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643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草原。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草原。

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rǎngōulèxiūsèlǐmàocuìsèyùliú

()()()()()

2、近义词:

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

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

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6、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

现在让我们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二、自学体验: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

①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②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以下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渲染是指什么?

②勾勒的意思是什么?

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自主交流,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2、采取分角色读等的办法,赏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回顾课文填空。

(1)《草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描绘了()()()图,表现了草原的()、()、和()。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都是指:

(),“渲染”是指:

(),“勾勒”是指:

()。

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突出了()。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反思总结:

 

2*丝绸之路

 

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导学重难点:

1、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2、丝绸之路的价值。

导学时数:

一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进──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4、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就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间相互交流。

2、全班展示交流。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学生品读句子,感悟课文内容。

重点品读: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如生不计()()天()气()浩浩()

五彩()()()()峻岭()多彩美()美()

2、知识拓展填空。

丝绸之路是()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往西一直延伸到()。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3、我国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有:

4、课文先写(),再写()以及(),最后写()。

六、反思总结:

 

3、白杨

 

导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

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导学时数: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gēbìjièshàoqīngxīruǎnruòfēnbiànfǔmō

()()()()()()

2、比一比,再组词。

僵()晰()壁()芒()辩()旅()

疆()析()璧()茫()辨()旋()

3、近义词:

出神()严肃()清晰()分辨()软弱()满足()

4、课文主要讲了: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

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体验: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写下来。

2、学生围绕这些疑难问题,细读课文。

明确课文中要了解的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读,了解词句意思,主要把握新词或新句式、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引申含义的词句。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学生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采取分角色读等办法,赏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⑴想想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⑵写几句话夸夸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等,可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为什么会微笑?

你从微笑中明白了什么?

(2)“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由()到(),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3、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4、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反思总结:

 

4、把铁路修到拉莎去

 

导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导学重难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学时数:

一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吧,去看看我们的伟大建设者是怎样把铁路修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默读课文:

⑴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⑶建设者是怎样克服的?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以及句子。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间互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4、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3)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

2、回顾课文,填空。

(1)“青藏铁路”是指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起步,越过“世界屋脊脏高原,到达雪城圣城——(),于()年()月正式通车。

(2)修路大军在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困难:

一是();二是();三是:

()。

但建设者不惧生命危险克服了()、()、()、()、()、()这样的恶劣气候和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困难;他们以科学和创新精神,解决了世界级的难题。

六、反思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1、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2、把自己的设想有条理地写出来。

学习时数: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出示各地风土人情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的向往:

最想去哪里?

了解哪里?

二、自学体验:

1、讨论可通过哪些方式与远方的小学生联系?

联系后可开展哪些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交流的意见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活动策划的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联系的方式。

提示:

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可通过爸妈来联系;可通过媒体认识;可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2、全班交流。

四、归纳提升: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讨论提出的方案哪个最可行?

2.如果联系上了,成了好朋友,你怎么做?

六、反思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活动方案,今天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自学体验:

在信里,可以先介绍自己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建议。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信的内容包括:

⑴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⑵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⑶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⑷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及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⑴书信格式:

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⑵信封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填空:

信封的写法:

信封的左上方写(),上方写收信人的(),中间写(),姓名要写得()。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地址和()。

六、反思总结: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

(2)投影出示。

2、出示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习作:

⑴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

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习内容: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重难点:

1、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2、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学习时数: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

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二、自学体验: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⑴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⑵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说一说。

(如:

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借物喻人:

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点评。

四、归纳提升: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二、自学体验: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诗,读准字音,试着理解诗意。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采取分角色读等的办法,赏读古诗,读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默写《浪淘沙》

六、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

批改作文时,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

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

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学生读文中故事并交流读后感受)。

2、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3、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⑵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⑶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⑷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4.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学习时数: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

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二、自学体验:

1.师配乐范读。

2.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

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四、归纳提升:

1.师:

想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