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
1.2015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理科综合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浓氨水加到生石灰上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氨水发生分解产生氨气,A对,不选;乙醇会溶解在乙酸乙酯中,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选B;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做阴极,C对,不选;如果看到气球变大就能说明HCl极易溶于水,因为HCl溶于水后会使得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就会使气球变大,D对,不选。
选B。
考点:
实验可行性的判断。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Hg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B
向溶液X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X中一定含有SO42-
C
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Ksp(AgI)>Ksp(AgCl)
D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红色逐渐退去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HgCl2溶液是重金属盐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是盐析,A错;向溶液X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一定是SO42-才看到白色沉淀,如果有Ag+SO32-也可看到相同的现象,B错;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所以Ksp(AgI)<Ksp(AgCl),C错;Na2CO3溶液发生水解反应:
CO32-+H2O
HCO3—+OH—,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滴加BaCl2溶液后生成BaCO3沉淀,使得水解平衡向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逐渐褪去,D对。
选D。
考点:
蛋白质的性质、离子的检验、沉淀的转化和溶解度的关系、水解平衡的移动。
3.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理科综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定结果偏小,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用待装液润洗后方可使用,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
C.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能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D.将氢氧化钠稀溶液逐滴滴入氯化铁饱和溶液中,边滴边搅拌,可获得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相当对原溶液稀释,根据pH=-lg[H+]关系,测定结果偏小,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若是酸性溶液,结果应增大,错误;B、中和滴定中,滴定管一定要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对溶液稀释,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而锥形瓶不用,应为锥形瓶中待盛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如果用待盛液润洗,造成物质的量增加,结果产生偏差,正确;C、萃取剂的选择原则萃取剂与原溶剂不能互溶;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被萃取的物质不能与萃取剂反应,乙醇和水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分层,错误;D、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边滴边搅拌,错误。
考点:
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4.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同温度下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是由于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碘应从碘水中转移至CCl4层,则为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则A项正确;B项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白色沉淀应为BaSO4,故B项错误;C项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体现了Fe2+的还原性,故C项错误;D项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该沉淀为AgI,故同温度下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D项正确;本题选AD。
考点:
化学实验现象及原因。
5.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乙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故A项错误;B项乙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故B项正确;C项糖类、蛋白质均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故C项正确;乙烯中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褪色,而甲烷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甲烷,D项正确;本题选A。
考点:
有机化学基础。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熔点:
铝>氧化铝
B
某酸雨试样中加入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试样中只含SO42-
C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食用加碘盐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紫红色
该食用加碘盐含有KIO3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的熔点低,故受热熔化,但铝为活泼金属,空气中受热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熔点高,受热不熔化,故铝箔受热熔化但不滴落,故熔点:
氧化铝>铝,故A项错误;B项某酸雨试样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一定是SO42-,溶液中存在SO32-或SO2均可形成白色沉淀,故B项错误;C项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有脱水性,会将滤纸碳化,故试纸变黑,故C项正确;D项食用加碘盐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食盐加碘为KIO3,酸性条件下可将KI中I-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CCl4密度大于水故下层呈紫红色,D项正确;本题选CD。
考点:
实验基础考查。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试纸在检测溶液时不需要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在检测气体时需要湿润并粘在玻璃棒的一端
B.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至终点:
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恰好由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C.海带中提取碘,可将灰化后海带灰加入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CCl4萃取后分离
D.为了绘制滴定曲线,可在相同时间内测定溶液的p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需要湿润,用试纸在检测气体时需要湿润,故A正确;B.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只有高锰酸钾溶液稍过量时,才会显示颜色,所以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应为无色变浅红色,故B不正确;C.海带灰加水煮沸后的滤液中,碘元素以碘离子形式存在,CCl4不能萃取溶液中的I-,应加氧化剂如H2O2把I-氧化后再用CCl4萃取I2,故C不正确;D.开始滴定时时间间隔可以长些,但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测定溶液pH的时间间隔要短些,故D不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离、定量滴定原理、滴定曲线绘制等。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加入适量浓溴水,振荡、静置后过滤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振荡、静置后分液
C.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取足量液体与NaOH溶液共热后,再滴加AgNO3溶液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苯酚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形成三溴苯酚白色物质,该物质不能溶于水,而能够溶液有机溶剂苯中,因此不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
应该加入NaOH溶液,苯酚溶于氢氧化钠,产生可溶性苯酚钠溶液,而苯不能溶于NaOH溶液,密度比水小,会出现分层现象。
振荡、静置然后分液达到净化的目的,错误;B.NaOH能够与杂质乙酸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乙酸钠,乙酸乙酯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酯的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C.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的方法是:
取少量液体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要加入硝酸酸化,最后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产生沉淀的颜色变化。
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就证明含有溴离子,若产生黄色沉淀,就证明含有碘离子,若不加入硝酸酸化,溶液中过量的NaOH也会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形成AgOH沉淀,AgOH是白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分解产生的Ag2O使沉淀变为黄色,影响卤素的检验,错误;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酸液,应先用大量水把酸液冲洗掉,为防止残留的酸对人产生腐蚀作用,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减小酸度,最后再用水冲洗,正确;选项是D。
考点:
考查有机物中元素的检验、杂质的除去方法和化学事故的处理的知识。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装置中略去支撑仪器)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制备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
D.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分解产生NH3和HCl,NH3和HCl在试管口遇冷会重新化合生成固体氯化铵,因此不能用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错误;B、NO不溶于水,N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NO,所以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中的NO2,而不能除去NO2中的NO,错误;C.KMnO4有强的氧化性,而浓盐酸有强的还原性,KMnO4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可以证明氧化性:
KMnO4>Cl2;把产生的Cl2通入盛有Na2S的溶液中,又会发生反应:
Na2S+Cl2=2NaCl+S↓。
可以证明氧化性:
Cl2>S,因此可以证明氧化性:
KMnO4>Cl2>S,正确;D、该装置是电解池,由于Fe与电源的负极连接,作阴极,所以Fe不能失去电子,形成Fe2+,所以不能形成Fe(OH)2,若用图4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铁应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制取方法、杂质的除去、氧化性的比较的知识。
1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装置①为蒸馏装置,常用于沸点相差较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
B.装置②中由于导气管插入水层,起不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B错。
C.装置③若气体“长进短出”可用于收集CO2、Cl2等,若气体“短进长出”可用于收集H2、NH3等气体,故C错。
D.装置④倒挂的漏斗可以防倒吸,所以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故D正确。
考点: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1.某无色溶液,溶质仅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
⑵在⑴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⑶在⑵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并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
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有
A.SO42-、AlO2─、Na+、CO32─B.Na+、CO32─、AlO2─
C.CO32─、Na+、Al3+D.MnO4─、Na+、CO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无色溶液,溶质仅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
可以排除MnO4─这个有色离子,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确定有CO32─离子,排除Ag+Ba2+、Al3+离子,此时体系中还有Na+、AlO2─、CO32─、SO42─,依据电荷守恒,体系中一定存在Na+,在酸过量时AlO2─转化为Al3+,不能排除AlO2─离子的存在,在⑴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也就是发生如下反应,Al3++3HCO3-===Al(OH)3↓+3CO2↑,故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是Al(OH)3,在⑵所得溶液中肯定含有NH4HCO3溶液,加入过量Ba(OH)2溶液并加热也有气体生成是氨气,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应该是碳酸钡沉淀。
考点:
离子反应有条件的离子共存
1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1mL1%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mL葡萄糖溶液,加热未出现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不含有醛基
B
用酸度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小
H2SO3酸性强于H2CO3
C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保存时再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抑制Sn2+水解,并防止
Sn2+被氧化为Sn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成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氢氧化钠不足,因此与葡萄糖反应得不到红色沉淀,A不正确;B、SO2和CO2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前者浓度大,故溶液pH的大小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B不正确;C、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离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会被钠离子的黄色所掩蔽,所以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一定含Na+,但也可能含K+,C错误;D、由于Sn2+在溶液中易水解,且易被氧化生成Sn4+,所以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保存时再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以防止Sn2+被氧化为Sn4+,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3.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且用安全漏斗,装置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SO2,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又因为SO2还是大气污染物,需要尾气处理,因此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水滴入平底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平底烧瓶内气压降低,气球鼓起,能达到目的;D、应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位置互换才能达到目的,故答案为D。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14.在探究FeCl3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3+
B.向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H+
C.当一束光通过溶液时从侧面发现一道光束,说明Fe3+水解产生胶体
D.向溶液中加入金属锌,锌逐渐溶解溶液出现红褐色浑浊,说明铁被置换出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Fe3+与SCN-结合生成血红色配合物,正确;B、Na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离子来自铁离子的水解和溶解时加入的抑制Fe3+水解的盐酸,正确;C、正确;D、加入锌与氢离子反应,促进Fe3+水解,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的分析。
15.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氨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错误;C、收集氨气的烧瓶不应密闭,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要注意防倒吸,可用丁装置,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H+和HClO
B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NO3-被还原为NO2
C
向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和BaCl2溶液
均有沉淀产生
两者均发生了盐析
D
水蒸气与灼热铁粉反应后的残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H2SO4,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过量的铁粉与Fe3+完全反应生成Fe2+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由于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在氯水中含有大量的H+,溶液显酸性,使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而溶液中还含有HClO,该物质有强的氧化性,会把红色物质氧化为无色,因此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中含有H+和HClO,正确;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3Fe2++4H++NO3-=3Fe3++NO↑+2H2O,由于是稀溶液,产生了NO,NO在试管口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NO+O2=2NO2,使气体变为红棕色,不是直接产生NO2,错误;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会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而析出,发生盐析,而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由于Ba2+是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发生性质的改变而析出,这叫变性,二者产生沉淀的原因不同,错误;D.水蒸气与灼热铁粉发生反应:
3Fe+4H2O(g)
Fe3O4+4H2,向反应后的残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H2SO4,会发生反应:
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无Fe3+,是由于Fe过量,未完全反应,与溶液中的Fe2(SO4)3发生了反应:
Fe2(SO4)3+Fe=3FeSO4,使溶液中无Fe3+,完全变为Fe2+,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操作的现象的原因分析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存在AlO2-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碳酸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检验气体中的SO2
C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
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大小
D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CuSO4溶液和KMnO4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
比较CuSO4和KMnO4的催化效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通入CO2有白色胶状沉淀的也有可能是含有SiO32—,A错误;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硫,例如氯气等,B错误;C、酸越弱,相应的盐越容易水解,溶液的pH越大,因此通过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可以比较相应酸的强弱,即可以比较相应的电离常数,C正确;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双氧水,因此高锰酸钾不能催化双氧水分解,D错误,答案选选C。
点评: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18.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蒸发浓缩应该用蒸发皿,固体灼烧用坩埚,A错误;B、将止水夹关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到一定高度,如果液面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B正确;C、试管口应该略低于试管底,C错误;D、分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温度,而不是溶液温度,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Na2O2与水生成的碱有漂白性
C
将表面氧化的铜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
黑色的铜丝变红
CuO被内焰中的乙醇蒸气还原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有晶体析出
溶解度:
NaHCO3﹥Na2C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溶液变红,原溶液中可能有Fe3+,不一定有Fe2+,错误;B、2Na2O2+2H2O=4NaOH+O2↑,溶液先变红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后褪色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H2O2具有强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漂白,结论错误,错误;C、酒精灯内焰温度低,有挥发出的酒精,氧化铜和酒精发生反应:
CH3CH2OH+CuO
CH3CHO+Cu+H2O,黑色变成红色,CuO被乙醇蒸气还原,正确;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反生:
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0.利用下列图示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图1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图2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D.用图4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分液漏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B、NO不与H2O反应,所以不能用图2除去NO2中的NO,故B错误;C、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时,进气管短,出气管长,故C错误;D、配制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稀释,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