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125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docx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一)少阴提纲.1

三阴篇的重迭现象

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比较整体提纲的一些条文好了。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

研究经方的人,也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

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

像大陆的学者之中的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

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

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

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

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

那胡希恕抨击「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

〈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

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

有啊,真武汤。

有没有用到阳明药?

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

有没有用到柴胡汤?

也有,对吧?

〈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头,〈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

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

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

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

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先跟同学讲一下。

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

这是一点。

危险误区:

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

那另外一点,少阴有一件事,是让后代医家处理起来比较要命的,就是:

少阴病基本上,这个证,我们说是阳虚,或者说以肾阳虚为主;可是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

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

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平常肾水上得来,自体中的类固醇很够,心火烧不坏你。

肾水上不来的时候,心就给你乱烧。

「心肾不交」的分裂本身,已经有点厥阴病的调子开始出来了。

你要说是少阴还是厥阴,这都很难说。

这个心火乱烧也有可能烧到小肠发炎哦,剧烈腹痛,大便是带血的。

黄连阿胶汤就是在治带血的热毒痢。

另外,肾水上不来──本来说少阴经不通,扁桃腺就会死掉──那如果水再上不来,上焦燥热,死掉的扁桃腺就好像有人帮它搧风点火一样,烂得还更凶。

所以说〈少阴篇〉乍看之下,以病机来讲,是以阳虚(免疫机能低落)为基础的病,以症状来讲,却会有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可能。

那当出现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状况的时候,后代的人处理的时候,通常就把它当温病。

而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少阴跟温病这种不清不楚的事情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是不清不楚了,《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而形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的概念:

冬天的时候,不好好休息,在那里性滥交,第二年你的免疫机能会很烂,细菌乱感染……那,这个到底要算是是「少阴病」还是「温病」?

──一直有这个模糊跟暧昧的地方。

当然以现代临床的实际状况来讲,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

扁桃腺发炎,一律用温病学派常用的寒凉药,是不应该的。

因为扁桃腺发炎,往往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通少阴经」,要用附子剂。

如果你不用附子剂,你扁桃腺就活不回来。

不过,我们台湾一般的业界,遇到扁桃腺发炎,都是用温病学派清热消炎的药居多。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存在,在我们读取中国古代医学的时候,很多医生会忽略掉「什么东西叫作少阴底」这件事情──就这个人的这个病的根基,是建立在少阴病的基础上面而发生的──如果你不能看到一个人「少阴底」的体质的话,很多医疗的方法会开始乱掉、乱套。

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因为,即使像是清代研究伤寒学的人,比如说从《医宗金鉴》去看那些批注,像吴谦写的批注,有的时候会说:

「少阴病这个人烦躁又发热,所以可以用白虎汤之类的什么方。

」在他们会这么写,而如果我们今天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证这些清代的某一些注家,在看待少阴病的辨证、以及「他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情:

他们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少阴病本身的那个调调,如果要用今天的西方医学来讲的话,就是这个人在体质上,是「随时准备给你心脏衰竭、肾脏衰竭」的,那么,一个人的体质是随时给你准备心衰、肾衰的话,那你用药,怎么可以随便用寒凉药呢?

你用了,病人就更衰竭、更完蛋!

当我们忽略了「少阴底」,而仅以一个人的发炎、热症、烦躁这些所谓「温病」的「表象」去思考如何开药的时候,把人搞死的机会是很大的。

所以,这件事情要相当的留意哦!

这是在处理〈少阴篇〉之前要先知道的事情。

「温病学覆盖掉少阴病」的这一块误区,也是今日中医医术低落的核心原因之一。

所谓的「火神派」的再兴起,也可以说,是要抢救、冲消这么一个「千年之中渐渐累积出来的偏差值」。

台湾死老百姓玩经方……

还有一件事,就是……

──我想,自己班上同学,也不用遮丑了,很多同学都是少阴体质的人,感冒很容易得少阴病。

我们今天是《伤寒论》慢慢这样一条一条读过来,我想我们同学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反正条文该读的都会读到……但同学是一天比一天少……这也没办法,这课拖那么久,我是活该。

但是,以我们这种《伤寒论》这样一条一条读过来的人,来看外面一般对中医「蛮有兴趣,会沾个两下」、或是在各个中医网站跟人聊天,会问路人甲乙丙丁说「我哪里哪里不舒服,该吃什么药?

」的那些「茫人」,你就会明白,这个业界之中,学习形态比较属于「外围知识随便收集」的那些人,他们会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

在网络上印下个什么美国汉唐网站说什么「感冒可以用什么什么方……」所列出的一张表格,然后这张表格越做越精美,大家都制造出很多很漂亮的版本。

最后一张张这样传来传去,逢人就递过去说:

「你家谁这样子生病,这样吃,就对了!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比如说美国汉唐那个倪先生公布的方子,不太有「阴证」的方耶?

几乎都是太阳、少阳病耶,是不是这样子?

很高兴地告诉你桂枝汤、葛根汤、青龙汤……就讲完了。

是不是这样子的感觉?

那些方子流到我们台湾来,还得了啊?

我们台湾人,得阴证的,很多耶!

给那些外围的人乱传一通。

因为我们待会儿要读到少阴病的条文,我们就会看到:

少阴病是有严重的发汗禁忌的。

可是外围的玩家,看有人喉咙扁桃腺发炎、喉咙痛了,就会:

「啊!

你感冒了!

我跟你讲,我有一罐葛根汤,感冒吃了很有效的,赶快吃下去。

我觉得我们经方「学整本」的人,看到这样,会觉得那是「谋杀」哦?

实在没什么意思。

要学就学扎实一点嘛!

不要活在医术的边陲地带做出那种高危险动作!

现在看外面有的人在网络上聊天的医术,都让人觉得非常地惊悚,杀人易如反掌啊。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二)少阴提纲.2

少阴病程发展:

从形而上的世界具象化到肉身

那我们来看一下三之十六条啊,这条是从《黄帝内经.热论》抄来的:

【桂3-16/宋.伤寒例13】

尺寸俱沉细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

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它说:

如果一个人寸、关、尺三部的脉啊,都比平常更细、更沉,那是少阴得病了。

少阴病一旦形成,这个人的心脏跟肾脏的功能就会开始急遽地减退,所以通常这个人,你要说他血压掉下来也对──当然少阴病也有血压很高的啦,真武汤证就可以血压很高──但是意思上同学要认得,心肾功能一弱,这脉就会这样细细沉沉的、没力没力的,变成一小条了。

当然,肾阳虚的人,也有人是尺脉浮起来一大片的,那也可以是少阴病。

尺脉浮,多半是少阴病;很多人感冒没好透,拖着拖着,一两个星期之中,尺脉一天比一天浮。

就算不是感冒,只是在家常之中,也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比如说小黄助教有一次上虚火,尺脉浮,一吃真武汤,尺脉就下去了,虚火也退了。

并不是一定要用到封髓丹或是知蘗丸的。

那它说,通常是拖到第五第六天──我们知道照《内经》的讲法,感冒是一天传一关──因为少阴经有连到肾、有连到肺、有连到舌根,所以少阴受邪,就会口干舌燥,人会发渴,这些东西大概知道一下,张仲景后面的条文讲得更仔细。

那么,三之二十二条:

【桂3-22/宋无】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他介绍了少阴病的总方,我说「总方」是什么意思呢?

刚刚有讲到说,少阴病的调性,以基础来讲是肾阳不够,可是以结果来讲会造成心阴不够。

这个方,它的路数,彷佛是在说一个人「肾阳虚、加上心阴虚在烧」的时候要用什么方;也就是这个方,想要一招包一路啦!

把少阴整个可能状况都包在这个方子,当然在临床上可能不会这么好用;可是,我们要明白他讲的这个道理:

他就说,「脉沉细而数」,沉细是少阴的脉;而「数」,跳得特别快,就是心阴虚了,在上火了,阴虚火旺了。

那这样的情况呢,他的手足是「时厥时热」,阳虚的手脚冷,阴虚的手心烫,加到一起,手脚就热一阵冷一阵的──这其实都算是精简版的「厥阴病」了哦。

「咽中痛,小便难」,这个人肾阳不够,膀胱气化很差,小便当然会难,是不是?

可是呢,这个人心阴已经虚了,乱烧一通,本来已经死掉的扁桃腺呢,烧得更厉害,所以扁桃腺烂得厉害、痛得厉害。

这个时候用什么啊,附辛芩连汤。

附子、细辛是贯通少阴经,把阳气通上来的;但是,相对来讲,它黄连放那么多,那是在「退心火」的,所以这个方剂的意思在说啊:

这个人是因为心阴不足,所以火烧上来了。

以际做法上面来讲的话,我们台湾人一般得少阴病,扁桃腺发炎,也不见得立刻就有心阴不足的状态;如果是心阴不足,那个人会很烦很烦、心情很坏,晚上滚来滚去睡不着觉的。

──如果没有这个状态的话啊,这个附辛芩连汤的黄连,就不用放到那么多。

你大概附子、细辛放够,然后里面加一点点黄芩,稍微清热就好了。

或者就直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掺一点点喉咙消炎的银翘散,这样也行。

主要是通阳气的药要够,这样就可以了。

那我们之前讲到「温下法」的时候,提到过的大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上也有拿来搞这个病的:

当一个人有热的时候,还是要清那个热,尤其是扁桃腺发炎又大便不通的时候,要用大黄剂!

但是补阳气、通少阴经也很重要。

附子要记得加,不要把人搞虚掉。

比如说范文甫的「家方」,就是从大黄附子细辛汤变出来的:

喉蛾方补充【范文甫家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清末民初.范文甫):

举凡乳蛾,其舌胎白,舌质微红,及具其它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

生大黄9g淡附子3g细辛0.9g玄明粉9g姜半夏9g生甘草3g

另用玉钥匙(玄明粉5硼砂5朱砂0.6冰片0.5僵蚕0.5)吹喉中。

若久溃而不易收敛,则吹以月白散(月石5青黛3煅石膏15冰片0.9)可使早收早敛。

少阴病啊,是人越虚弱的时候,就会越会得。

想来也是,像我的妈妈啊,我十年前刚学中医的时候,我妈妈是一个「桂枝汤人」,什么感冒都可以吃桂枝汤好,包括喉咙痛,真是奇葩。

过了十年,我最近问我妈:

「妈,妳最近感冒吃什么药最有效?

」她说:

「麻附辛最有效!

」这就让人感到十分之悲凉啊:

看着自己父母的衰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从桂枝汤退到麻附辛了。

我们来正式看少阴篇的第一条,卷之十一的第一条。

【桂11-1/宋280】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这条提纲,我觉得这些年来,读来是越来越觉得有滋味、觉得很感动。

这个提纲,你如果去丢给一个刚刚开始学中医的人看,可能会让那个人「感觉不太舒服」,怎么讲呢?

……因为少阴病的那句「但欲寐」,彷佛不能说是一种「症状」,而只能说是一种「心情」……

你说他是一直在昏睡、沉睡吗?

那也不一定。

你说他很能睡得着吗?

也不一定。

那么,什么叫但欲寐?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人他「并不想从床上爬下来」。

或者是他「人茫茫的」,有点「失神失神」的调调。

少阴病的「但欲寐」,是一个非常「心情上的」感觉。

这么一个心情上的感觉,张仲景是发什么神经,把它写成一篇的提纲?

但是我觉得,他这么写,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讲,是非常地有帮助的。

为什么?

因为,比如说我自己好了,这几年得少阴病的时候,都是常常是身体上没什么症状,可是心情上先有症状。

因为少阴病是一个心肾之病,那么心肾受邪的时候,肾阳不足的时候,人就会志气不足,人志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就会「不想面对现实」。

连我自己也是常常少阴病得了五六天了、都开始发烧了,才「勉强发现」自己得了少阴病。

而且多半是发烧自己都没有发现,因为少阴病的那个真武汤证,是「发烧自己也不觉得」。

可能到了第四天,有个朋友来看我,才问我:

「你脸怎么红红的啊?

」然后一摸我额头就说:

「你在发烧耶!

」然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得了真武汤证。

真武汤证这种少阴病,就是这种调调,病人本人对于疾病的感觉是很笨的。

所以,如果你看到你的家人在发烧,而且是这样调性的烧的时候,那往往是真武汤证。

小孩在发烧,一摸头是烫的、一摸脉是沉的,问那个小孩:

「你觉得怎么样?

你烧到快39度了吔!

」小孩说:

「还好啊,有吗?

」当小孩的感觉是「我有烧这么高吗?

」的时候,这样大概真武汤就可以开下去了。

真武汤证的特征是「本人不觉得自己在发烧」、「本人对于发烧的感觉很不敏锐」。

当一个人心阳受损的时候,这个人感知力跟表现力立刻下降,人马上变钝,所以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会变得很薄弱。

我们得太阳病的时候,就马上觉得「我不舒服」啦,对不对?

自己会很有感觉。

而得少阴病,这个人「感觉自己的意识能力」先变差了,整个人病就得钝钝的,所以,得少阴病,大概头两天的感觉……我觉得,在床上一直不想下床的时候啊,就在想:

「天啊!

我昨天到底是做了什么运动,难道是逛SOGO天母馆的那一个钟头把我累坏了吗?

为什么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动了呢?

……」净在想这些有的没的。

逛SOGO一个钟头怎么会累坏?

但你就觉得「为什么我那么累,一点都不想面对这个世界?

」。

这种「懒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状况,你在用这条提纲去认出少阴病的时候,就是要在这种生活中很不经意小的地方去抓证:

比如说你平常是一个一定会刷完牙洗完脸才会去睡觉、或者是尿个尿才会去睡觉的人。

可是你今天就觉得靠在床上好像不太想去刷牙:

「那不然今天不刷算了。

」虽然是有点想尿尿:

「不过还是不尿算了!

你本来会做的事情,现在都不做了;本来要尽责的,现在都不尽责了;开始变得会摆烂了。

这就是少阴病。

刚开始的少阴病就是这种调调,它是先呈显在个性上。

那么,像我们中医要嘲笑西医,常常会说:

「你感冒吃西药,吃一吃就内陷成少阴病!

」就是这个意思。

吃了西药以后,整个人变得钝钝的;说是病或是痛苦的感觉,其实没有像阳明病发高烧、或是像麻黄汤证那么激烈的不舒适。

但是,就感觉一个人只剩下半个人似的,整个人在灵魂的部分开始变稀薄化了,心力下降、意志力下降──这样子的感觉。

曾经有过一件事,从前我跟一个帮我打工的小朋友在出版社做事情的时候,那天晚上我们在出版社忙着忙着,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状态,就是: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钟头的事情了,而且在这几个钟头之间,因为不停地觉得渴,所以不停地在喝水。

但我们突然发现:

「怎么喝了这么多水,还一点尿意也没有?

」并不是尿不出来,而是连想尿尿的感觉都没有。

于是就看着自己的肚子,开始看「有没有肿起来」,开始觉得有点怕:

「为什么没有尿意?

」后来我就想到:

「会不会是少阴病?

」然后我们两个就吃了一点点科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吃之后,突然身体整个就放松了,然后就开始有尿了。

事后,我就跟我一个学弟(现在的郭秘书)通电话聊到这件事,郭秘书一听就说:

「我之前也得过你说的这种感冒喔,那次可惨了……」

为什么惨?

他在学校当研究生的时候,当研究生也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像是帮老师弄研究资料或是做实验的。

他那时候中医也没怎么学,得了少阴病也不晓得自己是少阴病,结果每件事情都摆烂鬼混,最后指导教授要把他开除掉。

上班的时候就开始乱做、乱鬼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提不起劲儿:

「老师交待的事情,今就先不要理它。

」本来遇到什么事,人应该会认真积极地去处理的,可是得了少阴病之后,就什么都装没事、做事都「留一手」,什么事都摆烂,不想花力气去把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摆平,然后生活就烂下去,问题堆了一堆,日子久了就爆发出来了。

少阴病病个十五二十天,差不多都会被开除。

所以今天很有多人,得了少阴病没有医好,结果这种东西就变成他的体质的一部分。

很典型的,就是感冒医坏变成忧郁症的人,现在有不少这样的case出来了:

当他的病邪就纠缠在少阴经,少阴经的能量变差了,他就一直处在一种「不想面对这个世界」的「沮丧状态」,于是就散漫着散漫着过日子,当然天下没有省油的灯,他周遭的人也会愈来愈不给他台阶下,日子愈过愈不好过,最后就变忧郁症了。

这个病,可以是从少阴病这条路挂过去,而慢慢形成忧郁症的。

如果是这样,当然西医是可以从血液中验出这个那个的一大堆检验得出来的数据。

但以我们中医而言,往往就是心肾阳衰的现象。

如果你要说怎么样的人是少阴人,我想我们阿宅族多半都是少阴人厚?

都是有「不喜欢面对现实」的这种调调,肾气很虚、但是性欲很大啊。

张仲景的提纲,就只淡淡地书写了这样一种心情……我觉得这个文笔是很神的!

因为,要辨这个少阴病的证,「抓这个心情」真的是好重要的!

像你发现平常对你很积极的男朋友,忽然今天巧克力也不买了、花也不送了……那第一,是要看有没有第三者嘛,对不对?

那第二,就是要看他有没有得少阴病啊。

这是我们临床抓少阴病的一个方法。

而如果把这句话稍微推扩一下,现在有一些人用中药在治疗嗜睡症的,有没有用少阴药的?

有。

像是麻附辛之类的还是会用的,是不是有效?

也有效。

但也不是绝对用少阴药,因为嗜睡症,我们在讲少阳的时候,讲到说「胆热好眠」:

少阳区块的热气太多,人也是会嗜睡的。

所以不一定绝对是少阴。

所以当你遇到所谓嗜睡症的患者,甚至是那种刚开始的老年痴呆症,有可能是少阴病。

老人家开始心肾之阳不旺的时候,人格开始变成退缩型人格,你跟他讲话,他会觉得好像「回答你也会累,我懒得回答你了」。

当一个人的人格模式开始这样退缩的时候,也可能是少阴病哦。

因为人差不多年纪大到一个程度、也虚到一个程度之后,感冒是很容易直中少阴的。

而直中少阴的第一个征兆,又常常是呈现在心理上。

这个疾病常常是先在能量的世界发生了状况,然后才慢慢具象化到肉体。

少阴病具象化到肉体,是心衰竭、肾衰竭、肺积水,可是还没有具象化到肉体之前,是这个人变得没干劲儿,灵魂、意识、意志先衰竭。

所以,同学要抓少阴病的话,甚至平常打字的时候不常打错字的,今天莫名其妙打字错字一大堆的,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吃点四逆汤再打哦,这是有关联的。

【桂11-2/宋281】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虚,故饮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十一之二条,他讲到少阴病身体症状的发展。

少阴病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那些症状都不是很明显,可是说是有一点暧昧的。

你看他怎么写的:

他说,少阴病啊,一开始的时候是「欲吐不吐」,那我想一个人肾气开始虚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开始这里那里堆积水气,也就是我们说的「水毒」这个东西。

那它压到这里、压到那里,那个人会开始有胃口不开、有点反胃的感觉。

可是胃口不开、反胃的感觉,可以对应的汤证跟经证都很多,对不对?

而且张仲景只写「欲吐不吐」,看得出那状况是非常之不严重的,和真正以「呕吐」为主证的那些汤的症状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

只这件事情,你没办法断定这个人是少阴病。

然后,因为肾水上不来,上焦越来越干燥,那干燥而发热的时候,人就会心烦。

可是,我们过去〈伤寒论〉教到现在,有「心烦」的症状实在是太多了,对不对?

所以「心烦」能不能代表少阴病?

又不能。

再说「但欲寐」,我们今天讲少阴病,是在专心讲一个人爱睡觉。

可是之前〈太阳篇〉也讲过,有些别的状况,人也会嗜睡的,对不对?

更何况少阴病的「但欲寐」,症状是可轻可重,不严重的时候,就只是「觉得人累累的、懒懒的、茫茫的」这种程度而已。

那这样子,光是嗜睡、身体重、心烦,甚至口渴,都不能够百分之百代表少阴。

所以,在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多症状出来了,可是在辨证上,却是相当不容易辨证的。

少阴病虽然是「阴证」,却可以有「烦」、「渴」等等看起来不像阴证的症状。

然后又过了五六天,他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先前这些症状,到后来会慢慢慢慢归并,因为身体里面的水毒越堆越多,多到有不够地方放了,他就会有点儿腹泻,肚子隐隐作痛的拉肚子。

而水气转不上来,人口渴。

这样子,病邪就已经比较完整地归并到人的水循环、水代谢的系统上,也就是比较归并到「物质肉身的」少阴了。

他说这个人是「虚,故饮水自救」,不是「实热」,而是因为他阳气虚了,水转不上来了,上焦得不到水,于是一直很难过,因为口渴而想要喝水。

但是,直到这个时点,你都不能够说这个人是绝对的少阴病,因为,太阴病,有没有自利口渴的,也有啊,对不对?

刚刚才教了一条不是?

太阳病有没有?

也有啊,五苓散证、葛芩连证都会这样。

──所以讲到这里,也还不能确定是少阴病。

你要确定他是少阴病,你必须要确认这个人的「下焦是寒的」。

加上「下焦虚寒」,才能拿来确认少阴病。

那么,下焦寒的辨证点是什么呢?

他后面讲说是「小便色白」,也就是,当你有这些这些症状,你在怀疑你自己是不是少阴病的时候,你要看一下自己的尿。

当然,这个「小便色白」在临床上有两种可能。

首先,下焦寒的人,他的尿是不带黄色的,也就是那个尿看起来是完全透明亮晶晶的,或是微微有点灰绿的光芒,但是不带黄色。

这种偏透明、偏绿、但不带黄色的尿,代表他下焦是寒的。

因为如果我们下焦有热的话,多多少少尿都会带一点点黄的,今年大家都湿热了半年,同学自己尿尿也看得到。

因此,你要确认他小便一点黄色都没有,才能确定他是下焦寒。

而少阴病如果比较病到肾脏的话,也常常尿会带一点白茫茫的质感,就你尿的时候觉得「这尿怎么是白白浊浊的?

」,这样的也有。

这两种,都可以证明是少阴病。

小便白的人,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制水」。

制水,以今天医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肾脏功能的问题了,这会让尿变白。

这样一条写在这里,你会知道:

这个少阴病的病人,他可能是一个下焦是虚寒的,但上焦是燥热的状态。

而这个时候,你可以开什么汤呢?

如果小便是白茫茫的,补强肾功能是第一优先。

这时候就开真武汤嘛,这样水转上来,火也会退啊。

麻黄剂发完汗之后,往往之后两三天尿都不太顺、白茫茫的。

这时候也是用真武汤收工,〈太阳篇〉也上过啦。

另外也有人说,这种上热下寒的少阴病,理论上是用白通汤。

真武汤这帖药不热,它只是补强肾的运化的功能。

可是白通汤,「干姜、附子、葱白」这样的结构是热的,当它结构是热的时候,有的时候上热下寒的体质,白通汤一吃,会「格拒」,那格拒怎么办?

加猪胆汁啰,这方剂之后会教到,没关系的,知道一下就好。

夹阴伤寒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下一个十一之三条,比较是讲一个「太阳病内陷到少阴」的状态:

【桂11-3/宋282】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他说病人脉阴阳俱紧,就是整个脉绷成一片。

阴阳俱紧的脉,基本上我们会说他是麻黄汤的脉,就这个人受了寒了脉绷起来,通常这个阴阳俱紧,就是讲浮脉了,寸关尺浮而紧的脉。

可是,反而这个人,是滴滴答答身上在出汗的。

那我们说,脉浮而紧、无汗、怕冷,用麻黄汤;脉浮而缓、有汗、怕被风吹到,用桂枝汤。

那么脉浮而紧、怕冷、又冒汗,用什么?

桂枝加附子汤嘛。

以脉证来讲,是〈太阳篇〉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6-21/宋20】

太阳病,发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