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629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docx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作者xxxx------------------------------------------日期xxxx

 

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

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

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

6、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

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一个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5。

100以内的质数表:

2、3、5、7

11、13、17、19

23、29

31、37

41、43、47

53、59

61、67

71、73、79

83、89

97

第三单元 长方体的正方体

第一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由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中最少有2个面完全相同,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4、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就用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总和÷4   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长+宽)

5、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第二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表面积也用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宽×高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长×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6

第三部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 是1立方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体积÷宽÷高

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体积÷长÷高

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5、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棱长总和扩大a倍,表面积扩大a×a倍,体积扩大a× a×a倍。

7、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水中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水中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

 

8、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也可以写成L或ml。

 1ml=1cm   lL=1dm 1L=1000ml 

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是容积要从容器里面量出长、宽、高. 物体的容积一般都小于物体的体积.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厚度忽略不计。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部分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 

(1)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5份的数。

或者表示把5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

(2)

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5份的数。

或者表示把5吨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解决分数应用题。

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区别。

⑴如果问题中不带单位,用问题开始的那个单位÷条件中同样的单位的数。

⑵如果问题中带单位,用问题后面的单位÷前边的单位。

最后要带上单位。

如果问题中每份长?

重?

也要按带单位的处理,要自觉带上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a ÷b=

(b不等于0)

第二部分 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最小的假分数就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

4、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都大于1.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第三部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已知最大公因数,求出最大公因数的所有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所有公因数。

4、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2×2×2×3 36=2×2×3×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5、两个不同质数一定是互质数,但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6、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

1与任何自然数是互质数。

任意两个不同质数的是互质数。

7、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1与任何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任意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9、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约分时通常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比较简便。

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1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12、两个数或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3、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14、如果两个数是因数和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通常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比较简便。

16、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第四部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分数化为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把小数化成分数:

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将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再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先看看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先把它化为最简分数。

再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因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第七单元

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打电话问题

时间(分钟)

通知到的人数

1

3

3

7

4

15

5

31

6

63

……

……

下一分钟通知到的人数=上一分钟通知的人数×2+1

数学广角问题(找次品)

要辨别的物品数目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

2~3

4~9

2

10~27

3

28~81

4

82~243

……

……

 

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进率小化大÷进率

长度单位:

大小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大小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

大小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1方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大  小 升、毫升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大 小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大  小 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大   小年、月、日、时、分、秒

1年=12个月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