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7536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设备工程质量控制.doc

江苏邮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

一、通信设备安装条件控制

1.通信机房的环境控制

(1)土建工程或机房改造装修已全部完工,楼房的楼层负荷应符合要求,一般机房的活动负荷必须在600kg/m2以上,如装有蓄电池的机房负荷应在800kg/m2以上。

(2)市电已经引入,机房照明安装良好,并能正常使用。

(3)机房温、湿度、洁净度应符合通信产品设备技术说明中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通信机房环境温度为180C~280C,相对湿度为20%~80%,洁净度达到通信设备要求指标。

(4)空调设备、通风管道等安装符合要求,运转正常。

(5)机房地面平整、光洁、倾斜度不应大于0.1%。

(6)预留孔洞位置尺寸必须符合安装设备的要求。

(7)机房的线槽、壁槽的位置、路由、深度及宽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线槽盖板应牢固、平稳与线槽嵌合严密,开启方便,并不得设置于设备机架底部。

(8)机房建筑的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及引线合格,接地电阻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2.通信机房的安全控制

(1)各级通信机房必须符合YD5002-94《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2)通信机房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3)通信机房装修材料为阻燃材料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4)通信机房内的预留孔洞配置有阻燃材料的安全盖板或填充物;

(5)通信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通信机房门窗、防盗符合要求,尤其是基站、中继站等门窗应设牢固的防盗措施。

3.设备与器材检验

(1)设备供货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监理工作联系单,要求对已运输到现场的设备和主要器材进行检查,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供货单位、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对已到现场的设备器材进行开箱清点和外观检查,并转交施工单位。

开箱验货

(2)承包单位作为接受单位和使用单位应作好记录,收集整理装箱文件及合格证书。

并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A9),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证。

(3)施工技术及机具仪表检验

(4)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审核和签认。

对技术力量或施工技术方案不符合安装要求的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要求承包单位修正。

(5)承包单位施工技术人员应具有专业技术操作上岗证书,并具有一年以上工程施工经验,新人员不得超过50%,且其技术操作必须有指导者在场。

(6)承包单位在安装工程中使用的机具仪表要填报报验申请表(A4),报送监理审验。

监理工程师收到报验表后,应及时现场校验并签证,检查时要注意仪表是否进行过计量,对其质量和数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更换或补充。

(7)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单位不得随意撤换机具仪表,如确需撤换应填写监理工作联系单,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撤换。

二、设备工艺安装质量控制

1.走线架、槽道安装的质量控制

(1)水平走线架、槽道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施工图规定,走线架、槽道高度一般为2630mm或2230mm,左右位置偏差≤±50mm,水平偏差≤2mm/m,每列槽道或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大于30mm,垂直走道、槽道位置应与上下楼孔或走线路由相适应,穿墙走道位置与墙洞相适应,垂直偏差≤0.1%。

走线架分层安装牢固

(2)连固铁与上梁,槽道与上梁应安装牢固、平直、无明显的弯曲。

(3)槽道、电缆支架、走线架横铁距离均匀,间隔300mm左右,列间撑铁、吊挂位置要适当。

吊挂与槽道走线架应同一直线上,吊杆高度、垂度应与走线架、槽道水平位置相适应,各列的列间撑铁要在同一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4)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人员补漆时其颜色应与原来颜色一致。

(5)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列槽道端正牢固并与主列槽道保持垂直,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偏差不大于30mm,列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b.槽道的盖板、侧板和底板安装应完整、缝隙均匀,零件齐全。

(6)立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稳固、与地面垂直,允许偏差垂直度为0.1%,同一侧立柱应在同一直线上。

(7)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走线架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撑架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线道应整齐,不得有起伏不平的歪斜现象。

(8)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

放绑线料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采用阻燃材料),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9)电缆走道(或槽道)的旁侧支撑,终端加固件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2.安装机架质量控制要点

(1)机架安装时垂直度误差为机架高度0.1%,可用吊线锤测量。

各机架之间缝隙偏差≤3mm,几个机架排列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同一直线上。

相邻机架之间缝隙≤3㎜

(2)当地震设防烈度在七度或七度以上地区的机房,机架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98)要求。

(3)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4)安装列头柜、列中柜、尾柜时应采用二套膨胀螺栓对地加固,列柜顶端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或走线架)上梁加固。

(5)设备子架的安装

(6)子架框安装时,将子架框先置于机架上,小心导入机架,到位后用螺钉、垫圈固定在机架上。

后背需要安装插座时应对照图纸正确安装。

(7)机盘有面板、拔板器、印制板组成。

印制板装有插头应与架后背上插座相对应。

面板上有板名、固定螺钉、接口、指示灯。

安装时必须先带上防静电手环,再检查机盘有无机械性损伤,在插入光接口板时,要特别注意不损伤光纤接口,要一一对应插入。

插入机盘时注意后插座与机盘的插头配套。

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插头和造成信号的不通。

插入接口板时必须先带上防静电手套和防静电手环

(8)整理子架插座上的连接线,布放机内电源线、接地线和其他信号线以及安装机框内空槽位档板。

(9)配线架安装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1%,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同一列配线架应在同一直线上。

(10)网管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设计图的要求。

3.信号线、电源线布放及电缆端头处理

(1)布放的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严禁中间有接头,布放直流电源线时还要注意颜色,红色为正极,蓝色为负极。

交换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2)交直流电源线及信号线应分开布放,即“三线分开”,无法避开同一路由时,至少要间隔50mm以上,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均匀。

交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即“三线分开”

(3)信号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以上,或直径的20倍以上。

(4)电缆在槽道中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

电缆在电缆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排列整齐,拐弯均匀,不交叉,应用成品塑料扎带在每根横铁上进行绑扎。

要绑扎整齐、均匀,正面二扣应平行,反面可交叉,结扣应放在隐蔽处。

电缆在槽道中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不得溢出槽道拐弯均匀。

(5)当数字复用设备与微波设备之间布放同轴电缆时,不能损伤同轴电缆的外护套,拐弯处应保证曲率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沿地槽布放电缆时,电缆不能直接与地面直接接触,应用橡皮垫子或横木条垫底,尤其是在一楼更是这样。

(7)电缆穿越上下楼层或水平穿墙时,应用防火材料堵封洞孔,电缆还应有余量(在洞口内可弯曲为S状)。

(8)射频同轴线端头的处理

(9)每条电缆剖头尺寸芯线外露应与电缆终端插头尺寸相适应。

(10)芯线焊接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呈尖形或瘤形,组装插头时,配件齐全,并用专用工具将同轴插头外导体与电缆接触部分一次性压成六角形,并套上合适的热缩管。

用专用工具将同轴插头外导体与电缆接触部分一次性压成六角形,并套上合适的热缩管。

(11)单管或多管中小同轴电缆两端气闭头连接牢固可靠,封焊严密、光滑,接续完毕后其测试衰耗值应符合要求。

(12)电源线的端头处理

a.截面在10mm2以下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端子直接连接,即将电源线端头剖开适当长度,按照螺帽拧紧的方向制作接头圈,在导线与螺母之间加装垫片和弹簧圈,拧紧螺母。

b.截面在10mm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端头应加装接线端子,尺寸与导线线径适合,用专用工具进行压接,直流电源线压接后应分别用红、兰颜色的热缩管套上接头端子。

(13)在DDF架与设备端子等处的所有布线都应有明显标志

4.光缆连接线(尾纤)的布放

(1)尾纤盘绕的曲率半径不小于40mm。

(2)尾纤在槽道内应加套管或线槽保护,并用活扣扎带绑扎均匀,不宜过紧,经过绑扎后的尾纤应该顺直,不应该有明显的扭绞。

5.安装铜(铝)排(汇流条)

(1)汇流条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牢固,保持垂直与水平,每米偏差不大于5mm。

汇流条在上线柜内安装时,应有支撑绝缘子与上线柜固定,并保持支撑绝缘子对称、等距。

(2)汇流条之间连接采用鸭脖弯时,其鸭脖弯长度为母线厚度的2.3倍,接触部位长度不小于汇流条宽度。

如果用过渡板连接时,连接长度应大于汇流条宽度的2倍。

此时汇流条之间应留有1~2mm间隙。

2.3×C

2×b

b

鸭脖弯连接示意图1—2mm

注:

C为汇流条的厚度过渡板连接示意图

b为汇流条的宽度注:

b为汇流条宽度

(3)汇流条连接处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4)连接处距支撑绝缘子的净距离不小于50mm;

(5)多片汇流条连接处应错开,净距离不小于50mm;

(6)连接处距离弯曲处不小于30mm;

(3)汇流条连接处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Ø连接处距支撑绝缘子的净距离不小于50mm;

Ø多片汇流条连接处应错开,净距离不小于50mm;

Ø连接处距离弯曲处不小于30mm;

(4)过墙孔处不应有连接头.

(5)汇流条连接用螺栓螺母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Ø汇流条水平放置时,连接用螺栓、螺母应由下向上穿拧。

其余情况下螺母应装在便于维护侧。

Ø汇流条螺栓、螺母两侧均应装平垫圈,螺母侧还应装有弹簧垫圈。

Ø螺母拧紧后,螺栓露出螺母2~3丝扣。

(6)各种规格连接处孔眼及螺栓、螺母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Ø铜汇流条连接处应用4只以上螺栓、螺母,铝汇流条应用6只螺栓、母以上。

(7)汇流条在汇流条槽道中必须水平平行安装,靠近设备侧为“正”极,靠近走道侧为负极,且应缠绕绝缘胶带,在连固铁上安装必须上、下平行,安装地下端汇流条为“正”极,上端为“负”极,并应刷漆。

(8)在汇流条上缠绕绝缘胶带或刷漆时必须均匀。

在汇流条连接处及两侧5mm内不刷漆。

5mm5mm

(9)汇流条刷漆示意图(注:

汇流条接头及左右各5mm不刷漆)

(10)绝缘带或刷漆颜色如下:

直流汇流条的红色为“正”极,蓝色为“负”极。

三、通信设备通电测试控制

通电前应对如下内容进行认真检查:

Ø检查布放的电源线、信号线应插接或焊接正确。

Ø电源线、信号线颜色、标志应正确。

Ø所有设备的保护接地应良好。

Ø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开关位置正确。

Ø设备内子架、子盘组装正确、齐全与施工图相符。

机内布线无差错。

Ø机房空调应打开,保持适合的温度(18-28℃)。

Ø加电应按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进行,并测量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