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429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7-2018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一,选修一、四;考试时间:

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易中天教授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B.在地方确立郡县制

C.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D.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左转》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欲隹与长鱼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

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

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7.中国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宋朝D.元朝

8.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

9.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结果出现王国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

“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祸。

”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B.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

C.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D.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

11.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道”B.汉代的州部C.唐代的“道”D.元朝宣政院

12.《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13.下列表述中,时间与具体历史实事相符合的是

A.秦朝丞相可以要求御史大夫向其汇报工作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是由于家世门第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

C.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唐玄宗的腐败无能

D.明太祖要求阁臣对奏章进行“票拟”,最后由他进行“批红”

14.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

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按照古代宗法制的基本原则,诸候爵位的继承人是()

A.天子B.士C.嫡长子D.卿大夫

16.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

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1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明朝的内阁C.唐朝的中书省D.宋朝的枢密使

18.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B.三公九卿制C.皇位世袭制D.权力高度集中

19.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与此相符的措施是

A.建立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三司使D.设立军机处

20.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四个儿子,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那么继承王位的应该是

A.甲B.乙C.丙D.丁

21.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生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这些专属称谓意在

A.以中央集权取代地方分权B.突出皇权的神秘色彩

C.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2.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

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3.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24.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思想的统一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

C.巩固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

2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

③文化专制,以确保思想的一统④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年3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必答题)

26.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26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材料三: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6分)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8分)

 

(3)材料三、四,明太祖是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

(2分)明清又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请各举一例说明。

(6分)

 

(4)综上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

(4分)

 

三、选答题

★选修一27.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

……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6分)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6分)

 

★★选修四28.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4分)

(1)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4分)

 

(2)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6分)

 

(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8分)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6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5CDBBD6—10DDDAD11—15ACBCC

16—20ADDBB21—25DCCC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

(1)秦汉: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唐:

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的发展,确立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3分,仅有史论给2分)

(2)概括:

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陈寅恪认为赵宋王朝是中国文明的鼎盛时期。

(4分)

论证:

钱穆的观点:

主要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比如未真正实现政治大一统,长期受周边少数民族的欺辱;政治体制上只是对前代进行了一些改进,未出现创新性的发展;一味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国力空虚,积贫积弱等

陈寅恪的观点:

政治上,通过推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举措基本解决了历代以来存在的地方权重而导致封建割据的问题;经济上,宋代是历代以来商品最为发达的时代;教育上,科举制在宋代进一步得到完善,出现三级考试制度和糊名法等;文化上,宋代诗词文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词,是宋代的文化象征之一;科技上,四大发明最终成型于宋代等(可在两者中任选一人的观点进行论证,总计4分,只进行理论性阐述而无史实依托的,不得超过3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2分)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3分,有史无论给2分)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分,有史无论给2分)

(4)要求:

能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这一趋势角度进行论述并表述合理充分的给4分,如果仅从具体制度角度进行论述的最多不超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时期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等;唐:

朝时期发展和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发展了科举制等。

(2)对照材料一信息“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二信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

如同意钱穆的观点,可从

从宋王朝积贫积弱的角度来论证;如同意陈寅恪的观点,可从宋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角度来论证。

(3)注意材料三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大意是说自从秦始皇设置丞相这个职位的时候,很短时间内就灭亡了,汉,唐,宋之时,虽然有贤明的宰相,但是之间任宰相的多是小人,专权弄政。

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导致国家动荡甚至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确立内阁制,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综上材料,从皇权专制不断的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的角度,谈谈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7.

【答案】

(1)变化:

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

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2)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3)商鞅变法: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

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明治维新:

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

(4)认识:

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自私自利等方面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再从废井田开阡陌、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等方面回答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本题据材料二“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角度回答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统治、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日本的近代化等方面回答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接受先进文化的积极意义、结合本国实际、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回答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28.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4分)

(2)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6分)

(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8分)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6分)

【答案】

(1)孔子:

仁。

柏拉图:

哲学王(哲学家王)。

(2)特点:

战争;谈判;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

(3)征服爱尔兰、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英荷战争。

(4)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解析】

(1)依据孔子和柏拉图思想要求回答。

(2)依据康熙统一祖国特点从战争、谈判等回答。

(3)依据克伦威尔统一英国措施回答。

(4)依据所学从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