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07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docx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知识点汇总

物料需求计划Ⅱ:

制造资源计划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

B2B: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B2C:

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G2B:

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G:

政府与政府

G2C:

政府与公民G2E:

政府与公务员

B2A:

企业与政府O2O:

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

电子商务业务工作组:

电子数据交换

在线/联机事务处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

在线分析处理

抽取转换加载: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服务管理: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办公室: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服务描述语言:

服务的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

用于数据交换:

远程过程调用

面向消息中间件:

客户机/服务器

:

浏览器/服务器:

统一建模语言

:

直接连接存储(U盘):

网络连接存储(服务器)

存储区域网络(云盘)

工作分解结构

资源分解结构

组织分解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知识

1.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2.控制论-维纳: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信息论-香农:

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4.信息的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5.信息传输模型:

信息-编码器-信道(噪声)-译码器-信宿

6.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7.系统的特点:

目的性、可嵌套性、稳定性、开放性、脆弱性、健壮性。

8.内部网连接信息系统内部主要部件的网络,网间网连接不同信息系统的网络。

9.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10.信息化从小到大分5层:

1)产品信息化:

信息化的基础

2)企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3)产业信息化4)国民经济信息化5)社会生活信息化

11.两网:

政务内网、政务外网。

一站:

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

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12.国家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三大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能源)

信息网络:

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13.企业信息化结构:

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决策层。

14.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15.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原则:

1)效益原则

2)一把手原则(企业负责人负责)

3)中长期和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5)以人为本的原则

16.系统特点:

1)统一的集成系统2)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模块化可配置的4)开放的系统

17.系统的功能:

1)财会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

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

3)物流管理:

销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

18.(客户关系管理)

1)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注重与客户交流。

2)在注重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一定要把帮助企业提高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3)的实施要求企业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重组工作流程,将业务中心转移到客户,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重点的采取不通的策略。

19.应用功能:

自动化的销售、自动化的市场营销、自动化的客户服务。

20.客户数据分为:

描述性、促销性、交易性。

21.数据挖掘的任务:

描述、分类和预测。

22.常用的预测方法:

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

23.供应链的特征:

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用户。

24.根据供应链管理对象分为:

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25.根据网状结构分为:

发散型(V)、会聚型(A)、介于两种之间的(T)。

26.根据产品类别对供应链分为:

功能型、创新型。

27.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2)简洁性原则3)取长补短的原则

4)动态性原则5)合作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7)战略性原则

28.(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29.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便利性、整体性、安全性、协调性。

30.电子商务的四个基础设施:

网络、多媒体内容和网络出版、报文和信息传播、商业服务。

31.电子商务的类型:

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商务(互联网)、商务(企业内部网)、商务(企业外部网)。

32.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组成。

33.商业智能系统的功能:

数据仓库、数据、数据统计输出(报表)、分析功能。

34.商业智能的实现三个层次:

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35.大数据特点:

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

36.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及服务)、(软件即服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体系:

1)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信息系统监理相关人员管理。

3)国家计划(投资)部门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的建议性要求。

4)信息系统用户对规范的、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和人员市场性需求。

2.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信息化工程。

3.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等级的单位。

4.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

5.电子联合会设立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资质认证,对资质认定结果进行审定。

6.评审机构分为A级和B级。

A级评审机构可在全国各地区开展资质评审工作。

B级评审机构可在本地区开展资质评审工作。

7.资质认定根据评审与审定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评审机构评审,再由电子联合会审定的程序进行。

8.资质认定程序如下:

1)申请企业自主选择符合条件的评审机构并向其提交申报材料。

申请一二级集成资质的企业应向A级评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申请三四级集成资质的企业可向注册所在地的B级评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或向A级评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

2)评审机构接收申报材料后,组织实施文件评审和现场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

其中,一二级集成资质的现场评审,应由见证机构进行见证并出具见证报告。

3)评审机构在出具同意意见的评审报告后,将申请企业的申报材料和评审报告提交至电子联合会资质办或申请企业注册所在地的地方服务中心。

4)电子联合会资质办审查申报材料和评审报告,并组织召开资质评审会。

对通过评审会的集成一级、二级资质新申报企业,电子联合会资质办在工作网站公示10天。

5)电子联合会资质办将资质评审会及公示结果报电子联合会资质工作委员会审定,并向通过的审定企业颁发资质证书。

9.资质证书有效期四年,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10.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主要由综合条件、财务状况、信誉、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7个方面描述的。

11.项目经理数量是最能体现企业对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的指标。

12.事件管理是偶然的,问题管理是常性的。

13.(服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14.实施的根本目标有以下三个:

1)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15.的基本原理用二次转换来概括,第一次是梳理,第二次是打包。

第一次转换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第二次转换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

16.适用于管理而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

17.的价值归纳为:

商业价值、财务价值、创新价值和内部价值、员工利益。

18.(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组成要素:

人员、流程、技术、资源。

19.(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生命周期:

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20.(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核心要素:

人员、过程、技术、资源。

21.服务的产业过程分为产品服务化、服务标准化、服务产品化。

产品服务化是前提,服务标准化是保障,服务产品化是趋势。

22.分为基础标准、服务管控标准、服务外包标准、业务标准、安全标准、行业应用标准。

23.信息系统审计是建立在以下4个理论基础之上的:

1)传统审计理论

2)信息系统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计算机科学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

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3.开发阶段分为: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

4.系统的运行维护分为:

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5.常用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6.系统方案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

1)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

2)系统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7.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

8.软件需求是可验证性的。

9.软件测试是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分为: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0.软件质量保证的评审与审计:

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

1)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监控进展,决定计划和进度的状态,或评价用于达到目标所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2)技术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

11.软件过程管理涉及技术过程和管理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启动和范围定义。

2)项目规划。

3)项目实施。

4)项目监控与评审。

5)项目收尾与关闭。

12.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费用。

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

13.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复用、模式。

1)对象:

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

2)类:

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

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3)抽象:

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

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

4)封装:

将相关模块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引用它。

5)继承:

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6)多态:

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多态使得某个属性或操作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特性。

7)接口:

描述对操作规范的说明。

8)消息:

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9)组件:

表示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

组件应是内聚的,并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10)复用:

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14.统一建模语言(),用于对软件进行可视化描述、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15.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编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