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3828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我国某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了很多工业大厦,许多大型机器的组装、生产可以上到10楼以上进行,人们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工业上楼。

该园区内工业大厦中的厂房建筑总面积占70%,研发面积占18.5%,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占11.5%,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了园区绿化景观带和企业服务中心;从产业构成来看,电子信息占37%,智能制造装备占33%,大数据、新材料占14%,其他行业约占16%。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业上楼”主要反映出该城市

A.劳动人口短缺B.土地利用紧张

C.城市环境改善D.交通拥堵严重

2.“工业上楼”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

A.加强沟通与协作B.降低劳动力成本

C.扩大销售市场D.延长生产链

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济南某中学地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绘制了山东省农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乡村就业人口、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统计表(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的主要原因是

A.婚姻外迁B.外出务工

C.求学外迁D.农村环境变化

4.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乡村地区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B.农业产值下降

C.乡镇企业发展D.环境承载力下降

图1和图2为我国沿海某城市拆迁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图。

此次规划,充分发掘规划区自身优势,综合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关系,对规划区进行空间整合与合理布局,优化规划区的城市功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想突出

A.商业功能B.居住功能C.生产功能D.休闲功能

6.若一年轻夫妇想在该片区购买住房,主要考虑孩子上学和生活便利,最适宜区位在

A.aB.bC.cD.d

单轨铁路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

单轨铁路爬行能力超强,路轨多为高架,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来运载乘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地铁相比,单轨铁路

A.建设成本高B.通行连续性差

C.建设工期短D.主要用于城际交通

8.重庆是我国最早开通单轨铁路的城市,主要是该城市

A.人口规模大B.地形较复杂

C.云雾天气多D.地质灾害多

2020年来临之际,一位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打开手机中某网络应用程序,来确定此时的太阳方位(下图),手机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刻,该船员的影子朝向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10.此时该船大致位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

某地质研究团队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18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

该区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征的沉积岩。

下图为研究区内地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A.乙早于甲B.丙早于乙C.丙早于丁D.丁早于甲

12.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A.沉积环境有变化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D.河流输沙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B.宁夏C.浙江D.海南

14.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ⅠB.ⅡC.ⅢD.Ⅳ

15.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滨州沾化地区。

冬枣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质的适应性强,尤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国多地均有种植。

沾化冬枣皮薄肉脆,色泽光亮,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百果之王”;但不易储存,保鲜时效短(0℃保鲜18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上市。

上世纪80年代,沾化县开始大面积栽植冬枣,冬枣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

2008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出口496.4万斤,创汇214.38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出口林果产品。

2011年5月27日,“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沾化政府开始控制冬枣的种植规模。

(1)黄河三角洲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

分析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

(2)相比于国内销售,说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

(3)推测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且区域性特点明显。

一般年份,梅雨期持续20多天。

每年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不相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

下图为某年6月26日9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并说明高压中心分布与锋面的位置关系。

(2)说明图中P气压系统移动对东亚梅雨期长短的影响。

(3)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

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下表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

(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

(绘图可用2B铅笔作答)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11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左图)考察。

远远望去,一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脉东侧通过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右图),流入墨累河流域。

李老师介绍,对于被海洋和干旱围困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

澳大利亚人对墨累河的治理从18世纪末就开始了,100多年来,墨累河的治理经过了“壮举”与“反思”的过程。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墨累河流域范围虽然只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4%,却养育着全国11%的人口和42%的农场,灌溉着占全国总产量75%的作物和牧草。

(1)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沿岸居民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此时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

说明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

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

(3)与墨累河流域水务局人员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调水工程使墨累河流域每年增加了30亿澳元的灌溉农业产值。

然而,墨累河却出现了含盐度高的水质问题。

请你为治理墨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工业上楼”现象主要是指许多大型机器的组装、生产可以上到10楼以上进行,主要的效益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可见该现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用地紧张问题,B符合题意。

“工业上楼”不能反映劳动人口短缺、城市环境改善、交通拥堵严重,排除A、C、D。

故选B。

2.材料信息表明,“工业上楼”所在工业大厦中有厂房、研发、服务。

他们之间存在工业联系,工业联系会导致工业集聚。

许多企业在一座大厦中集聚,更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A符合题意。

“工业上楼”只是一种微观的工业集聚现象,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延长生产链,排除B、C、D。

故选A。

【点睛】

“工业上楼”就是让企业在高楼大厦里进行工业生产。

上楼的企业需要满足生产设备重量较轻,生产过程中产生震动小等条件,主要是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企业。

原来的老旧工业区标准不高,机器运不上去,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入驻一楼,极大浪费了土地空间,使得容积率一直上不去。

“工业上楼”模式大幅提升了存量空间利用效率,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等多个环节不再受制于空间局限。

而且,由于能够上楼的都是一些先进制造业,“工业上楼”又倒逼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产业升级。

3.B

4.C

【解析】

3.农村户籍人口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该地应该有多少人。

而农村常住人口可以理解为该地实际有多少人。

图表中该地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判断存在人口外迁现象。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和对中国现状的了解,我们可知农村人口向外流动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主要目的是原因是外出务工和经商,B符合题意。

婚姻外迁、求学外迁大多会迁移户籍,很少能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A、C不符合题意。

农村环境一般会好于城市,因此农村环境变化不是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乡村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表中表明,山东省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减少,这反映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符合题意。

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产值一般会增加,B不符合题意。

环境承载力变化与一个区域的资源条件有关,短时间内环境承载力不会下降,且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环境承载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6.C

【解析】

5.根据图1中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图2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对比可以看出,大量的工业用地转换为商住混合用地,其它变化不大,其中商业用地占地少,由此可知,用于居住的面积显著增大。

因此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想突出居住功能,B符合题意。

商业用地占地少,而且增加了商住混合用地位于核心区外围,因此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突出不是商业功能,排除A。

大量工业用地转换成商住混合用地,表明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不是突出生产功能,排除C。

规划中城市公园用地少,表明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不是突出休闲功能,排除D。

故选B。

6.购买住房,既要考虑上学和工作便利。

a地为单纯的居住用地。

距离小学和中学较远且居住区内商业设施不够完善,A不符合题意。

b地为单纯的居住用地,商业设施不够完善,距离小学较远,B不符合题意。

c地离小学、中学都比较近,且为商住混合用地,内部商业设施齐全,上学和生活都方便,C符合题意。

d地距离小学、中学较远,且为单纯的居住用地,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上学和生活都不太方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8.B

【解析】

7.材料信息表明,单轨铁路爬坡能力超强,路轨多为高架,主要应用在人口密集区。

而地铁布局地下,需要挖掘隧道。

所以地铁的建设成本要比单轨铁路要高,A错误。

由于地铁行驶于地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而单轨铁路为高架,且在人口密集地区运行,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地铁大,因此单轨铁路通行连续性比地铁差,B正确。

单轨铁路多为高架且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有难度,且建设中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建设工期较长,C错误。

材料信息表明,单轨铁路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属城内交通,不属于城际交通,D错误。

故选B。

8.材料信息表明,单轨铁路最突出的优点,爬坡能力超强。

而重庆被称为中国的山城,地形较复杂,起伏较大,对单轨铁路需求量大;材料信息表明,单轨铁路的路轨多为高架,重庆地形复杂,平地少,用地紧张,适合发展少占地面的单轨铁路,因此地形较复杂是重庆最早开通单轨铁路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重庆的城区人口规模不是我国城市中最大的,因此这是重庆最早开通单轨铁路的主要原因,排除A。

云雾天气多、地质灾害多,与重庆最早开通单轨铁路关系不大,排除C、D。

故选B。

9.C

10.B

【分析】

9.读手机屏幕截图,从手机某网络应用程序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太阳从东南升起,目前太阳位于东北方向。

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正好相反,因此图示时刻,该船员的影子朝向西南,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材料信息表明,此时为2020年来临之际,应在12月份。

由此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从手机屏幕截图信息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计算,该地的昼长约为14小时02分,昼长夜短,因此该船位于南半球,不可能位于甲地和丙地,排除A、C。

该地的昼长约为14小时02分,由此计算出该地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是4:

59、19:

01。

与当地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时间对比计算,该地比北京时间大约晚10小时,即该地位于东八区以西10个时区,大致在西二区。

读图可知,乙位于30°W,即西二区,丁位于30°E,即东二区,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11.A

12.A

【分析】

11.根据地层位置和相互关系判断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图中信息表明,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图中甲处岩浆岩破坏了乙处沉积岩的完整性,说明甲处岩浆岩形成的年代晚于乙所在的沉积岩层,A正确。

图中信息表明,丙为断层、乙为沉积岩,乙沉积岩在丙处断裂且有明显位移,说明判断丙晚于乙,B错误。

丙、丁两地不在同一区域,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者之间的年代先后关系,C错误。

图中信息表明,丁岩层覆盖在甲岩层之上,因此丁应晚于甲,D错误。

故选A。

12.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不同的沉积岩。

沉积岩相同,说明当时沉积环境相同,包括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等。

读图可知,该区域内沉积岩5在沉积岩4上下均有出现,说明在两个沉积岩5形成之间,沉积环境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沉积岩4,A符合题意。

地壳的间歇抬升,会导致沉积作用变弱,侵蚀作用加剧,很难形成多层不同性质的沉积岩,B不符合题意。

图中同类岩浆岩没有重复出现,因此岩浆周期性活动与该区域有岩层重复出现无关,C不符合题意。

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岩层的厚度,而不会影响到岩石的类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14.B

15.A

【分析】

13.一个山地的位置,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判断。

我国该山地山麓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地的气候类型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为主,排除A。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排除B。

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C符合题意。

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热带季雨林带为主,排除D。

故选C。

14.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

从图中推断Ⅱ这一高度范围为该山地降水量变化最大,Ⅱ垂直高度变化大,地理环境复杂程度大,且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

因此孕育的生物资源种类也会更多。

而且Ⅱ坡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因此B符合题意。

Ⅰ生存环境条件优越,但海拔低,坡度小,受人类环境影响大,生物多样性少于Ⅱ,排除A。

Ⅲ、Ⅳ生存环境条件(水热条件)较差,生物资源种类不是最丰富的,排除C、D。

故选B。

15.山顶处海拔高,气温比较低;图中显示,山顶的风速为5.9,风力比较大,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多矮林分布,A符合题意。

图中信息显示,山顶处坡度较陡,降水达1643.5mm,降水量高于山麓,B不符合题意。

山顶降水量1643毫米左右,降水丰富,光照弱,且光照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

山顶位置由于坡度比较陡,土层比较薄,土壤贫瘠;海拔高,温差小,且肥力高和温差大不会导致多矮林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⑴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

⑵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内纷纷种植,产量猛增,销售压力大,出口可扩大市场。

⑶控制产量,提高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分析】

本大题以黄河三角洲沾化县冬枣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农业区位、商业贸易、产业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热量、光照、温差、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沾化地区气温变化图中显示,4~10月平均气温高于10℃,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月,表明当地生长期长,生长期内热量充足,适合喜温的冬枣种植;沾化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中可以看出,当地降水较少,因此晴天多,光照丰富,有利于冬枣提高品质;沾化地区气温变化图中显示,沾化地区月平均日较差为20~4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积累有机质;黄河三角洲多沉积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适合冬枣种植。

(2)相比于国内销售,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应从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说明。

近年来我国对内对外交通明显改善,与国外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随着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使得保鲜时效短的冬枣能够长距离运输至国外销售;材料信息表明,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冬枣,使得国内市场产量猛增,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大,促进当地拓展国外市场,大量出口东南亚和西亚地区。

(3)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应从品质、农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推测。

随着全国多地的引种,国内冬枣产量上升,价格会下降,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可以控制产量,通过提高品质,注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可以防止农业结构过度单一,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农业发展;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通过延长冬枣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点睛】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17.⑴3个。

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

⑵P气压系统北移速度快,梅雨期较短;北移速度慢,梅雨期较长。

⑶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道路湿滑;有洪水危险等。

【分析】

本大题以梅雨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等压线图判读、影响梅雨期长短的因素、暖锋与天气、自然条件与旅游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意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读图可知,图中有四处等压闭合,锋面气旋的中心为低气压,排除一处,图中1004百帕、1014百帕、1024百帕等三条闭合等压线均为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高气压系统,因此图中有高压中心的数量有3个。

图中显示,锋面气旋东侧的锋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高压中心,西侧的锋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高压中心,因此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

(2)图中P气压系统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洋之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支,它的势力强弱和移动速度对东亚梅雨期长短的影响巨大。

当P气压系统势力强,向北移动的速度就快,锋面雨带停留在江淮一带的时间会短,导致梅雨期较短;当P气压系统势力弱,向北移动的速度就慢,锋面雨带停留在江淮一带的时间会长,导致梅雨期较长。

(3)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应旅行的便利程度和旅行安全方面进行分析。

图示天气状况为梅雨天气,梅雨天气影响日本南部,使得当地出现阴雨连绵天气,且空气潮湿,对旅行不利;梅雨导致当地的阴雨连绵天气,使得道路湿滑,不便旅行;梅雨导致当地较长时期的降水天气,河流径流量大,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危害旅行安全等。

【点睛】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西伸,并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形成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

18.⑴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⑶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

【分析】

本大题以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的研学主题为背景,以相关文字和表格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植被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产生的原因、统计图绘制、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这主要是因为植被通过枝叶干截留雨水,减慢雨水的汇流速度,给下渗留下充足的时间,从而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植树造林会植被覆盖率提高,减少土壤直接与大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的提高。

(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主要注意三点:

一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拆线确定好水平横坐标;二是根据已经绘制的折线部分绘制好图例;三是根据表格信息补绘人工刺槐林地80cm以下(深层)的土壤含水量折线。

见下图。

(3)图表信息表明,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远低于其它次生林地,表明人工刺槐林地消耗深层土壤水量较大。

要缓解人工刺槐林地的深层土壤含水量低,首先应减少人工刺槐林地耗水量,可以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的方式实现;其次,植树造林时尽量少使用人工刺槐林这种耗水量大的树种,应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再次,由于其它自然状况生长的次生林深层含水量较大,因此当地恢复植被时,应多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

19.⑴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

⑵斯诺依河水量减少,河流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或入侵,加重土地的盐碱化,地下水咸化;三角洲被侵蚀。

⑶将盐分高的地下水抽至地面,与灌溉后盐分高的水一起送入荒漠中;由附近水库放水稀释盐度较高的河段;在河口建挡潮闸,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栽种耐盐碱的植物;改良土壤。

【分析】

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东南部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补给、跨流域调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防治盐碱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研学小组是2019年9~11月到达澳大利亚,此时为澳大利亚的春季。

题意表明,此时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说明这两条河流有明显的春汛。

根据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两条河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气候交界处,发源于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冬季山上有较丰富的积雪,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加上春季两河流流域都有一定的雨水补给,使得这两条河流此时流量较大,因此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

(2)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