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530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docx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缙云山隧道(进口端)左洞洞口工程

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重庆九永高速公路JY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交通部颁发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本工程相关地质勘察、水文资料、现场调查资料。

4、我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所涉及的国家、部门、行业、地方规范、政策、法律和法规。

6、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

隧道进洞口位于一斜坡中下部,斜向坡向约85°,地形坡角约5°~15°,局部形成基岩陡坎。

隧道近于直线进洞,隧道走向与斜坡走向呈大角度相交,交角约57°,隧道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约55°~57°。

进洞口段多被第四系残破积层或人工堆积层覆盖,覆盖层厚度约1.2~5.3m,呈松散结构;基岩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泥岩夹薄层砂岩,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夹较软岩,中厚层状,层间结合较好。

进洞口处岩体中发育有2组裂隙,结合程度一般。

V级围岩分布隧道进口,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及断层破碎带,岩体较软或破碎,无自稳能力,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或坍塌。

2.2工程简介

中交一公局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扩能)JY1合同段全长6.12Km,起讫桩号K0+000~K6+120。

缙云山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ZK4+915~ZK7+629,总长2714m,本合同段终点桩号ZK6+117.5,长1202.5m,右线起讫桩号K4+895~K7+640,总长2745m,本合同段终点桩号K6+120,长1225m。

缙云山隧道进口洞门设置为削竹式洞门,洞口边仰坡采用喷锚网临时支护,超前大管棚进洞,长度为34m。

隧道进口段(右幅起点K4+895~K4+909,左幅起点ZK4+915~ZK4+929段)隧道净距为14.77m~30.00m,洞口两洞设计线间距约16.16m为小净距隧道,左幅进口段最小埋深约为1.2m,最大约为12m,右幅进口段最小埋深约为1.2m,最大约为13m。

缙云山隧道进口附近村道较多,施工开始后会导致村道中断,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计划考虑,在缙云山隧道大面积施工前需将隧道进口改路修筑完毕。

表1-1缙云山隧道左洞明洞段支护类别

线路

围岩级别

桩号

支护类型

长度(m)

左幅

V

K4+915~K4+929

削竹式洞门

14

左幅

V

K4+929~K4+937

S5xa

8

三、施工部署

3.1洞口平面布置

3.1.1洞门、明洞工程设计图

图3.1.1.1缙云山隧道工程平面地形图

图3.1.1.2缙云山隧道洞口现场地貌图

图3.1.1.3缙云山隧道洞门设计图

图3.1.1.4缙云山隧道明洞纵断面图

3.1.2临建设施布置

见附件洞口标准化建设布置图。

其中钢拱架为集中加工,设在三界互通钢筋加工厂,详见附图三钢筋加工厂布置图;喷射混凝土拌合站设置在K3+750右侧350m处;工人驻地租用当地农房;在K4+370右侧300m处设立炸药库,距离缙云山隧道进口990m;待洞口处及靠隧道段路基段开挖成型后,根据实际位置布设库房、空压机位置,钢筋钢拱临时堆放场地和五牌一图等临建设施。

3.2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进度计划如表3-1所示。

表3-1洞口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程名称

施工起止日期

时长(天)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备注

施工准备

45

2016/2/11

2016//14

截水沟施工

5

2016/2/15

2016/2/19

左洞边仰坡开挖

5

2016/2/20

2016/2/24

左洞边仰坡防护

5

2016/2/25

2016/2/29

左洞管棚施工

20

2016/2/29

2016/3/19

左洞进洞

8

2016/3/20

2016/3/27

3.3材料计划

工程材料根据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施工进度,在保证原材质量的前提下,所有工程材料满足业主、总包及施工现场进度要求。

水泥、钢材主材在业主招标范围选定,统一供应。

项目通过双福开发区,附近有多家商品砼站,其中重庆驰旭混凝土有限公司和重庆圣志建材有限公司距离项目较近,运输至缙云山隧道分别为12Km和4Km,其资质及砼标号均满足本项目使用要求,项目部只计划在缙云山隧道进口设置一处60型搅拌站。

火工品的运输、保管和使用由爆破公司全过程控制,工地设置炸药库专置存放,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管理。

3.4设备计划

主要设备计划如表3-2所示。

表3-2主要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

总数量

进场时间

1

挖掘机

250

2

2016.12.05

2

装载机

ZL50

2

2016.12.05

3

管棚机

ZSDZ-160

1

2016.12.05

4

自卸汽车

20t

6

2016.12.05

5

洒水车

5000L

2

2016.12.05

6

空压机

22m3

8

2016.12.05

7

湿喷机

TK600A

4

2016.12.05

8

风钻

YT-28

40

2016.12.05

9

注浆泵

YSB-250/120

2

2016.12.05

10

管棚钻机

潜孔钻

1

2016.12.05

11

备用发电机

300kw

2

2016.12.05

12

变压器

800KVA

1

2016.12.05

13

变压器

500KVA

1

2016.12.05

14

变压器

315KVA

1

2016.12.05

15

混凝土搅拌机

HZS60

1

2016.12.05

16

插入式振捣棒

9m

8

2016.12.05

17

电焊机

UN-150

3

2016.12.05

18

钢筋切割机

GQ40

1

2016.12.05

19

钢筋弯曲机

GW40

1

2016.12.05

20

手持凿岩机

TV28

10

2016.12.05

21

轴流风机

BD-6-NO16

2

2016.12.05

3.5劳动力计划

根据进度安排、现场实际情况,隧道进洞施工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如表3-3所示。

表3-3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表

序号

工种名称

数量

职责

1

副经理:

黄超

1人

负责现场全面管理

2

项目总工:

陈新宇

1人

负责现场全面技术管理

5

施工队长正、副队长

队长1人、副队长2人

负责施工现场具体管理

6

技术负责人

1人

负责现场具体技术管理

7

爆破工

4人

负责现场爆破施工

8

炸药库看守员

1人

负责炸药库

9

空压机司机

2人

负责空压机操作

10

电工

2人

负责现场用电安全

11

机械操作手

11人

负责现场机械操作

12

电焊工

6人

负责现场电焊操作

13

工人

10人

负责隧道洞口工程施工

14

钻孔工

40人

负责管棚、锚杆施工

15

钢筋工

6人

负责钢拱架和钢筋安装

16

混凝土工

20人

负责明洞等混凝土施工

四、具体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方法

具体施工工序见图4.1。

图4.1施工工序图

(1)洞口段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Ⅰ施作洞顶截水沟;

Ⅱ洞口边仰坡刷坡开挖(成洞面保留核心土);

Ⅲ施作边坡及仰坡临时防护工程(边开挖边防护);

Ⅳ非核心土分部开挖至成洞面;

Ⅴ开挖进洞。

(2)进洞施工前提前定制二衬台车,以尽快施工明洞衬砌。

(3)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采用逆作法,坡顶采用圆角处理,需爆破遵循“弱爆破、快加固”原则,采用控制爆破,及时防护。

4.2洞顶截水沟施工

隧道改路横穿洞顶,其边沟或排水沟作为隧道的截水沟。

4.2.1洞顶截水沟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图4.2。

图4.2洞顶截水沟施工工艺流程图

4.2.2施工步骤

(1)测量放线

按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在边仰坡开挖线外5m外测量选定一道截水天沟开挖施工线,截水沟施工线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沿等高线布置,可将拦截的水顺畅地排向自然沟谷或水道,所选截水沟的位置、标高、形式、尺寸和纵坡符合图纸和规范规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放样验收。

(2)沟槽开挖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采取人工开挖。

开挖时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开挖。

若在开挖中遇到硬岩,采用风镐凿除。

为保证后续进洞的安全及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严禁爆破施工。

(3)沟槽清理

人工整修沟底及边坡,沟底高程、坡度、断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保证沟底及边坡平整,无松土,线型圆顺。

(4)浆砌片石砌筑

①砂浆采用机械拌和,严格按照设计配比参数拌制砂浆;

②浆砌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无风化、表面无裂纹、污物。

先砌筑沟底,后砌筑沟帮,并且要保证厚度和坡度,砂浆饱满无空洞;

③砌体表面采用面积较大、表面平整的片石砌筑,片石相互咬合,缝宽小于4cm,杜绝出现通缝,曲线上砌筑片石时线条圆顺,片石在砌筑前要浇水湿润及清除污物;

④砌筑完毕后,在砂浆凝固前进行勾缝,缝深不小于2cm。

(5)沟顶抹面

浆砌施工完毕后进行M7.5砂浆抹面,抹面要确保面层平整,无错台,抹面厚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对已完成的截水沟,要定期洒水养生,养生时间7~14天。

(6)现场清理

浆砌施工完成后,对沟底、坡面、坡顶进行清理,使水沟面无污物、垃圾,两边土方进行平整。

4.3洞口边仰坡开挖

线路在K4+926、ZK4+937处为已有当地村道,本项目在K4+940、ZK4+946处进行隧道改路施工,考虑改路对左洞边仰坡开挖的制约性,计划将改路在2016年12月15日施工完成,对于左洞施工步骤为先进行改路施工,再开挖隧道洞口边仰坡,进行边仰坡防护。

依据设计要求,边仰坡采用逆作法进行开挖,坡顶采用圆角处理。

洞口边仰坡、临时掌子面、临时施工槽开挖的边坡采用锚喷网作临时支护,支护参数为:

锚杆(φ22砂浆锚杆,长4.0m,按1.5m×1.5m间距梅花型布置),φ6.5钢筋网(间距25cm)、C20喷砼(厚10cm)。

边、仰坡从上至下分层进行坡面清危防护,施作时要保证坡面平顺,开挖形成的坡面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挂网喷锚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而造成坡面坍塌,边开挖边防护。

隧道尽量采用“零开挖、少扰动、快加固”进洞,隧道洞顶以内植被禁止砍伐破坏,隧道中间山体尽可能保护,严禁大开大挖。

根据边坡底层情况,若为松软土层类或松软石块层可直接选用机械开挖,若为中、强风化岩层无法用挖机直接开挖时,采用小型松动爆破等控制爆破方法配合挖机开挖,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边仰坡自上而下逐级开挖,机械开挖时预留20cm,人工清理,保证坡面美观,及时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支护。

边坡、仰坡上对隧道洞口、线路形成威胁的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凹凸不平需整修平顺,施工期间实行不间断观测和防护。

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随挖随支护,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

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土石方堆放在指定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堆置弃土、石方。

清表范围以满足开挖面为原则,洞顶截水沟与成洞坡顶之间植被保留,控制边坡暴露的范围,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植被。

4.4边仰坡防护

4.4.1防护概况

边仰坡采用喷锚防护,φ22砂浆锚杆,长4m,间距1.5m×1.5m梅花形布置,φ6.5钢筋网(间距25cm),采用风钻钻孔,锚杆外露10-20cm,边坡采用C20喷砼防护,喷砼厚度10cm。

边仰坡防护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4。

图4.4边仰坡喷射砼施工工艺图

4.5.2锚杆安装及注浆

(1)锚杆施工前准备

①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②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2)锚杆钻孔

锚杆采用风钻成孔,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mm,深度误差为-10~+50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

(3)砂浆锚杆注浆及安装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使用M30水泥砂浆,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注浆压力要求不小于0.2MPa。

具体操作是:

先将水注入注浆泵内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

将注浆管插入锚杆眼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

在气压推动下,将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缓缓退出眼孔,并始终保持注浆管口埋在砂浆内以免水泥浆出现空洞,注眼2/3水泥浆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打入止浆塞封口,防止砂浆流失。

锚杆孔中必须注满砂浆,发现不满须拔出锚杆重新注浆。

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以防止高压喷出物射击伤人。

砂浆随用随拌,在初凝前全部用完,使用掺速凝剂砂浆时,一次拌制砂浆,数量不多于3个孔,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管中凝结。

注浆完成后,及时清洗,整修注浆用具,除掉砂浆凝聚物,为下次使用创造好条件。

(4)锚杆拉拔试验

①待砂浆(水泥浆)达到设计强度后(不少于7d),才能进行锚杆拉拔试验,试验过程中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旁站。

②试验前应对试验仪器进行标定,并将其置于稳定、平整的岩层上。

在该段所有锚杆任意选定1%且不少于3根作为试验对象。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器材与锚杆连接牢固,防止拉拔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③应按照规范要求匀速加压或松压,不得一步到位,且加压时施工人员不得正对锚杆且不能站在试验仪器下放,防止拉拔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④锚杆拉拔力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加荷载,当锚杆抗拔力不符合要求时候,可用加密锚杆的方法予以补强。

⑤锚杆施工前,应选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试验性作业,考核施工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

4.5.3预制钢筋网、铺挂钢筋网

(1)钢筋网的制作

钢筋网片采用Φ6.5钢筋(25cm×25cm)焊制,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

先用钢筋调直机把钢筋调直,再截成钢筋条,钢筋网片尺寸根据网片之间搭接长度等综合考虑决定。

钢筋焊接前要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物、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加工完毕后的钢筋网片平整,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2)成品的存放

制作成型的钢筋网片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

钢筋网片成品远离加工场地,堆放在指定的成品堆放场地上。

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潮湿的环境,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3)挂网

按图纸规定的位置挂设加工好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随坡面起伏铺设,绑扎固定于先期施工的锚杆之上,再把钢筋片焊接成网。

(4)施工要点

①钢筋网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②铺设钢筋网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钢筋网在初喷一层混凝土后铺挂,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砂层地段先加铺钢筋网,压紧后再喷射混凝土。

、钢筋网随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小于3cm,与锚杆连接牢固。

、喷射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

、喷射中如有脱落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及时清除后再喷射混凝土。

f、钢筋网的网格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5cm~50cm。

4.5.4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要求施工喷射混凝土,进料加入速凝剂,由专业熟练工人操作,保证喷射混凝土面平整,无干斑或脱落现象。

(1)喷射准备

喷射前对受喷面进行处理,可用高压水冲洗受喷岩面的浮尘、岩屑,以提高喷射混凝土的附着力。

(2)喷射作业

①喷射操作程序为:

打开速凝剂辅助风→缓慢打开主风阀→启动速凝剂剂量泵、主电机、振动器→向料斗加混凝土。

②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先用清水清洗喷层表面。

一次喷混凝土的厚度以喷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限,既不能因厚度太大而影响喷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凝聚力,也不能太薄而增加回弹量。

喷射速度要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风压过大,喷射速度增大,回弹增加,风压过小,喷射速度小,压实力小,影响喷混凝土强度。

因此在开机后要注意观察风压,并根据喷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

喷射时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嘴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使获得最大压实和最小回弹。

喷嘴与受喷面间距为0.6~1.2m,若受喷面被钢筋网覆盖时,可将喷嘴稍加偏斜,但不小于70°,如果喷嘴与受喷面的角度太小,会使混凝土物料在受喷面上的滚动,产生出凹凸不平的波形喷面,增加回弹量,影响喷混凝土的质量。

(3)养护

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d。

4.5洞身超前支护施工

4.5.1套拱施工

左洞洞口套拱桩号ZK4+935~ZK4+937。

套拱施工流程见图4.5。

图4.5套拱施工工艺流程图

(1)钢架的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弯制4榀I22a导向拱架,拱架由钢拱架加工厂加工制后现场安装,安装时根据测量人员测定的高程和拱架安装控制线准确定位,并严格检查拱架的垂直度,严格将拱架控制在同一平面。

(2)套拱边墙部分混凝土施工

①根据测量放样开挖套拱基坑,按设计坡率放坡开挖,基坑底部两侧加宽50cm。

套拱基础基底不允许有欠挖。

②采用组合钢模板浇筑套拱C30砼,模板采用方木顶撑及对拉加固。

砼掺早强剂,砼终凝2h后,覆盖、洒水养护。

(3)导向管的安装

导向管采用Φ150*5mm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长度2.0m,外插角1度。

导向管焊接在钢拱架上,并且将导向管管口封死,以防止混凝土进入管口内。

孔口管定位时,由测量组精确定出。

其中标高和方向必须精确,可采用小钢板或钢筋调整。

钢管与钢架连接如图4.6所示。

图4.6钢管与钢架连接图

(4)套拱拱部混凝土施工

套拱浇筑采用钢拱架作为内支撑,套拱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支模直顺、稳固,模板接缝务必严实紧密,确保浇筑时不漏浆。

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检查钢支撑的加固情况,复测导向管的位置,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套拱采用C30混凝土,径向厚度60cm,纵向长度2.0m。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拱圈模板精确控制径向厚度,浇筑过程连续,中途不得间断。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捣棒,拱顶部分加以人工振捣,每个部位都要振捣密实,一般以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明显气泡上升、混凝土表面出现薄层水泥浆、表面平整为宜。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不要触碰到导向管,以防止导向管移位。

4.5.2超前大管棚支护

左洞洞口套拱桩号ZK4+935~ZK4+937。

管棚施工流程见图4.7。

图4.7管棚施工流程图

缙云山隧道进口超前大管棚长度34m,含套拱部分2m,钢管为φ127*6mm热轧无缝钢管,每处共49根,间距为40cm,钢管接头应在隧道横断面上错开,外插角为1°。

在套拱施工完毕并封闭掌子面后,采用钻机按照设计方向钻孔,钻孔到设计位置后,先用钻具清孔,冲洗,然后下钢筋笼,插入注浆管,充填M30水泥砂浆。

具体布置见图4.8。

(1)施工准备

管棚钢管接头采用厚壁管箍,上满丝扣,丝扣长为15cm;为使同一断面的钢管接头数量不大于50%,并且相临接头至少错开1.0m,把钢管加工成4m和6m的两种。

图4.8超前管棚施工方法示意图

(2)施工技术措施

①钻孔

a、填土修筑操作平台

采用碎石土体堆填、压实,根据履带式管棚机高度确定并调整填土高度。

b、设备定位

将钻机安放在施钻平台上,调整好高度、钻杆的倾角,然后将钻机牢固固定在施钻平台上,检查各管线和连接件是否正确。

c、钻孔

将钻头和钻杆穿过导向管,对准已作好标记的孔位孔心,慢慢开动钻机,注意钻孔平直,孔底偏差距离小于钻孔的半径。

用螺旋钻杆配三翼钻头,干式钻进成孔。

钻孔直径:

φ140mm;钻孔平面误差不大于50mm;孔斜控制措施:

导向管导向;为了能顺利下管,成孔后再进行扫孔,顺通孔道。

大管棚施工完成后,成伞形辐射状,详见下图4.9。

图4.9长管棚钻孔示意图

②管棚钢管加工及安装

a、管棚钢管材料

钢管材料采用φ127×6mm热轧无缝钢管。

b、管棚钢管加工

钢管加工成4m和6m长两种类型,钢管之间采用方丝扣连接,钢管丝扣一头公丝、一头母丝,丝扣加工成地质常用方形粗丝扣。

为了便于注浆,管棚钢管采用有孔花管,孔眼为φ12mm,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

为了便于下管,将其最前端钢管做成锥形。

具体见图4.10。

图4.10管棚钢管加工

c、安装大管棚

大管棚安装时用钻机顶进,钢管间为丝扣连接,用自由钳旋转拧紧,相邻两孔的钢管接头要相互错开。

顶进钢管时要保证导管的倾角与钻孔钻杆前进的倾角一致。

最好在钻完一个孔后不要移动钻机,立即将该孔的导管顶入孔内,安装好导管后,再移开钻机进行下一孔的钻进。

③注浆

a、注浆设备

注浆泵2~3台,立式搅拌机1台。

b、安设注浆管和排气管

注浆管采用硬质塑料注浆管,沿管棚全长布置;排气孔亦采用硬质塑料注浆管,设于管棚孔内上方。

c、管棚钢管孔口处理

在钢管及钢筋笼安装后,管口用麻丝和锚固剂封堵钢管与孔壁间空隙,钢管自身利用孔口安装的封头将密封圈压紧,压浆管口上安装三通接头。

d、搅拌浆液

浆液采用M30水泥砂浆。

浆液必须搅拌均匀,然后经滤网放入储浆桶内,再由注浆泵经管路注入到管棚钢管内。

e、注浆作业

管棚注浆是管棚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注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管棚施工的质量。

⑴注浆参数:

M30水泥砂浆,注浆初压0.5~1.0Mpa,终压2~2.4Mpa。

⑵管棚注浆:

浆液必须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储浆桶中,由注浆泵经管路注入钢管中。

注浆时在注浆泵和钢管头处必须由专人负责操作,并控制好注浆压力和速度,每注完一桶要及时关闭注浆阀。

⑶注浆结束标志:

注浆压力逐步提高,达到终压并继续注浆15min以上。

注浆后,扫排管内胶凝浆液,用水泥砂浆紧密填充。

注浆注意事项:

①注浆人员必须经上岗培训,进行技术交底;

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管路,并用清水试机,如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③注浆时要相互配合,统一指挥,以免发生意外;

④注浆作业完毕,要认真清洗所有机具设备;

⑤认真做好注浆记录。

④其他事项

施工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每孔的下钻起止时间,安装钢管的时间和数量,以及注浆的起止时间和注浆数量等情况,详细记录钻孔过程中地质、水文情况,并准确描述,做好地质超前探测工作。

4.6隧道洞口测控监测

4.6.1洞外观察:

(1)洞口地表情况

(2)地表沉陷

(3)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4)地表水渗透

4.6.2洞内观察

(1)岩石类型(名称)

(2)岩体完整状态:

根据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地质结构面性质(延伸性、粗糙度、张开性)和风化程度来判断。

(3)地下水发育情况;

(4)围岩类型。

4.6.3洞口浅埋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设于隧道洞口浅埋地段纵向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