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98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三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修改:

韩静

《成语故事》:

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成语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推敲》: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嫦娥奔月》: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育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伊索寓言》:

知道三则寓言小故事,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认读18个二类字,掌握3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熟记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复述故事、寓言和《嫦娥奔月》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了解《红灯记》故事,朗读唱词,体会弦外之音。

5.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情感目标:

1.从故事和各个寓言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2.学习嫦娥追求幸福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成语和寓言的寓意。

8 成语故事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二度修改:

韩 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深入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自相矛盾》。

一、揭示课题,讲授相关知识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2.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多出自历史典故、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或名家名言,还有一部分源自民间口语。

他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讲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理解词语。

 

夸口腮帮俸禄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3)说说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读出楚国人“夸口”的语气和“张口结舌”的神态,还要读出围观的人带有嘲笑讽刺的语气。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因为别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样,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5.讲讲“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后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理解后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复述成语《自相矛盾》 

二、学习《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

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南郭先生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8.指导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指生说出《自相矛盾》与《滥竽充数》所包含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缺少神韵)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游客不信,以为唬人)

(3)“点睛”的结果怎样?

(腾空飞去)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6)说说“画龙点睛”的意思。

(7)试着背诵。

四、你还知道那些成语故事,选一个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夸口矛----------盾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一样的俸禄装

不要……而要……溜

画龙点睛奇怪——不信——佩服

教后记:

    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

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9推敲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二度修改:

韩 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

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理解新词,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生观察50页图片。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4.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5.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新词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三、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词或新词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4.指生说说课文大意。

5.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

左窄右宽;

斟、酌:

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

上小下大。

贾:

上宽下窄。

愈:

上大下小。

唐:

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

“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自然段

1.看图指生说图意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3.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性。

4.概括段意并板书:

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

(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交流。

3.朗读:

(出示句子: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4.师: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

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

即兴写诗)

5.指导朗读。

(二)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     ”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人物形象刻画具体形象)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生表演。

7.概括段意并板书: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斟酌文字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1)思考: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

贾岛又是怎么样?

(2)讨论交流。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3.概括段意并板书: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5.概括段意并板书: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韩愈解疑

三、总结全文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3.指导复述

1.根据板书自己复述课文

2.同桌复述

3.指生复述

 

板书设计:

9 推敲

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教后记:

  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

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还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0.嫦娥奔月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二度修改:

韩 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

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昆仑山 除害 奸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

(2)解词:

敬重 奸诈 贪婪 接济 威逼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周旋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7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回忆后羿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美在哪儿?

4.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5.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6.指生读本段,教师指导。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2.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四、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当地。

全文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故事组成。

故事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再加上她流传久远,家喻户晓。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后羿追月”三个情节,采用换位体会法,将学生置身于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设身处地地领悟作者意图,与文中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课堂上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体会人物情感,然后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段。

我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二度修改:

韩静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

3.   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

1.   借助字音读准课文。

2.   理解“拦路虎”的含义。

3.   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面对”拦路虎”我们应当怎么办?

 如何查字典?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4.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教学反思

 

   这是五年来他们语文课本上出现的第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本课介绍读书方法的文章,告诉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要放过拦路虎,应扫清阅读障碍,让读书更有成效。

在现实学习中,我发觉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愿去查字典,他们似乎习惯于老师的讲解与告之,对待拦路虎基本上是放走的态度。

所以在一开始学课文时,我请不放拦路虎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以及这样做的好处,请他们谈完之后,我进行总结,然后问他们:

“想不想像他们那样成为没有拦路虎或者很少碰到拦路虎的人?

”学生都说想,接着我就说:

“书上就告诉了我们很好的方法。

”学生兴趣很高,马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效果非常理想。

但从这一课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思考不够深入细致。

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让学生真正能自由读书,深入读书。

 

 

12伊索寓言

                                              首案编写:

姬美玲

                                              二度修改:

韩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语言故事的特点和《伊索葡萄》。

2.细读课文《狐狸和乌鸦》,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当,并引导领会寓意。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