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体会内容;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母亲身上的品质,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从事件中提炼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如何评价母亲的教育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2分钟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黎巴嫩)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屏幕的方式,10分钟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
处罚。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
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
广大空旷。
宽恕:
宽容饶恕。
质问:
责问。
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
仁爱慈善。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2分钟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设置问题,讨论解决,10分钟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初步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五、学习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0分钟,教师引导,逐层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
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既当妈,又当爸)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母亲)十七岁
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
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
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
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
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
,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家肯定不好当,不仅因为母亲是个寡妇,而且还是个年亲的后母。
提问:
那么,她曾面临过哪些家庭状况呢?
(提示:
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
)
明确:
情况一:
“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情况二:
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
情况三:
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
1.【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在此
我再为大家引一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
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
【过渡】由此可见,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可说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适。
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
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
好好读书啊!
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进行一对一的补习。
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
【过渡】我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
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
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
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
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
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
他突然过来问我道:
“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
”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
可以说,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那么现在你再好好回忆母亲的言行,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对她的理解了呢?
(留白)
2、母亲除了督促“我”
学习外,还训练“我”做人。
那么她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a.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b.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重点)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做人上的训导。
是极其严格的,胡适对母亲的评价中有两个词语也都出现了“严”字。
那么,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母亲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希望我上进,养成良好的品性。
【过渡】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确实是一种爱的表现,严中透出的是爱,那么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的表达方式?
【明确】慈中透出的爱。
【
事例】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 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而儿。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添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
3、胡适的母亲是这样教育他“做人”,你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
你从中感受到她对你爱了吗
【过渡】我们刚才所谈到的这些的管教,都可称之为“言传”,通过言语来教育我们。
那么除了“言传”这种方式外,文中的母亲还有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教育“我”呢?
【明确】身教
【明确】母亲处理家庭事务来体现的。
在面对家中这些情况时,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由此“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情况一:
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
【引】面对这样的败家子,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
【引】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
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情况二:
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
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
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
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事事:
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
格外:
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
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同仁,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从不、不:
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
只:
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唯一做的就是容忍。
【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情况三
:
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
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补充:
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
)
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
【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
(“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过渡】母亲嫁入胡家30年,23年是在守寡。
她做后母、后婆、后奶奶,她生活的艰辛确实如同胡适所说“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但是正是在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
在潜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
胡适该怎么做人。
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的呢?
【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总结】母亲让胡适养成了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过渡】胡适的这些品性在他的言行中都得以体现,我们来看以下几则资料:
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
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
胡适曾在书信中说: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
胡适还说过:
“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
【总结】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适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
4、胡适的母亲对胡适而言既是慈母,也是恩师,他“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那么你在为人处事当面有没有受到你母亲的影响?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她督促“我”学习 , 训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