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625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docx

高三地理课时知能训练复习题45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原创题)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人口普查都显示了我国的人口分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

A.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

C.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

D.高原、山地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少

2.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人口管理的重点应是(  )

A.鼓励生育,壮大劳动力队伍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向外移民

D.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3~5题。

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 单位:

万人

3.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4.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  )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5.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环境状况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6~7题。

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10·重庆模拟)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8~10题。

8.这四种作物分别是(  )

A.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

B.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D.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

9.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

10.下列省区中既有棉花分布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A.新、川、豫、贵B.湘、鄂、皖、赣

C.冀、鲁、豫、晋D.黑、吉、辽、内蒙古

结合2003~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走势图,回答11~12题。

11.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变化特点是(  )

A.汽车产量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B.汽车产量持续增加

C.每年增加的汽车产量数持续增加

D.汽车的同比增长率仍低于我国人口增长率

12.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

①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注重提升规模效益;③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④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向西部地区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10·忻州模拟)右图为我国某区域轮廓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该地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14.近年来,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廉价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15.(原创)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其具体体现主要是(  )

A.陇海线与京广线交会于此

B.陇海线与京九线交会于此

C.京广线与长江航线交会于此

D.沪杭线与京广线交会于此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图1)和我国水稻种植业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据上图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

(2)辽中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完成下面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结构图。

(3)读我国水稻种植业图(图2),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

(4)请填写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17.读“南昆铁路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铁路线、矿区和城市名称。

铁路:

①________线;②________线。

矿区:

③________;④________。

城市:

⑤________;⑥________。

(2)简要说明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3)在南昆铁路的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________,此外沿途地壳构造活动活跃,________多发,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

(4)从南昆铁路的建设可以看出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的人口分布自古以来就是东多西少的特征。

第2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始终是我国人口管理的重点。

【答案】 1.A 2.B

3-5【解析】 第3题,依据图中的箭头和数据,可轻易计算出四大地区各自的人口流入量,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人口流动量的大小主要是看人口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值,差值越大,说明流动量越大,反之就越小;第5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 3.A 4.D 5.A

6-7【解析】 图示可以看出本区是以缓坡、陡坡为主,但农业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明显是过度开垦的结果。

第6题选A。

第7题,A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不适宜,因为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干旱、半干旱地区;B陡坡的地形,不适宜建梯田;C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可以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选D。

【答案】 6.A 7.D

8-10【解析】 从图中的分布看,作物①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集中于暖温带地区,应是小麦;作物②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是油菜;作物③的分布以黄淮地区和山东半岛为主,应是花生;作物④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热量充足的地区,应是甘蔗。

【答案】 8.C 9.A 10.B

11-12【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近些年我国的汽车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但从同比增长率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增长速度并不是持续上升的,每年增加的汽车产量数有时增加有时减少;目前我国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平还较低,规模效益还较差,因此今后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注重提升规模效益。

【答案】 11.B 12.A

13-14【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为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天津、青岛、大连都是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基础好、劳动力廉价、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是其主要优势。

【答案】 13.D 14.D

1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铁路布局等内容,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因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大动脉交会于此,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答案】 A

16【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以下几点:

(1)图中辽中南基地的位置、交通、资源、历史状况分析其形成条件,并联系实际理清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2)由水稻种植业分布位置特点并联系南方水稻生产实际分析水稻种植业特点。

(3)工农业生产均会导致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答案】 

(1)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

(2)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煤炭工业 石油开采 钢铁工业 (3)投入的劳动力多;单位面积产量大;精耕细作;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

 (4)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 资源、能源短缺;各种工业污染

17【解析】 第

(1)题,根据铁路、矿产、城市的基本分布知识回答。

(2)题,南昆铁路的建设对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巩固边防有重大意义。

第(3)题,该地区铁路建设的不利因素是地形崎岖,地质灾害多。

第(4)题,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经济、人口、科技、资源、地质地貌等条件。

【答案】 

(1)焦柳 黔桂 六盘水 平果 桂林 昆明

(2)经济意义: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3)地形崎岖 地质灾害

(4)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分布和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