程午加、李树森、罗曼丽等分任教授。

通用简明讲义,以期速成。

西历7月11日起,8月21日止。

学费每人6元,琴瑟加2元;膳宿在外。

学额男女各30名。

校址:

卢家湾两江女子师范。

时间:

下午2―6时。

报名处:

爱多亚路口004号,主任郑觐文启。

  后来,程氏创办国乐社,既承担一些社会演出活动,同时亦举办培训班,积极培养国乐人才和国乐爱好者。

据1927年6月22日《申报》载:

  俭德储蓄会组织暑期研究社,分国乐、西乐两系。

国乐由吴梦非、王巽之、程午加、严工上教授。

西乐梁志忠主任教授。

7月11日起,历时二月,期满各开一成绩会,优秀者给予奖励。

西乐每周一、三、五上午9―11时,国乐除星期日外,每日下午7―9时。

社费:

会员2元,非会员3元。

  1928年,大学毕业后的程午加被聘至北平“万国美术所”教授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而后辗转西南等地,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指导社会民族音乐实践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程午加曾先后于国立音乐院、国立政治大学、中央政治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军政大学、华东艺专、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任教,教授琵琶演奏等诸多民族音乐课程,始终耕耘于琵琶教学第一线。

  70年代,退休的程老仍然老骥伏枥,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业余团校及群艺馆、少年宫等处辅导传艺,为琵琶艺术的普及工作禅精竭虑,为琵琶艺术的薪火相传不缀耕耘。

  几十年的辛勤教学使程午加桃李满天,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人才,其中不乏后来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的演奏家。

在他的学生中,有音乐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如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周静梅、易人、易淡华,副教授黄光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乐社社长闵季骞,首都师范大学原音乐系主任钱方平教授,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张棣华,原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程全归,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李景霞教授,浙江丽水师范学院教师王刚强,原南京市歌舞团演奏员刘薇、琵琶首席祁恒春,南京梅庵派琴家马杰,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副教授潘彪德等等,至今仍有许多弟子在各专业院校或表演艺术团体担当骨干。

就是在普及音乐教育时期,也培养了不少业余民乐人才及爱好者,有些学生后来还担任了某些省市政府文艺部门的主管领导,以不同的方式支持着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二、教材建设

  建国初期,国内虽已成立了多所专业音乐艺术院校,但民乐专业教育毕竟刚刚起步,琵琶等民乐教材亦十分匮乏,为了解这一状况,程午加早在50年代时就积极进行民乐教材建设,编著刊印了琵琶、古琴、三弦、十番锣鼓、中国器乐合奏等一系列重要的专业曲谱与教材。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并整理了程氏编著的所有教材,其中当属琵琶教材最为丰富。

程氏在多年的民族音乐积淀基础上以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从各地民歌、地方戏曲等民间音乐中选取了许多民族风格及地域风格突出、旋律优美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运用琵琶的技术技巧改编成具有一定训练价值的练习曲和琵琶小曲,并悉心整理编订早年诸流派名家名师亲传的传统琵琶古曲,与自创之琵琶新作品汇编出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琵琶专业教材。

  为集中显示,笔者将其编著刊印的各类琵琶著述教材、曲谱列表呈示如表1。

  程午加的系列琵琶教材,较之传统琵琶谱更能体现“专业教学”的教材特点,为专业系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部分教材既有关于琵琶的各类相关知识,又有作为基础技术训练的练习曲,还安排了不同学习阶段所需的,深浅有别的各类古今优秀作品。

此外,程氏不仅编著了传统简谱教材,还较早以五线谱刊印教材。

书中记谱准确翔实,每首作品前均有“乐曲简要说明”,对乐曲来源、表现内容作了精炼提示,且每段段尾对前段演奏要点、音乐情绪表现等均有详细要求和解释。

左右手指法标示亦很详细,不仅详尽标记使用何种指法,更详细到对一些音所用轮指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20世纪是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器乐传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口传心授”转化为以系统化教育为模式的教学体系中。

既然民乐从民间进入了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势必需与之相适应的系列专业教材。

然而,那时较少有演奏家或教育家编印民乐教材,程午加能够在当时编著出版印行如此丰富系统的琵琶教材,实属不易。

这些教材及时缓解了当时我国专业音乐艺术院校教材建设之急需,对各地的琵琶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为日后民乐教材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作出了重要的前期积累与铺垫。

  三、教学理念初识

  

(一)帮助学生宏观把握作品风格,细腻处理乐曲音色。

程午加在教学中首先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气质与神韵,然后才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深入到每一个乐句,甚至是每一个音的音色处理。

他总是要求学生能够仔细琢磨、深入地体验并挖掘出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使学生在进入作品后,通过娴熟演奏外化内心体验,最终把握好每一部音乐作品。

他深知,教学方法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技巧与音乐表现的辩证关系对于教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整个教学过程与现代技能教学的四个阶段,即定向阶段(知觉阶段)、分解阶段、整合阶段、自动化阶段的理念十分相适,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程午加的这一教理念反映了他既有整体宏观教学规划,又有对具体教学细节的思考和实践,这种有步骤、分阶段的系统化民族器乐训练的方法和理念,在我国民族器乐专业音乐教育建立之初是难能可贵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二)重视教师的示范性演奏。

在笔者对程午加早年所教弟子的采访中,他们大都提及程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示范演奏的重视。

尤其在传授新作品时,“他总会先示范弹奏几遍,让学生先对新学乐曲之风格有整体性了解”{1},将乐谱这种“死”的视觉材料有效地转化为鲜活的听觉表达。

他常常借助于给学生的示范演奏表达他的艺术见解和教学意图。

确实,对于表演艺术的教学,教师的精彩示范往往比运用一般性的非音乐语言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一般而言,一位优秀的专业教师往往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

“程老上课基本不会口述太多关于乐曲处理的问题,甚至有时候很少讲什么,不是因为他讲不出来,根本原因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和在此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2}他认为:

演奏音乐要有一定悟性,悟性既是天生的也需要后天培养,教师的直观演示是帮助学生获取音乐感觉最好的方式之一。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体悟音乐的主动性,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表达音乐的能力。

  (三)重视练习曲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程午加所处时代的琵琶教学主要以传统琵琶古曲的教学为主。

传统琵琶曲虽有大套、小套,文套、武套之分,但却没有专门的练习曲。

众所周知,技术技巧对于乐器演奏具有的重要作用,任何操琴者要想有精湛的演奏,必须首先解决技术问题。

然而,几千年的传统琵琶教学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供参考的专门技术技巧练习曲。

学习琵琶时,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常常“以曲代练”,然而,这种练习已远远不能适应当时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专业琵琶教学新形势的需要。

程午加继刘天华先生之后,为琵琶教学编写了相当数量的练习曲,既有左手上、中、下把位音阶练习,吟揉推拉弦的练习;也有右手基本技法练习,包括弹挑,夹弹、密夹弹练习,弹跳点子练习,泛音以及轮指练习等。

他还以江苏、山东、山西等地民歌为素材编写了数十首旋律比较优美的技法练习小曲,以解决纯技术训练的枯燥,并客观上在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传承了民间音乐。

可以说,这些练习曲对传统琵琶教学教材内容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关键性的技巧问题。

他的这些努力为以后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琵琶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开拓性作用。

  结语

  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由早期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逐渐发展到现代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中最重要的、提升最快的专业学科之一。

其中既有刘天华、萧友梅等音乐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有程午加这样的为琵琶专业艺术教育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演奏家们。

他一生为近代中国琵琶教育事业开拓性地编印出数量可观的教材,培养了诸多优秀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并逐渐形成科学、系统地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琵琶专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促使当代中国琵琶艺术能够不断发展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申报》,1919年―1928年。

  [2]《新华日报》,1937年―1942年。

  [3]《今虞琴刊》,苏州:

今虞琴社1937年版。

  [4]程午加《琵琶谱(第一集)》,南京: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资料室印1955年版。

  [5]程午加《琵琶教材(第一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印1960年版。

  [6]程午加《琵琶古曲(第一分册)》,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印1974年版。

  [7]程午加《琵琶古曲(第二分册)》,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印1974年版。

  [8]李光祖《琵琶古曲李廷松演奏谱》,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9]凌律《大同乐会民族乐器图片简释》,《乐器》1982年第1期,第6―8页。

  [10]程午加《关于江南琵琶流派之我见》,《艺苑》1983年第3期,第92―95页。

  [11]程午加《二十年代民族器乐活动情况的回忆》,《艺苑》1984年第3期,第92―98页。

  [12]程午加《琵琶演奏中的手型问题》,《艺苑》1985第4期,第68―79页。

  [13]叶绪然《卫仲乐的琵琶表演艺术》,《人民音乐》1986年第8期,第31―33页。

  [14]《南京艺术学院史》编委会《南京艺术学院史(1912―1992)》,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15]中国管弦乐团《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编辑小组《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中国琵琶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17]陈正生《大同乐会活动纪事》,《交响》1999年第2期,第12―16页。

  {1}据程午加弟子,南京艺术学院琵琶教师黄光林讲述。

  {2}据程全归讲述。

  贾怡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荣英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