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661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docx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

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前言

本优化指导手册是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系列文档之一,该系列文档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1分册:

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

(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

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3分册:

LTE无线网络优化测试方案及验收指标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

覆盖优化指导手册

(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5分册:

干扰优化指导手册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6分册:

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

(7)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7分册:

室内外协同优化指导手册

(8)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8分册:

开局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导手册

 

1概述

1.1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

LTE无线网络对干扰的要求更高,在覆盖满足要求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用户的上网体验,需要保证网络的干扰较低,由于TDD-FDD的联合组网,无线环境更复杂,对结构、覆盖控制要求更高,网络优化的挑战更大。

1.2工程优化工作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收益最终归于网络质量和网络容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体现在用户与运营商的接口上,这正是网络规划和优化所关注的领域,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和多变以及LTE技术本身的特点,LTE工程优化工作将成为网络运营所极为关注的日常核心工作。

2优化工作准备

2.1优化工作流程

优化工作包括三部分内容,单站验证,簇优化和全网优化,具体如下图,其中全网优化数据流图同簇优化数据流图。

图2.1单站验证工作流程程图

图2.2簇优化工作流程图

2.2优化工作准备

2.2.1测试路线制定

根据不同测试内容,主要选择如下两种测试区域:

(1)单小区性能测试针对单个小区,在小区覆盖X围内进行。

要求主测小区位于区域中心,周围邻小区较多,主测小区周边应没有明显阻挡,且路况较好。

(2)全网性能测试针对整个网络,在已有LTE无线网络覆盖的全部区域内进行。

路测时,测试路线应尽可能遍历测试区域内的主干道、次主干道、支路等道路,并遍历选定测试区域内所有小区;如无特别说明,测试车应视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以中等速度(约30km/h)行驶。

2.2.2系统配置参数

参数

配置方式

说明

频率

室外频率:

2570-2620MHz

室内频率:

2350-2370MHz

根据LTE和FDD的网络频段进行配置

系统带宽

20MHz

如有需要可配置为10MHz或其他带宽

帧结构

上/下行配置1(DSUUDDSUUD)或上/下行配置2(DSUDDDSUDD)

常规长度CP

特殊子帧配置7(DwPTS:

GP:

UpPTS=10:

2:

2)

DwPTS传输数据

1.某些项目需要测试上/下行配置2(DSUDDDSUDD)

2.FDD-LTE网络根据带宽配置

CFI

3

下行子帧内控制信道占3个OFDM符号

传输模式

DL:

Mode2、Mode3、Mode4、Mode7和Mode8自适应

UL:

SIMO

个别项目需要锁定传输模式

上行功率控制

启用

HARQ

启用

AMC

启用

基站额定发射功率

8×5W,2×20W

根据TDD和FDD设备通道不同采用不同的功率

2.2.3主要的测试指标

包括单小区性能测试指标,网络覆盖指标,网络质量指标以及SON功能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取值

单小区性能指标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

下行TCP:

极好点L1速率>60Mbit/s,好点L1速率>40Mbit/s,中点L1速率>20Mbit/s,差点L1速率>4Mbit/s

上行TCP:

极好点L1速率>15Mbit/s,好点L1速率>10Mbit/s,中点L1速率>6Mbit/s,差点L1速率>3Mbit/s

小区平均吞吐量:

下行>40Mbit/s、上行>15Mbit/s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mode4:

单上行TCP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

单下行TCP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60Mbit/s

mode7:

单上行TCP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15Mbit/s

单下行TCPL1单用户峰值吞吐量大于30Mbit/s

单用户Ping包时延

32byte小包:

时延小于30ms,成功率大于95%

1500byte小包:

时延小于40ms,成功率大于95%

控制面时延

接入时延<80ms,寻呼时延<50ms

覆盖指标

全网覆盖指标

覆盖区域内,暂定应满足RSRP>-110dBm且RS-SINR≥-3dB的概率>90%

网络质量指标

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

用户连接建立成功率>95%

用户连接建立时延<80ms

寻呼成功率

寻呼成功率≥95%

掉线率

掉线率≤4%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95%

切换时延

控制面切换时延<100ms

用户面切换时延<50ms

用户平均吞吐量

L1平均吞吐量:

上行≥9M;下行≥15M

SON功能指标

PCI自配置功能

系统能自动为管理的小区分配不冲突、不混淆的PCI;小区以分配的PCI正常工作;记录从复位到可以正常工作需要的时间;记录前后两次测得的干扰和吞吐量,使用PCI自分配后的干扰和吞吐量性能应接近于手工优化好的网络性能。

PCI自优化流程与控制功能

(1)PCI自优化的触发条件可以配置为手动或事件自动

(2)发生冲突或混淆后,可以上报到网管系统

(3)系统能够自动找到无冲突和混淆的新PCI值

(4)受控模式下,生成的优化PCI展现给管理员,管理员可以批准,只有管理员批准才能激活生效

(5)自由受控模式下,生成的优化PCI自动配置生效

(6)网管界面上能够看到PCI自优化的冲突/混淆发现以及最终优化解决状态

网管日志系统记录PCI自优化事件,内容至少包含:

时间、网元、小区、原PCI值、冲突的对象小区、原可用PCI列表(可选)、新可用PCI列表(可选)、新PCI值

PCI冲突检测和解决功能

(1)eNodeB能发现PCI冲突,并向网管系统发出报警消息

(2)系统上能够自动找到不冲突和混淆的PCI分配方案

(3)改变PCI时应尽量把当前在服务用户迁走并拒绝新用户接入直至小区修改PCI

(4)在受控模式进行PCI重配或需手动修改PCI时,应提示当前小区内仍存在的呼叫建立数,并提示操作人员此操作可能会带来的掉话情况

(5)经用户批准后新的PCI分配方案才能配置到eNB

(6)系统自动记录并上报PCI冲突检测及解决的时间、解决前后一小时的网络性能变化及解决过程中所造成的用户掉话统计

记录前后两次测得的干扰和吞吐量,使用PCI自优化后的干扰和吞吐量性能应得到改善并接近于手工优化好的网络性能。

PCI混淆检测和解决

(1)eNodeB能发现PCI混淆,并向网管系统发出报警消息

(2)系统上能够自动找到不冲突和混淆的PCI分配方案

(3)改变PCI时应尽量把当前在服务用户迁走并拒绝新用户接入直至小区修改PCI

(4)在受控模式进行PCI重配或需手动修改PCI时,应提示当前小区内仍存在的呼叫建立数,并提示操作人员此操作可能会带来的掉话情况

(5)经用户批准后新的PCI分配方案才能配置到eNB

(6)系统自动记录并上报PCI混淆检测及解决的时间、解决前后一小时的网络性能变化及解决过程中所造成的用户掉话统计

(7)记录前后两次测得的干扰和吞吐量,使用PCI自优化后的干扰和吞吐量性能应得到改善并接近于手工优化好的网络性能。

2.2.4无线网络设计信息

无线网络设计信息包括安装设计,各网元IP规划设计,传输IP设计,基站小区规划设计等,具体设计核查内容见2.2.5.

2.2.5无线网络设计核查

在进行工程优化之前需要对无线网络设计先进行核查,具体核查以下的内容:

1)告警检查和处理:

驻波比告警、功率告警、GPS告警以及其他影响业务的告警;

2)基站天馈工程检查:

天线型号、天线厂家、天线高度、天线方位角、电子下倾角、机械下倾角、馈线长度、与其他制式天线隔离度、天线是否接错、GPS天线有无遮挡;

3)无线参数检查:

智能天线权值、载频配置、时隙配置、PCI配置、邻区关系等。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参数:

类别

参数名称

SI参数

OMC网关IP地址

NodeB的IP地址

传输类

网元标识

本地IP地址

本地MAC地址

MME的IP地址

SGW的IP地址

邻基站的IP地址

对端IP地址1

本地小区

小区本地ID

小区物理ID

跟踪区

小区中心频点

移动国家码和网络码

邻小区

邻基站全球ID

邻小区本地ID

邻小区物理ID

邻小区频点

邻EUTRAN小区

邻基站全球ID

邻小区本地ID

邻小区物理ID

邻小区中心频点

邻小区所属跟踪区

移动国家码和网络码

网元布配

数量、型号、Ir光口号、插槽号

小区标识、工作频段、射频单元、工作带宽

智能天线权值

需对照基站所使用的天线类型,选择合适权值,针对TD-LTE系统中涉及天线赋型的工作模式

工程参数

基站详细地址、经纬度、馈线(GPS)类型、馈线(GPS)长度等

3工程优化内容

3.1概述

工程优化主要以基站站点核查,单站验证,簇优化以及全网优化为主。

3.2站点核查要求

3.2.1宏站核查

宏站核查主要考虑基站硬件设备核查,具体核查包括BBU安装核查,RRU安装核查,线缆安装核查,防雷箱/电源箱安装核查。

其中天面检查将做为核查的中点,具体核查以下内容:

✓BBU安装核查

主要根据设计信息核查BBU的安装方式(如落地式,挂墙式等),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对于设备位置需调整的,应有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变更的相关手续,并且硬件的安装应该满足其他关于设备的安全安装要求。

✓RRU安装核查

对于现网存在的LTERRU与WCDMA及GSM等多系统RRU及天面合路器等共同安装的情况,应该对各隔离指标进行要求以不影响各系统天线性能,核查土建工程要求确保设备安装稳固性及安全性;如采用外部合路器进行多系统射频信号的合路共宽频天线发射时,应核查其防水密封措施,对LTE系统进行工程实施时不能影响其他相关系统的安装质量及网络指标。

✓线缆安装核查

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缆的走线路由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各种电缆分开布放,电缆的走向清晰、顺直,相互间不要交叉,捆扎牢固,松紧适度。

在墙面、地板下布线时应安装线槽。

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

线扣规格合适。

应该对BBU与RRU连接光缆、电源线、接地线、传输线、馈线及GPS线均进行核查。

✓防雷箱/电源箱(盒)安装核查

防雷箱及电源箱的安装应该符合安全安装要求,如直流室内防雷箱(盒)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馈线窗,同时不能在馈线窗正下方,尽量缩短接地线至室外接地排的连接长度。

室外电源线接入直流防雷箱(盒)时,应去除部分绝缘护套,使室外电源线的金属屏蔽层与防雷箱(盒)紧密连接,保证可靠的接地效果;室外防雷箱(盒)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RRU,且方便安装及维护操作;室外防雷箱(盒)应做防雷接地,并与室外防雷接地系统良好相连,直流电源线应经过室外防雷箱(盒)后接至RRU等。

✓天线安装核查

天线的核查分为两部分,基站天线的安装核查和GPS天线(TD-LTE网络特有)的安装核查。

1)基站天线的安装核查

(1)天线实际挂高与网络规划一致,天线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天线应在避雷针的45°角保护X围以内。

(3)定向天线方位角误差不大于±5°,俯仰角误差不大于±1°,且同一扇区的单极化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应保持一致。

(4)定向天线下倾角误差不大于±1°,且同一扇区的单极化天线的下倾角和方位角应

保持一致。

(5)对于指针式电调天线,用扳手直接调节,对于有数码控制的电调天线,则在机房通过按键输入控制,注意连接天线的控制线容易折断,如果控制线断开,则需要到天线端用扳手直接调节;实际天线电调下倾角与网络规划一致,如果不是电调天线此项不要求。

(6)不同扇区的两根双极化天线之间的间距应该在300毫米以上。

(7)基站天线与其它类型基站天线的水平和垂直隔离度符合网络设计要求。

(8)全向天线应保持垂直,误差应小于±2°。

(9)全向天线离塔体距离应不小于1.5米,定向天线离塔体距离应不小于1米。

(10)全向天线护套顶端应与支架齐平或略高出支架顶部。

(11)全向天线与避雷针不在同一抱杆上安装时,全向天线与避雷针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2.5米。

(12)全向天线收发水平间距应不小于3.5米。

(13)全向天线在屋顶上安装时尽量避免产生盲区。

2)GPS天线安装验收

(1)安装方式

⏹GPS天线应通过螺纹紧固安装在配套支杆(GPS天线厂家提供)上;支杆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走线架或者附墙安装,如无安装条件则须另立小抱杆供支杆紧固。

(2)垂直度要求

⏹GPS天线必须垂直安装,垂直度各向偏差不得超过1°。

(3)阻挡要求

⏹GPS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上方90度X围内(至少南向45°)应无建筑物遮挡。

图6-4GPS安装要求

⏹GPS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1.5米。

⏹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米以上的间距。

⏹铁塔基站建议将GPS接收天线安装在机房建筑物屋顶上。

(4)防雷接地要求

⏹GPS天线安装在避雷针45°保护角内。

⏹GPS天线的安装支架及抱杆须良好接地。

3.2.2室分核查

室分核查与宏站类似,具体参考3.2.1

3.3单站优化

3.3.1宏站单站优化

单小区性能测试项目如下:

测试项目

测试内容

测试说明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

单用户多点吞吐量

测试单用户多点吞吐量

小区平均吞吐量

测试小区平均吞吐量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测试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单用户Ping包时延

单用户Ping包时延

测试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Ping包时延

单用户Ping包成功率

测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Ping包成功率

控制面时延

接入时延

测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控制面接入时延

寻呼时延

测试用户在好/中/差点的控制面寻呼时延

3.3.2室分单站优化

室分单站优化测试项目与宏站单站测试项目相同,具体参考3.3.1

3.4分簇优化

在单站优化之后,我们按照基站簇(Cluster)来对LTE网络进行优化,基站簇优化是指对某个X围内的数个独立基站进行具体条目的优化(每个簇一般包含15~30个基站)。

基站簇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形地貌、区域环境特征、相同的TAC区域等信息。

每个基站簇所包含的基站数目不宜过多,并且各个基站簇之间的覆盖区域应该有相应的重叠区域,从而防止在簇的边缘位置形成孤岛站点。

3.4.1RF优化

簇优化的主要内容如下:

优化内容

说明

覆盖优化

1、实现对覆盖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连续覆盖;

2、实现对弱覆盖区域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覆盖质量;

3、实现对主控小区的优化,保证各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主控小区;

4、实现越区覆盖问题的优化

干扰优化

1、对网内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RSRP数值很好而SINR数值很差;

2、对网外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扫频测试得出的测试区域底噪数值很高

切换优化

主要包括邻区关系配置以及切换相关参数的优化,解决相应的切换失败和切换异常事件,提高切换成功率

掉线率与接通率优化

专项排查,解决掉线和接通方面的问题,进而提高掉线率和接通率

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解决存在的告警故障和硬件问题

3.4.2结果输出

基站簇优化结束后,优化建议需要提供,优化建议实施之后,验证测试和对比分析需要执行。

优化前后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路线需要保持一致,以便验证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

基站簇优化工作结束后,优化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输出结果。

除了优化报告之外,基站簇优化还有以下输出结果:

阶段

工作项和目标

工作子项

工作内容

输出成果

簇优化阶段

分簇进行无线网络优化,在覆盖、干扰、切换、KPI指标、投诉处理和排障方面对簇中基站分析和优化。

簇划分

按基站簇划分原则确定基站簇X围。

基站簇MAPINFO图层

提取基站数据库

提取簇中基站和周边基站的数据库

基站数据库表(EXCEL)

覆盖优化

覆盖类问题的优化

簇优化总结报告参数调整记录表(汇总)基站数据库表(更新)路测数据(备份)

干扰优化

干扰类问题的优化

PCI优化

PCI优化

切换问题优化

切换问题的优化

性能监控

KPI指标性能分析、提升

性能指标优化前后对比

投诉处理

对基站簇中的投诉跟进、处理

投诉处理汇总表

告警处理、排障

现场排障

硬件排障汇总表

3.5分区优化

完成分簇优化之后可进行分区优化,分区优化可考虑根据实际无线环境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

如果对于城市较小,建设面积小的区域可以考虑在完成簇优化后直接进行全网优化,如XX等中小城市。

而对于覆盖面积较大,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则需要在完成簇优化后考虑分区优化,如,在每个区划分簇,完成簇优化后安区进行优化,最后在全网优化。

在分区优化时,同样需要考虑覆盖优化,干扰优化,切换优化,掉线率与接通率优化,告警和硬件鼓掌排查等步骤,具体见分簇优化内容。

3.6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

当现网存在不同LTE厂家时,为LTE网络的优化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具体优化时可执行以下步骤:

1)确定不同厂家基站配置,如帧配比,PCI,频点等;

2)如帧配比不同,需要调整相同,以避免上行帧干扰;

3)PCI核查及优化,分析不同厂家邻区的PCI配置,尽量避免mod3或mod6相同;

4)切换优化,确定切换相关参数设置,如offset,timetotrigger等,进行切换优化;

5)KPI优化,通过路测调整掉线率、接通率等KPI指标;

3.7全网优化

全网优化重点关注覆盖优化和KPI优化。

3.7.1网络评估

3.7.1.1覆盖优化

覆盖优化是网络优化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优化内容,网络覆盖的情况及覆盖优化的结果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素。

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对覆盖要求的指标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GSM系统通常要求BCCHRx_Lev>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WCDMA系统通常要求RSC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另外导频污染指标也是考虑的因素

✓LTE系统通常要求RSR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3.7.1.2KPI优化

网络质量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最终结果体现在网络各项KPI指标的提高,优化的主要手段是根据路测数据来分析和调整无线资源参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LTE网络性能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7.2网络优化调整

3.7.2.1覆盖优化调整

3.7.3.1.1导致覆盖不合理的因素

a)小区布局不合理

由于站址选择的限制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出现小区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弱覆盖,而部分区域出现多个小区强信号覆盖。

b)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

如果一个基站选址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的视距X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X围内传播。

站址过高导致越区覆盖不容易控制,产生导频污染。

c)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

在一个多基站的网络中,天线的方位角应该根据全网的基站布局、覆盖需求、话务量分布等来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各扇区天线之间的方位角设计应是互为补充。

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形成过多的小区覆盖;或者其他区域覆盖较弱,没有主孔小区。

这些都可能造成导频污染,需要根据实际传播的情况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

d)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天线的倾角设计是根据天线挂高相对周围地物的相对高度、覆盖X围要求、天线型号等来确定的。

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这样就会造成导频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掉话。

e)功率设置不合理

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X围小,而设置的功率过大,小区覆盖X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X围时,也可能导致导频污染问题。

f)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

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难以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状况

3.7.3.1.2工参优化

覆盖优化中最常使用的手段是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倾角,但是如果靠调整方位角和倾角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考虑调整抱杆的位置、迁站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另外在基站比较稀少的地区,如果实在无法解决覆盖问题,可以考虑加站。

在基站密度过大,信号干扰严重或者基站的主要覆盖方向有严重遮挡的,可以考虑搬站。

工程参数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天线位置、方位角、下倾角。

对于下倾角的调整需要特别注意,一方面要保证基站的覆盖能力—下倾角不能过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信号不会越区覆盖造成对远处基站干扰—下倾角不能过小,如果无法达到连续覆盖,建议增加基站。

不同的环境、站高及站间距决定了适合的下倾角。

●天线类型:

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美化天线等需要根据现场的覆盖需求进行选择。

●天线波束宽度:

波束宽带影响到站间的重叠覆盖情况及相互的干扰程度。

如果在用的天线波束指标无法满足覆盖场景的需求,需要更换天线。

●加站迁站。

3.7.3.1.3公共信道参数优化

公共信道参数的设置直接决定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X围。

这一点在WCDMA的系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共享系统的功率,所以公共信道的功率设置会直接影响覆盖的距离,并同时影响业务信道的容量。

LTE系统中的下行RS功率对覆盖较大,系统可通过参数设置来增强RS的下行发射功率来实现覆盖距离的增强。

但是覆盖增强区域的PDSCH无法获得更高的功率,所以服务质量很难保障。

3.7.2.2KPI优化调整

3.7.2.2.1重点关注KPI及PI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描述

接入类

RRC连接平均数

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平均数量。

RRC连接最大数

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最大数量。

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

统计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统计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

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

统计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

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

RRC连接重建成功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成功的次数

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

RRC建立成功率

RRC建立成功率

平均E-RAB数

统计小区内同时存在的E-RAB平均个数。

E-RAB建立请求个数

统计请求建立的E-RAB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

E-RAB建立成功个数

统计E-RAB建立成功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

E-RAB建立失败个数

统计E-RAB建立失败个数,并该按失败原因分类统计。

E-RAB建立成功率

E-RAB建立成功率

S1建立请求次数

S1建立请求总次数

S1建立成功次数

S1建立成功总次数

S1建立成功

统计S1接口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