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46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docx

地系梁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2.1工程概述1

四、施工准备1

4.1主要机械配备1

4.2现场管理人员配备及组织机构框图2

4.3材料配备情况3

4.4便道3

4.5技术交底3

4.6测量放样4

五、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4

5.1施工工艺4

5.2施工方案5

七、试验段成果整理8

八、质量标准与控制8

8.1质量标准8

8.2质量控制8

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11

十、质量保证体系14

十一、附件15

附一: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15

附二: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图16

附三: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图17

地系梁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JTJ076-95);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

6、《孝仙洪高速公路首件工程合格制实施细则》;

7、现场踏勘所得资料。

二、工程概况

项目起点位于河口镇河口村(红安与大悟的行政分界线上),与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麻城至红安段终点相接,向西跨省道黄土线(S108),设河口互通;继续向西跨省道宋长线(S304),设夏店互通;在二畈村设夏店服务区,随后在二畈咀下穿石武铁路;跨省道大天线(S243),设芳畈互通;向西跨环水河至终点芳畈镇竹林村,在G4高速交叉处设大悟南枢纽互通,并与麻竹高速大随段起点相接。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境段起点桩号为K44+000,终点桩号K82+771.769,全线长38.771Km,本合同段共有大中桥22座,其中主线桥梁19座(含主线上跨分离式1座),支线上跨分离式3座,桥长4584.5米,天桥47处。

三、管理目标

3.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力保安全“零事故”。

3.2质量目标

(1)以质量求生存、创精品树形象、以信誉求发展、靠管理创效益;

(2)分项工程合格率100%,项目工程交工验收评定为合格、竣工验收评定为优良;

3.3环保目标

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满足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

3.4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四、施工部署

4.1计划人员配置

质量保证小组框图

项目部设置两个分部,分部组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聘懂业务、懂技术、会管理的各类业务技术人员,选择本公司精干有实力的小构专业队伍,组织先进的机械配套设备进入工地开展工作。

及时请监理工程师对人员、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

 

分部人员主要管理人员

序号

姓名

职务

技术

职称

工作职责

所属

分部

1

倪志军

分部项目经理

高级

全面管理

 

 

2

程强

分部总工

中级

技术负责人

3

梁韦

现场经理

中级

现场总指挥

4

覃鹏智

试验工程师

中级

质量负责人

5

刘海

技术部长

中级

技术管理

6

周德益

质量部长

中级

质量管理

7

黄宏林

测量队长

初级

现场测量

8

李仁军

安全主管

初级

现场安全

9

王小军

工区长

初级

现场施工

10

颜晓明

分部项目经理

中级

全面管理

 

 

11

余珏

分部总工

中级

技术负责人

12

杨汉成

现场经理

中级

现场总指挥

13

谈腾飞

试验工程师

中级

质量负责人

14

冯浩

技术部长

中级

技术管理

15

鄢大威

质量部长

中级

质量管理

16

常正豫

测量队长

初级

现场测量

17

彭其武

安全主管

初级

现场安全

18

现场技术员1名,测量员1名,质检员1名,安全员1名,钢筋工3名,砼工2名,模板工3名,电焊工2名,械操作手3名

4.2计划机械配置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挖掘机

CAT320

1

2

砼罐车

10m³

2

3

砼拌合设备

120型

1

4

吊车

25T

1

5

发电机

50KW

1

6

电焊机

ZX7-500D

2

7

下料斗

1m³

1

8

砂轮切割机

2

4.3材料配备情况

地系梁钢材按设计图纸要求,有φ22、φ12、φ10三种型号钢筋,采用C30混凝土。

砼由3#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搅拌所采用的砂、石料均检测合格。

原材料进场后,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钢材检测、3#拌和站砂石料原材检测。

各项原材料经试验检测均合格,砼配合比验证试验通过,具备开工条件。

项目部使用专门的钢筋加工场加工制作地系梁钢筋,采用机车运至现场安装。

4.4便道

施工前整理施工便道,满足现场材料运输条件,保障现场水电供应。

4.5技术交底

在地系梁施工前,我项目部对施工队伍进行了地系梁施工技术、安全技术、特种工安全技术交底等,并组织施工队、现场技术员学习,为施工奠定理论技术基础。

4.6测量放样

在地系梁施工前,安排测量放线人员对桩基进行了桩位放样,且进行了高程测量及地系梁定位测量,同时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复。

4.7计划工期部署

开工日期:

2015年11月22日开工;

完工日期:

2016年5月31日竣工,历时1年多。

五、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

5.1施工工艺

 

地系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5.2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工作

桩基施工时已经将声测管埋设至地面以上,系梁开挖前必须完成桩基检测工作,检测合格后开挖系梁基坑。

经检测地系梁的桩基为合格类桩,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地系梁基坑放样

基坑开挖前放出平面位置及标高,确定开挖范围和坡度,基坑开挖边坡视地质情况及坑顶周围有无动静载而定,坑底开挖尺寸应比设计宽出100cm以上,以便于模板的支拆工作。

(3)基坑开挖

地系梁在基坑开挖时,应在基坑线以外5m处设置了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

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避免了积水浸泡基坑。

若基坑地质为淤泥,采用机械直接开挖到位并平整。

(4)桩头凿除

本首件地系梁采用人工配合风镐凿除桩头,凿除前有施工员将标高引到桩顶钢筋上,并向下测量确定桩头破除标高,然后再使用风镐将钢筋外侧混凝土剥除,使钢筋与混凝土分离后横向裂开桩顶混凝土,使用吊车将桩头整体吊出。

基坑开挖桩头凿除

(5)垫层施工

基坑垫层施工完毕后,将地系梁的纵、横向中心线测设于基坑垫层上和基坑顶部比较稳定的位置,然后根据施工图给定的地系梁的平面几何尺寸标出地系梁的边线及检查线,模板架立后用水准仪测出系梁的高程并在模板上标记。

地系梁首件施工时,基坑开挖至比设计基底标高低5cm后,先清除积水、杂物和松散土质,做到基底清洁、平整,然后浇筑5cm厚M10砂浆垫层。

垫层具有一定强度后,用全站仪放出地系梁轮廓线并做好标记。

(7)钢筋绑扎

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

本标段地系梁筋采取集中加工、现场绑扎的方式。

地系梁钢筋安装完成后将墩柱的受力筋与桩的受力筋一一对应焊接,焊接满足规范要求。

垫层施工钢筋绑扎

(8)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分段安装,在现场由人工拉线拼装,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模板板面之间平整接缝严密,接缝处涂抹防水胶,以免漏浆。

相邻两块模板对接处,采用螺帽将螺栓孔固定;在模板外围设拉杆支撑固定,采用定型钢模、钢管和方木支撑加固,基坑四周坑壁用木板垫紧撑实,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和尺寸准确。

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9)混凝土浇筑

本标段地系梁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输,使用汽车吊配合料斗进行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下落高差均小于2.0米,混凝土浇筑层厚控制在50cm以下,在下层混凝土初凝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进行压光。

本项目桥梁下构施工可能跨入冬季,冬季施工时,拌制混凝土前,对拌和机用热水预热。

混凝土的投料机的投料顺序应严格控制为骨料、水、拌合、水泥,同时拌合的时间延长50%。

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施工时勤测混凝土的温度,对于寒冷天气,可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对于混凝土的运输,选用容器有保温设施的混凝土运输车,并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混凝土装车前,确定没有积水和杂物后,才装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楚模板、钢筋上的冰雪。

对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旧混凝土面进行预热,使其温度不低于5℃,同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直至新浇混凝土达到规定的抗冻强度。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立即覆盖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

对于新浇混凝土,在混凝土强度小于3.5Mpa时,必须采取保暖措施;当混凝土拆除模板后,其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15℃时也必须采用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

(10)拆模

地系梁模板拆除采用吊车配合,拆除时保护好棱角等易损部位。

模板拆除后,立即将模板清理干净、打磨、上油并分层堆码整齐,层间用方木支垫,避免损伤模板板面。

在施工中发生变形的钢模板,调校符合要求后方投入使用。

(11)养护

夏季砼养生可在砼面上覆盖渗水土工布并不间断的洒水养生,保持湿润状态,冬季砼养生现在砼面上覆盖带膜土工布,后盖上草帘或棉布保温保湿,当施工温度低于5度,严禁在砼面上洒水,养生期达到7d。

(12)回填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0-20cm,用冲击夯夯实。

回填面高出地面30cm。

拆模回填

六、质量标准与控制

6.1质量标准

地系梁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及检查结果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检查结果

1

混凝土强度(MPa)

不小于设计强度1.15倍

试件

符合要求

2

平面尺寸(mm)

±30

尺量:

长、宽各检查3处

符合要求

3

基础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

测量5~8点

均控制在2cm以内

4

轴线偏位(mm)

15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检查2点

符合要求

(见质保资料)

模板、支架制作质量标准

6.2质量通病及防治

6.2.1结构物裂缝裂纹

1、形成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没有及时养护

(3)混凝土配合比没控制好,搅合不均匀

(4)浇筑时振捣不密实

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2)加强早期养护

(3)对水泥的技术性质加大抽检频率

(4)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6.2.2结构物表面出现冷缝

1、形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