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575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及建议

本单元由3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即练习二十五)。

1.成长小档案。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教材呈现的四幅图基本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图形与运动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统计知识中的平均数内容。

因这些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教材在回顾与整理时将这些内容做了重点提示,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2.数学活动。

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4个数学活动,基本涵盖了本册教材所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知识间的练习,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3.综合练习。

在对全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练习二十五编排了21道习题,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进而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抓好基本训练,强化基本技能,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教案A、B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数与代数内容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梳理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

0.45。

教师:

在学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看到这个小数,你都可以想到什么呢?

预设:

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四五;

0.45表示

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百分之一;

如果0.45保留一位小数,那么0.45≈0.5;0.45=0.450=0.4500,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果把0.4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0.45乘10,小数就扩大到0.45的10倍,是4.5;如果把0.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0.45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0.45的

,是0.045;

如果给0.45加上单位,可以进行单位换算,如0.45平方米=45平方分米;

……

教师:

看到一个小数,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

现在咱们就一起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序地梳理一下。

预设:

教师:

通过对小数单元的学习,丰富了我们对数的认识。

小数和整数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最低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小数部分没有最低位,最高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都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四则运算。

教师:

想一想什么是加法、减法?

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预设:

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

想一想什么是乘法、除法?

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预设: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

(1)根据316+59=375这个式子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2)根据375÷3=125这个式子写出一个乘法和一个除法算式。

(3)你会根据316+59=375,375÷3=125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

(4)还能再根据375÷3=125,125×16=2000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

预设:

(1)375-316=59,375-59=316。

(2)375÷125=3,125×3=375。

(3)(316+59)÷3=375÷3=125。

(4)375÷3×16=125×16=2000。

教师:

对于四则混合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

3.运算定律。

教师:

当我们在算式中看到了有特点的数,你会怎么办?

预设:

简便计算。

教师:

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再用字母式表达。

预设: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a-b-c=a-c-b。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a÷b÷c=a÷c÷b。

出示:

教师:

这两位同学在计算时,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预设:

小明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小民运用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

这两位同学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第一题把59拆成了50+9,第二题是把16拆成了8×2。

都是用一个式子表示等量表示一个数字。

4.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白菜和萝卜一天共卖多少钱?

(2)白菜比土豆多卖多少钱?

预设:

(1)60.45+29.75=90.2(元)。

答:

白菜和萝卜一共卖90.2元。

(2)60.45-37.6=22.85(元)。

答:

白菜比土豆多卖22.85元。

教师:

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预设:

在竖式计算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出示: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5.95+4.7=5.3+□+5.95         (3.5+12.8)+7.2=□+(□+□)

预设:

5.3+5.95+4.7=5.3+4.7+5.95;(3.5+12.8)+7.2=3.5+(12.8+7.2)。

小结:

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用在小数的加法中。

教师:

谁来说一说,小数和整数在加减运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中是小数点对齐,整数加减中是末尾对齐。

二、达标练习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1、2、3、7、2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总复习二:

图形与几何(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内容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

同学们,这学期“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部分知识整理一下吗?

学生独立看书,小组合作交流整理知识点(小组分工整理)。

组1:

第二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我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组2:

第五单元学习了三角形,我会给三角形画高,还会按不同标准给三角形分类。

我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我还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1.三角形的复习: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①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②要标上垂直符号。

(3)内角、内角和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生用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计算: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操作活动:

从5根小棒(2cm、3cm、5cm、5cm、6cm)中任取3根围三角形,看能不能围成。

做好记录。

(5)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从中发现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通过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的探究,可以把多边形内角和总结出模型:

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

2.观察物体。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搭的几何体。

让学生依次从前面、上面、左面认真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摸摸考到的面:

说一说看到的面的形状;闭眼想一想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动手画出从不同方看到的图形(可以是草图)并与伙伴交流。

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及其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梳理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平移的画法:

第一,选点。

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

第二,移点。

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第三,连点成形。

二、课堂讲评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三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3题。

2.教材第112、113、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0、11、13、18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你的进步在哪里?

 

第3课时

复习内容

总复习三:

统计与概率及数学广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鸡兔同笼)。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

同学们,这学期“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广角”部分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1.学生独立看书,小组合作交流整理知识点(小组分工整理)。

2.汇报展示。

组1:

我们认识了平均数,还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组2:

我们会读复式条形统计图,还会绘制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组3:

我们会用列表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二、基础练习

1.实验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如下表:

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人数

113

87

108

93

师:

先回忆一下怎样求平均数。

学生独立完成,说思路。

汇报展示:

(113+87+108+92)÷4=400÷4=100(人)

答:

平均每个年级有100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2.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

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1)哪个班的男生人数最多?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生独立回答:

六(3)班的男生人数最多,六

(1)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2)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师:

要想知道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必须先要知道什么?

生独立列式计算:

(14+24+18+22+15+30+18+27)÷4

=168÷4=42(人)

答:

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42人。

师:

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同桌交流。

3.某动物园有长、短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