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721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0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 三角形》word教案.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五章三角形》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三角形

备课人:

课题

5.1认识三角形

(1)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环节

修订补充

准备活动:

1、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内角分别是。

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

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

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长度为7cm的木棒呢?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单位:

cm)

(1)1,3,3

(2)3,4,7

(3)5,9,13

(4)11,12,22

(5)14,15,30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个

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cm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cm

小结: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业:

课本P119习题:

1,2。

板书设计

5.1认识三角形

(1)

一、活动准备

二、新授

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三角形

备课人:

陈德玉

课题

5.1认识三角形

(2)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教具学具

一副三角板和三个剪好的三角形,课件。

教学环节

修订补充

一、复习:

1、填空:

(1)当0°<<90°时,是角;

(2)当=°时,是直角;

(3)当90°<<180°时,是角;

(4)当=°时,是平角。

2、如右图,

∵AB∥CE,(已知)

∴∠A=,()

∴∠B=,()(第2题)

二、探索活动:

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结论: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几何表示)

(回放动画,加深印象)

举例(略)

练习1: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2、在△ABC中,

(1)∠C=70°,∠A=50°,则∠B=度;

(2)∠B=100°,∠A=∠C,则∠C=度;

(3)2∠A=∠B+∠C,则∠A=度。

3、如右图,在△ABC中,∠A=°∠=°∠=°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

∵∠A+∠B+∠C=180°,()

∴=

∴=

 

从而,∠A=,∠B=,∠C=

三、猜一猜:

(第3题)

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可以是什么角?

(提醒:

一个三角形中能否有两个直角?

钝角呢?

)小组讨论。

★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

 

举例(略)

练习2:

1、观察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

(2)40°和70°()

(3)50°和30°()

(4)45°和45°()

四、猜想结论:

简单介绍直角三角形,和表示方法,Rt△

思考:

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结论: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举例(略)

小结: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作业:

课本P123习题:

3,4。

板书设计

5.1认识三角形

(2)

一、复习三、猜一猜

二、探索活动练习2

练习1四、猜想结论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三角形

备课人:

陈德玉

课题

5.1认识三角形(3)

课型

新授

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

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教具学具

一副三角板和三个剪好的三角形,课件。

教学环节

修订补充

一、探索练习

活动一: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A

如图:

∵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12

∴∠1=∠2=∠BAC

或:

∠BAC=2∠1=2∠2B

DC

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

学生回答:

三条。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动手操作: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

对于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呢?

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在动手与交流中,比较快的得到: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

△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B

O

AC

活动二: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

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

∵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A

∴BD=DC=BC

或:

BC=2BD=2DC

BDC

问题:

三角形有几条中线?

学生回答:

三条。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动手操作: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

对于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呢?

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

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

如图,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

12cm,求BC的长.

 

二、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

那么∠BAD=_______=______.

AE是△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如图,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求∠ADB的度数.

 

小结: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作业:

课本P125习题5.3:

1、2。

板书设计

5.1认识三角形(3)

一、探索练习二、巩固练习

活动一三、小结

活动二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三角形

备课人:

陈德玉

课题

5.1认识三角形(4)

课型

新授

课时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了解三角形的高,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

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教具学具

一副三角板和三个剪好的三角形,课件。

教学环节

修订补充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你能画出它的对边BC的垂线吗?

试试看,你准行!

从而引出新课:

1、★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M是BC边上的高。

∵AM是BC边上的高

∴AM⊥BC

 

2、做一做:

每人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

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

3、议一议:

每人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你能画出它们吗?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

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

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

2、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练习:

如图,

(1)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2)高AD、BE、CF相对应的底分别是、。

(3)AD=3、BC=6、AB=5、BE=4,

则S△ABC=、CF=、

AC=。

5、小结: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

(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6、作业:

P127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