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360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docx

统计学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必答题

1.欲研究广东省6岁儿童的身高情况,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200名6岁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为例说明同质、变异、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

答:

同质体现在同为广东省、同为6岁儿童,变异体现在200名儿童的身高不同。

总体是指所有广东省6岁儿童,样本为200名6岁儿童。

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

答:

①统计报表。

②经常性工作记录。

③专题调查或实验。

3.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

答: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4.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

答:

(1).计量或测量或数值资料,如身高、体重等。

(2).计数或分类资料,如性别、血型等。

(3).等级资料,如尿蛋白含量-、+、++、+++、…。

5.统计学上的变异、变量、变量值是指什么?

答:

变异:

每个观察个体之间的测量指标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

表示个体某种变异特征的量为变量。

变量值:

对变量的测得值为变量值。

6.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

答:

(1)找出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2)确定组距和列出分组计划:

第一组应包括最小值;最末组应包括最大值,并闭口。

(3)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得到各组频数。

7.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常用描述平均水平的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算术均数适合:

对称资料,最好是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适合:

经对数转换后近似对称分布的原始变量,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指标。

中位数适合:

数据非对称分布、分布不清楚或开口资料的情形。

8.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极差适合:

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四分位数差距适合:

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方差与标准差适合:

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能充分利用全部个体的信息。

变异系数适用:

当比较两资料的变异程度大小时,如果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

9.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答:

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

用表、图和数字的形式概括原始资料的主要信息。

表:

详细、精确。

图:

直观。

指标:

综合性好。

10.简述变异系数的适用条件。

答:

变异系数适用于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

11.怎样正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

答:

(1).根据分布类型选择指标。

(2).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均数与标准差,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几何均数,一般偏态分布资料

选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12.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

(4)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13.参考值范围是指什么?

答:

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即大多数正常人某指标值的范围。

“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14.简述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步骤与要点。

答:

设计:

①样本:

“正常人”,大样本n≥100。

②单侧或双侧。

③指标分布类型。

计算:

①若直方图看来像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法。

②若直方图看来不像正态分布,用百分位数法。

15.简述正态分布的用途。

答:

(1)估计频数分布。

(2)制定参考值范围。

(3)质量控制。

(4)统计检验的理论基础。

16.简述可信区间在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作用。

答:

可信区间不仅能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能提示差别有无实际意义。

可信区间只能在预先规定的概率即检验水准的前提下进行计算,而假设检验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确切的概率P值。

故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假设检验问题的完整分析。

17.假设检验时,当P≤,则拒绝H0,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P值为H0成立的条件下,比检验统计量更极端的概率,即大于等于检验统计量的概率。

当P≤时,说明在H0成立的条件下,得到现有检验结果的概率小于,因为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所以拒绝H0。

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的同时,我们能够知道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大于,也就是说,有了概率保证。

18.假设检验中

与P的区别何在?

答:

以t检验为例,

与P都可用t分布尾部面积大小表示,所不同的是:

值是指在统计推断时预先设定的一个小概率值,就是说如果H0是真的,允许它错误的被拒绝的概率。

P值是由实际样本获得的,是指在H0成立的前提下,出现大于或等于现有检验统计量的概率。

19.什么叫两型错误?

作统计学假设检验为什么要加以考虑?

答:

如果H0正确,检验结果却拒绝H0,而接受H1,则犯I型错误,记为α;

如果H0错误,检验结果却不拒绝H0,未能接受H1,则犯II型错误,记为β。

一般情况下,α越大,β越小;α越小,β越大。

如果要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则需最大样本

含量。

因为假设检验的结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实验者在下假设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都要考虑到两型错误。

20.配对比较是不是就比成组比较好?

什么情况下用配对比较比较好?

答:

配对比较可以控制实验单位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性能。

但这并不是说凡是配对试验就一定比成组比较好。

实验是否应做配对比较,首先应根据业务知识判断,看配成对子的个体间是否比不配对的个体间相似程度更高。

21.t检验有几种?

各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

t检验以t分布为理论基础。

小样本时要求假定条件:

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同。

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即将一个样本均数X与一已知的总体均数作比较;

二是配对资料的t检验。

例如治疗前后的比较,或配成对子的实验动物之间的比较。

三是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的样本量可以不相同。

此外尚有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t检验。

22.什么叫假设检验?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有哪些?

答:

判断总体与样本之间、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步骤是:

①提出检验假设0H,确定单双侧与检验水准α;②计算检验统计量;③确定概率P值;④判断结果。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显着性检验有u检验、t检验、F检验、2?

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等多种,不论那种检验均以假设成立时得到的统计量的概率来判断。

23.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

答:

统计的结论为概率性的结论。

拒绝H0时,可能犯Ⅰ型错误。

不拒绝H0时,可能犯Ⅱ型错误。

24.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H0)是什么?

答:

各总体均数相等

25.方差分析中,各离均差平方和之间有何联系?

各自由度之间又有何联系?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如何分解?

答:

总的离均差平方和等于各部分离均差平方和之和.总的自由度等于各部分自由度之和.完全随机设计:

SS总=SS组内+SS组间V总=V组内+V组间

随机区组设计:

SS总=SS组内+SS处理组间+SS区组间

V总=V组内+V处理组间+V区组间

26.三组均数比较时,为什么不能直接作一般的两两均数比较的t检验?

答:

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

27.两组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能否作方差分析,为什么?

答:

可以.方差分析与t检验关系:

k=2时,F=t2,P值相等,即两检验等价。

28.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就是根据资料设计的类型及研究目的,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通过比较各部分平均变异与随机误差平均变异,即可了解该因素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29.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

答:

二者说明的问题不同。

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30.简述相对数标准化的基本思想。

答:

基本思想:

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以消除不同人口构成对两地死亡率的影响,使得到的标准化死亡率具有可比性。

计算题

1、

2.

 

3.

4.

 

5、

.某院收治了470例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患者,疗效如下表,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并写出统计报告。

组别

治疗数

有效数

复方琥珀组

320

297

安定组

100

45

脑复康组

50

22

答案:

3×2表χ2检验。

⑴描述指标:

有效率复方琥珀组%,安定组%,脑复康组%;(5分)

⑵χ2=,p=;(10分)

⑶实际推论:

三组有效率有显着差别。

(5分)

 

6、

 

7.

8、

对10例肺癌病人和12例矽肺病人用X线照片测量肺门横径右侧距R1值(cm),结果见下表:

问:

肺癌病人的R1值是否高于矽肺病人?

肺癌病人和矽肺病人的R1值比较(cm)

肺癌病人

矽肺病人

答案:

正态性检验:

NormalPr

方差齐性检验:

F'=DF=(9,11)Prob>F'=即p<,方差不齐

秩和检验结果:

GRPNScores

A10

B12

Wilcoxon2-SampleTest(NormalApproximation):

S=Z=Prob>|Z|=

Kruskal-WallisTest(Chi-SquareApproximation):

CHISQ=DF=1Prob>CHISQ=

P>,可以认为病人组的R1值高于矽肺组。

 

抢答题(单选题):

1.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

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

D.全距E.标准差

答案(C)

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变异系数(CV)B.方差C.极差(R)

D.标准差(S)E.四份位数间距

答案(E)

3.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____

A.到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到间曲线下面积是2%

C.大于的曲线下面积是%

D.到间曲线下面积是%

E.大于的曲线下面积为%

答案(C)

4.

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____。

A.80%B.99%C.95%D.5%E.%

答案(C)

5.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____。

A.95%B.99%C.50%D.1%E.100%

答案(E)

6.抽样误差是由

A.计算引起B.测量引起C.抽样引起

D.采样结果不准引起E.试剂、仪器未经校正引起

答案(C)

7..在抽样研究中,均数的标准误。

A.比标准差大B.比标准差小C.与标准差无关

D.比均数大E.与标准差相等

答案(B)

8.配对设计t检验的统计假设为

A.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差数的均数来自

的总体

C.差数的均数来自

的总体D.差数的均数来自

的总体

E.差数的均数来自

的总体

答案(B)

9.假设检验的步骤是

A建立假设、选择和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

B建立无效假设、建立备择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C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选择t检验或u检验、估计I类错误和II类错误

D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E以上都不对

答案(A)

10.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结果t=,(v)=,(v)=。

正确的结论是

A两样本均数不同

B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

C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两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E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答案(E)

11.区间

的含义是

A.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样本均数的99%可信区间

C.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答案(D)

12.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

A.减小样本标准差B.减小样本含量

C.增大样本含量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13.关于假设检验,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答案(B)

14.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

A.

B.

C.

D.

?

答案(D)

15.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

,则理论上

A.

B.作两样本t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C.作两方差齐性的F检验,必然方差齐

D.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

答案(D)

16.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P值就是

?

E.P值不是

,且总是比

小。

答案(C)

17.将90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A、B和C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____。

A.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t检验   B.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

C.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D.作两两比较的t检验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8.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的结果:

____.

A.完全等价且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t=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19.方差分析中

A.F值可能是负数

B.F值不可能是负数

C.组间离均差不会等于组内离均差

D.组间离均差不会小于组内离均差

E.组间离均差不会大于组内离均差

答案(B)

20.方差分析的目的:

A、比较均分B、比较标准差C、比较均方

D、比较离均差平方和E、比较变异系数

答案(C)

 

观众题

1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

A.身高B.体重C.年龄D.血型E.血压

答案(D)

2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

A.性别B.年龄C.血型D.职业E疗效

答案(B)

3.随机事件的概率P为

=0B.P=1C.P=D.–

答案(E)

4.用样本作推断,样本应是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答案(C)

5.若以发汞含量大于kg为异常,调查某地1000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这资料可看作

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等级资料

D.实验资料E.以上均不对

答案(B)

6.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作假设、计算统计量、查界值表和作结论

B.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假设检验

C.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

D.设立对照组、估计样本、重复试验

E.统计描述、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答案(C)

7.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____。

A.标准差B.标准误C.率D.全距E.均数

答案(E)

8.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____。

A.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B.定组距,常用等组距,一般分8~15组为宜

C.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如“2~4,4~6,…”

D.用划记法计频数

E.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大值

答案(C)

9.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___。

A均数?

标准差B极差C四分位数间距

D95%的参考值范围EP5~P95间距

答案(B)

10.比较20头河马体重和20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___

A.变异系数(CV)B.方差C.极差(R)

D.标准差(S)E.四份位数间距

答案(A)

 

挑战题

第一组(每题10分)

1.欲研究广东省6岁儿童的身高情况,在广东省随机抽取了200名6岁儿童进行调查,以此为例说明同质、变异、总体与样本这几个概念。

答:

同质体现在同为广东省、同为6岁儿童,变异体现在200名儿童的身高不同。

总体是指所有广东省6岁儿童,样本为200名6岁儿童。

2.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哪些?

答:

①统计报表。

②经常性工作记录。

③专题调查或实验。

3.简述统计工作全过程的四个步骤。

答: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4.试举例说明常见的三种资料类型。

答:

(1).计量或测量或数值资料,如身高、体重等。

(2).计数或分类资料,如性别、血型等。

(3).等级资料,如尿蛋白含量-、+、++、+++、…。

5.统计学上的变异、变量、变量值是指什么?

答:

变异:

每个观察个体之间的测量指标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

表示个体某种变异特征的量为变量。

变量值:

对变量的测得值为变量值。

6.简述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与要点。

答:

(1)找出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2)确定组距和列出分组计划:

第一组应包括最小值;最末组应包括最大值,并闭口。

(3)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得到各组频数。

7.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常用描述平均水平的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算术均数适合:

对称资料,最好是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适合:

经对数转换后近似对称分布的原始变量,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指标。

中位数适合:

数据非对称分布、分布不清楚或开口资料的情形。

8.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

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极差适合:

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四分位数差距适合:

数据分布非对称的情形。

方差与标准差适合:

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能充分利用全部个体的信息。

变异系数适用:

当比较两资料的变异程度大小时,如果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

第二组(每题20分)

1.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答:

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

用表、图和数字的形式概括原始资料的主要信息。

表:

详细、精确。

图:

直观。

指标:

综合性好。

2.简述变异系数的实用时机。

答:

变异系数适用于变量单位不同或均数差别较大时,直接比较无可比性,适用变异系数比较。

3.怎样正确描述一组计量资料?

答:

(1).根据分布类型选择指标。

(2).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均数与标准差,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选用几何均数,一般偏态分布资料

选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4.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1)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

(4)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5.参考值范围是指什么?

答:

参考值范围又称正常值范围,即大多数正常人某指标值的范围。

“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6.简述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步骤与要点。

答:

设计:

①样本:

“正常人”,大样本n≥100。

②单侧或双侧。

③指标分布类型。

计算:

①若直方图看来像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法。

②若直方图看来不像正态分布,用百分位数法。

7.简述正态分布的用途。

答:

(1)估计频数分布。

(2)制定参考值范围。

(3)质量控制。

(4)统计检验的理论基础。

8.简述可信区间在假设检验问题中的作用。

答:

可信区间不仅能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能提示差别有无实际意义。

可信区间只能在预先规定的概率即检验水准的前提下进行计算,而假设检验能够获得一个较为确切的概率P值。

故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假设检验问题的完整分析。

第三组(每题30分)

1.假设检验时,当P≤,则拒绝H0,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P值为H0成立的条件下,比检验统计量更极端的概率,即大于等于检验统计量的概率。

当P≤时,说明在H0成立的条件下,得到现有检验结果的概率小于,因为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所以拒绝H0。

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的同时,我们能够知道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不会大于,也就是说,有了概率保证。

2.假设检验中

与P的区别何在?

答:

以t检验为例,

与P都可用t分布尾部面积大小表示,所不同的是:

值是指在统计推断时预先设定的一个小概率值,就是说如果H0是真的,允许它错误的被拒绝的概率。

P值是由实际样本获得的,是指在H0成立的前提下,出现大于或等于现有检验统计量的概率。

3.什么叫两型错误?

作统计学假设检验为什么要加以考虑?

答:

如果H0正确,检验结果却拒绝H0,而接受H1,则犯I型错误,记为α;

如果H0错误,检验结果却不拒绝H0,未能接受H1,则犯II型错误,记为β。

一般情况下,α越大,β越小;α越小,β越大。

如果要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则需最大样本

含量。

因为假设检验的结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实验者在下假设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都要考虑到两型错误。

4.配对比较是不是就比成组比较好?

什么情况下用配对比较比较好?

答:

配对比较可以控制实验单位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性能。

但这并不是说凡是配对试验就一定比成组比较好。

实验是否应做配对比较,首先应根据业务知识判断,看配成对子的个体间是否比不配对的个体间相似程度更高。

5.t检验有几种?

各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