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14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docx

三年级数学基础运用试题1

1、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2、有A,B,C三个数,A加B等于252,B加C等于197,C加A等于149,求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3、甲、乙两筐共装苹果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4、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

5、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钟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了,到屋里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开足发条却忘了拨指针,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所用时间忽略不计)?

6、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长的一半,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7、一个长方体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求它的所有棱长的和,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9、一个三角形底边长是10厘米,高是10厘米,求它的体积?

 

10、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0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面积?

 

6、小明用21.4元去买两种贺卡,甲卡每张1.5元,乙卡每张0.7元,钱恰好用完.可是售货员把甲卡张数算作乙卡张数,把乙卡张数算作甲卡张数,要找还小明3.2元.问小明买甲、乙卡各几张?

7、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拼合成两种大长方形,如右图.大长方形(A)的周长是240厘米,大长形(B)的周长是258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各为多少厘米?

8、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87个,第二堆有69个.那么从第一堆拿多少个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

  

9、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比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问第二层有多少本书?

  

10、某小学有学生975人.全校男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4倍少23人,全校女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多11人.问全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解:

设六年级学生人数是“1份”.

  男生是4份-23人.

  女生是3份+11人.

  全校是7份-(23-11)人.

  每份是(975+12)÷7=141(人).

  男生人数=141×4-23=541(人).

  女生人数=975-541=434(人).

  答:

有男生541人、女生434人.

  例9与例10是一个类型的问题,但稍有差别.请读者想一想,“差别”在哪里?

  

  70双皮鞋.此时皮鞋数恰好是旅游鞋数的2倍.问原来两种鞋各有几双?

  解:

为了计算方便,把原来旅游鞋算作4份,售出1份,还有3份.那么原有皮鞋增加70双后将是3×2=6(份).400+70将是3+1+6=10(份).每份是

  (400+70)÷10=47(双).

  原有旅游鞋47×4=188(双).

  原有皮鞋47×6-70=212(双).

  答:

原有旅游鞋188双,皮鞋212双.

  设整数的份数,使计算简单方便.小学算术中小数、分数尽可能整数化,使思考、计算都较简捷.因此,“尽可能整数化”将会贯穿在以后的章节中.

  下面例子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小学算术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中常常有“倍数”这一条件.解年龄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

两个人的年龄差总保持不变.

  例12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

  解:

父女相差36岁,这个差是不变的.几年前还是相差36岁.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女儿年龄的(5-1)倍.

  36÷(5-1)=9.

  当时女儿是9岁,14-9=5,也就是5年前.

  答:

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

  例13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已有水300立方米.小水池里已有水70立方米.现在往两个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后,大水池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倍.问每个水池注入了多少立方米的水.

  解:

画出下面示意图:

  我们把小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算作1份,大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就是3份.从图上可以看出,因为注入两个水池的水量相等,所以大水池比小水池多的水量(300-70)是2份.

  因此每份是

  (300-70)÷2=115(立方米).

  要注入的水量是

  115-70=45(立方米)·

  答:

每个水池要注入45立方米的水.

  例13与年龄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注入水”相当于年龄问题中的“几年后”.

  例14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那时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两倍.哥哥今年几岁?

  解:

当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2倍时,我们设那时弟弟的岁数是1份,哥哥的岁数是2份,那么哥哥与弟弟的岁数之差是1份.两人的岁数之差是不会变的,今年他们的年龄仍相差1份.

  题目又告诉我们,那时哥哥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因此今年弟弟的岁数也是2份,而哥哥今年的岁数应是2+1=3(份).

  今年,哥弟俩年龄之和是

  3+2=5(份).

  每份是55÷5=11(岁).

  哥哥今年的岁数是11×3=33(岁).

  答:

哥哥今年33岁.

  作为本节最后一个例子,我们将年龄问题进行一点变化.

  例15父年38岁,母年36岁,儿子年龄为11岁.

  问多少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

  解:

现在父母年龄之和是

  38+36=74.

  现在儿子年龄的4倍是11×4=44.相差

  74-44=30.

  从4倍来考虑,以后每年长1×4=4,而父母年龄之和每年长1+1=2.

  为追上相差的30,要

  30÷(4-2)=15(年)·

  答:

15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

  请读者用例15的解题思路,解习题二的第7题.也许就能完全掌握这一解题技巧了.

  请读者想一想,例15的解法,与例12的解法,是否不一样?

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也可以用例15解法来解例12.具体做法有下面算式:

  (14×5-50)÷(5-1)=5(年).

  不过要注意14×5比50多,因此是5年前.

三、盈不足问题

  在我国古代的算书中,《九章算术》是内容最丰富多彩的一本.在它的第七章,讲了一类盈不足问题,其中第一题,用现代的语言来叙述,就是下面的例题.

  例16有一些人共同买一些东西,每人出8元,就多了3元;每人出7元,就少了4元。

那么有多少人?

物价是多少?

  解:

“多3元”与“少4元”两者相差

  3+4=7(元).

  每个人要多出8-7=1(元).

  因此就知道,共有7÷1=7(人),物价是

  8×7-3=53(元).

  答:

共有7个人一起买,物价是53元.

  上面的3+4可以说是两个总数的相差数.而8-7是每份的相差数.计算公式是

  总数相差数÷每份相差数=份数

  这样的问题在内容上有很多变化,形成了一类问题,我们通称为“盈不足”问题.请再看一些例子.

  例17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就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这袋糖有多少粒?

  解一:

3位小朋友本来每人可以分到10粒,他们共有的10×3=30(粒),分给其余小朋友,每人就可以增加16-10=6(粒),因此其余小朋友有

  10×3÷(16-10)=5(人).

  再加上这3位小朋友,共有小朋友5+3=8(人).这袋糖有

  10×(5+3)=80(粒).

  解二:

如果我们再增加16×3粒糖,每人都可以增加(1-10)粒,因此共有小朋友

  16×3÷(16-10)=8(人)·

  这袋糖有80粒.

  答:

这袋糖有80粒.

  这里,16×3是总差,(16-10)是每份差,8是份数.

  例18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解:

如果每条船坐6人,就要增加一条船,也就是现在有6个人无船坐;如果每条船坐9人,可以减少一条船,也就是还可以多来9个人坐船.可以坐船的人数,两者相差6+9=15(人).

  这是由于每条船多坐(9-6)人产生的,因此共有船

  (6+9)÷(9-6)=5(条)·

  这个班的同学有6×5+6=36(人).

  答:

这个班有36人.

  例19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80米,能在上课前6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3分钟,那么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

  解一:

以小明从家出发到上课这一段时间来算,两种不同速度所走的距离,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比较:

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以多走80×6(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少走50×3(米).请看如下示意图:

  因此我们可以求出,小明从家出发到上课这段时间是

  (80×6+50×3)÷(80-50)=21(分钟).

  家至学校距离是

  800×(21-6)=1200(米)·

  或50×(21+3)=1200(米).

  答: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200米.

  解二:

以每分钟80米走完家到学校这段路程所需时间,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用每分钟50米速度,就要多用6+3=9(分种).这9分钟所走的50×9(米),恰好补上前面少走的.因此每分钟80米所需时间是

  50×(6+3)÷(80-50)=15(分钟)·

  再看两个稍复杂的例子.

  例20一些桔子分给若干个人,每人5个还多余10个桔子.如果人数增加到3倍还少5个人,那么每人分2个桔子还缺少8个,问有桔子多少个?

  解:

使人感到困难的是条件“3倍还少5人”.先要转化这一条件.

  假设还有10个桔子,10=2×5,就可以多有5个人,把“少5人”这一条件暂时搁置一边,只考虑3倍人数,也相当于按原人数每人给2×3=6(个).

  每人给5个与给6个,总数相差

  10+10+8=28(个).

  所以原有人数28÷(6-5)=28(人).

  桔子总数是5×28+10=150(个).

  答:

有桔子150个.

  例21有一些苹果和梨.如果按每1个苹果2个梨分堆,梨分完时还剩5个苹果,如果按每3个苹果5个梨分堆,苹果分完了还剩5个梨.问苹果和梨各多少?

解一:

我们设想再有10个梨,与剩下5个苹果一起,按“1个苹果、2个梨”前一种分堆,都分完.以后一种“3个苹果、5个梨”分堆来看,苹果总数能被3整除.因此可以把前一种分堆,每3堆并成一大堆,每堆有3个苹果,2×3=6(个)梨.与后一种分堆比较:

  每堆苹果都是3个.而梨多1个(6-5=1).梨的总数相差

  设想增加10个+剩下5个=15个.

  (10+5)÷(6-5)=15.

  就知有15个大堆,苹果总数是

  15×3=45(个).

  梨的总数是(45-5)×2=80(个).

  答:

有苹果45个、梨80个.

  解二:

用图解法.

  前一种分堆,在图上用梨2份,苹果1份多5个来表示.

  后一种分堆,只要添上3个苹果,就可与剩的5个梨又组成一堆.梨算作5份,苹果恰好是3份.

  将上、下两图对照比较,就可看出,5+3=8(个)是下图中“半份”,即1份是16.梨是5份,共有16×5=80(个).苹果有16×2.5+5=45(个).

北京家教网化学-一对一辅导老师NO.1:

本人是首都师范大学家教,2010级化学系研究生,性格温和,有责任心,有耐心,从本科期间一直从事家教,经验丰富。

北京家教网化学-一对一辅导老师NO.2:

本人从事多年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每年都获得优异成绩。

从事化学家教也有多年,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北京家教网化学-一对一辅导老师NO.3:

我很喜爱化学,高中曾拿过北京市化学竞赛一等奖。

如何把握理综试卷也有一定的经验,理综考试一般在270以上。

我对高中理综家教比较有自信,而且思路明确清晰,在校期间经常为同学讲解问题,大家都说我讲的非常透彻。

文章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