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189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docx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27教案

2.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Ø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运用数轴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熟练的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Ø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小学的数的加法运算,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Ø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的计算,在运算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步骤;

Ø难点:

有理数加法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一建筑工地仓库记录星期一和星期二水泥的进货和出货数量如下,其中进货为正,出货为负(单位:

吨)

进出货情况

库存变化

星期一

+5

-2

星期二

+3

-4

合计

问一:

列出算术表示这两天水泥进货和出货的合计数量,并算出结果。

问二:

上述问题中,星期一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星期二呢?

二、师生互动:

问一:

[学生回答]水泥进货的合计为(+5)+(+3)=+8;

水泥出货的合计为(-2)+(-4)=-6;

[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水泥进货的合计:

在数轴上表示水泥出货的合计:

[教师小结]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问二:

[学生回答]星期一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增加了3吨,

用算式表示为(+5)+(-2)=+3;

星期二该建筑工地仓库的水泥库存减少了1吨,

用算式表示为(+3)+(-4)=-1;

[教师讲解]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星期一、星期二的库存变化结果:

 

[教师小结]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三、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般地,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练习

(一):

(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7);

(2)(-3)+(-10);

(3)(+6)+(—5);(4)(+3)+(-7);

(5)(-

)+(+

);(6)0+(-

);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

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结果的绝对值。

四、例题板演:

例1:

计算下列各式:

(1)(-11)+(-9);

(2)(-3.5)+(+7);

(3)(-1.08)+0;(4)(+

)+(-

);

解:

(1)原式=-(11+9)=-20;

(2)原式=+(7-3.5)=+3.5;

(3)原式=-1.08;(4)原式=0;

学生练习

(二):

计算下列各式:

(1)(-

)+(-

);

(2)(+3)+(-12);(3)(—2

)+(+3

);(4)(-1.625)+(+1

);(5)0+(-1.25);(6)(+19

)+(-11

);

学生练习(三):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的运算,并求出计算结果:

(1)(-2)+(—4);

(2)(-5)+4;

例2:

某家庭工厂一月份收支结余为-1200.50元,二月份收入为2000.70元,问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情况如何?

解:

(-1200.50)+(+2000.70)=+(2000.70-1200.50)=+800.20(元)

答:

二月底家庭工厂的收支结余为收入800.20元。

学生练习(四):

冬天的某一天,哈尔滨的气温为-38℃,北京的气温比比哈尔滨高32℃,问当天北京的气温为多少度?

五、思考题:

1、下列两个有理数相加:

①两个正数;②两个负数;③一正一负,但正数的绝对值较大;④一正一负,但正数的绝对值较小;⑤零与正数;⑥零与负数;那么,

(1)和为正数的是(填入代号,下同);

(2)和为负数的是;

(3)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的是;

(4)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绝对值与较小绝对值的差的是;

(5)和等于其中一个加数的是;

2、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请举例说明。

六、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般地,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

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结果的绝对值。

七、作业:

必做题:

书本P30A组1、2、3、4;选做题:

书本P31A组5和B组6;

2.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Ø知识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的运算;

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Ø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Ø情感目标:

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Ø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引例1:

已知一辆卡车从A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5千米,再向西行驶25千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千米,问卡车最后停在何处?

分析: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向西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向东行驶20千米记作+20千米,则(+15)+(-25)+(+20)=?

,问题成了三个有理数相加,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

所以(+15)+(-25)+(+20)=(—10)+(+20)=+10,所以卡车最后停在A站东面的10千米处。

引例2:

计算:

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

发现

要求学生再换几对不同的有理数试一试,结果如何?

教师小结:

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

二、知识点讲解:

在有理数运算中,

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在引例1中的运算中,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则(+15)+(-25)+(+20)=[(+15)+(+20)]+(-25)=(+35)+(—25)=+10,显然这样的运算要比前面更好。

所以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但能运用运算律的要运用运算律,这样会使运算简便。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14)+(-4)+(-1)+(+16)+(-5)

(2)(-2.48)+4.33+(-7.52)+(-4.33)

(3)

解:

(1)原式=[(+14)+(+16)]+[(-4)+(-1)+(-5)]

=(+30)+(-10)=+20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2)原式=[(-2.48)+(-7.52)]+[4.33+(-4.33)]

=(—10)+0=-10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

(3)原式=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学生练习

(一):

计算:

(1)(-3.5)+[3+(-1.5)]

(2)(-18.65)+(-7.25)+(+18.15)+(+7.25)

(3)

(4)

例2:

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米,再向西行驶25米,然后又向东行驶20米,再向西行驶35米,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

一共行驶了多少米?

解:

规定向东为“正”,则(+15)+(-25)+(+20)+(—35)

=[(+15)+(+20)]+[(-25)+(-35)]

=(+35)+(-60)=-25(米)

一共行驶的路程为|+15|+|-25|+|+20|+|-35|=95(米)

答:

玩具赛车最后停在A地向西25米处,一共行驶了95米。

学生练习

(二):

小明记录了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温度如下表:

星期

温度

-2℃

-1℃

+2℃

+6℃

+4℃

+1℃

-3℃

这个星期的平均最低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四、思考题:

数扩展到有理数后,下面这些结论还成立吗?

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结论不正确,请举例说明):

(1)若两个数的和是0,则这两个数都是0;

(2)任何两数相加,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

五、小结:

(1)一般地,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一般是依次相加,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应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

(2)灵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

一般地,多个有理数相加,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六、作业:

必做题:

书本P34A组1、2、3和B组4;选做题:

书本P34C组5;

2.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Ø知识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Ø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Ø情感目标:

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Ø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

列出算式.

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

9-(-7)=16.

提出问题:

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

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9-(-7)=16.  9 +(?

)=16. 

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 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

    减法变加法

变相反数

2.归纳:

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应用1:

计算:

(1)5-(-5)

(2)0-7-5   (3)(-1.3)-(-2.1)

  (4)1-2  (5)(-6)+(-5)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

(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

(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

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应用2:

某天北京中午的气温是零上3℃,到午夜气温下降了9℃,那么北京午夜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此例说明,在有理数范围内,不存在“不够减”的减法。

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计算

(1)(-2.5)-1.5  

(2)-(-)   (3)(-1)-(-4)-3

 (4)1-2    (5)[8+(-7)]-15

2.填空:

(1)温度3℃比-8℃高___________; 

(2)温度-9℃比-1℃低_____________;

(3)海拔-20m比-30m高________;(4)从海拔22m到-10m,下降了______.

3.已知一个数与3的和是-10,求这个数.

4.求出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1)3与-2.2 

(2)4与2  (3)-4与-4.5(4)-3与2 

你能发现所得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

五、交流反思,形成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1.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减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减法的不同点吗?

(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

(+3)-(-2);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2.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应部分。

 2.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Ø知识目标: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Ø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Ø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Ø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探索、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2)+(-3)-(-4)+(-5)-(-6)…(-49)-(-50)

在学生讨论交流下,提出问题

(1)如何解该题?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

1.提出问题:

-(+)+(-)-(-)如何统一成加号?

学生回答:

+(-)+(-)+(+)

2.省略加号如何表示?

由教师讲解:

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

形如:

--+

3.如何读呢?

总结读法:

按和式读做“正、负、负与正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做“减减加”

  4.你认为如何计算:

-(+)+(-)-(-)

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

(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

(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应用1:

把写下式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3)+(-8)-(-6)+(-7)

由学生完成,并用两种方法读出.

应用2:

计算:

(1)(+16)+(-29)-(-7)-(+11)+(+9);

(2)(-3.1)-(-4.5)+(+4.4)-(+10.3)+(-4.5);

(3)(+)-(+5)+(-)-(+)+(+4);

(4)(-2

)-(-4.7)-(+0.5)+(-3.2).

法一:

按正常顺序来解(从左到右)法二:

运用简便方法来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问:

该如何灵活运用?

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归纳.

(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应用3:

一储蓄所在某时段内共理了8项现款储蓄业务:

取出63.7元,存入150元,取出200元,存入120元,

存入300元,取出112元,取出300元,存入100.2元.

问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由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来完成。

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把下列各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1)(-7)+(-8)-(-9);

(2)(-32)-(+17)-(-65)-(-24)

2.计算:

(1)7.8+(-1.2)-(-0.2);

(2)-5.3-(-6.1)-(-3.4)+7;

(3)-+--;   (4)-5.75-[(-3)+(-5)]-3.125;

3.一电脑公司仓库8月1日库存某种型号的电脑20台,8月2日到6日该种型号的

电脑进出记录如下表,问到8月6日止,库存该种电脑多少台?

                          记运进为正,单位:

日期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进出数量

30

-21

-16

0

-9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路线,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

千米)为:

+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五.交流反思,形成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

(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

(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

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方法

(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应部分。

2.3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Ø知识与能力:

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

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

Ø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相同数的加法体验乘法运算法则,会类比出若干个相同负数的加法运算(即负数的乘法运算)。

通过对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

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适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

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

Ø重点:

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以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Ø难点: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去。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接触到的乘法、初中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本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人类因为没有保护好环境,连续几年全球气温都在不断的上升,今年也不例外。

自七月份宁波市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

由于高温,据市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显示:

我市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高温天气以每天3.5cm的速度下降,问连续四天高温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多少?

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

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

由上面的问题可知,该水库的水位到第四天下降了3.5×4=14cm。

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5)×4=-14。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写成像(-3.5)×4=-14这样的算式。

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

(-3)×4=;(-3)×3=;(-3)×2=;(-3)×1=.

结合课本,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

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

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

(-3)×(-1)=;(-3)×(-2)=;(-3)×(-3)=;(-3)×(-4)=.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

如:

0×(-3)=0,×0=0,0×(-3)=0。

思考:

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

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例如:

(-5)×(-3)………………………………同号两数相乘

(-5)×(-3)=+()……………………………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3)=15。

(-6)×4………………………………………异号两数相乘

(-6)×4=-()……………………………………得负

6×4=24…………………………………………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6)×4=-24。

(三)指导应用,深化理解

例1计算

(1)×1;

(2)(-2.5)×4;(3)(-5)×0×;(4)(-)×(-3);

(5)(-6)×(-)×(-4)(6)(-)×1;(7)(-7)×(-1)。

按课本讲解、板书。

(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

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

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与这两数有何关系?

-与-3呢?

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

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例如,是的倒数,也是的倒数,-与-3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问题2: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积为零。

问题3:

做完第(6)、(7)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

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

让学生自己总结:

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补充例题:

1.计算:

(-3)××(-1)×(-)

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

2.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

(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随堂练习:

1.课本例1下的课内练习第1、2、3题。

(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

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2.填空;

(1)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大于0;小于0;不大于0;不小于0)。

(2)一个数与的积是它本身;一个数与的积是它的相反数。

(3)三个有理数的积为0,那么,这三个数中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