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749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2

户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长:

150分钟满分:

150分命题人:

贺锋利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

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

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

“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

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国赖长君。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

“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

“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 ①扆(yǐ):

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燕兵久顿大名 顿:

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 执:

执行

C.成祖颔之 颔:

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

效法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1分)

(1)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8.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6分)

9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名言是:

,。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1分)  

“国学狂人”刘文典传奇的一生

柳已青

提起古籍校勘大家刘文典,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狂生的形象,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

刘文典的逸闻广为流传,在安徽大学任校长时,与蒋介石发生争执,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在西南联大时期,跑警报遇到沈从文,喝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因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被解聘……这是人们熟悉的刘文典。

刘文典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一面。

早年参加同盟会,师承刘师培、章太炎,发扬光大“章疯子”的狂狷个性,章太炎曾作联语“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赠刘文典。

追随孙中山,担任秘书,起草英文电稿。

在新文化运动中,刘文典加盟《新青年》,高举科学大旗。

执教北京大学时,参与营救陈独秀,驱逐章士钊。

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时,请陈寅恪出大学入学考题对对子“孙行者”。

……在云南大学执教时期,被尊为国宝级教授,成了云南省主席的“座上宾”,吸食鸦片,是云南省政府特批的。

1946年10月,刘文典为蒋介石60大寿写骈文祝寿。

《狂人刘文典》作为第一本为刘文典而作的传记,以翔实的文史资料,展现了被忽略的“国学狂人”传奇的一生。

作者章玉政为写此书,深入北京、云南、安徽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第一手的资料,访问知情人,厘清了刘文典生平中的“疑点”,做到了记其事功,传其神采。

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

章玉政在《狂人刘文典》后记中说,尽量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史家态度,强调故事性与学术性并存。

写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书中有美中不足之处。

笔者觉得有些地方作者下的判断过于草率了。

比如,刘文典被西南联大辞退这桩公案。

有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分歧,即使相同的史料,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磨黑)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

他的普洱之行遭到了联大同事的非议,认为他不堪为人师表。

闻一多强烈反对,坚决不再聘请。

即使刘文典收到了聘书,也要收回。

于是,刘文典被联大解聘。

章玉政在“恩怨闻一多”这一章,有为刘文典翻案的意味。

刘文典磨黑之行,章玉政解释为生计所迫;刘文典贪食鸦片,章玉政归结为缓解丧子之痛;刘文典被解聘,归结为与闻一多的恩怨和矛盾。

刘文典被解聘的真正原因,在梅贻琦延迟回复刘文典的信中,说得很明白:

“尊驾亦已于春间离校,致上学期联大课业不无困难。

”刘文典的磨黑之行,“自问实无大过”,但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

精神独立,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联大学者的精神写照。

刘文典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魏晋风度和名士派头,这本传记抓住了刘文典的精神内核“狂”。

章玉政认为,刘文典的“狂”,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与努力,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与逃离,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与把握。

刘文典和他同时代的学者,在那个动荡起伏的时代,集体绽放“思想光芒”。

【注】《狂人刘文典:

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章玉政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1).下列对刘文典的形象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人们熟悉的刘文典是一个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狂生的形象。

B.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时,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

C.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期,喝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

D.刘文典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而自动离职。

E.刘文典是一个“狂人”,他的“狂”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

(2).“刘文典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鲜为人知”的事情有哪些?

依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8分)(写出4点即可)

 

 

(3).文章说“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的依据是什么?

(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______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_______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_______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战后几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建立在本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基础之上的。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即使生活艰辛,但只要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我疼爱的妹妹,幸福就不会消失,希望就还会存在,我就还会顽强地奋斗着。

14.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①

15.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爱心”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6分)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16.阅读以下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6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列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了下来,于是再爬,又掉下来,爬而又掉,掉而又爬,最后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户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答题纸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5分)

译文 :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6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8.(6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

(1),。

(2),。

(3),。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1)()(5分)

(2)(8分)

(3)(8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

15..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爱心”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6分)

16、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6分)

17.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