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530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docx

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

家书抵万金

整理:

fcs2002

老奶奶27字家书感动网友家书抵万金仍需传承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唐云云)昨天,你有没有被一位67岁老奶奶写给孙女的家书所打动呢?

短短的27字里,亲人的爱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其实,家书,原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国藩、傅雷、鲁迅、丰子恺等名人所写家书带给世人诸多教诲,至今感人至深。

而今,在网络时代,家书似乎离我们远了。

为何不让充满温情的家书重回我们的生活,让传统的家书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呢?

王诗佳奶奶的“27字家书”。

  家书是亲人的关爱

  据《扬子晚报》消息,11月1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王诗佳意外收到一封来自祖母的家书,全篇只有27个字:

“多吃点,不要减肥,晚上不要出门,照顾自己,常回家,给你做你爱吃的。

”歪歪扭扭的铅笔字,没有标点,六个简短的句子,组成了这封“超短”的家书。

  谈到这封家书的起因,王诗佳说:

“前阵子事多,心情压抑又不愿意说出来,没处发泄。

后来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寄回家,真的没想到奶奶会一字一字地看完,还给我写了回信。

我抱怨了那么多,奶奶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而又是她常对我唠叨的那些话,一封回信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中最不平凡的爱。

  王诗佳自小被奶奶照顾长大,祖孙俩感情很深。

但这次,王诗佳根本没想到“半文盲”的奶奶会给她写信,更何况奶奶已经有近60年没有碰过笔、认过字。

老人家是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凭借几十年前的记忆,询问请教了左邻右舍,经过多次模仿,才写出来的。

  家书可以调和矛盾

  感动人的家书不只有王诗佳奶奶的这一封。

前不久,《重庆晚报》就曾报道过“父亲写家书化解与儿子15年恩怨的故事”。

15年前,因为罗华放学后又没按时回家,父亲罗志明拿起竹棍、农具冲向他乱打。

罗华离家出走来到重庆,一走就是15年。

  15年中,罗华从打工仔变成了火锅店老板,心里还是恨父亲。

罗志明则满怀内疚,却只能从妻子那知道一些儿子的消息。

在这期间,罗华结婚,罗志明偷偷给了3万元彩礼。

今年10月,得知儿子开了火锅店,罗志明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坐了26个多小时来到重庆。

  在火车上,只有小学文化的罗志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这是他第一次写信,信里有不少错别字,可是每个字都是他最想对儿子说的话。

  罗志明找到了儿子开的火锅店,选一个最偏僻的位置坐下,点了不少菜。

结账时,他让服务员给老板转交了一封信。

而老板见到信后情绪崩溃,泪流满面,父子15年的恩怨瞬间消散。

  家书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

  家书还记录了父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激励子女奋斗、成长。

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八九月份,一封宁波父亲写给即将上北大儿子的信在微信朋友圈传疯了。

这封家书的作者是浙江某旅游公司高管陈晓冬。

  陈晓冬介绍,写信是为了完成北大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一方面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另外跟广大家长分享一下育儿经验。

  这是陈晓冬第一次给儿子写信。

在这封家书里,网友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独立,对人生方向有着清晰把握的孩子形象,更看到了一段对孩子的选择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背后的深沉父爱,很多人更因此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

  儿子立志要考北大,陈晓冬说,在做出支持儿子决定那一刻,自己同时也做好了与儿子一同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儿子有自己的理性选择,我们要强扭,让孩子做有悖于他意愿的事情,结果不一定会好。

况且,即使失败了,这也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没啥大不了的。

”对他来说,儿子有梦想有行动,这才是难得的为人品质。

  虽然儿子成绩很好,但陈晓冬并不认可“成绩至上”的观念。

他觉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身体,拥有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远比成绩重要多了,“这是孩子将来在社会的立身之本。

  互联网时代家书在衰落

  看了小编的介绍,家书的作用这么多,那你是否给父母写过信呢?

且看宁波大学大一新生给父母写信的一则消息。

今年中秋节期间,在学校的组织下,该校阳明学院2015年级的2907名新生分别给父母写了一份家书。

这本来该是一件充满温情的事情,但没想到却多了些许尴尬。

为什么呢?

  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学校陆续收到了50多封退信,家庭信息不详细、(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写反了……各种奇葩的理由层出不穷,让负责本次活动的阳明学院辅导员王智腾哭笑不得。

  “这个活动我们搞了6年,前几年的几届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状况,”王智腾说。

而95后的这一群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现代通讯十分发达,他们多应用微信、QQ等即时聊天软件,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联络方式,书信在不断退出他们的世界。

  专家:

家书传承的是文化元素

  那么,家书为什么要传承?

又该如何传承呢?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秘书长张丁在出席某活动时曾表示,家书作为唤醒沉睡“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真情,“中华老底子通信方式应该传承下去,其所蕴含的文化更加值得深思。

  在他看来,家书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和情感,传递信息就可以解决沟通问题,传递情感就可以增加亲情。

此外,家书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传递真诚和爱,只要双方以真诚的态度,写出最真诚的语言,表达出对对方的关爱之情,甚至连婆媳关系都可以处理好。

  张丁强调,有些家书内容本身并不以训导、教育为主,但由于其见证了先辈的一段历史,铭刻着深刻的生活记忆,折射出美好的道德情操,承载着丰富的家庭文化,而成为家庭乃至社会教育的重要素材。

  张丁称,家书文化传承并不是回到手写家书年代的老路,而是要把家书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传递下去。

“重阳节、中秋节都可以写一封家书,家书的称号、自称,这些小细节都包含着文化的传承。

  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则称,“家书体现一个声音,一个活着的声音,在家书里面看到的,就是活着的中国……”

  著名主持人赵普也曾在参加活动时讲道,“家信要传递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不是着墨,而是心里我们究竟要为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而接力的一番思考。

我希望家信和家信文化能够传下去,传什么?

起码要让每个中国人有宁静的心灵,要让中国梦是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能够抓到可感知的中国梦,我们要接力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原创音乐领军人物李春波也曾表示,“跟当今碎片式言语的快捷沟通形式不同,家书不仅具有厚度更具有温度,它是思想和情感的沉淀。

我知道做父母的收到儿女寄来的家书那种喜悦心情无法替代。

  谢觉哉家书

  从晚清秀才到民国教师,再到成为最早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一生历尽中国现代史的变迁与沧桑。

《谢觉哉家书》涵盖谢觉哉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115封家书,文字生动情感真挚。

纵贯近半个世纪、集亲情乡情于一体,本书从一个家庭的变迁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新。

  致何敦秀,自延安

  (1939年9月8日)

  敦秀:

  初①来信:

“今年十月祖母六十正寿,望祖父回家。

”回家,暂时不可能;寿文呢,应该写一首。

  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结婚了,那天,不记得谁在房里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进去,说是什么“大事”。

现在我俩的孙男女都已十多岁了,你看时间过得多么快!

  四十一年当中,我在外的日子占多半,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天南地北,热海冰山,一个信没有也不能有。

最近可以通信了,但回家的机会,还得等待。

如果是平凡女子的话,不免会悔不该嫁个读书郎,更悔不该嫁个革命者。

  你是个不平凡的女子,记得那年fowxo②队闹到家里,谁都跑了;你都独自一个和他讲理,气盛理直,把那些要放火烧房子的丘八③骇住了。

又自我出亡在外,反革命找我家里出气,通缉呀,没收呀,你一个妇人要应付这些横逆,听说你一点不惊惶,处置得还好。

有朋友来信,说你有丈夫气,其实,平凡的男子不一定比得你上,假如你不是生在这样的社会,读了书,不包脚,那你的本事,会比我强!

  家庭生活儿女婚嫁的事,我从来没有管过,现在更来不及管。

这付繁重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压老了罢!

我呢,连物质上给你的帮助,都很少很少,这是对不起你的事!

  可惜得很,我虽然敬爱你,却不能喊你做同志,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使得我俩的精神隔离开了,因而也把我俩的形体隔离开了。

  再过一十九年即是我俩结婚的六十周年纪念,老话叫“重谐花烛”,要重新拜堂行礼。

那时候,也许不要到那时候,革命已经成功,国安家泰,我能够告老还乡,重温夫妻旧梦。

等着罢,这不是空想,而是可能达到的。

  前信教你从满六十岁那天起,不要再“斩猪草”、“提猪食”了,少管些事,安静过日子,心里放宽广些,吃得好一点,包你活得更长久。

  我近来身体很好,裤带子松了三四寸,每天读书做事,可以上十点

  钟。

请你不要挂念!

  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你的丈夫在一万里外于日本强盗飞机猛炸之下写成,隔你的生日尚有三个月。

  焕南于延安

  1初,指孙子学初。

  2fowxo,系指保安团,大革命失败后为国民党清剿共产党的地方武装组织。

  3丘八,指匪兵

  致孩子们,自北京

  (1957年1月30日)

  亲爱的孩子们:

  我想对你们说几句话。

  你们应该很好地爱护书本、图画、报纸和杂志。

假如谁不爱护,就要批评他,帮助他改正。

不管是小人书、教科书,还是课外看的书,看的时候不许把书面、画面弄皱;不可进了中学就丢了小学的书,进了高年级就丢了低年级的书。

  下面来给你们讲点故事:

  宋朝的大学问家司马光——就是那个打破缸救出来落水小孩的人,他接力的书很多,不管看过多少次,书还像新的一样整整齐齐地放在架子上。

  另外,还有一个“徒读父书”的故事,讲战国时代的赵括读了父亲的书,不知道用。

但从“读父书”三个字上,我们知道父亲的书儿子读,儿子的书读后孙子读,他们是如何爱护书啊!

我小时候读的书,很多是我父亲——你们的祖父读过的。

我没有把它们弄坏,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些书,一九五四年谢放回去,说书都找不全了,我听了很难过。

  我在列列这样大的时候,把书乱七八糟地塞在屉子里,被你们的祖父看见了,把我骂了一顿,并亲手给我整理。

从此以后,我把读过的书,放在一定的地方,书坏了就补。

  在延安,我对书报是很注意的。

几年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没有失掉一张(退出延安时埋在真武洞,被胡军挖出损失了)。

到北京后,我没有功夫亲自管理书了,这个工作,现在需要你们来做。

  望你们注意并学会做!

  你们的爸爸觉哉

  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

  致儿女,自北京

  (1962年3月8日)

  致子女:

  一、看过去,看别人。

  从搬家谈起,我不反对搬家。

如果必要,房子要修理或让给别人住。

我们可以搬到比这还好或比这不好的地方去。

  有一个观点必须改正:

这个房子是很好的,不要因有点点子毛病,就叫嚷起来。

应该知道:

不论吃的、住的、穿的好坏都是比较出来的。

我们要看过去,看别人。

  年纪大的孩子,你们住过延安的房子(定定、飘飘),住过乡里老家的房子(瑗),到北京住过大四眼井的房子,内务部的房子,虽然都不坏,但哪里比得上现在住的房子。

论吃与穿也要看过去。

我家是地主,我又是有职业的人,我到北京才穿上绸内衣,还是人家送的,手表我以前没有,现在你们穿绸内衣了,戴手表了,七七没有表,可能也会要了。

皮鞋,我记得一九三七年去兰州搞统战工作,公家给我买了一双皮鞋,到北京为了接待外宾才买第二双皮鞋。

那时我快七十岁了。

你们小小年纪就穿皮鞋,且已穿过不止一双。

我国出牛皮并不多,皮鞋供应怎能不紧张。

  我们的吃,尚不大好,但已比过去好。

我的老家是地主,吃得饱但并不那么吃得好。

至于你妈妈的老家,靠替人家推磨,靠做小生意,靠捡人家红薯,土里遗下的小红薯,有一顿,没一顿。

你舅舅不是因没饭吃,小时候就跑到军队当勤务吗?

你妈妈也不是因为穷才参加革命吗?

那样的生活,你们是难以想象的。

你妈妈要经常对你们谈谈。

总之,看过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我们预想不到的了。

  说到看别人,你们应知道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

北京的生活,你们是看到了的:

有的人一家子住在一间房屋里,农村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居民也只分到四两油。

鸡蛋、肉是很难买到。

你们舅舅那个院子里就是这样。

  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

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能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当广大人民还十分困难的时候,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应该感到不安,而绝不应该感到不足。

  我在某招待所的房子里写的诗,有:

“愿速化为千广厦,九州男妇尽欢颜。

”因为住在那样好的房子里,不能不想起许多人民住的破烂,甚至还没有房子。

“广厦”“欢颜”字眼,是杜诗上的,杜甫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思念的“天下寒士”,我们思念的是“九州男妇”,有范围的不同而已。

  还有这样的两句唐诗: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有点像我的现在:

老了,身体不健康,应该退休还乡了(上句)。

现在人们还有不能安生的,我们每月却领高的工资。

这都是人们身上来的,因而不能不有点惭愧。

  你们妈妈给我作新衣服,搞吃的,总说:

“你快八十岁了,还不穿点吃点?

”我说:

“我们吃穿已很好了,再好就要过分了。

”意思是指此。

  你们好些是大人了,应该懂得道理:

一、看看自己,看看广大人民,作个比较。

二、人民培养了你们,你们将来怎样报答人民,即学习好本事,能做个好的人民勤务员。

  享受要与过去比,与广大人民比,不要把将希望的事在现在少数的人实现;不能超过群众或超过太多。

如超过或超过多了就要自己警惕。

  二、要自己动手。

  从买车票谈起,瑗儿的车票买重了,要退。

原因是自己没亲自去买,为什么不去呢?

是我有警卫员害了你们,害得你们车站的门向东向西,买票的排队情况,都不知道。

  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动手。

扫地,洗衣服、煮饭、炒菜、院子里挖土种菜、都要做,做惯了,就闲不住,身体也会强壮。

你外婆是劳动人民,七十岁了,一早起床就找些事做,身体也很好。

  我老了,在这方面不能亲自做你们榜样,但能做的我还是做。

  三、对人宽,对己刻。

  把难做的事给自己,易做的事给人家。

要照顾别人困难,宁肯自己省些。

讲个故事:

长征时有个时期,我和徐老不在一队,那个时候吃的困难。

徐老遇着我,把他带的吃的东西,全部给了我(一共也不过二三斤)。

要他留一点,他不肯,理由是他那个单位弄吃的还容易点(其实也并不容易)。

徐老满六十时,我送他的诗:

“是谁都束腹,赠我竟倾囊。

”是指此事。

很值得你们学习。

  四、爱惜东西。

  写毛笔要爱护毛笔。

写完把笔洗洗,插入笔帽。

要爱护书籍,看完要放回原处。

要爱惜自己的衣服、鞋子、被褥、用品等,要知道“来之不易”。

这些我以前说过,现在不多说了。

今日讲的就是这些。

  父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

  本文摘自《谢觉哉家书》,谢觉哉著、谢飞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7月出版

12封抗战家书:

字字千钧拳拳赤诚

  作者:

本报记者靳昊《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3日03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共展出了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抗战家书。

从这些泛黄的纸上,我们读出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

  捐躯赴国难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留下的绝笔信。

在信件的上方,是一张吉鸿昌将军的戎装相,一身正气、大义凛然。

  1933年4月、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多伦、沽源等地。

同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先后收复康保、多伦等失地。

后由于日蒋的联合绞杀,同盟军失败。

1934年11月23日,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以“叛国罪”和“叛党罪”判处吉鸿昌枪决。

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将军深感自豪!

”来自河南的田先生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展览中,一个古朴的灯柜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

灯柜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这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一封家书。

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

  看到书柜上的家书,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奔赴抗战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的铮铮誓言。

  铁骨亦柔情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是革命烈士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负伤被俘。

日军屡屡动用酷刑逼供,赵一曼仍坚贞不屈。

1936年8月2日,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下了这封遗书。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在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左权不但谈论战争及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且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牵挂。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

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

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

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和父亲分别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中,还不会喊‘爸爸’,但没想到,一句未喊出的‘爸爸’,竟然成了我永生的遗憾。

”女儿左太北曾深情回忆。

  1932年,爱国绅士于登云为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被日本宪兵逮捕后给其儿子留下了遗书:

“成儿知悉:

你年已不小,本拟父子天年,未想半途分别,你之命,父之运也!

所望读书尽心,务必前途。

侍母要孝,勿劳其生气,以便领你们兄弟姊妹过日子。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有多少普通人像于登云这样毁家纾难,别妻离子,只因为国尽忠!

  “这些信里充满了人之常情,是这些英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让人感到震撼。

”来自山西的青年张谷对记者说。

  “吾侪尽在暴日陆士留学,既无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诚乃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

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之假名,斩断助长我内乱之根棘,期他日国有可救。

  1928年,时年30岁的四川人苟吉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

“九一八事变”后,苟吉堂等组织中国留日学生退学以示抗议,为请愿代表之一,后苟吉堂被捕并投入监狱。

出狱后,他在监狱里用过的毛巾上写下了上面这段慷慨话语。

  抗战期间,苟吉堂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第3方面军前方指挥所主任等职。

1945年9月9日,苟吉堂受邀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在此次展览的尾声,苟吉堂后人捐赠给抗战纪念馆的受降典礼邀请函静静地摆放在橱窗里。

从被日本人投入监狱,到见证日本侵略者投降,苟吉堂寻求民族独立的脚步没有停止,中华民族寻求独立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本报记者靳昊)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文摘报》(2015年07月09日07版)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中国历史上家训不可胜数,选出十份经典家训与大家共赏。

《诫伯禽书》

周成王亲政后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

“你不要因为受封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大王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散发接待宾客,吃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怠慢宾客。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的谆谆教诲,可谓用心良苦。

《诫子书》《诫外甥书》

诸葛亮46岁得子诸葛瞻,他写给儿子和外甥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外甥书》曰: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他在临死前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命子迁》。

他希望死后,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颜氏家训》

颜之推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颜氏家训》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

《诫皇属》

唐太宗李世民在《诫皇属》中,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子们“生于富贵,长自深宫”。

在听闻决断时,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也不要因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

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包拯家训

包拯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

“仰珙(即包拯儿子)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诲学说》

欧阳修4岁丧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为节省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欧阳修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袁氏世范》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

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书中佳句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

《朱子家训》

朱柏庐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他一生教授乡里、潜心治学,《朱子家训》全文仅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弟子规》

李毓秀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大师的家教

《文摘报》(2015年05月14日07版)

鲁迅

周海婴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

“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