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创新成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61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创新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创新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创新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创新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创新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创新成果.docx

《物理创新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创新成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创新成果.docx

物理创新成果

物理创新成果之我见

在人才竞争、优劣淘汰的21世纪。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不断地进步,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评定标准越来越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而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来说,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物理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中学物理在学习中的定位、教师素养、中高考考题内容、学生生活技能等几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使物理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独到、创新的观点。

使中学物理教学在内容上更能贴近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教学上更能发挥物理思维模式去思索、解决难题。

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素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探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物理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善于点拨实验错误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是学生一般都具有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物理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或下结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

如:

在《内能的改变》这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气球快速放气,能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从而气球温度降低的现象。

但是,有个别学生却把气球吹破了,此时老师不妨让他去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定会发现温度降低得更多。

玩中学是青少年的天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也会在错误中擦出火花。

二、勇于突破思维定势

为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把一般的实验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

如:

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时,教师可以在实验桌上准备好多种不同的实验器材:

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一个气球、一根钢条、几个砝码、装沙子的容器、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海绵、木板、用钉子做腿的小桌等,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我是这样来安排实验过程的:

(1)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

(2)学生选用器材,自拟实验方案;(3)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4)师生讨论、评价实验。

实验中,学生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学生感到课本上的实验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而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使学生能在实验中创出新意。

三、巧用学生身边之物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物理实验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将更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如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用两手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重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用嘴对手吹气和用嘴对手哈气分别来探究“蒸发吸热”和“液化放热”等。

通过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四、运用相关知识验证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增强学习兴趣。

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个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时,无意中发现蜡烛倾斜,镜中的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学生运用数学中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而欢欣,这种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在中学物理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

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发展。

五、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

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

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

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

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

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

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

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我教有关空气的那几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

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

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

多数学生猜测回答说,会慢慢地熄灭。

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

顿时,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

他们感到疑惑不解。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

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

”、“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

”、“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

”、“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

”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例如在“风的形成”一课的导入新课一环中,我增补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的上方动起来了,都很奇怪。

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

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的空气使纸蛇转起来。

同时他们还发现饮料罐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

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悦。

   在“空气的成分”一课的实验二中,我先提出一个问题:

杯子中的蜡烛熄灭了,是不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都用完了呢?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我趁机说:

“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证明一下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将杯子放到水中,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杯子中还有没有空气。

接着我又提出问题:

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

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这样,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

实验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施展的机会,在上实验课时,除了让学生做课本要求做的实验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

例如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让学生按课本提出的方法给玻璃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

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瓶里空气变热后,红墨水向外移动。

放开双手后,瓶里的空气变冷,红墨水又往回流。

从而验证了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他想出了一个实验。

我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表演。

他拿起实验二的玻璃瓶,把瓶子上的玻璃管倒插入水槽中,再用双手捂住玻璃瓶,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

他小结说:

“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接着他把玻璃瓶用热水浇了以后,又倒插入水中,发现水向上流,流到了玻璃管子中,又小结说,“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水就向上流到了玻璃管中。

”这时课堂上响起一阵鼓励的热烈掌声。

在这种气氛下,同学们纷纷动脑思考,并各抒己见。

创新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严密的创新思维习惯。

如在做“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加”的实验中,筒内易燃物产生明亮的火花给了学生鲜明、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筒内要放入易燃物?

为什么要迅速下压活塞?

这一系列重要问题,在火花闪过之后学生脑子中仍不清晰、不明确.若教学中改变教材上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在实验时,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

此时自然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问题情景:

怎样变“不可见”为“可见”.顺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合理利用实验中的再生资源,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对有些物理实验中往往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现象,我们没有忽略或掩饰,以致则误导学生,而是因势利导会收到额外的效果。

如: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时,我们有意识地在每张桌上都多放置一个小灯泡,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己选择器材进行实验。

结果有许多同学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来测定其电阻。

这样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对于一个确定的小灯泡,三次测得的电阻却明显不同,同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定值电阻的阻值在三次测量过程中几乎不变,而且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结论我们没有简单地作出谁对谁错的评判,而是请所有同学换另一对象(或小灯泡或定值电阻)做实验,并请用小灯泡做实验的同学在测电阻同时再观察并记录小灯泡发光变化情况。

在后面同学得出了同样结论,并得出小灯泡的电阻随着亮度的增加而增大后,教师肯定同学所得的实验结论正确,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作这个实验产生不同结论原因:

小灯泡随着亮度的增加其温度明显升高,因而它的电阻也明显增大,这样也就无法得到通过它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但定值电阻其温度几乎不变,因而它的电阻也几乎不变,通过它的电流当然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由于实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因而对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能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样通过以上的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不回避实验失误,找出失误的原因不仅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五)重视研究的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学科,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而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我们必须注意。

1)保持对物理实验持久内动力

英国学者贝尔纲说过“如果学生不能够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的全貌”。

物理科学史中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将精妙绝伦的经典实验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将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与方法同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精选案例,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他才能够乐此不疲,教师在教学中可把一些学习活动设计成充满乐趣,有极富跳战性的活动,使学生进入状态,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利用物理实验中的现象(磁现象、力的相互作用、大气压作用、光的色散……),生活中的物理(杠杆应用、各种形式能的应用、无线电信号传输……),应用物理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惯性、摩擦、导体和绝缘体……)等。

B)评价激励,强化实验探究热情

重视物理实验的评价,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分阶段对基本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完成程度与实验报告,探究性实验设计给予考核。

其成绩按10℅左右的比例记入期末物理学业成绩评定总分,以激励学生认真完成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实验能力。

实践证明,成绩评定能调整学生的情感、态度,利用价值观是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简便有效措施。

这不仅可检验学生实验的进度和效果,还可反馈教师实验教学的得失。

采用评价方式,实施评价——反馈——提高的策略,评出信任、希望、自信、智慧。

2)加强训练,熟练掌握实验探究操作技能

A)按可接受性原则,安排学习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在实验教学的启蒙阶段,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步训练为主,以后逐步过度到学生自由独立操作。

基本操作要突出操作的规范,在学习每一项操作时都应该让学生弄清楚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

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防止个别学生进行不必要的错误尝试,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安全。

B)拓宽渠道,重视演示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也是学习和巩固操作技能的极好机会,教师应该言传身教、动作规范、清晰可见,并提醒学生既要观察现象,还要注意各步操作要领以加深印象。

C)改变实验形式,增加动手机会。

根据实验室配备条件,挖掘潜力,把有些分组实验改成单人实验,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有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来表演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操作更趋熟练、正确。

3)抓住关键,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感官输送到大脑皮层,经过加工处理,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

俄国物理家门捷列夫指出:

“科学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初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意识性、情绪性较浓,观察往往笼统、无序、粗心、片面。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发现:

后进生的普遍特点之一就是观察能力较弱,进而从观察中得到知识很少。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是何等重要。

在物理实验中学会观察,更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关键所在。

A)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实验。

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明确了目的任务去感知某一事物,知觉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

根据观察的要求和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在物理实验的初始阶段,教师的具体指导不可缺少。

对某一个具体实验,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时,要提醒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列出观察的要点,从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分清主次的观察。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的“目的性”和“整体性”后,就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抓住主要观察内容,有选择地对重点部分进行精细观察观察。

B)养成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

要获得全面、正确的观察结果,必须有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

1要细心、有耐心。

观察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对不同实验按下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

细致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

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内到外。

重点观察法

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细观察。

角度观察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对比观察法

异步观察法

对同一物体不同部分进行对比。

瞬时观察法

对不同时刻的情况进行比较。

分类观察法

对不同情况分类对比。

异物对比法

将不同物体进行对比

探索观察法

为探索事物的某些规律而设计的实验性观察。

机遇观察法

在偶然情况下的观察。

2要真实。

观察结果一定要实事求是,及时真实记录,不能人云亦云,敷衍搪塞。

如结果与预期不一致,要认真查找原因,若是操作失误,改进后重做;若确属异常现象,更应抓住不放,分析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C)学会在观察时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

“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

”在观察过程中随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作出科学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伴随着思维活动的观察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信息。

为使学生较快进入这样的角色,教师先是示范(仿照学生观察,把思维活动全过程展现出来)、学生模仿,然后边实验边提出问题引导,再接着在实验前或后提出一些有一定思考意义的问题,最后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发散思维,随时理解实验现象、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或者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讨论,集思广益,解除疑虑。

从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还需要身体各器官的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全方位接受信息,加深印象。

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

投影、录象、多媒体等,以增强察效果。

4)引导探究,培养实验创新能力。

探究型实验是学生带着问题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基础目标是:

学生应培养爱动脑的探究习惯,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物理实验中探究型实验教学要求不可能太高,主要围绕实验中知识探究与设计探究性问题有选择地展开。

A)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学生自行进行探究实验,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以物理实验为载体,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观察→猜想(或假设)→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论。

教师得先行示范,然后提出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模仿探究,相互比较各自的方案,提出疑问,修正完善。

也可让学生按自己制定的方案实验,自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熟悉了探究程序并在实践中得到多次实验后,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逐步提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贴近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师也可放手让学生在实验的各个阶段自主探究。

B)拓展现有实验的探究功能。

以教材编排的实验为依据,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鼓励学生“追根究底”、大胆推测,想法验证,这样能使学生在明确实验任务的前提下多途径考虑,养成从不同视点、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C)由生活实际开发而成的探究型实验。

物理既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贴近生活实际,指导生活实践的一门自然科学。

针对生活中的事例,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开发出一系列探究型实验。

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视网膜上的像、白炽灯、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价值。

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实验,时间安排可以在课内,更多地在课外;组织形式可以是单干,也可小组合作;实验地点可以在家中,也可在校内。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探究,教师只需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

经常组织同学之间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求,既要考虑到基础,使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和完成,又要照顾到部分优秀学生的需求,所以难易程度应有一定的阶梯性。

要鼓励实验创新,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要肯定其闪光点。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要面临困惑、挫折和失败,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结果一无所获,甚至得出错误结论,但这不要紧,重在参与,重在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它是人生学习、发展、创造必经的历程,即使失败了,也不可能说没有“长效的”丰厚回报。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创新意识等多方面培养。

七、启发学生勇于想象

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

中学生思想活跃,有上进心、善于想象,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决不可讽刺、挖苦学生。

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远镜、电话;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才能创造新事物。

例如:

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具有丰富的内容,重视和探索物理教育,必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