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296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docx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

高中语文逻辑常识

1983年版高中语文逻辑常识

(中学语文编辑室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

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发现,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即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比如我们看见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发现有一类交通工具,他们以内燃机作动力,装有橡皮轮胎,主要在马路上行驶。

这就是这类交通工具区别于火车、飞机、轮船的特有属性。

它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就有了汽车这个概念。

一般说来,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者词组来表达的。

词和词组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词和词组的思想内容。

比如汽车这个概念是用偏正合成词来表达的,坐汽车这个概念是用一个动宾词组来表达的。

人们思考问题、说话、写文章,都有运用概念。

我们经常说让我考虑考虑,就是在头脑中对某种事物做出判断或进行推理。

有的人思路不清,说出话或写出文章来不合逻辑,常常是因为没有确切地词和词组表示的概念。

例如:

1、早晨,灿烂的阳光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2、我从小就喜欢文艺,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

例句1冉冉升起用来说明太阳是可以的,说明阳光就不合适。

阳光怎么会冉冉升起呢?

例句2文学作品是个大概念,小说、诗歌是包含在这个大概念中的小概念,不能把文学作品和小说、诗歌并列在一起。

上面两个句子不合逻辑的毛病,主要是由于概念不明确而产生的。

由此可见,使用概念要明确,这是我们正确思考问题、准确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二)内涵和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含义,比如,拖拉机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主要用于农业上牵引各种农业机械的动力机器。

概念的含义叫做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比如拖拉机这个概念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拖拉机,不适用于其它的机械或车辆。

概念的适用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不同的。

但是,在一定的思维和论辩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须是确定的,我们说使用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思考问题、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要避免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出毛病。

前面例句1和例句2

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3、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厉。

严厉和严格这两个概念,都含有严的意思。

但严格是指认真掌握标准,毫不放松,而严厉是指态度厉害。

在这里应该用严格,用严厉就不恰当。

4、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

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交叉的地方,共青团员中有三好学生,三好学生中也有共青团员。

因此,把这两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妥当的。

5、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御某些资产阶思想的腐蚀。

某些资产阶级思想这个概念的外延比资产阶级思想的外延小。

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我们要抵御的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思想,那么,某些以外的资产阶级思想是不是就可以不抵御呢?

这显然是不对的。

应该把某些删去,或者把某些改为各种。

前面说过,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两个个方面。

笔这个概念的内涵主要是用来写字画图的工具,它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笔。

钢笔除了具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也就是说,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丰富,而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

由此可见,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就越小;反过来,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就越大。

我们懂得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关系,为了使概念明确、具体、可以对概念的外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

但是,如果不该限制的概念加以限制,反而会使概念不明确。

比如例句5给资产阶级思想加上某些的限制,概念的外延缩小了,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这是采用限制的方法时所要注意的。

(三)定义和分类

在科学性的论述中,以及说明事理的文章中,为了使概念的内涵明确,常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

在汉语中,定义常常用XXX就是XXX,或者XXX叫做XXX等句式来表达。

比如给正方形下个定义: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的四边形。

在这里,正方形是要明确的概念,叫做被定义者;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的四边形是用来明确被定义者的概念,叫做定义者,定义必须下的正确,否则就不能准确地揭示出概念的内涵,请看下边几个例子:

6、文学是艺术。

7、文学不是历史。

8、文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9、文学是文学家创造的艺术。

这几个例子对文学的一般解释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文学的定义则是不正确的。

例句6艺术的外延比文学的外延大,它不仅指文学、还指美术、音乐、舞蹈等等。

用艺术来给文学下定义,并没有说明文学的特有属性。

例句7采用否定句式,只是说文学不是历史,并没有从正面说明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这个概念还是不明确。

例句8人们的精神食粮只是一种比喻说法,也不能说明文学的特有属性。

例句9用文学家创造的艺术来给文学下定义,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因为文学家这个概念本身还需要用文学这个概念来说明,而文学又是需要明确的概念,这样就造成前后循环,谁也说明不了谁。

文学的正确定义应该是:

用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由此看来,定义要下的正确,必须做到定义者和被定义者的外延相等,下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式。

不能用比喻的说法,也不能前后循环。

给概念下定义要求准确、完整、严密,这种方法多用于科学著作中。

还有一种类似下定义的方法,就是对概念作解释。

例如:

10、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种对概念做解释的方法不象定义要求那样严格,只要把概念的一部分内涵揭示出来就可以了,因此,运用起来比较方便。

我们日常说话写文章,更多的是采用这种方法。

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有点概念所指的植物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微乐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把某一概念的外延分为若干小类。

比如粮食作物可以分为稻子、麦子、谷子、玉米、高粱等。

麦子还可以分为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更小的类。

分类有各种标准,比如桌子按形状分,有方桌、圆桌等;按用途分,有课桌、饭桌、办公桌等。

分类时,每次只能用一个标准,否则就会造成混乱。

例如:

12、图书馆里有很多小说,有长篇的、古典的、中国的、短篇的、现代的和外国的。

长篇的、短篇的是按小说的篇幅分类;古典的、现代的是按时代分类;中国的、外国的三国家分类。

这句话同时采用了三种分类标准,显得很混乱。

如果说:

图书馆里有很多小说,有长篇的、短篇的,有古典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

这样一整理,分类的标准清清楚楚,那就可以了。

我们给概念分类,一定要掌握好分类的标准,以免出错。

二、概念间的关系

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概念间的关系首先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类。

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指的是一个地方,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和共青团员这两个概念是部分外延是相同,有点学生是共青团员,有点共青团员是学生,这种全部或者部分外延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

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工人和资本家这两组概念中,每一组里的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是相同的,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包括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矛盾关系。

(一)同一关系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说或这样几句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这几句话里,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这位巨人、

这位科学巨匠和马克思这几个概念。

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外延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象《阿Q正传》的和鲁迅,长江和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两对同一关系的概念。

如果用A来表示每组中的前一个概念,用B来表示后一个概念,用圆圈来表示A、B的外延,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如图

(1)所示。

在语言表达上,使用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同一事物的种种特性,同时可以避免词语的重复单调,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二)从属关系

在少先队员和

少年儿童这两个概念中,少年儿童的外延比少先队员的外延要大,少先队员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少年儿童的外延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

一般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把外延

的概念叫做种概念。

象工业和轻工业、小说和短篇小说、蔬菜和白菜、笑和微笑等,都是从属关系的概念。

其中前者是属概念,后者是种概念。

这种关系可以用途

(2)来表示,图中的A表示数概念,B表示种概念。

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数概念和种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例如:

(1)医疗优待的规定适用于本单位职工的直系亲属和父母亲。

(2)我们的建设事业需要各种人才和科学人才。

例句1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亲,应删掉父母亲。

例句2的各种人才包括科学人才,应删掉科学人才,或者改为需要各种人才,尤其是科学人才。

有时候,由于表达的需要,也有种属概念并列使用的情况,例如:

(3)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样;是热爱和平的。

在这个句子里,全世界人民指的是中国人民以外的世界各国人民。

这个句子是合乎语言习惯的。

(三)交叉关系

文学家和教授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重合,有的文学家是教授,有的教授是文学家。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象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教师和妇女、大学生和运动员等概念之间都是交叉关系。

如:

如果前一个概念用A来表示,后一个概念用B来表示,这种关系可以用图(3)来表示。

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也不能并列使用。

例如:

(1)业余大学的历史课程有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

(2)第一车间有不少共青团员和先进生产者。

例句1

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概念外延交叉,可以在古代史、近现代史前加上中国一词来限制,也可以删去世界史。

例句2,共青团员、先进生产者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交叉的部分,可以改作第一车间有很多共青团员,其中有不少是先进生产者。

有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也有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的特殊情况,例如:

(3)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工人、农民、其他劳动人民、人民解放军、革命干部、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归国华侨等。

这句话里,知识分子与爱国人士、归国华侨的外延有交叉的,归国华侨与工人、农民、其他劳动人民的外延也有交叉。

这些概念的并列使用,是为了说明代表各个不同的方面。

(四)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指的是一个属概念下面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生物知识,了解到生物可以分为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是属概念,植物界和动物界是并列的种概念,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

植物界有可以分成五门:

藻类植物门、菌类植物门、苔藓类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

植物界是属概念,下面分成的五门是并列的种概念。

如果用A来代表属概念,用B、C代表并列的种概念,可以用图4来表示这种关系。

象小学、中学、大学,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这几组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并列关系。

(五)对立关系

颜色这个概念下面,有白色、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等种概念,其中黑色和白色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差别最大,他们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他们之间还有黄色、红色等中间概念。

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图5来表示,其中,A、B代表两个对立关系的种概念,C代表属概念,AB之间的的部分随笔在这两个种概念之间的其他中间概念。

恰当运用对立关系的概念,可以形成概念的鲜明对比,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

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的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六)矛盾关系

我们共产党人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

在这句话里,反对和不反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每组中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上是互相否定的,在外延上是互相排斥的,它们之间没有其他的中间概念,非此即彼,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

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如果用A、B分别代表两个矛盾关系的概念,它们的关系图6所示。

矛盾关系的概念和对立关系的概念外延都是互相排斥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矛盾关系的概念之间,没有其他中间概念,它们的

外延加起来等于其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而两个对立关系的概念的外延加起来小于其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它们之间还有其他中间概念,对立关系和矛盾关系也是并列关系,不过这种并列关系比较特殊。

三、简单判断

什么是判断

我们常常要对周围的事物有所断定,或是肯定点什么,或是否定点什么。

比如我们可鉴晴空万里,就会断定:

今天是晴天;可鉴乌云满天,就会断定:

今天天气不好。

对事物所作的这种肯定或否定,就是判断。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

在今天是晴天这个判断中,今天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叫做主词。

晴天说明判断对象是什么或怎么样,也就是表示判断对象所具有的的属性概念,叫做宾词。

是表示主词和宾词的关系,叫做系词,系词是表示肯定判断。

任何判断都要有主词和宾词。

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并不是每一个表示肯定判断的句子必须出现系词是,但它所表达的是一个肯定判断;表示否定判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用系词不是,还可以用不、没有等表示否定的词语。

【一】简单的判断

简单判断是只包含一个主词、系词和宾词的判断。

这种判断直接对事物作肯定或否定,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因此又把它叫做直言判断。

简单判断有多种形式。

从主词和宾词的关系看,有的判断表示肯定,有的判断表示否定。

从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看,有的判断对象是单个事物,这种判断叫做单称判断。

例如: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2)汉语语法并不难学。

例句

(1)的判断对象鲁迅,例句

(2)判断对象汉语语法都是指单个的人或事物。

前一个是单称肯定判断,后一个是单称否定判断。

有的判断的习性是某一类事物的一部分,这种判断叫做特称判断。

如:

(3)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有些学生不是共青团员。

例句(3)的判断对象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例句(4)的判断对象有些学生,都是指一类人中的一部分。

前一个是特称肯定判断,后一个是特称否定判断。

例如:

(5)一切革命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6)凡是学习不努力的人都不会去的好成绩。

例句(5)的判断对象一切革命干部,例句(6)的判断对象凡是学习不努力的人,都是指一类人的全部,前一个是全称肯定判断,后一个是全称否定判断。

这两种判断的主词常常带有一切、所有、每、任何、凡是等表示全部的数量范围的词语。

【二】判断要符合实际

判断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判断要符合实际,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符合实际的判断是正确的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是错误的判断。

要使判断符合实际,首先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要正确利用各种判断形式,不要缺少主词或宾词,避免主词和宾词配合不当的的毛病;要根据判断对象的不同数量范围,运用不同的判断形式;要注意植物地表示肯定或否定,该肯定的不能否定,该否定的不能肯定,而肯定或否定的范围和程度也要恰如其分。

在各种形式的简单判断中,有的是说明一种客观事实;有的是说明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常常用一定、势必、肯定、必然等词语来表示,有的是对某种事物的猜测,估计,表示一种可能性,常常用可能、也许、说不定等词语来表示。

这三种不同的判断形式,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浅程度的不同。

恰当运用这些判断形式,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表达得准确、严密。

看下边的例子:

(7)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一场及其深刻的革命。

(8)在这场革命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我们没有遇到过的新矛盾。

(9)我们前进的步伐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快一些。

例句(7)说的是客观事实,表示判断的实在性;例句(8)说的是一种必然性;例句(9)说明一种可能性。

再看下边的例子

(10)小张发烧一定是感冒了。

(11)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可能要碰钉子。

(12)田野里麦浪滚滚,表明今年获得了大丰收。

例句(10)小张发烧,感冒只是一种可能性,也可能是由于别的原因引起的,因此,应该把一定改为可能。

例句(11)用表示可能性的判断是不恰当的。

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人,碰钉子的必然的。

因此,应该把可能改为一定或必然。

例句(12)麦浪滚滚只是表明了有可能货的大丰收,还没有使大丰收变成事实,因此,应该把了字删去,在获得前加可能。

由此可见,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或实在性,把必然性说成可能性或实在性,把实在性说成可能性或必然性,都不符合实际;不能正确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而都不是恰当的判断。

四、复合判断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判断。

还有一种判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组成的,这种判断叫做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复合判断断定某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之间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种复合判断称之为假言判断,如只有多读多写,才能提高语文水平;有风的复合判断断定事物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这种复合判断称之为选言判断,如这个作品在思想方面有缺点,或者在艺术性方面有缺点,或者兼而有之;有的复合判断断定几种事物都存在,这种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如它的哥哥是工人,姐姐是大学生;等等。

这里着重讲一讲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

客观事物是互相的,的方式很多,其中之一是条件。

某一种事物的发生、存在或消失,会促使另一种事物的发生、存在或消失。

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就是条件。

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的条件的复合判断。

在汉语中,假言判断通常是用假设复句或者条件复句来表达的,例如:

(1)如果学习不努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2)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上面两个都是假言判断。

例句

(1)学习不努力是条件,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例句

(2)说成发展了是条件,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在这个条件下说成的结果。

这两个假言判断虽然都反映事物之间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是有区别的。

例句

(1)有了学习不努力这个条件,就越大会产生,或者说足以产生不能取得好成绩的结果。

这个条件叫做充分条件。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这样一种条件:

有了这个条件,就必然有某种结果,但是没有这个条件时,未必就没有某种结果。

在汉语中,充分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常用如果……那么……、假如……就……等来表示。

(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公式:

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例句

(2)生产发展了这个条件如果不存在,就一定不会产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结果。

也就是说,要产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结果,必须有生产发展了的条件。

这个条件叫做必要条件。

所谓必要条件,是指这样一种条件:

没有这个条件,就必然没有某种结果,但是有了这个条件时,却不一定就有某种结果。

在汉语中,必要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常用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才……等来表示。

(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公式: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假言判断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判断,许多科学著作常常用这种判断形式来提出科学的预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运用这种判断形式。

要恰当地运用假言判断,就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不同的条件要用不同的假言判断来反映,如果把不同的条件搞错了,判断就会不恰当。

例如:

(3)只有缺乏水分,植物才会死亡。

(4)如果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例(3)把缺乏水分说成植物会死亡的必要条件,植物缺乏水分固然会死亡,但病虫害好其他原因也可能使植物死亡。

可见,缺乏水分并不是植物死亡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

这个判断应该为如果缺乏水分,植物就会死亡从恰当。

例(4)把敢于斗争说成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充分条件。

诚然,然如果没有敢于斗争这个条件,就一定不能取得胜利;但仅仅敢于斗争,而不善于斗争,也不一定能取得胜利。

可见,敢于斗争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个判断应该为只有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恰当。

要恰当地运用假言判断,还要注意不要把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弄颠倒,否则就要犯逻辑错误。

例如

(5)只有提高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众的觉悟。

在这个判断中,提高众的劳动积极性不是提高众的觉悟的条件,而是提高众的觉悟的结果。

【二】选言判断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人们对某个事物做出正确判断时,就要估计到这个事物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

选言判断就是反映事物有多种可能性的判断。

这种汉语中,选言判断是用选择复句来表达的。

例如:

(6)一个革命的政党,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我政策。

(7)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

例(6)包含两个简单判断:

一个革命的政党实行正确的政策一个革命的政党实行错误的政策,两者用不是……就是……联结起来,表示一个革命的政党在实行政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例(7)包含四个简单判断,其中三个简单判断兼放债、兼雇工、兼营工商业(它们的主词都是地主剥削的方式)用或……或……或……联结起来,表示地主的剥削方式,除收取地租外,还兼有这种货那种方式。

这两个选言判断虽然都反映了事物的多种可能性,但例(6)所反映的两种可能性,是互不相容的,非此即彼,不能既执行正确的政策,又执行错误的政策。

在汉语中,这种不相容的可能性常常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来表示,有时也可以用或者……或者……等来表示。

例(7)兼放债、兼雇工、兼营工商业这三种可能的情况,对某一个地主来说,可能有一种情况存在,也可能有两种情况存在,或三种情况都存在。

这三种可能性是相容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在汉语中,这种相容的可能性常常用或者……或者…………或者……等来表表示。

运用选言判断,要注意判断所反映的可能性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

用不相容的选言判断来反映相容的可能性,或用相容的选言判断来反映不相容的可能性,都是不恰当的。

例如:

(8)稻子长得不好,不是缺肥,就是缺水。

这个选言判断的两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因为稻子长得不好,可能是既缺肥,又缺水。

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或者……或者……从恰当。

五、演绎推理

做数学题的时候,如果已知a>b和b>c这样两个前提,可得出结论:

a>c。

这样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

再比如,我们想了解太阳系里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象人这样的高级动物。

我们已经知道象人这样的高级动物生存的条件必须具备适当的气压和温度、足够的氧气和饮食品等许多条件。

经过考察,了解到火星、金星、木星这些星球上不具备象人这样高级动物生存的那些条件,就可以推知火星、金星、木星这些星球上不存在象人这样的高级动物。

这个思维过程也是推理。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正确的推理可以使我们从已经有的知识退出新的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考虑问题和论断事情,常常要进行推理。

从事科学研究,也要运用推理。

【一】三段论

三短论是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的。

比如:

(1)凡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色;

(2)菠菜是绿色植物;

(3)所以,菠菜含有叶绿素。

这个推理有三个简单判断,

(1)

(2)是前提,(3)是结论,这三个判断的主词和宾词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绿色植物、含有叶绿色菠菜。

在两个前提中,绿色植物这个概念出现过两次,它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媒介,叫做中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