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70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1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草原。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草原。

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rǎngōulèxiūsèlǐmàocuìsèyùliú

()()()()()

2、近义词:

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

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

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6、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

现在让我们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二、自学体验: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

①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②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以下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渲染是指什么?

②勾勒的意思是什么?

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自主交流,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2、采取分角色读等的办法,赏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回顾课文填空。

(1)《草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描绘了()()()图,表现了草原的()、()、和()。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都是指:

(),“渲染”是指:

(),“勾勒”是指:

()。

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突出了()。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反思总结:

 

2*丝绸之路

 

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导学重难点:

1、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2、丝绸之路的价值。

导学时数:

一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进──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4、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就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间相互交流。

2、全班展示交流。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学生品读句子,感悟课文内容。

重点品读: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如生不计()()天()气()浩浩()

五彩()()()()峻岭()多彩美()美()

2、知识拓展填空。

丝绸之路是()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往西一直延伸到()。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3、我国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有:

4、课文先写(),再写()以及(),最后写()。

六、反思总结:

 

3、白杨

 

导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

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导学时数: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gēbìjièshàoqīngxīruǎnruòfēnbiànfǔmō

()()()()()()

2、比一比,再组词。

僵()晰()壁()芒()辩()旅()

疆()析()璧()茫()辨()旋()

3、近义词:

出神()严肃()清晰()分辨()软弱()满足()

4、课文主要讲了: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

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体验: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写下来。

2、学生围绕这些疑难问题,细读课文。

明确课文中要了解的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读,了解词句意思,主要把握新词或新句式、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引申含义的词句。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学生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采取分角色读等办法,赏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⑴想想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⑵写几句话夸夸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等,可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为什么会微笑?

你从微笑中明白了什么?

(2)“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由()到(),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3、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4、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反思总结:

 

4、把铁路修到拉莎去

 

导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导学重难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学时数:

一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吧,去看看我们的伟大建设者是怎样把铁路修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