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92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docx

高职语文教学点子黄州快哉亭记

附录一、黄州快哉亭记

编者:

余志挺、黄铃惠

壹、课前引导

自家文人不相轻

一、虎父无犬子—中国历史文坛上著名的“父子档”

合  称

作 家

简     介

二司马

司马谈

西汉太史,掌管天文、历法,其〈论六家要旨〉将先秦诸子思想归纳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针对各家提出精辟分析,多所评议而最推崇道家思想。

司马迁

其继承父志撰写的《史记》,被公认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所采用的“纪传”体例更影响后世史家成为“正史体”,因此受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三班

班 彪

东汉史学家。

采集前史遗事,以补充司马迁《史记》,因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为班固《前汉书》奠定基础。

班 固

辞赋大家之一,其〈两都赋〉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

而编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冀从历史中获取教训。

因任窦宪中护军,于窦宪失势时遭牵连下狱,后笞辱、禁锢亡,其所着之《汉书》,尚有八〈表〉及〈天文志〉未完成。

班 昭

人称“曹大家”,是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承兄遗志,独力完成《汉书》之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惜未毕便卒。

同郡马续乃昭之门人,受召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三曹

曹 操

继《诗经》后擅写四言诗的第一人。

曹 丕

着有《典论》,其中〈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八体、四风格”之说深深影响后世文学创作与评议。

曹 植

封“陈留”且谥号“思”,故又称“陈思王”。

作品全面反映建安文学的成就与特色,使其享有“才高八斗”、“七步之才”……等赞誉;本身亦工书,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极品。

二王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有“书圣”美誉。

官拜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

王献之

王羲之七子。

自小跟随父亲王羲之练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人称“王大令”。

三萧

萧 衍

与沈约、谢朓、任昉……等人合称“竟陵八友”,经学、史学、文学、宗教均有所成,尤其创立“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萧 统

萧衍长子,早亡,未继位。

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所编《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萧 纲

雅好诗、赋,咏物、宫体、闺怨之作在质、量上皆远逾其父,多五言诗,与父衍、弟绎合称“三萧”。

萧 绎

主编《金楼子》。

江陵遭围,下令焚书十四万卷,是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

南唐二主

李 璟

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后,恢复“李”本姓,并改名“璟”;称臣于后周又改为“景”以避后周信祖讳。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嗣主。

书法、词作均佳,与子煜并称“南唐二主”,作品亦收入《南唐二主词》流传于世。

李 煜

南唐末代君王,亡国后遭北宋俘虏,虽无政治长才,却是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有“词中之帝”、“词圣”美誉。

前期词风绮丽柔靡,难脱“花间”华贵习气,后期则因生活剧变,一转而为悲怆凄楚、意境深远,成为词史宗师。

三苏

苏 洵

文章“以史论政”,继承孟子、韩愈的议论文传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苏 轼

北宋文豪。

其散文与欧阳脩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则开创“湖州画派”。

其散文、诗、词、书、画、赋均成就极高,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 辙

以策、论见长,自成一家。

时有“苏文生,喫菜根;苏文熟,喫羊肉”的俗谚流行,可见三苏文章在士子间深受推崇的程度。

二、龙兄有虎弟—中国历史文坛上著名的“兄弟档”

合  称

作 家

简     介

二陆

陆 机

西晋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其诗作多乐府、拟古;〈吊魏武帝文〉开创骈文先河;又有〈文赋〉提出“诗缘情”主张,开启中国文学“诗言志”一派;时更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后死于“八王之乱”,遭夷三族,世称“陆平原”。

二陆

陆 云

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

少聪颖,六岁能文,十六岁即被荐举,吴亡后与兄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

初到京城洛阳,因带有吴国乡音而受人嘲弄,幸得张华赏识,二陆名气大振。

二程子

程 颢

世称“明道先生”。

与弟颐讲学洛阳而共创“洛学”,一起为宋代理学奠定基业,“新儒学”自此始真正成立。

程 颐

世称“伊川先生”。

“新儒学”发展至南宋,朱熹实为集大成者,而以小程为正统。

二程、张载、邵雍、司马光、周敦颐六人,朱熹称之“北宋六先生”。

三袁

袁宗道

三袁兄弟发扬李卓吾“童心”思想,反对“前、后七子”之拟古、复古,强调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贵独创,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袁宏道

咸以为是三袁中文学成就最杰出者。

袁中道

发扬反复古理论,并详细补充、论述。

鲁 迅

原名周树人,其创作体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并首创以“论理”为主的“杂文”新文体,将之发扬光大。

周作人

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也是中国民俗学开拓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相关议题:

琴瑟可和鸣?

中国历史文坛上还有所谓的“夫妻档”,请尝试举例。

参考答案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而夫婿赵明诚对考古学极下工夫,以《金石录》名满天下;惜南渡后,生活困顿、夫婿病殁、国破家亡、暮年飘零,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

(请学生自行搜集、列举,并于课堂上讨论、分享。

他乡迁客难见重

▓三大贬谪散文

篇 名

作 者

笔  法

主  旨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以“迁客骚人”的“雨悲、晴喜”,来对照“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合骈、散句式,融合记事、写景、抒情、议论,文情壮美。

张说创建、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

以“谪”字贯穿,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醉翁亭记〉

欧阳脩

采“剥壳见笋”(逐层脱卸)式描述,虽也使用骈、散结合句式,但多用长句、对偶,全篇“醉”字或隐或现、“乐”字忽明忽暗,艺术架构严谨而完整。

智僊作亭、欧阳脩命名,并以“乐”字提挈,依序带出“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其乐”的“三乐”不同境界。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借景抒情,辅以宋玉以“雄风”妙答,期勉张梦得“坦然自适,不以物伤性”。

张梦得创建、苏轼命名、苏辙作记。

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琢磨,寓有劝谕之意。

◎相关议题:

其他贬谪文学

是否还有其他所谓的“贬谪文学”作品?

请尝试举例。

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我正脱下衣服要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口照进来,我一时心里高兴,就起身出去走走。

心想没有一起玩乐的游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也还没睡,两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似有水藻和荇菜交错着,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

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

只是很少有清闲的人能像我们两个人去欣赏罢了。

【赏析】苏轼看见月色引起赏月兴致,遂往承天寺邀张怀民一同赏月。

藉此抒发“虽被贬谪,仍坦然面对逆境”的情怀。

而“闲人”一语,尽管营造出“悠闲”、“自然”的兴味,却犹带有苏轼对贬官的无奈。

(请学生自行搜集、列举,并于课堂上讨论、分享。

贰、教学延伸

“三苏”背后的女人

  “三苏”是中国历史文坛上著名的“父子档”,苏轼、苏辙两兄弟甚至同年齐登金榜,这一切成就与“三苏”背后的贤妻支持、良母帮助是分不开的。

  程氏生于公元一○一○年,眉山人,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

程家在四川眉州是望族大户,家境非常富有,程氏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通经史、有气节,司马光也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载“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

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苏氏极贫”。

程氏十八岁时下嫁苏洵,苏洵当时亦不过年仅十九,仍是未知世事的懵懂少年,不喜读书,也不知自强与上进,婚后依旧四处游荡,不懂挣钱养家,一度让从富家嫁进来的程氏,因艰难的婚姻生活而抑郁不乐。

然生活虽苦,却未稍减程氏的志气,她不曾求助娘家,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岳家维生的闲言碎语。

  所幸,承认自己“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的苏洵,忽然在二十七岁那年幡然醒悟,也许是受到程氏百般苦劝的感动影响,或者体会艰难时世的逼迫,苏洵决定治学用功、自立自强。

甚是喜悦的程氏于是一手承担家事,上奉翁姑,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还在眉山城南纱谷行街上租屋,经营起布帛、织物的生意;对此,苏轼尝以文记载:

“昔吾先君夫人僦僦(指租房子居住)宅于眉,为纱谷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瓮(一种口小腹大,用以装盛东西的器具),覆以乌木板,先夫人即命以土塞之。

瓮中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乃已,人以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一○三七年一月八日,也就是苏洵二十八岁之际,苏轼出生。

事实上在苏轼之前,苏家还有个长子名唤景先,可惜在苏轼两岁时就夭折了。

又过了一年,公元一○三九年,苏辙也出生了。

根据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生三男三女,然长子、长女、次女皆早夭,被误认为“苏小妹”的苏八娘其实是长苏轼一岁的姊姊,也在成年后下嫁表兄,因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只有苏轼、苏辙兄弟俩幸运的存活了下来。

  《宋史》言苏轼十岁时,苏洵“宦学四方。

太夫人(程氏)亲授以书”,又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苏轼)侍侧,曰:

『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

』太夫人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

  母亲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苏洵长年游学在外,程氏兼主内、外,除了持家,还亲自承担起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教育,不仅教导识字,也特别注重德育;从苏轼、苏辙的诗、文及回忆中,不难看出程氏教育对两兄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苏轼〈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叙述少年时书房前“竹楩楩(南方大木之名也)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几年后,“皆巢于低枝,其鷇鷇(须母鸟哺食的雏鸟)可俯而窥也”,人鸟共处的氛围,优美怡人的环境,皆因程氏“恶杀生”,令“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苏辙在记述母亲时也赞其“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在母亲的教育下,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一○五七年),苏轼、苏辙“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轰动帝都。

然而,当兄弟俩高中进士之际,程氏却于同年四月八日孤独离世,“三苏”皆不在身边,难免留下人间遗憾。

  程氏—苏洵的好妻子,苏轼与苏辙的好母亲,“三苏”背后的好女人,一位令人难忘的中国古代伟大好女性。

“三苏”心底的故里

  栾城县是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县分,春秋时代因晋国大夫、中军主帅栾书(栾武子)受封此地为食邑而得名。

从汉末到唐初,栾城大地居住着“赵郡苏氏”这个大家族。

  苏氏先祖实可上溯到远古传说中的高阳氏颛顼。

高阳氏子孙繁衍分化,形成很多姓氏,苏氏是其中一支。

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苏建,因战功卓著受封为平陵侯,平陵在今陕西兴平一带,古代属扶风郡,故苏建一家逐渐形成了“扶风苏氏”。

苏建有三个儿子,长子嘉、次子武、少子贤;苏嘉做过奉车都尉,苏武是北海牧羊的知名民族英雄,“三苏”父子自认是苏嘉的后代,而苏嘉的第七代孙苏章,东汉顺帝时当过冀州刺史,后调任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其子孙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即“赵郡苏氏”,而其中一支后又迁往栾城,成为“赵郡苏氏”中最重要的一支。

  唐代,栾城苏氏家族出了位名人—苏味道,不仅是辅佐武则天的宰相,也是名列“文章四友”的文学家。

其与同乡李峤皆以文章著称,并称“苏李”。

十九岁时,苏味道举进士,受到初唐名臣裴行俭的器重、礼遇;武则天当政,苏味道曾做到“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的职位,后来因事贬为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

苏味道为官执政以善于撰写奏章而闻名于世。

  神龙元年(公元七○五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班大臣,趁女皇帝武则天年老病重之际,发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嬖宠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武则天还政于李氏,苏味道因亲附张易之兄弟的罪名,被贬谪到眉州担任刺史,不久又复职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及赴任就病逝了,归葬故里栾城,留下一子长居眉山,此即四川眉山苏氏的始祖。

到了宋代,培养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也就是闻名遐迩的“三苏”。

  “三苏”对祖籍栾城念念不忘,因栾城于南北朝至唐初期间,曾数度隶属赵郡管辖,故“三苏”常在文章、诗词、书画作品中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赵郡苏辙”。

苏辙曾受朝廷颁予“栾城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并将个人文集命名《栾城集》;苏辙为兄轼所撰的〈东坡先生墓志铭〉明确提及“苏自栾城、西宅于眉”;都可见“三苏”对祖籍栾城的深厚感情。

  栾城人对自己家乡曾出过苏味道这位文学家、政治家感到骄傲,更为苏味道后代出了三位名震中外的文学家、政治家感到光荣与自豪。

明代兵部侍郎范志完书写的〈眉山发迹碑〉,即苏味道后裔“三苏”在眉山重振文坛之意;明、清两代编修,现存的三部《栾城县志》中均有苏味道墓、苏邱村、〈苏味道传〉……等记载,且都明确提出“三苏源于栾,兴于眉”。

公元一九八八年以来,县政府、历届县委全面推动栾城经济、文化发展,着力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并多次进行研究,特邀《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常务副总编李升旗、人民大学教授朱靖华、东北师大教授颜中其……等知名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开发民族文化遗产,服务于经济建设”决策,迅即派人分赴各地,行程万里,按照当年苏味道与“三苏”任职、游历、创作活动的路线,以及苏氏后裔分布情况,进行考察工作。

二○○○年八月举办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出版一系列研究苏轼的专著,并于同年破土动工兴建“苏东坡祖籍纪念馆”二○○三年七月正式接待游人参观。

参、活动设计

一重奏:

我的趣味屋舍(“建筑物”命名)

1.活动说明: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的介绍,欧阳脩〈醉翁亭记〉亦尝言“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僊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请参见P.148“活动学习单一”)

2.进行方式:

古人有为建筑物命名的雅兴,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校园”或“家乡”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进行介绍与命名,并于课堂上挑选有趣者、奇异者、优秀者朗读分享,教师亦可视情况给予奖励或实施加分。

二重奏:

我的祕密基地(“避风港”介绍)

1.活动说明: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尝言“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只要心境放宽、心情放松,即使外在的居住条件恶劣,亦照样能够“无入而不自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愉快的际遇往往让自我深陷不悦的低落渊地,这时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也许是安静的角落,或者是热闹的街市,暂时抽离、遗忘,便能重拾勇气。

(请参见P.149“活动学习单二”)

2.进行方式:

建议教师先说明“每个人生活、生命中都有一座避风港”,可能是一处隐密的地方,或者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场所,甚至也许是某个人的怀抱……等,引导学生回想过往遭遇不快时,会躲进哪一座避风港?

完成后征求自愿者,或是点选学生于课堂上分享,教师亦可视情况给予奖励或实施加分。

★活动学习单一 我的趣味屋舍(“建筑物”命名)

参考答案

观瀑楼、听雨轩。

男厕因有小便斗,有尿顺流而下,故曰“观瀑楼”;女厕则名“听雨轩”。

(请学生自行搜集、列举,并于课堂上讨论、分享。

★活动学习单二 我的祕密基地(“避风港”介绍)

参考答案

1.房间2.亲朋好友家

3.学校4.补习班

5.外公外婆家6.恋人的臂弯

7.妈妈的怀里8.书本

9.网络聊天室10.脸书、部落格

11.在线游戏12.食物

13.大自然

(请学生自行搜集、列举,并于课堂上讨论、分享。

肆、文学练功坊

一、苏轼、苏辙是中国历史文坛上著名的“兄弟档”,试完成下表。

姓  名

苏  轼

苏  辙

子 瞻

( 子 由 )

自  号

( 东坡居士 )

颍滨遗老

谥  号

文 忠

文 定

风  格

汪洋宏肆,气盛理足

汪洋澹泊,富秀杰之气

成  就

1.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 豪放 )词派开创者

3.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唐宋( 古文八大家 )之一

着  作

《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栾城 )集》

二、以下为“贬谪文学”的三大散文名篇,试完成表中空格。

篇 名

作 者

笔  法

主  旨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以“迁客骚人”的“雨悲、晴喜”,来对照“( 古仁人 )”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谪 )”字贯穿,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醉翁亭记〉

( 欧阳脩 )

书写采取“( 剥壳见笋 )”(逐层脱卸)式描述,全篇“醉”字或隐或现、“乐”字忽明忽暗,艺术架构严谨而完整。

以“( 乐 )”字提挈,依序带出“禽鸟知山林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其乐”的境界。

〈黄州快哉亭记〉

( 苏辙 )

借景抒情,期勉张梦得“坦然自适,( 不以物伤性 )”。

全文围绕“( 快哉 )”二字,寓有劝谕意。

三、〈黄州快哉亭记〉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琢磨,请尝试写出十句含“快”字的成语。

1.(     心直口快     )

2.(     快雪时晴     )

3.(     亲痛仇快     )

4.(     快马加鞭     )

5.(     先睹为快     )

6.(     快刀斩麻     )

7.(     眼明手快     )

8.(     快意恩仇     )

9.(     乘龙快婿     )

10.(     大快人心     )

四、属“记叙文”的“记”体可细分成四类,请尝试完成下表。

型 态

类 别

描 写 对 象

代 表 作 品

( 台阁名胜 )

人为建筑物

( 〈黄州快哉亭记〉 )

山水游记

自然景色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 人物杂记 )

人物

〈义田记〉

图画器物

( 物品 )

〈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