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748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docx

浅谈污水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谈从事污水处理化验员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

实验室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化验人员接触的化学毒物种类多、范围广。

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病患或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接触,这些化学毒物对人体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

这些化学毒物须妥协处理,决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

化学品危险因素、化学药品管理、化验室管理及安全管理、危险预防措施、总结

一、化学品危险因素

1、感染性损伤

1)机械性损伤常见于被污染的针尖刺伤,被刀片或碎玻璃片割伤。

据报道,因针刺伤而感染HIV至少需要0.1ml血液,其感染比

率为0.3%。

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艾滋病病毒(HIV)的致病性强,针刺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为1/5。

而被HCV污染的锐器损伤,感染比率为1.8%。

另外针刺伤还可以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梅毒、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

2)生物性损伤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

最具威

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据文献报道,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1%。

●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此外,能引起

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

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摄入病原体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和抽烟,将手指放入口腔、鼻腔,以及在细菌接种时说话,可使液体溅入中。

●由皮下或黏膜透入可见于含病原的液体溢出或溅洒在皮肤或黏膜上,皮肤或黏膜接触污染的表面或污染物,以及通过由手

到脸的动作造成传播(如戴眼镜等)。

也可通过皮肤上的损伤,直接引发感染。

2、化学性损伤众所周知,实验室所用的多种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都含有毒性物质。

它们对皮肤黏膜、呼吸道、眼睛、内脏器官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1)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如各种酸、碱试剂以及含氯制剂等。

此类试剂易损害皮肤或呼吸道黏膜,减弱其抵御疾病的

能力,甚至造成严重的深层组织损伤。

如:

回收物品器械的浸泡,工作间桌面及地面的擦洗,都要应用84消毒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等消毒剂,检验人员长期与之接触,对人的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甲醛对人体毒性非常大,其浓度达到20mg/m*3,接触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

2)有毒性的化学试剂二甲苯、甲醛、苯酚以及氰化物等。

甲醛和苯酚会刺激黏膜易引起呼吸道症状、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

水肿。

二甲苯属于低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刺激皮肤,可引起皮炎。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二甲苯时,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等症状,严重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若二甲苯不慎溅入眼中,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损伤。

氰化物有剧毒,虽然试剂中含量低,但若遇酸会产生剧毒的氰氢酸气体。

3)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试剂中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此类物质对眼部神经或细胞有损害,长期接触会引发局部炎症,甚至白内

障。

试剂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性器官、性细胞有损伤,会引起男性不育或胎儿畸形。

1

3、物理性损伤

随着高新技术(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室的诊断效率,但由此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检验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长时间观看显微镜或操作计算机,会引起视力减退、眼炎以及颈椎病。

许多检验人员都有颈、腰、背部疼痛,双眼瘙痒、疼痛、视力减退,头晕的症状。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等)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

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

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长时间一种坐姿操作或使用加样器,易患肩关节或指关节炎症。

由于搬运重物、仪器等,会引起检验人员脊柱、关节伤、腰肌劳损等症。

而许多检验人员,因怕麻烦在洗手之后不擦手,增加了患风湿或关节炎的可能性;更有甚者在隔离衣上擦手,极不卫生。

二、化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要遵循既有利于使用,又要保证安全的原则,管好用好化学药品,加强安全教育。

2、化学药品必须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品不得混放。

化学药品要存放在专用橱(柜)内,有存

放专用橱(柜)的储藏室;有阴凉、通风、防潮、避光等条件;有防火防盗安全设施。

3、存放药品要专人管理、领用,存放要建帐,所有药品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对字迹不清的标签要及时更换,对过期失效和没

有标签的药品不准使用,并要进行妥善处理。

4、试验药剂容器都要有标签,对分装的药品在容器标签上要注明名称、规格、浓度;无标签药品,不能擅自乱扔、乱倒,必

须经化学处理后方可处置。

实验室中摆放的药品如长期不用,应放到药品储藏室,统一管理。

五、化学药品盛装容器应封闭,防止漏气、潮解。

见光容易起变化的化学药品应装在深色的玻璃容器或避光的容器里,对化

学药品包装和药品质量要定期检查。

5、要加强对火源的管理。

化学药品储藏室(橱)周围及内部严禁火源;实验室的火源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有火源时,不

能离人。

6、储存的易燃易爆物品应避光、防火和防电等,实验室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要确定合理的储存量,不许过量且包装容器应

密封性好。

遇水能分解或燃烧、爆炸的药品,钾、钠、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发烟硫酸、硫磺等不准与水接触,不准放置于潮湿的地方储存。

7、要经常检查危险物品,防止因变质、分解造成自燃、自爆事故。

对剧毒物品的容器、变质料、废渣及废水等应予妥善处理。

三、化验室管理操作

1、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门、窗、操作台干净。

2、检验人员接到请验单后,及时按要求进行取样。

3、取回的各种样品要及时进行化验,作好各种检验记录。

检验结束,开具相应的报告单及合格证。

4、各种记录、报告单、取样证、合格证、待验证字迹清晰、整洁。

5、在使用试剂前,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以免出现差错,使用后剩余的试液禁止倒回原处,用多少取多少。

6、所有的试剂、试药分类摆放,标志明显,毒剧药品应按要求双人双锁制保管,每次使用,作好记录。

7、凡使用有刺激性、易燃易爆试药、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刺激、臭味气体的操作,须在通风进行。

8、在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试药或试剂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9、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刻度吸管必须是经校验符合要求的,且标志明显,未校验或校验不合格的不得在现场出现或

使用。

10、在吸取试液时,禁止用嘴吸取;严禁以鼻子接近试药口,以防事故发生,操作要规范化。

11、在使用天平、干燥箱时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记录。

12、所有仪器、玻璃容器使用完毕后,按要求及时清洁、清洗干净,玻璃仪器分类摆放整齐,干燥。

13、使用后的废弃毒性试剂,需进行减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14、所使用的危险品、强氧化剂等试剂,每次领用、存放一个最小包装单位。

15、化学试剂应贮存于化学试剂仓库。

16、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试剂灼烧皮肤、眼睛时,立即用水或采取其它相应办法。

17、防虫、防鼠。

18、定期检查电线线路、开关等安全。

19、在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不得用潮湿物接触电器,以防事故发生。

四、化验室安全管理

(一)、化验室操作管理:

1、化验室只允许贮存少量必需使用的试药试剂。

2、所有试药试剂瓶,要有标签,并且按化学性能分别存放妥善地方。

3、在使用试药试剂时,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以免差错。

4、严禁试剂入口,不得用嘴吸取酸、碱及毒性药品;严禁以鼻子接近试剂瓶口鉴别试剂。

5、凡使用有毒、有刺激、易爆试药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刺激气体时,应在通风进行并按规定戴好防护镜、乳胶手套、口罩。

6、启开易挥发的试剂瓶时,尤其在夏季,不可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脸部;在室温高的情况下打开密封的装有易挥发试剂

的瓶子时,最好先把试剂瓶在冷水里浸一段时间。

7、化验过程中对于易挥发及易燃性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排除时,应在水浴锅,油浴锅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

严禁用明火

或电炉直接加热。

8、蒸馏可燃性物质时,首先应将水充入冷凝器内,并确信水流已正常时,再进行加热。

并且在蒸馏过程中要时刻注视仪器和

冷凝器的正常工作,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进行,以防爆沸发生。

9、腐蚀性物品不得在烘箱内烘烤,挥发性有机溶剂若存放冰箱内须盖紧内盖。

10、切割玻璃管(棒)及塞子钻孔,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应注意安全,防止造成伤害。

严禁饮食具和玻璃仪器互相代

用。

11、使用电器应注意安全,不得用潮湿物接触电器。

如发现仪器设备在通电情况下发生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

来修理,不得擅自动手。

12、使用有毒有刺激试药试剂,工作完毕后应及时仔细地洗手和漱口。

13、化验室内严禁吸烟。

14、凡正在进行检验工作或仪器测试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以免发生意外。

电炉、烘箱及其它蒸气加热的设备使用后

应及时关闭电源、气源,下班后需继续使用时须有人监看.

15、化验员知道化验室水阀,蒸汽阀、电闸及消防器材的位置。

16、工作结束或离开化验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水电、汽是否关闭。

(二)、化验室标示管理:

1、各种化学试剂配制后应准确标示,贴上标签,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

2、精密玻璃仪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应选择在室温20~25℃左右进行校正,合格者应贴上标签。

3、培养基制备后应做好记录加以标示,标明名称、配制日期、接种菌名称、接种菌培养(阳性检查)结果、未接种菌培养(阴

性检查)结果。

4、对一般试液,由使用者临时配制,配制后应贴上标签加以标示,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人。

5、对于贮备液制备和标准液的标定应根据现行的中国药典和产品质量标准,标定后应贴标签,标签的内容应包括品名、浓度、

标定日期、有效期、标定人、复标人。

6、待清洗的玻璃仪器和已清洗洁净的玻璃仪器严格分开存放,标志清楚、

(三)、化验室卫生管理:

1、为了保持实验室清洁,有清洁卫生的检测环境,必须坚持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次检查评比。

2、凡公共卫生实行包干制,划分区域定人员、定任务。

每天上班前各自清扫包干区卫生,每周六下午安排室内外大扫除,中

心化验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

3、试验过程中,实验的操作台,必须自始至终保持清洁和整齐;实验完后,玻璃仪器应及时浸泡清洗干净,桌面擦试干净。

4、指定负责保养的分析仪器、设备,应每天清洁一次,使之一直保持卫生,手摸无灰尘。

5、办公用的文件、纸张都应排列整齐。

用完后放回原处。

办公桌子应保持整洁。

6、使用后的玻璃仪器应及时用清洁液或洗涤剂浸泡至少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4-5遍,再用蒸馏水冲洗二次,倒置沥干。

所有的玻璃仪器的内外壁不得挂水珠。

7、置滴定架上的滴定管上端应倒扣,滴定管内不得残留溶液。

滴定管上应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8、所有的试剂瓶标签一律朝外、排列整齐、有序。

9、进入实验室应更换工作衣,必要时更换帽、鞋。

10、实验室内不能存放与检验无关的物品。

11、班时,值日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的关闭情况,并每天倾倒垃圾。

五、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