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947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docx

高中历史校本作业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

第17讲考点二宗教改革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2.马丁路德曾说:

“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

A.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

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

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

3.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实际上()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4.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5.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蔑视宗教作用的思想B.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D.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6.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

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7.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8.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说:

“有的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很多,对狮子头上有多少鬃毛、鸽子尾上有多少羽翎了如指掌……即使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对我们寻找幸福生活又有何用?

”这体现了他

A.呼吁关爱自然环境B.鼓励追求现世生活

C.公开抨击宗教神学D.对宗教压迫的无奈

9.史学家甲:

“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

“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10.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这段话说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11.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二、材料题

1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

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

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

不能创新。

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

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

(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14.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

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也不是完全由上帝预定。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圣像崇拜,不选B项;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自由和幸福。

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提出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理论。

启蒙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思想。

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2.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得救,而要靠自己的虔诚信仰。

材料内容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思想,故答案为D。

A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信仰得救”思想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是宗教内部的改革,是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并未否定宗教和上帝,因此AC项错误;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所以D项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表述错误,且与材料无关。

“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人人平等和灵魂的就得自主权,因此答案选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片人物中的服饰可看出与教会相关,A、D所述事例均属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实行教阶制度,等级森严,不可能出现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排除C项,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教师授课的情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

考点:

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文化·大学的兴起。

5.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即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人文主义是正确的,但蔑视宗教作用未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改造自己”而非追求物质生活幸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人”而非单指资产阶级,也不涉及自私自利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抓住题眼“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强调的是“人”,肯定的是“人”的价值,“改造自己”则体现了创造性。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小,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必然要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减少反封建的阻力,是在以宗教形式来表现他们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A项中“彻底摆脱神学束缚”说法错误;B项对应的是宗教改革;D项错误,文艺复习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人文主义的。

7.A

【解析】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本题容易错选BC,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只是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

8.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寻找幸福生活”说明他主张追求现世生活,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人文主义精神,不是关爱自然环境,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抨击宗教神学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宗教压迫的背景,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9.D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的意思,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乙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故D项表述最为恰当。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史学研究

10.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的“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可以推知宗教改革实质是在反封建,D正确;反教皇的宗教斗争是对宗教改革的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A;反对君主不是宗教改革内容,B错误;D项民族革命错误。

所以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1.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也有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的美术作品中,但其中的宗教人物是充满浓郁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作品更多反映的人类现实生活的幸福而非表达对宗教来生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答案选D;A项出现与宗教改革运动中,BC两项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

12.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该思潮强调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地位,故选B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人性的启蒙

二、材料题

13.

(1)汤显祖: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莎士比亚: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高潮。

(2)主要原因:

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适合大众口味。

(3)主张第一种观点:

昆曲是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家级的“活化石”,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去挖掘和传承,当然也是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的需要。

主张第二种观点:

昆曲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而且还是舞台、表演艺术,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既要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戏剧性,让现代广大群众授受,才能薪火相传。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

其实材料一只是提供了两位剧作家的作品的时代,所以其社会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汤显祖: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即明代中叶以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是导致汤显祖为代表的剧作家作品出现的必要性原因。

莎士比亚:

所处时代也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高潮是其作品出现的背景。

(2)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得出,由材料二中的“江湖十二角色”“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和“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

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可以得出其原因有二,即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适合大众口味。

(3)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观点进行阐述,但是需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也就是所说的自圆其说。

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均同等给分。

比如主张第一种观点:

其理由在于昆曲是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家级的“活化石”,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去挖掘和传承,当然也是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的需要。

也可以主张第二种观点:

其理由在于昆曲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而且还是舞台、表演艺术,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既要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戏剧性,让现代广大群众授受,才能薪火相传。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昆曲发展的时代背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莎士比亚作品产生的背景;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对文艺的影响

14.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

(2)加尔文。

理由:

人在现世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舞资产阶级积极进取。

(3)实质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原因,归纳依据:

“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文艺复兴、“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2)本题考查综合比较路德教与加尔文教,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比,显得比较激进,具体表现为建立民主教会。

他严厉排斥异己,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其主张适应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因而加尔文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反封建的旗帜。

(3)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根据材料“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原因、斗争对象、内容、结果等方面分析理解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